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援青援藏援疆工作紀實

2021-01-11 中國質量新聞網

發揚「四特」精神 譜寫助力西部發展新讚歌

——「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援青援藏援疆工作紀實

□ 韓 旭 左 珊 本報記者 孫 圓


中國特檢院與青海省市場監管局共建高原(青海)能效測試實驗室合作籤約掛牌捐贈儀式


中國特檢院技術專家為西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開展基礎知識培訓


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檢驗人員正在監測管道運行情況


在西藏,檢驗人員進行移動式罐車內檢


在青海,檢驗人員爬上45米高的塔頂對管線進行檢驗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作為特檢行業的開拓者和領頭羊,「十三五」期間,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特檢院)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提供公益服務,引領行業發展,充分發揮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技術支撐作用,為保障特種設備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中,援青援藏援疆工作成效顯著。

5年來,中國特檢院堅守「保安全、促發展」的初心和使命,認真貫徹落實全系統援青援藏援疆工作會議精神,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為解決西部地區特種設備檢驗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對口支援工作。

5年來,中國特檢院堅持深耕細作,匠心打造「中國特檢」品質,精於業務、敢於擔當、躬於實幹。他們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綜合運用項目援助、科技援助等多種形式,從特種設備檢驗、技術裝備援助、事故應急支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對口幫扶工作。在中國特檢院技術支持和項目合作下,新疆特檢院首次跨入超臨界、超超臨界電站鍋爐檢驗的技術領域;將基於風險的埋地管道檢驗、成套石化裝置RBI檢驗與評價等一系列國內先進檢驗檢測與評價技術,在青海應用推廣……

5年來,中國特檢院堅持深化改革,勇於制度創新,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攻堅克難、追求卓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為西部地區特種設備檢驗工作引智引才,推廣先進技術,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連續多年多次派出專家、技術人員前往青海、西藏、新疆開展培訓、組織學習、交流經驗,建成中亞特種設備檢測研究中心、中國特檢院青海技術中心、高原(青海)能效測試實驗室、中國特檢院昌吉檢驗檢測中心等技術機構,為從根本上促進西部地區特種設備檢驗工作全面發展夯實根基。

5年來,中國特檢院堅定發展信念、凝聚奮進力量,緊抓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兩條主線,建隊伍、拓業務、強基礎、提能力、嚴管理,與青海、西藏、新疆及全國其他兄弟單位合力奮進、聚焦發展,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援青:錚錚誓言彰顯永恆初心

無論在崑崙山與阿爾金山的風口茫崖,還是在高寒缺氧、日照劇烈的德令哈,抑或是在乾旱多風、溫差懸殊的格爾木……惡劣的環境、缺氧的狀態、危險的檢驗現場,都沒有讓中國特檢院援青的檢驗員們退卻。相反,每一次,他們都能克服重重困難,衝鋒在前;每一次,他們都能不顧個人安危,連續作戰;每一次,他們都能用優良的作風、精湛的技術贏得客戶信賴。

因為,這是精神使然,這是使命必達。「紮根高原,服務安全監察和本地企業,為提高青海省特種設備整體安全質量水平而努力奮鬥」,這是剛剛進入青海,檢驗員們喊出的錚錚誓言。10多年來,他們將特檢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創新的「四特」精神,帶上了高原,讓它落地開花,茁壯成長,踐行著當年的承諾。

自2012年以來,中國特檢院以「援助西部,奉獻高原」為理念,在青海省紮實開展了一系列檢驗檢測及援助活動,並創造性地建立了援青特種設備安全保障長效機制,為保障當地特種設備安全、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檢院(青海)壓力管道新技術中心自進入青海省開展檢驗工作數年來,累計完成壓力管道檢驗12701公裡,基本已覆蓋了青海省內全部壓力管道的檢驗工作,同時,將基於風險的埋地管道檢驗、成套石化裝置RBI檢驗與評價等一系列國內先進檢驗檢測與評價技術,在青海應用推廣。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間,在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統一安排部署下,由中國特檢院牽頭組織全國11家特檢機構,奔赴青海、西藏和新疆三地,聯合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特種設備檢驗大會戰。在援青特種設備檢驗大會戰期間,共調動中國特檢院等全國11家特檢機構,抽調專業技術骨幹組建援助工作隊,克服高原反應和嚴寒天氣困難,全力以赴、加班加點、協調推進,完成各類特種設備檢驗8683臺套,服務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269家,排查設備4904臺,發現隱患9215處,按期完成了大會戰各項工作任務。

2018年,中國特檢院青海技術中心成立。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這支100人左右的檢驗隊伍,累計在青海省完成71593臺(套)特種設備,以及14913千米壓力管道的檢驗。

2019年,中國特檢院與青海省市場監管局共建高原(青海)能效測試實驗室。這是市場監管總局建立援青工作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也是青海省實施「一優兩高」戰略部署,著力推進高原能效測試建設的有效突破。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青海技術中心大力加強內部人員管理,積極創新工作方式,以在線辦公、網上報檢、網上審批、有針對性主動服務等形式,做到疫情防控和保障性檢驗兩不誤。疫情防控期間,青海技術中心累計完成24585臺(套)特種設備的現場檢驗,累計減免檢驗費2020.44萬元,惠及5050家企業。尤其是在強化事故分析研判、提升事故防控水平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實踐。對今年西寧市「1.13」公交車站路面塌陷事故的技術分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特檢院過硬的技術實力。事故發生後,受青海省應急管理廳委託,中國特檢院立即組織壓力管道部、材料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事故現場主供水管道斷裂分析。分析結果客觀反映事實經過,對事故定性以及防止輿情蔓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進入青海的第一天開始,中國特檢院就本著為當地監察提供技術支撐、為當地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初心,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在援青工作中,該院始終把抓好黨建工作放在首位,抓黨建與抓業務緊密結合,齊頭並進。2018年青海技術中心成立以後,注重提高黨員作風建設和模範帶頭作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黨建文化交流活動。通過一系列的聯學共建活動,以豐富的形式和內容展現了特檢人奉獻高原的真摯情懷,展現了青海特種設備行業攻堅克難、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的良好作風,也展現了當代特檢人的青春魅力和精神面貌,贏得了用戶和群眾的廣泛讚譽。

下一步,該院將充分利用青海技術中心、高原(青海)能效測試實驗室的平臺,切實做好融合,持續提升能力,積極拓展新服務領域。

援藏:實幹篤行詮釋鐵軍精神

高原上最缺的是氧氣,最不缺的是精神。

2019年,西藏阿里地區獅泉河鎮近2.5萬名居民又度過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冬天。這其中,離不開中國特檢院節能技術研究所、高原(青海)能效測試實驗室技術人員們的辛勤付出。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阿里地區,測試人員們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各種不適,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兩臺燃煤電站鍋爐的能效測試任務。測試人員專業敬業的工作態度和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受到了委託方和阿里地區市場監管局的高度讚揚。

作為今年中國特檢院首批柔性技術援藏人員,鍋爐部王磊需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作業環境中,輪番爬到標高80餘米的兩臺鍋爐頂部進行水壓試驗的現場監督。累了、喘了,歇一歇、緩一緩,繼續幹。

到達西藏特檢所工作的當天,來不及休息,壓力容器部的高廣興就與特檢所的同事們進行了工作方面的詳細交流。在之後的4個月援藏時間裡,他先後奔赴多家企業開展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的定期檢驗工作,並傳授實用技能。

這只是「十三五」以來,中國特檢院發揮技術作用,發揚鐵軍精神,援助西藏的一個個縮影。「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根據西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和檢驗檢測工作實際需求及薄弱環節,在多個方面給予援助。

他們著眼技術、注重實踐,幫助西藏地區加強檢驗檢測工作薄弱環節能力提升,對重點檢驗項目給予大力支持。阿里電站鍋爐能效測試工作是中國特檢院完成的國內最高海拔燃煤電站鍋爐的能效測試,也是高原(青海)能效測試實驗室首次在青海省外開展高原鍋爐能效測試工作。此次測試工作的順利完成,為該院下一步開展高原能效測試評價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體現了中國特檢院對阿里地區民生保障工程的大力支持。

他們授人以漁、授人以才,通過傳幫帶的方式,為西藏特檢事業培養業務技術骨幹。2016年,中國特檢院組織遊樂設施技術專家組到西藏特檢所開展「組團式」技術援藏,開展遊樂設施安全專題活動。他們對拉薩市遊樂場所有在用設備進行檢驗檢測,對西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和檢驗檢測人員進行檢驗檢測技術和日常安全監管重點的培訓指導,並採用理論知識講座、現場檢驗檢測指導、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座談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和交流。

在開展科研課題工作中,中國特檢院工作組吸納了西藏特檢所技術人員共同參與,特別是幫助西藏特檢所開展高原環境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技術研究;他們還幫助西藏相關單位購置儀器裝備,籤訂租賃協議,共享價格昂貴、使用率低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援助部分常用可攜式檢驗檢測儀器設備。

此外,中國特檢院還協助西藏相關單位向總局特種設備局、中國特種設備檢驗協會等相關單位,申請相關資質、資格,在監管體系建設、安全監察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並在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社會責任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方面,給予技術指導。

類似這樣的技術幫扶、指導培訓、現場教學等活動,中國特檢院在西藏開展了很多次,其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西藏相關單位的檢驗能力和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在疫情發生後,中國特檢院援藏技術專家根據西藏市場監管局需求積極準備工作教案,克服高原反應、疫情防控等困難,不僅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基礎知識和相關法規標準等內容進行深入地技術講解,還到電梯、場(廠)車等檢驗現場開展了實操培訓和互動答疑,指導當地檢驗人員發現多處安全隱患,使當地檢驗人員掌握了專業技術基礎知識,熟悉了相關法規標準,具備了檢驗現場的業務能力。

中國特檢院技術專家還與當地相關人員就該院在氨製冷裝置風險評估、基於風險的安全閥校驗等方面的特色技術及科研課題,開展了充分交流,為將來進一步深化援藏工作和發展科研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援疆:鏗鏘步履踏出奮進強音

漫漫黃沙,茫茫戈壁。入沙漠,烈日中天,烤得沙漠直冒煙;上高原,大風狂亂,夜晚似深秋。這是援疆特檢人經常面對的環境。

登高爬低、晝夜不停,跟蹤監測、連續作戰,這是援疆檢驗員工作的常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總局援疆工作部署和要求,「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根據新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和檢驗檢測工作實際需求及薄弱環節,在項目合作、機構建設、人才交流、經費支援等方面給予援助。

在項目合作方面,中國特檢院瞄準新疆特檢工作發展之需,狠下功夫,不斷優化和完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系統建設。

從2011年起,在中國特檢院的支持和幫助下,新疆特檢院參與到新疆超臨界電站鍋爐的安裝監督檢驗工作中。這標誌著新疆特檢院跨入超臨界、超超臨界電站鍋爐檢驗的技術領域,並對當時全國單臺容量最大的鍋爐進行了安裝監督檢驗,填補了新疆特檢院在該檢驗領域的空白,在新疆特檢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新疆車用氣瓶充裝站新建項目多,儲氣井檢驗檢測業務量不斷擴大的實際情況,中國特檢院與新疆特檢院籤訂了合作協議,在雙方的共同參與下,檢驗範圍覆蓋南北疆,及時解決了儲氣井超期未檢驗的問題,取得了較好效果,為全疆儲氣井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三五」期間,中國特檢院危化品裝備部對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獨山子石化公司等單位的多臺常壓儲罐進行了常規檢驗檢測,並實施風險評估,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腐蝕狀態進行分級,再選擇腐蝕等級較高的儲罐實施開罐罐底板漏磁檢測。秉持著「四特」精神的傳統作風,該院壓力管道部駐疆人員通過「家庭式醫生」的檢驗服務,及時發現管道存在的各類隱患,為西氣東輸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技術服務。近3年來,壓力管道部在疆完成了近萬公裡管道檢驗與評價任務,消除大量安全隱患,保障了「國家能源生命線」的安全運行。在對新疆地區的大型遊樂設施檢驗過程中,該院遊樂設施部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根據實際情況從對口聯繫和協調機制、項目互通機制、技術互通機制「三個機制」入手,全方位開展大型遊樂設施援助工作。

在機構建設方面,中國特檢院立足新疆特檢工作發展之本,深耕細作,持續助力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15年9月11日,中國特檢院與原新疆質監局合作建設的中亞特種設備檢測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的成立是落實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和原質檢總局援疆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致力於推動我國法規標準得到中亞各國的認可,服務我國產業特別是石油化工產業「走出去」,為中國-中亞戰略新興產業振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助力「一帶一路」核心區新疆乃至中國-中亞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在2019年與昌吉州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基礎上,今年,中國特檢院與昌吉特檢所籤署了檢驗檢測業務合作協議,進一步細化了合作內容,以企業服務和風險防控為重點,全面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及檢驗能力,為昌吉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在人才交流方面,中國特檢院夯實新疆特檢工作發展之基,盡心竭力,不斷推進西部地區人才隊伍建設。

2016年6月,該院與新疆特檢院的科研合作課題「獨山子石化常壓儲罐完整性評價技術應用」通過項目驗收。新疆特檢院作為項目協作單位,參與了該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在役新能源關鍵設備檢測監測與評價技術研究」。中國特檢院派專家赴新疆塔裡木油田公司進行技術培訓與交流,同時在深化超期服役壓力容器、雙金屬複合管道檢測、管道內檢測等多方面,達成深化合作意向。

他們還選派專家赴新疆相關單位及有關企業開展諮詢服務,分別舉辦了無損檢測新技術及應用和電梯檢驗與在用電梯評估交流與探討專題講座,同時,與相關單位、檢測機構、企業的120餘名技術人員就檢驗檢測中出現的問題、相關法規和檢驗規範、科研工作、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疫情發生後,中國特檢院在烏魯木齊、庫爾勒兩個檢驗服務點總計完成131臺長管拖車、管束式貨櫃定期檢驗,協助企業完成824臺長管拖車年度運行狀況檢查,援助企業76家,累計為企業減免檢驗費用107.5萬元。

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任重道遠。特種設備檢驗事業正處在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的創新時代,正處在市場監管體制和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面臨著科技變革和體制改革兩大挑戰。中國特檢院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入落實中央和總局援助工作精神,為青海、西藏、新疆地區特種設備安全事業改革發展貢獻力量。一是持續貫徹落實援青援藏援疆工作相關內容,不斷推進援助工作向好向上;二是拓展援助形式,以人才援助為根本,通過選派幹部、人才柔性援助等進行對口援助工作;三是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特種設備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深化科研領域合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再作新貢獻。

(本版照片由 慄世民 陳銘提供)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輝煌「十三五」 | 系列發布《對話高校》之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期間的工作和成就,並描繪了未來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藍圖。是依託教學、實訓資源,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的農牧行業人才繼續教育基地;「三隊伍」是選優配強以「第一書記」「千名幹部下基層」為代表的「黨員扶貧」隊伍,以「科技特派員」為代表的「科技扶貧」隊伍,以「青年志願者」為代表的「志願服務」隊伍;「四品牌」是創建了「百縣千企萬戶服務工程」「科技服務萬裡行」「百名專家連牧場、產教融合助振興」和「博士團隊齊魯行」四個服務品牌;「五幫扶」是學院在助力山東貧困村鎮脫貧攻堅和援川、援青
  •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陳偉一行到海西調研指導援青工作
    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長,浙江省援青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蔣偉峰陪同,海西州副州長李家成參加會見。對於編制「十四五」援青規劃,陳偉指出,一是要精準定位,緊密結合海西州「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具備前瞻性、科學性和可落地;二是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效果導向,正確處理好規劃剛性和彈性的關係;三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援青資金使用績效;四是加強相互對接,援青指揮部、州發改委(對口辦)、項目實施單位要加強溝通交流,做好項目規劃對接。
  • 木棉花和桃花牽手,傳播南醫護理經驗到雪域高原,南方醫院柔性援藏...
    牢記囑託,發揚南醫精神據悉,本次柔性援藏工作,是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應林芝市衛生健康委請求,為進一步解決西藏醫療人才緊缺,幫助林芝市提高醫療技術水平而開展。今年10月,收到援藏的工作任務,醫院多名醫護人員積極報名,經過科室推薦、醫院遴選,結合林芝市衛生健康委的實際需求,婦產科主管護師肖超群同志入選為本次柔性援藏隊員。
  • 煙臺特檢院圓滿完成特種設備核准換證工作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1日訊 (通訊員 楊洪光) 近日,煙臺特檢院收到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核發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准證,新核准證有效期為2020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10日,宣示了煙臺特檢院本次核准換證工作經過前期準備、材料提交、現場評審
  • 江門醫療界的「龍兄虎弟」:哥哥是援疆先進,弟弟是援鄂標兵
    南都訊 江門市新會區鍾景雲、鍾景良是一對親兄弟,兩人都是醫生,哥哥鍾景雲2018年遠赴新疆開展對口支援工作,被評為優秀援疆幹部人才;弟弟鍾景良2020年奔赴湖北武漢抗疫,被評為「先進標兵」,並火線入黨。有人不禁問為什麼鍾景雲和鍾景良兄弟倆這麼優秀?他們究竟成長在什麼樣的家庭?他們的父母用什麼辦法教育出兩個出色的兒子?
  • 《奔跑吧·黃河篇》凸顯青海產業特色,再現浙江援青故事
    在近日播出的第二期裡,《奔跑吧·黃河篇》繼續深入青海當地,跑男團從媒體人的角度,以完成一篇專題報導為主線,由水清如鏡的龍羊湖出發,到「拉麵之鄉」化隆縣,再到「中國民族射箭運動之鄉」尖扎縣,循著當地人的脫貧之路,伴著浙江援青幹部人才的真誠分享,將獨屬於青海的「致富經」躍然屏幕之上。
  • 【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醫療服務駛入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迭代升級,醫療衛生服務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5年。一個個數字、節點、事件、人物,標記著為「建設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事業」而做的努力。  質量與技術雙提升
  • 喀什六中上海援疆教師積極主動分擔封閉管理期間教學工作
    在此期間,全校教師將分批次上班,輪流休整。留守校園期間,在校教師需吃住在學校,不能外出,而且需承擔幾乎翻倍的工作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成為喀什第六中學領導班子亟需解決的難題。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學校黨委研究封閉管理階段的教學工作主要以線下教學的形式開展,在人員安排困難的情況下,以線上教學手段為補充,盡最大努力保證教學進度和教育質量。再加上學校要組建防疫消殺和環境監控兩支專業隊伍,部分教師還要承擔這兩項異常繁重的工作。
  • 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召開2020年度工作總結大會
    日前,上海市援青幹部聯絡組2020年度工作總結大會在西寧召開。上海援青幹部聯絡組組長、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長馮志勇,果洛州委常委、組織部長韓斌,第四批全體援青幹部人才及中央部委、央企在果洛援青幹部參加會議,會議由州委副秘書長江軼群主持。
  • 福建省教育援藏工作隊用愛和奉獻譜寫教育援藏新篇章
    福建援藏工作隊高度重視昌都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以來,先後派出130餘名教師,組團式支援昌都教育事業。特別是2019年以來,福建省精選優秀教師,對口支援昌都市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為昌都教育事業作出巨大奉獻。
  • 情滿江源 感恩奮進——寫在對口援青十周年之際
    2010年至今,承擔對口援青任務的6個發達省市、34個中央國家機關和17家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口援青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講政治、顧大局,從政策、人力、物力、技術等方面,聚焦脫貧攻堅,從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貧困戶住房改造、醫療保險救助、脫貧產業發展、教育扶貧、幹部培養等,全面開展對口支援我省六州工作,有力促進全省六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
  • 【十年援青 花開高原】蘇青產業合作結碩果 西部崛起清潔能源「新...
    江蘇臺記者 沈楊:「我現在是在青海海南州的遠景能源,這是江蘇援青的新能源裝備項目,也是海南州歷史上最大的新能源裝備項目, 大家順著鏡頭往下看,這些風機已經裝配完畢,即將發往青海共和縣的切吉鄉。」
  • 中國寶武援邊扶貧「長徵路」:9年來直接幫扶資金超6億元
    作為扶貧縣數量最多的央企之一,鋼鐵央企中國寶武已援藏18年、援滇16年、援青援桂援鄂7年、援疆6年、定點扶貧和對口支援全國10個貧困縣。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寶武處獲悉,2012年以來,中國寶武共投入直接幫扶資金6.308億元。
  • 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
    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記錄了抗疫一線江蘇醫護人員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  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江蘇省先後派出13批、2813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抗疫前線,參與了15家定點收治醫院和3家方艙醫院的醫療救治,是全國人數最多的省級醫療隊。4月21日晚,抗疫題材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以下簡稱《逆行者》)在江蘇衛視首播,受到廣泛關注。
  • 天津「趕大營」後人續寫家族百年援疆故事
    新華社天津11月4日電題:天津「趕大營」後人續寫家族百年援疆故事新華社記者李鯤大型人文電視紀錄片《趕大營》正在播出,這讓正在新疆支教的張代國感到振奮。作為天津教育系統本次派出的277名幹部和教師之一,他的任務是在于田一中開展為期一年多的支教工作。雖然這是張代國第一次來到新疆,但對他們家族而言,已經是自「趕大營」以來的第三次援疆了。所謂「趕大營」,最初是指天津楊柳青人「追趕」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西徵軍軍隊大營,做生意、運送物資。從19世紀70年代到抗日戰爭爆發,約3000戶至少1.5萬楊柳青人移民新疆。
  • 煙臺市特檢院:傾力服務萬華工業園項目建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7日訊 萬華工業園項目是煙臺培育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在2020年度大修期間特種設備檢驗過程中,涉及到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數量較多,結構複雜,技術含量高,且還有很多易燃易爆、有毒介質。煙臺市特檢院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始終堅持企業發展我服務、企業辦事我鋪路、企業有難我相助的工作理念,發揮技術優勢,傾力為重大項目做好特種設備檢驗檢測。
  • 援疆十年 | 南通篇:把張謇思想的種子根植在杏鄉伊寧
    編者按:  2010年3月,第一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召開,標誌著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正式啟動
  • 十年援青 花開高原:記者探訪高原上的「江蘇新能源力量」
    位於綠色產業發展園內的遠景能源,是江蘇援青的新能源裝備項目,也是海南州歷史上最大的新能源裝備項目,記者到訪時,正好有一批風機已經裝配完畢,即將發往青海共和縣的切吉鄉。來自江蘇的援青幹部、青海省海南州工信局副局長孫化中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江蘇先後來了一百多家企業開展產業對接,緊緊圍繞海南州四大支柱產業,充分發揮了江蘇後方資源優勢,以產業合作來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目標就是把泛共和盆地打造成青海經濟增長的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