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細心呵護大家的 西北工業大學
如果你到西工大友誼校區民族餐廳吃過早餐,你一定被「四哥」親切的笑容、富有律動感的「招呼」聲打動過……
「四哥」是誰?
他叫郝景全。在家中排行第四,於是師生們也都親切地稱呼他「四哥」。
其實,郝景全師傅今年已經62歲,2008年就來到西工大民族餐廳工作,和其他師傅一起負責為師生們提供早餐。
12年中,郝師傅每天凌晨2:30就開始工作,豆漿、稀飯、煮蛋、煎蛋、豆腐腦、蘿蔔絲、土豆絲、海帶絲,還有熱乎乎的胡辣湯……十幾種食品,必須在早上6:30前全部烹飪完成,色香味俱全地擺放在餐廳的早餐檔口。
這樣的工作,平凡、樸實、日復一日,但郝師傅卻幹出了自己的特色與風格。
「姑娘早上好!」
「帥哥,今天真精神!想來點兒什麼?還是老樣子?」
「姑娘慢走,美麗與你同行。」
「朋友來了,要點兒什麼?」
「卡上錢不夠了?沒事下次刷也一樣,先吃好再說。」
「稀飯您自己盛,下面的稠,上面的稀,看您喜好。」
每天郝師傅都會用這種飽含熱情、充滿詼諧的語言,迎接每一位就餐的師生,認真服務每一位顧客,還會留心記住他們的飲食習慣,讓美好一天從一頓充滿溫情的早餐開始。
早餐,也許是一日三餐中最為「簡單」的一餐;
但郝師傅卻讓早餐,成為了一日三餐中最不簡單的一餐!
郝師傅說,自己的早餐除了讓孩子們填飽肚子外,還有三個功能:
一.「喚醒服務」的功能
看著學生娃們睡眼朦朧地進入餐廳,自己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可以「喚醒」他們,調節氣氛。這樣既可以讓他們吃得開心一些,也可以給新的一天帶來好心情。
二.「以身示範」的作用
郝師傅發現,現在很多大學生看上去比較靦腆,不太愛和人打招呼。自己通過這種方式,主動熱情與大家打招呼,是想讓學生們知道主動和人交流非常重要。剛開始學生們還是很不好意思應答,不過漸漸地,很多人也開始主動和他打招呼,開始回應他的話語,這點讓他很開心。
三.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功能
一次,郝師傅發現他的一個老顧客,一位河南籍的研究生,連著兩三天都沒有吃完飯菜,看上去情緒也很低落,於是主動上前與他交流,才知道他是因為臨近畢業,畢業論文卻一直無法通過,所以才吃不下飯。郝師傅跟他提出一起出門走走,並在散步的時候不斷開導他。之後,這位同學每次再到食堂就餐,郝師傅都以適當的方式關心他,終於幫助他走出了思想低谷期。這位同學畢業的時候,他的父親還來到食堂,專門感謝郝景全師傅,感謝在他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幫助了他。
在和郝景全師傅的交流中,他反覆強調,飯菜的質量是第一位的。「學生都是我的家人,我給自己家人做飯必須用心做。」在飯菜的種類和口味上,「四哥」不斷地做調整,以便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爭取把大家的喜好都能照顧到。
郝景全師傅常說「人要幹一行愛一行」,他是真心熱愛這份工作,也是真心把來就餐的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看待,希望他們能夠在學校裡吃好、學好、身體好。
新學期快要到了,學生們馬上就要開學,除了按照慣例對自己的飲食品種進行細細審核外,「四哥」還認真按照疫情防控的規定,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我準備好了,歡迎孩子們回家,也非常期待看到更多孩子們的笑臉……」
往期精彩:
版權所有
策劃丨楊曉
文案、視頻丨司哲
編輯丨趙瑋晴
審核丨後勤產業集團
為所有細心呵護、關愛學生的工大人!
原標題:《歡迎回家丨你還記得餐廳師傅「四哥」嗎? 他準備好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