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食堂》:有信念的自在人生

2020-12-24 張飛解說電影

日影《海鷗食堂》以芬蘭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日本女人獨自在遙遠的異國開餐館的小故事,故事簡單,情節平淡。平淡背後蘊含一絲真意,可謂淡而有味。導演需有一副細膩的心腸。

為什麼叫食堂呢?女主解釋說:就是讓路過的人願意了進來吃頓飯,簡簡單單地吃頓飯。而海鷗,是因為當地到處有胖嘟嘟的海鷗。女主從小喜歡胖嘟嘟的東西,無論人還是動物。

食堂開在一條大街上,落地大玻璃窗,明廚明灶,有居家的感覺,面積不大,不過六七張桌子。

一開始,食堂生意不好,但女主也不閒著,整天擦這擦那,隨時準備接待顧客的樣子。食堂的主打是手捏飯糰,顯然不和芬蘭人的口味,路過的芬蘭大媽像看東洋鏡一樣駐足窗外往裡觀瞧,對視一笑,然後走人。每天都重複這樣的場景,女主保持淡定,不焦躁,繼續忙活。

女主為什麼會跑到芬蘭開一家店,影片沒有交代,但透露了幾個信息:一是女主對日本料理有信心,相信日本料理有營養、健康,一定會有人喜歡。至於飯糰,是因為小時候父親每年親自做兩次給孩子吃,父親說過:別人做的飯糰總比自己做的好吃。對女主來說,飯糰有父親的影子。每天打烊後,女主回到居所,臨睡前在房中鴨步練合氣道(一種健身方法)。女主說,自己從小就開始練了。大概也是受父親影響。女主不覺得孤單。

女主是個極能沉得住氣的人,天天沒有生意,女主看不出來有絲毫焦慮,不僅如此,還給第一個來光顧的年輕人免單咖啡,此後年輕人天天來蹭喝。女主的生活也基本至簡了,擦桌子,收拾廚房,有禮貌地遞上一杯咖啡,去集市買點菜。估計用心食物的人不會胡思亂想。食物就是生活,也是記憶和情懷。

但在堅持的生活中,不管好壞,總會發生點意外,女主並不是思想僵化的人,本人性格還是大氣而開放的。食堂的變化從主動接納別人開始。很明顯,女主對食物的誠懇良善態度已貫通生活中的為人處事。影片中,女主先後接納了兩個因為各自的原因停留在芬蘭的日本女人。一個長相男性化,不知為何來芬蘭,只是有一天閉眼隨手地圖上一指,指頭落在了芬蘭,於是就來了;另一位則因為航運行李丟失不得不滯留酒店,也不知道該幹啥。芬蘭好像也沒什麼玩的,人都閒得跟鬼一樣。三個女人一臺戲,食堂有了生色。

三個女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影片裡只淡淡一提,說每個人都不容易啊,日影中常有這樣體貼的話語。有一天,在同伴的建議下,女主烤了肉桂卷,香味溢出門,路過的大媽聞香而入,點了咖啡和剛出爐的肉桂卷。此後,女主做一些烹炸的快餐,顧客漸漸多起來。另外兩個同伴跑堂。此外還和一個家庭出了點問題的大媽發生了點故事,結局虛驚一場。日本女人以飯店融入當地生活的行動成功了,也沒使什麼大勁兒,美味之功水到渠成。

喜歡還是不喜歡,美味始終在那裡,不增不減。

有了同心相助的同伴,海鷗食堂不可阻擋地熱鬧了起來。三個女人身處異國,反倒能放下一切,每天只沉浸在生活的當下,不再急著趕路。

影片的點睛之處在於,客人多了以後,女主終於有機會給客人端上自己親手捏的海苔飯糰,芬蘭人打破習慣,開始接受。而另外同伴也悄悄愛上了原本不知如何打發的異國時光,盡情享受圍繞著食堂轉的每一天,或許背後也有一種文化自豪感。天下真的有不散的宴席。

同樣是開店,有人只為賺錢,有人不為賺大錢,懷抱信念、使命,埋頭靜心地日復一日地去做。

或許開一家自己喜歡的店,真的是人生最好的療愈之道。

影片中女主面容乾淨,笑容得體,真是瑰寶一樣的女人啊——因為有信念,有信念則有自在。

相關焦點

  • 海鷗食堂——改變人生態度
    很長時間都不曾寫影評了,前段時間看完了《唐頓莊園》就突然有了寫東西的衝動,今天日本電影《海鷗食堂》讓我不得不打開塵封已久的博客,表達一點對這部電影的感想。《海鷗食堂》其實是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卻仍然顯得那麼平淡無奇,所以當電影在女主角的旁白中緩緩展開的時候,我似乎沒有什麼太高的期望。而最後100分鐘的時間過後,我就徹底被導演荻上直子折服了。我把後半部分的劇情對只看了一半的妻講了一遍,她潸然淚下。
  • 海鷗食堂
    或許在海鷗食堂裡發生了太多的美好卻又不太真實的事情,但在這個紛擾的世界,又有誰不眷戀那一絲平靜的世界與悠閒,只願我們能夠找到心中的那間食堂,做著想做的事,偶爾偷懶卻一直都在路上。《海鷗食堂》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片段。幸江問小綠:「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最後你還想做些什麼?」質樸的小綠回答:「這個.想吃些好吃的東西。」
  • 《海鷗食堂》觀後感
    電影一開頭就是海鷗,飛來飛去,我開始想了解到底這個食堂到底和海鷗有什麼聯繫,更讓我開始對美食有著明朗天空般的期待。話還沒說幾句,我就知道,要講生死。大概是這樣,長得很像全智賢女神的女主在一個外國城市開了一家[海鷗食堂]。店裡的第一個客人是喜歡日語的金髮單車男孩。
  • 嗜影症 |《海鷗食堂》
    話還沒說幾句,我就知道,要講生死。大概是這樣,長得很像全智賢女神的女主在一個外國城市開了一家[海鷗食堂]。然後有一天終是沒有抵擋住肉桂卷的香氣誘惑,終於走進了海鷗食堂。「不會跳舞/就不要跳舞/搖擺也幸福/就閉著眼/以空氣吉他飈速」寫詞的我的老公阿信想必也看過《海鷗食堂》或者知道芬蘭的空氣吉他比賽吧,我打賭哈哈
  • 《海鷗食堂》這部電影究竟想要說的是什麼?
    海鷗食堂,一個低調但又不乏溫暖的名字,讓我油然產生難以名狀的一種感覺,如雨後的甘霖,在悄悄潤溼著我柔軟的心。我承認,第一眼愛上這部電影,就是從這四個字開始的。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又或者說「海鷗食堂」這四個字究竟代表了一種怎樣的感覺?
  • 《海鷗食堂》
    回味起來有硬幣放在桌子上的聲音,咖啡杯子發出的清脆聲響,幸惠遊泳時的划水聲,做料理時那些細小而生動的聲音,有胖海鷗的叫聲,有溫柔的語調
  • 海鷗食堂。
    在我準備開始每周寫一篇電影觀後感時,就想到了《海鷗食堂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叫幸惠的日本女人,在芬蘭開了一間名叫"海鷗食堂"的日式快餐店,從無人問津到高朋滿座的過程。比如電影裡有很多看似普通的對白,都藏著發人深思的"小機關"。之所以我用了"奇幻"來形容,是因為故事情節和人物的設置太無釐頭了。特別是正子這個角色,那一箱野菇,那一隻貓,還有她永遠在同一個地方打電話,這思路真的是太清奇。
  • 《海鷗食堂》,吃貨必看!
    從《海鷗食堂》、《南極料理人》、《眼睛》、《東京鐵塔》等70多部電影,到上百部美食廣告,當然,還有2015年大熱的日劇《深夜食堂》,出現的所有食物都是由她全權負責。 所以,你沒見過她這個人,但一定見過她做的食物。 從小就愛吃的飯島,廚藝是自學成才,自己的便當、姐姐的便當、男友的便當,全部由她包攬。
  • 《海鷗食堂》事實上,細水長流本身就是一種詩意
    5.紛飛的海鷗在海面紛飛的海鷗,緩緩駛來的輪船,在港口綠子抬頭,展翅翱翔的海鷗群衝向天空。這一場景象徵了綠子內心的轉折,她之後便向惠子提出在店裡幫忙的決定,綠子找到了海鷗食堂作為溫暖的港灣,自由的心靈選擇了留在有愛的地方。6.玻璃窗三個老婦人三次站在食堂玻璃窗外,玻璃窗隔離了食堂內外兩個世界,象徵了隔閡、不認可。
  • 《海鷗食堂》與《慢生活》:理想國的禪意人生,浮躁社會一劑良藥
    《海鷗食堂》是2006年在日本首映的一部劇情片,荻上直子執導。影片講述了日本女子幸惠來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獨自經營自己的「海鷗食堂」,在這裡聚集了有趣的人,發生了很多故事。他們享受著簡單而美好的慢生活。電影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愛恨情仇糾葛,像是溫情如水的散文詩。
  • 歡迎光臨海鷗食堂
    她拍攝《海鷗食堂》時只有34歲。 這部電影讓我的內心深處閃爍起某些自己也說不清的,卻又總是在不斷跳躍的光點。我不知道那些光點是什麼。當時的我,也並不具備將這些光點匯聚到一起的能力和閱歷。 我記得我只是挺惆悵也挺深沉地想,真讓人羨慕啊,無憂無慮的生活,多好啊。就是節奏太慢,快一點就好了。然後開始為2005年未能在芬蘭,遺憾了一會兒。
  • 一家餐館 | 我的「海鷗食堂」之旅
    想要說的是,本片跟電影海鷗食堂有關,但不講述電影故事,不作電影評論,也不是旅行遊記。關於「海鷗食堂」「海鷗食堂」是一部日劇,2006年出品,講的是三個日本女人分別來芬蘭後圍繞著「海鷗食堂」而展開的一些故事。
  • 【608】絕妙電影《海鷗食堂》
    每日回復【608】收聽絕妙當家絕妙節目轉發本圖文到朋友圈,添加小永微助手⬇️,暗號:Y海鷗食堂,即可入群觀影。
  • 你聽說過海鷗食堂嗎?
    你聽說過海鷗食堂嗎?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辛惠開了一家日式餐廳,海鷗食堂。沒有廣告宣傳,店標只用了小小的日語和芬蘭語,裝修簡潔明亮。辛惠一個人安靜地整理食材,偶爾有幾位當地女人站在窗外,好奇的竊竊私語:這是家兒童餐廳吧(辛惠身形小巧,又長著娃娃臉)?那個女人好像未成年呢。沒有人光臨,芬蘭人不擅長對陌生人表示友好。日本迷的當地青年湯米無意中走了進來,由於是第一位客人,從此每天都來蹭免費的咖啡。辛惠遇到了閉眼隨手在地圖上一指就來到芬蘭的小綠,邀請小綠和自己同住,小綠因而到食堂幫忙。
  • 978電影美樂蒂今日推薦—《海鷗食堂》
    碼頭的海鷗,悠悠的綠皮電車、黃色的建築,在芬蘭的赫爾辛基有一家日式」海鷗食堂「,幸江是食堂的主人,一個說著流利芬蘭語的日本女人,上了年紀但有著少女的溫柔
  • 周五放映與美食有關的電影《海鷗食堂》
    這種時候我通常願意看與食物有關的電影,日本的是最好的,像是《海鷗食堂》。我看過它不下三遍,每一次都和第一次一樣深受感動。是的,電影不過是想描述一幀短暫的片段,而不是誰的一整個人生。深深話,漸漸說。雖然你甚至會覺得它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情節,可是它一定在你的心裡留下了某種東西,那是一種「海鷗食堂」式的生活態度。
  • 《海鷗食堂》|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在我們談到各自喜歡的地方的時候,才知道北歐是她的「理想之地」,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一部已經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日本美食電影——《海鷗食堂》。影片裡的女主人幸惠獨自一人在芬蘭赫爾辛基的街角開日料店,堅持用日本傳統食物招待客人,也因為食物在異國他鄉和幾個陌生人結緣。
  • 《海鷗食堂》生活往好的方向發展
    最近看了《海鷗食堂》這部電影,美食與治癒,故事從辛惠一人在芬蘭開的海鷗食堂開始。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剛開始食堂沒有人光顧,顯得冷清,接著辛惠結識了小綠,讓食堂有了點人氣,慢慢來了些人直爽的小綠緊接著正子因為丟了行李與辛惠和小綠認識了,也留在店裡幫忙,店裡的人就慢慢更多了,同時辛惠又用家鄉的美食使當地人愛上了這個「海鷗食堂」。
  • 《海鷗食堂》小確幸一茶一餐
    這個詞最初用於日本是一種音樂類別,在GEORGIA的廣告中,有一個名字「舒適系」。音樂家坂本龍一出版了一首《ウラBTTB》作為治癒系音樂,獲得了成功並形成了「治癒熱」,在那之後,關於字符被稱為治癒系的說法也增加了。在網上搜索「治癒系電影」,你可以看到各種新鮮美麗的動畫愛情電影。在各種治癒系電影中,最動人的是經典的日本美食電影。
  • 電影|美味世界漫遊記之《海鷗食堂》
    (《海鷗食堂》電影海報)推薦理由:劇情很溫暖,肉桂卷也很溫暖。經典臺詞:「如果明天世界末日你會做什麼?」「吃很多很多好吃的,叫上喜歡的人。」影片簡介:幸惠在風光如畫的首都赫爾辛基獨自經營一家叫「海鷗食堂」的日式餐廳,她希望以簡單卻溫暖的傳統手卷留住客人的心,只可惜事與願違,餐廳經常空無一人。後來,綠與正子,因為不同原因,先後來到了那裡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