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與青海貴德,因為援建成為了「一家人」。從特色農牧業到農產品消費扶貧,從旅遊服務業到文旅創業園,哪裡有優勢產業,哪裡就有援建方的傾力幫扶。10年來,南通援青幹部將產業合作的種子深植於青海大地,在貴德探索實施了一批產業支援項目,推動兩地幹部群眾攜手闊步奔小康。
對口支援架起了南通和貴德之間的橋梁,貴德文化旅遊產業創業園就是產業援青的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2600多萬元。通過對口援青這個橋梁,進一步打響了天下黃河貴德清的品牌。
青藏蜜蜂良種養殖場是最早入駐貴德文化旅遊產業創業園的企業之一,其生產的藏蜜主要供應於線下精品超市,以及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年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
青海青藏蜜蜂良種養殖場負責人介紹,公司進入園區以來,藏蜜的銷售、生產規模可以說是提高了幾個臺階,甚至這幾年開始向德國、瑞士、奧地利出口,以品牌的方式走向全國和世界了。
作為江蘇及南通的對口援建項目,三年內累計投入2620萬元,用於貴德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創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讓企業從鄉村的土牆「莊廓」院搬進了現代化園區,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道路。目前園區已有11家企業入駐,涉及藏藥保健品、蜂蜜加工、特色飲料及果品開發、藏民族旅遊用品等,園區去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8000萬元。
青海香如故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說表示,起初廠房沒有這麼規範,類似於家庭小作坊的方式。到這個標準化車間以後,工人管理這塊提高了很多,銷量、物流(效率)提高了90%。
唯有找準當地實際需求和援助方優勢資源的結合點,才能切中援青工作快見效的突破口。2017年,南通第三批援青幹部、貴德縣副縣長吳志華因工作能力突出、招商經驗豐富,被州委任命為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上任不久就促成了江蘇遠景能源集團與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的合作,這一項目是江蘇落地海南州的第一個高端製造業項目,也是海南州迄今為止最大的製造業項目,標誌著蘇青產業合作揭開了新篇章。
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在這邊選址建廠的原因主要是離風場特別近,每年訂單放在這邊生產的話,會節省很多物流成本,比如從江蘇江陰基地、河北豐寧基地的兩個工廠往這邊運輸,平均運一颱風機的距離是2000公裡左右,廠現在設在青海共和縣,大概距離就是100公裡左右。
援建從未止步,產業不斷掘新。就在6月份,南通市在如東縣舉行的2020海上風電產業技術論壇上,如東縣政府與貴德縣政府籤訂風電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風電及配套產業的發展研究、合作開發、產業交流、科技研發等方面開展合作。10年來,南通在貴德安排產業援建資金5210萬元,涉及規模化養殖場、文化旅遊產業、特色優勢產業、農牧產業發展等,有力促進了農牧產業的提質增效,為群眾提供了更廣的就業渠道,改善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全縣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