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疆與界,北緯34.5度

2020-12-25 高揚是學歷史的攝影師

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巧合:「秦」從西犬丘一直到秦陵,秦人數百年始終圍繞著北緯34.5度左右生活和膜拜。

西犬丘北緯34.26度、秦邑北緯34.73、汧北緯34.88、汧渭之會北緯34.36、平陽北緯34.35、雍城北緯34.5、涇陽北緯34.52、櫟陽北緯34.58、鹹陽北緯34.38、秦東門北緯34.57、秦始皇陵北緯34.38度……歷史上,從來也沒有人說過神秘的北緯34.5度和秦帝國有著什麼關係!我們試著尋找其中的關聯和秘密。

榆林古道研究室曾收集了秦帝國分布於上郡的各種天文觀測遺址,然後,順手將遺址與二十八星圖對照,居然畫出一個漫天的星圖。而幾十年來秦陵的專家對於秦陵內部構成的探索更多的猜測亦是其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宇宙星河。

而秦人的歷史上崇尚黑色、喜歡數字6無一不與其對宇宙或上天的崇拜有關,包括其疆域。

第一、秦邑和西犬丘;

照說秦人的第一個方位應該是微山湖附近,那是他們祖先所在。蜚蠊及惡來的祖籍,是東夷部落中鳥夷的一支,崇尚南方朱雀,但這和嬴氏有關,但和「秦」無關。

和「秦」有關的第一個地方是「秦邑」。

大駱居西犬丘,非子被封秦邑,秦非子的封地讓秦人第一次有了合法的固定資產。資產合法了。

秦邑據說在甘肅清水縣的秦亭,而去過清水縣的人更相信可以牧馬的肥沃地「秦邑」就是今天的關山草原,北緯34.73~34.88度,居於渭水和千水之間,

西犬丘在北緯34.26度,秦亭和關山草原大概北緯34.73度,而關山牧場北到北緯34.88度的汧水之南,渭水之北,汧渭之間最適合養馬的地方,至今亦然。

第二、汧邑、汧渭之會、平陽和雍城;

《秦本紀》秦仲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叛,西戎反,滅犬丘大駱一族。周宣王即位,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有子五人,長子秦莊公,周宣王與兵7000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復與秦仲大駱之地共有之,為西垂大夫。

秦襄公「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廢太子,立褒姒子為嫡,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周幽王於驪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有功。周避犬戎之難,東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平王,從者七姓,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以岐以西之地。

這是固定資產升級,從附庸、大夫正式成為諸侯了。

汧邑北緯34.88度、汧渭之會北緯34.36度、平陽北緯34.35度、雍城北緯34.5度。

汧邑在關山草原北,是秦人進入汧渭的過度;汧渭之會實際上也是個過渡,大概意思就是臨時辦工場所,營區。這兩地方很好找,後來的平陽和再後來秦德公公元前677年從平陽遷到雍城,一直到秦獻公公元前383年從雍城遷到閻良的櫟陽。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歲,四月已酉這天「王冠帶劍」舉行冠禮,秦人祖廟在這裡。祖廟在哪裡那裡就是人神的界。

秦雍城宮殿是個帶圍牆的五進院落,長326.5米,南寬59.5米,北寬86米,面積2萬一千多平。而雍城總面積11平方公裡,西南部發現宮殿和宗廟,整個城市布局坐西朝東,每條大街長3000米,寬十幾米,街之間距離400-800米。

第三、秦鹹陽城的位置與布局;

《史記.秦本紀》:「(秦孝公)十二年,作為鹹陽,築冀闕,秦徙都之」。秦孝公十三年即公元前350年遷都鹹陽城,那麼,這個鹹陽城在哪呢?

秦鹹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橫跨渭水兩岸,位置北緯34.38度,以地勢高的渭北為主。由商鞅負責監修,以鹹陽宮作為紫微宮,將渭河當成天上的銀河,利用古天文學的規劃觀念進行建設,以展示帝王之都之尊貴。其遺址東起柏家嘴,西到毛家溝,北到高幹渠,南至渭河的河床下。在今天的鹹陽市東北二十裡左右、渭城區的攤毛村、窯店鄉、正陽鄉一帶。

因為二千年來渭水河床向北移動了大約4公裡左右,整個鹹陽宮和城址都被河道衝毀。可能就找不見了。灘毛村遺留的城址是故鹹陽城的西北角的殘存。

秦在這裡144年,逐漸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到秦始皇時,鹹陽城已經橫穿渭河南北,建阿房宮作為太廟,在章臺舉行重大外交活動,漢長安城的未央宮前殿就是在章臺舊址上建築的。

鹹陽城南的「上林」指的就是後來的上林苑皇家獵場,範圍廣大,面積遠遠超過今天的整個雁塔區,西達灃河,南到南山,北到渭河,東到宜春苑,就是現在的長安區的一部分加雁塔區加曲江新區差不多整個西安南郊。

秦滅六國,寫其宮室,作之鹹陽,各自為區,各書國號。六國宮殿遺址在鹹陽宮城北側,即窯店鄉正陽鄉一帶。燕國遺址在秦宮東端,楚國遺址在宮城西端,齊國遺址在窯店鄉怡魏村一帶。 秦原在櫟陽(閻良)呆了34年。我們現在總是以為鹹陽城是一步到位的,實際上鹹陽城也是一步一步擴大的。

到始皇帝時,整個關中北到甘泉,南到周至長揚宮,東到河,西到汧渭之交,東西八百裡到處都是離宮別館,秦皇表河為東門,汧為西門,南山之巔為南門闕。

這個面積實在是太大了,基本上整合了關中平原。

鹹陽不只是戰國秦國的都城,也是統一後秦的都城。漢代的長安城建造就選址在鹹陽故城之南,渭河對岸,原來記載說是距渭河3裡,但現在距渭水十幾裡,可知渭河北移了七八裡。

商鞅在設計城市的時候很多地方主要是仿照中原大國,特別是魯國和衛國。

「孝公十二年,築冀闕,秦徙都之」,建造宮殿的前門更是一樣。仿造魯國和衛國的建築風格造了王宮門前的雙闕,也叫象闕或魏闕。

整個鹹陽宮坐西朝東,鹹陽城的大布局也是坐西朝東。無論鹹陽擴建多大,鹹陽城的朝宮整個布局不變,居於整個鹹陽城的西南位置。坐西朝東,中心居於右下角。

第一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在終南山頂修南門的門闕;第二「立石東海以為秦東門(闕)」,位置在江蘇連雲港市的東海廟,北緯34.57度左右,當初的東海之濱……第三西到汧渭之交,北緯34.36度左右。

第四、秦東門;

秦東門在孔望山的漢東海廟,後漢書記「顯東北海邊植石,秦所立之東門」。《史記》』始皇三十五年,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今石門猶存,傾倒為數段,在廟北百許步。今尚可識其文,曰:『漢桓帝永壽元年……,東海相任恭修理此廟。』」樂史所謂「尚可識其文」的刻石即《東海廟碑》,而廟就是東海廟。

孔望山摩崖造像前的山腳臺地為漢東海廟故址,也就基本上確定了秦東門闕的故址。204國道以東在秦時期基本上還沒開始完全成陸地,這是一個久遠的過程,所以,現在的秦東門在東海縣而不是在海邊。

第五、秦始皇陵的位置和布局;

秦始皇即位後就開始營建陵園,用了37年,他把自己的墳墓稱為「山」,叫「麗山」,陵園就叫「麗山園」。

「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於麗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負責工程的收尾交付。

麗山就是驪山。

1、秦始皇陵園的名稱和位置;

秦始皇陵園叫「麗山園」,差不多位於北緯34.38度,內城南北1355米,東西580米;外城南北2165米,東西940米,周圍6.2公裡。。。人家陵園是有正式名字的,是後人把他稱為秦始皇陵,陵墓設在整個陵園的西南角,寢殿設在西北角。陵園中部的南邊有一個陪葬墓地區;

陵園東部東門外大馬路的一公裡的北邊有三個兵馬俑坑,兵馬俑坑是東西向的,組成一個龐大的冥器兵團,面向東方。

兵馬俑南隔壁這個大馬路在往東走,應該還有一個超級豪華的大門樓子。這個門樓子還沒找到。別急,以後會找到的。由於兵馬俑旅遊區將大門設置到公路邊,便於遊客,所以作為景區的兵馬俑距離秦陵會比直線距離顯得更遠一些。

2、秦始皇陵園的布局結構;

網友們對秦始皇陵的了解更多的是什麼「地宮有大量水銀」「兵馬俑」「墓穴裡有流沙」「很多暗器」等等停留於武俠小說或盜墓筆記的水平,而真實的秦始皇陵遠不止這些。

秦始皇陵園驪山北麓坐西朝東,由一個長方形狹長的「回」字型城垣組成,西部是陵寢,地上現在是綠化。陵墓處於「回」字的內城的西南角,也就是右手邊右下角;陵寢在左下角,也就是西北邊。其內城、外城的南半部的東西南都有雙重城門,陵墓處於內城的南半部位置,是三個雙重城門的交匯點上。

墓室覆土,墓門封印。

內城北部是隔開的,設有寢殿和陵園管理處辦公室這一類的住處,也就是將宿舍和物業辦分隔了開。內城中心有一組東西向的建築,有四間房,距離陵墓150米,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

地宮東西170米,南北145米,中央深30米,東西約80米,南北約50米。

秦陵的布局參照了秦鹹陽的布局結構,陵園東北五裡外取土挖成魚塘,「水出麗山東北,本導源東流,始皇葬於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水出麗山東北,繞了皇陵一圈北轉而去。

按照當時的禮制,西為上,尊者居西方,西方地勢高嘛。在東方向東則設置了一條超級大街道,東門大道,街道上建設有門闕,這是整個陵園的主道。

秦皇至死都沒有忘記向東。

那為什麼會是向東呢?網上有無數種回答,其實除了當時的禮制是坐西朝東,秦國對天文觀測也是非常有研究和講究的,包括地面建築和陵墓都參考了宇宙天空的天文布局。

陵墓室頂上繪畫著一整個的宇宙天體,中心部位是紫薇垣北天極和圍繞北天極的北鬥七星陣圖。後世人們所說的「老天爺」「天」就在這個中心裡,永世受到御駕北鬥以及周圍各崗位星座的保護。

北天極是人類所能感知到的宇宙的中心,是幽冥界的出入口,萬物生命與靈魂所至,地球甚至太陽系所圍繞的運行無一不受其影響,亦是整個宇宙星系終老後終究回歸的那個地方,那裡陰障陽絕,萬物不生,是地球自轉所指向的地方,是宇宙的中央。

北鬥在公元前幾千年裡與天極很接近,北鬥圍繞著北天極運行,就是「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的出處;《周髀算經》說「璇璣徑二萬三千裡,周圍六萬九千裡,此處陽絕陰彰,所以萬物不生。」

而北天極的位置並不在我們認知的天的中央,而是向西北略微傾倚了一點,這也是古人所說「天傾西北」的真正原因,古人早就知道北天極的位置。秦陵頂部的天體方位應該也是一樣。

所有的這些,無不指向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稱為「天一」的中央權力機構即帝王。天一為本,一為萬數之源亦萬物之源,即主宰萬物的中央權力者,即秦始皇帝自己。

黃河流域北緯36度左右的華夏文明所能觀測到的北天極就高出地平線36度左右;而秦多少代人選擇了北緯34.5度左右,再怎麼遷徙自始自終喜歡圍繞這一水平線,從西犬丘到秦東門。

陵園的正南部是陪葬坑,東部的東門外一公裡處的路北邊有三個兵馬俑方陣,面向東方,在兵馬俑東邊的路上還有一個高大的門闕。在兵馬俑坑西應該還會有一個馬廄的坑,差不多算是給兵馬俑的服務配套設施,考慮的確實很周全。

第六、秦人九都八遷路線圖:大秦帝國的疆與界;

《史記》「非子居犬丘,孔望山摩崖造像前的山腳臺地為漢東海廟故址的同時,也就基本上確定了秦東門闕的故址,兩者實際上是在一個地方,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賜姓嬴,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贏氏祀,號曰秦贏」。秦人稱「秦」即開始於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邑始。

周厲王時,西戎犯西犬丘,周宣王即位後,以秦仲為大夫,使伐西戎。秦仲被西戎所殺,宣王於是召秦仲子莊公等與兵七千,大破西戎。周宣王大喜,順便就把西犬丘也賜給了莊公,並封其為西垂大夫。西犬丘成了名正言順的都城。

西戎滅犬丘的秦人部族大駱一支,又殺襄公祖父秦仲,秦與西戎結怨日深,西戎成為秦的世敵。襄公二年(前776年),西戎圍攻秦都犬丘,並俘虜了襄公兄世父,西戎的威逼對秦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襄公為了暫避西戎一時之鋒芒,被迫東越隴阪,遷都於汧邑。

西犬丘在甘肅隴南市禮縣,1993年由盜墓者意外發現大堡子山西垂古墓為秦人第一墓葬群,陵墓坐西朝東,墓主頭西腳東,與雍城陵園芷陽陵園秦始皇陵園規範一樣。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死後,秦文公返回西垂守孝三年,直到公元前762年率兵七百,從陳倉順渭水東進於汧渭之會,然後營建新都於此。

說是新都,實際上就是新辦公地址。公元前701年秦憲公遷平陽(陳倉區),換了個辦公地址。

秦德公前677年-秦獻公前383年定都雍城(寶雞鳳翔),時間長達294年曆19位國君。

公元前424年-415年秦靈公秦都(涇陽吳家堡),這地應該屬於東徵時期的國家臨時指揮中心,涇陽北緯34.5度。

後來,獻公孝公遷櫟陽34年,奪回河西之地,孝公再遷至鹹陽,櫟陽北緯34.58度。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遷都於鹹陽,合使用144年。北緯34.38度。

而秦始皇陵亦在北緯34.38度。

神秘的北緯34.5度

秦始皇陵園的位置是在秦都鹹陽的正東方緯度幾乎都是北緯34.38度;秦始皇35年,皇在現在的連雲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即秦國的東門門闕,北緯34.57度。

幾千年後,現代地理有了經緯度,然後,我們發現連雲港的「秦東門」、臨潼的「秦始皇陵」,以及「秦鹹陽宮城」他們三點幾乎處於同一緯度直線上:北緯34,5度左右。

甚至,還有,西犬丘北緯34.26度、秦邑北緯34.73、汧北緯34.88、汧渭之會北緯34.36、平陽北緯34.35、雍城北緯34.5、涇陽北緯34.52、櫟陽北緯34.58、鹹陽北緯34.38、秦東門北緯34.57、秦始皇陵北緯34.38度……依舊離始皇帝的位置不遠。

也許這不是一個巧合。

相關焦點

  • 深度歷史巨製《大秦帝國》,全三部高清資源推薦!
    歷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近期在CCTV黃金檔上線,這部劇製作精良,故事背景恢弘,歷史還原度高,是能與《漢武大帝》、《大明王朝》等優秀作品相比肩的巨製
  • 大秦帝國最後的戰神
    大軍迫在眉睫,章邯敏感地意識到大秦帝國生死攸關。匆匆安排後,他便離開驪山,星夜趕回首都鹹陽。秦二世聞訊震驚不已,剛剛登基皇位,其政權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統一天下後的秦帝國,軍事部署的重心移向南北兩邊疆,三十萬大軍屯駐北邊,五十萬軍民屯駐嶺南,關東空虛,關中削弱。蒙恬、蒙毅、王翦等名將已死,偌大的大秦王朝,一時竟陷入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就在這個時候,章邯站了出來。
  • 名不符實《大秦帝國之天下》,名副其實《大秦賦》
    網視導讀:《大秦帝國》系列,從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播出起,現已走過了11年的歲月。從提出東出,變法為東出努力,到最終東出成功,這個故事從大秦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開始,現在即將講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一統天下。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大秦帝國是孫皓暉創作的小說,小說參考了大量資料,完美呈現出大秦帝國的風貌。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原作者孫皓暉擔任編劇。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何改名為《大秦賦》?
    因為《大秦帝國》原著實在太爛了,完全是負資產,反而還要強迫拿走大量版權費。事實上,從《大秦帝國》第二部開始,電視劇劇本就開始大量改寫,耗費了編劇大量工作,以削減原著小說各種荒唐情節。事實上,電視劇版《大秦帝國》之所以成功,大部分功勞是編劇的,把一本很爛的小說「化腐朽為神奇」。
  • 歷史劇-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目前共播出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預計2020年將播出終結篇《大秦帝國之天下》。
  • 《大秦帝國》大秦智囊樗裡疾
    《大秦帝國》目前播出的共有四部,可是卻有一個人一直貫穿著整個系列電視劇其中的三部,這個人物就是大秦的智囊樗裡疾。這是一個大秦帝國從弱小走向強盛的見證者,他歷經並且效忠三代四位大秦君王,一直對大秦帝國忠忠心耿耿,把大秦帝國的興盛當做自己的使命,堪成為大秦帝國的脊梁。
  • 迎接《大秦帝國之天下》歸來,回顧《大秦帝國之裂變》
    文|愛影私談&JASON(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大秦帝國》系列目前已播完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據相關報導《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在2020年4月與5月份之間播出,想必這定會令不少《大秦》迷們激動萬分。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 大秦帝國之天下變成大秦賦的原因解析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成了《大秦賦》?這個系列的作品評價都非常高,很多人都喜歡看,畢竟是正兒八經的歷史正劇,但第四部卻改了名,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  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原本是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卻在開播前改成了《大秦賦》。
  •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
    最終下定決心要閱讀此書,是在看了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其唯美的影視色調、古典場景的復原、孝公和商鞅的風採,人物的內心獨白,讓我對商鞅變法有了新的認識,對「暴秦」有了重新認識的衝動;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又翻閱了《史記》中的《秦本紀》、《始皇本紀》及相關列傳,深感劇本的編排符合歷史的事實。遂有了對影視所本的著作及大秦後續歷史劇的期待。
  • 《大秦帝國之東出》引著作權糾紛 二審:「大秦帝國」名稱不受著作...
    在上訴人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秦帝國公司)與被上訴人孫皓暉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中,孫皓暉系《大秦帝國》影視文學劇本和《大秦帝國》小說的著作權人,2010年8月,孫皓暉與國風公司、大秦帝國公司籤訂《 著作權再許可使用合同》,孫皓暉許可大秦帝國公司獨佔使用《大秦帝國》小說和影視的電影、電視改編拍攝權,合同有效期至2017年3月18日。
  • 大秦帝國:一曲帝國的絕唱
    》之序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2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在古樸粗獷的鐵器農耕時代,大秦帝國與西方羅馬帝國一起,成為高懸於人類歷史天空的兩顆太陽,同時成為東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歷史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這裡有兩個基本方面特別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國統一大政權存在的時間極短,只有十五年;而羅馬帝國卻有數百年大政權的歷史。
  • 《大秦帝國3》為何姍姍來遲,央視版刪掉了什麼?
    首先源自於《大秦帝國》第一部帶來的上佳口碑。《大秦帝國》是作家孫皓暉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有別於其他以秦朝為題的小說扎堆地寫秦始皇統一六國,孫皓暉的《大秦帝國》從秦孝公商鞅變法寫到秦二世亡國,前後跨度長達160餘年。
  • 十年《大秦帝國》的英雄夢,《大秦賦》圓得了嗎?
    看了那個小片段之後,我就開始看《大秦帝國》了。我印象中在河南衛視播出的時候,《大秦帝國》就是《大秦帝國》,好像沒有加「之裂變」!不知道記得準不準?轉眼已經過去十多年,原本的《大秦帝國》為了區別於第2部、第3部已經變成了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大秦帝國之裂變》。雖然時光一去不復返,但是好在電視劇卻可以重溫。
  • 【好書推薦】熱播電視劇《大秦賦》原著小說《大秦帝國》
    歷時十六年,創作了長篇小說《大秦帝國》。2011年,《大秦帝國》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並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和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作者以敢為天下先的藝術勇氣和歷史眼光,開宗明義地宣告了他的大秦史觀:「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聖的崇拜」。《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
  • 《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
    「於後世千秋萬代,每一戶人家的窗臺,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縱橫》海報群雄爭鋒一幅列國爭雄縱橫捭闔的圖卷在商鞅變法後徐徐展開。前30多集側重於個體命運、志向抱負與時代背景之間的交織。戰場上的廝殺、朝廷上的鬥智、國家間的縱橫捭闔……好一番璀璨華夏大爭之世,讓人熱血沸騰……昭文君與張儀的君子之交讓人動容。他們因緣相識,成為知己。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大秦賦
    最近電視劇大秦賦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關於這部劇是否好看,網上也是有不少的爭議,但從目前豆瓣評分來看,這部劇拍攝的並不是很受觀眾認可。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大秦賦呢?為什麼原作者不讓電視劇用大秦帝國之天下這個原名呢?小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第四部麼?
    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劇,是根據孫皓暉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長篇歷史劇。已經播出的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這三部的原著都是孫皓暉先生,第一部的編劇也是孫皓暉先生。而現在登上央視8的《大秦賦》的原著並不是孫皓暉先生,編劇也不是,至少在片頭並沒有根據誰的哪部小說改編的字樣,所以說它是《大秦帝國》的第四部應該是欠缺了一些主創的因素。 我想這會不會是從《大秦帝國之天下》改為《大秦賦》的原因。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為什麼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而叫《大秦賦》呢?
    兵馬俑那為什麼這一部劇一改往日的風格,不起名大秦帝國,而叫《大秦賦》呢,小編就來給大家捋一捋。首先小編給大概的順一順大秦帝國的幾部作品: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從公元前362年冬日的黃昏, 秦魏兩軍鏖戰數日,死傷無數,勝負未分,戰局混亂。
  • 大秦帝國強勢崛起,你能在大秦帝國之帝國烽煙破解版劍指天下嗎?
    「爭」是戰國的時代精神,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由歷史巨著《大秦帝國》正版授權改編的同名即時戰略手遊《大秦帝國之帝國烽煙》,帶你重回戰國大爭之世,親臨古代真實戰場,在齊、楚、燕、秦、韓、趙、魏等諸侯列國中強勢崛起,血性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