十年來,江蘇與青海堅持把加強經濟合作和搭建招商引資平臺作為重要突破口,不斷加強和推動產業合作,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為青海海南州轉型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
江蘇臺記者 沈楊:「我現在是在青海海南州的遠景能源,這是江蘇援青的新能源裝備項目,也是海南州歷史上最大的新能源裝備項目, 大家順著鏡頭往下看,這些風機已經裝配完畢,即將發往青海共和縣的切吉鄉。」
作為重要配件,這些關鍵設備當天就可以到達200公裡以外的切吉鄉1300兆瓦風電工程項目現場,很快就會投入使用,極大降低項目成本,而這個風電工程對推動青海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建設、提高青海 電力外送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遠景能源位於青海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內, 2017年由海南州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江蘇對口支援平臺引進。公司2018年11月投產,今年3月正式開始規模化量產,擁有年產風機整機300臺套的集成裝配能力,滿負荷運轉產值達到20到30億元,海南州也成為遠景建設的全球第5個智能風機裝備製造基地。
遠景能源海南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昌雲說:「青海當地因為是清潔能源大省,風力發電、光伏、水力發電資源比較豐富,所以我們在這裡設廠也是強強結合,我們還可以帶動地方經濟,帶動就業。」
近年來,依託區位價值和資源優勢,青海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江蘇對口產業支援緊緊扣住當地這一重大機遇,圍繞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落地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製造業企業,幫助受援地降低製造、運輸、裝配等成本。
江蘇援青幹部、青海省海南州工信局副局長孫化中說:「從『十三五』期間我們江蘇先後來了一百多家企業開展產業對接,以產業合作來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把我們泛共和盆地打造成青海經濟增長的新的增長點。」
在對口支援中,蘇青不僅是援受雙方,更是互利的合作夥伴。2016年,蘇青兩省籤訂青電送蘇框架協議,協議約定當年海南州向江蘇輸送新能源電量5億千瓦時。截止目前,江蘇已經幫助海南州消納新能源電量超過33億千瓦時,遠遠超出計劃值,"青電送蘇"已經成為兩省合作的閃亮品牌。
青海省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塗新彭說:「在我們產業發展方面江蘇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如果說沒有江蘇的電量的消納,會給我們園區的發電企業產生閒電的情況,影響正常發展。對於援建方來說的話滿足了當地用電需求,這是雙方互利的。」
青海省海南州委常委 常務副州長李清明說:「這個十年也是海南州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江蘇援青工作在這中間發揮重大作用,我們可以在清潔能源發展,圍繞新能源裝備製造業方面跟江蘇加強產業合作。江蘇擁有技術、資金、人才,海南州地域廣袤、資源豐富,有非常高的契合度。」
十年來,蘇青兩地不斷加強和推動產業合作,成果豐碩。江蘇通過項目支援、企業支援和社會支援,推動兩地優勢產業和特色資源優勢相結合,以風光發電和黃河水電為主的青海「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和「西電東送」助力基地基本建成。「十三五」以來,海南州工業增加值年增速達到11.9%,2019年,海南州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74.6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62億元,較2010年增長150%和130%。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何斐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