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2020-12-28 澎湃新聞

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2020-12-26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12月26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

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增刊》上。

591顆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和運動軌道示意圖。國家天文臺 孔嘯 繪製

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以每秒幾十至上百公裡的速度運動,它們雖然比飛機每小時一千公裡或人造衛星每秒十公裡的速度快得多,但是在一類被稱作「高速星」的恆星面前卻黯然失色。

高速星是「跑」得很快甚至能夠「逃離」銀河系的恆星,它們像人群中的飛人「博爾特」,是恆星中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高速星在銀河系中的數量非常稀少,但它們能夠幫助人類理解很多銀河系的重要問題,例如銀心黑洞周圍的環境以及銀河繫結構等。

早在1988年,美國學者希爾斯就預言了高速星的存在,歷經17年漫長等待, 2005年發現第一顆高速星。此後15年間,共有550多顆高速星先後被報導,它們基本以超過每秒400公裡的速度「奔跑」,最快甚至達到每秒1700公裡。

研究人員計算了591顆高速星過去若干年的軌道,推測出它們可能的「出生地」和「誕生方式」,並基於此把它們分為超高速星、超高速逃逸星、逃跑星和快速暈星。相較而言,超高速星和超高速逃逸星的速度更高,能夠擺脫銀河系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家園。超高速星誕生於銀心,通過銀心黑洞與恆星的相互作用產生。超高速逃逸星和逃跑星誕生於銀盤,通過恆星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快速暈星則是個「系外」來物,它們是銀河系與矮星系的潮汐作用產生的。

研究團隊還分析了這批高速星的化學和運動學性質,發現它們是銀暈裡的高速星,滿足銀暈恆星年齡老、金屬豐度低、軌道橢率和垂直振幅大(見圖1)等特點。此外,它們的金屬豐度分布特徵意味著銀河系的恆星暈主要通過併合和瓦解矮星系形成。

這批高速星中少量恆星表現出銀盤恆星的化學性質,卻具有銀暈恆星的運動學性質,它們可能是一類更加特殊的恆星,誕生於銀河系早期的塌縮過程,或誕生於銀盤、核球隨後被運動學加熱。這些少量特殊的高速星,有待後續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此次,研究人員充分發揮LAMOST和Gaia各自優勢,在高速星搜尋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未來多個大規模巡天項目強強聯合必將成為新的趨勢,這將為高速星等銀河系特殊天體的搜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逃離」銀河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研究人員捕獲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將「逃離」銀河系
    近日,國家天文臺李蔭碧、羅阿理、陸由俊和趙剛等人在郭守敬天文望遠鏡(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2005年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將人類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的高速星總量(550餘顆)翻倍,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極大地擴充了高速星的樣本。目前,該研究成果已被《天體物理學報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在線發表。
  • 中國天文學家最新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將飛出銀河系
    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銀河系。    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天文學家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發現,也將人類此前歷時15年使用多個望遠鏡發現高速星的總量(550餘顆)翻了一番,使目前發現的高速星數量突破1000顆,從而極大擴充了高速星的研究樣本。
  • 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未來將飛出銀河系
    原標題:我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其中43顆未來將飛出銀河系 12月26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
  •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內或存在數億顆宜居行星,地球並非唯一
    當然部分原因是人類的觀測技術以及科技水平限制,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但是人類文明真正能實地探測的甚至出不了太陽系。 其實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太陽系內八大行星,土星和木星就包含了大量的衛星,加到一起上百顆。有些衛星如土衛六和木衛二,科學家對它們寄予厚望,認為可能存在簡單生命,尤其是木衛二歐羅巴,厚厚的冰層下是深深的液態海洋,或許存在生命。
  • 科學家稱銀河系至少有10億顆「地球」-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
    【每日科技網】   新發現的克卜勒-186f跟地球大小差不多。  核心提示:正如23日報導的,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大批新行星,其中就包括克卜勒-452b,它圍繞著類似於我們太陽的黃矮星運轉。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德兩國的科學研究人宣布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適宜居住的星球,他們發現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要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NASA:銀河系中有3億顆宜居星球,生命很普遍
    例如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就主動向遠在25000光年外的M31球狀星團發送了一串信號,選擇這個星團的原因是因為其中的恆星密度非常大,估計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比較高。這顆望遠鏡在工作的8年間觀察了銀河系中10萬顆恆星,利用視向速度法、凌日法發現了2600對顆系外行星;2018年克卜勒望遠鏡退役,緊接著新的望遠鏡TISS紅外望遠鏡接替了它的工作,兩年間TISS又發現了2300顆系外行星,現在人類已知的系外行星達到了4000多顆。
  • 天文小問答:我們的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星星?
    所有恆星的平均質量比太陽小,但是其中有很小一部分,大約有十到四十億個,與太陽質量相近,因此平均來說,這一類恆星,質量略小於太陽的一半。每一顆恆星平均有3-4個行星,每個行星平均有1.5個衛星,並且每一個恆星系都有自己的小行星帶。因此在宇宙銀河系中圍繞這類恆星的行星總數達到了2.975萬億個*,他們的衛星又有4.4625萬億個。
  • 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為什麼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多顆?
    如果以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星星來算,地球南北星空中的星星大約有6000多顆。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其本體是宇宙中的各類發光或者反光的天體。宇宙那麼大,僅僅銀河系就擁有大約2000億顆恆星,為什麼在地球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千多顆星星?肉眼可以看到那些星星?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
  • 「星團」就是一團星星嗎?科學家:星團能帶領我們認識銀河系
    疏散星團疏散星團一般由最多幾千顆恆星組成,由於恆星數量比較少,密度很低,它們之間僅僅靠著微弱的引力吸引著,如果周圍遇到其它氣體雲或者什麼擾動,很容易就被瓦解。所以大部分疏散星團的壽命都很短,一般只有幾億年,加上來自星團的輻射壓,會慢慢地把周圍的分子雲吹散,所以雖然這裡被譽為「恆星的搖籃」,但實際上,最終能形成恆星的材料其實非常有限。疏散星團在銀河系中不是很多,目前發現的只有一千多個,比較出名的像蜂巢星團、畢宿星團、昂宿星團等等。
  • 研究認為:銀河系或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
    這其中有些系外行星甚至可能是我們的星際鄰居,至少有4顆距離太陽可能不到30光年,離我們最近的可能至多20光年。而這些數字只是依據了最保守的估計,即7%的類日恆星擁有這樣的星球。按照50%的平均預期比例,這樣的星球還會更多。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月6日報導,這項研究可幫助我們了解這些行星有多大可能性具備能支持生命存在的元素。
  • 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
    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如果這是真的,這將大大超出我們的認知。但是這個數字,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麼簡單。銀河系擁有超過4000億顆恆星,即使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他們也將廣泛分布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彼此相距甚遠。
  • 地球在銀河系中,人類沒有飛出銀河系,科學家怎麼看到銀河系全貌的
    目前科學家測得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到18萬光年,估計銀河中包含了大約1200億顆恆星。地球深處浩瀚的銀河系其中,現在的人類根本就沒有能力飛出銀河系。那我們是怎麼拍下整個銀河系的呢? 既然人類無法飛出銀河系,那麼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全貌就不是拍下來的。這是科學家經通過對銀河系的觀測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
  • 超1000億顆「流浪行星」在銀河系內遊蕩,其上或隱藏著生命體
    ·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在經過大量的觀測數據分析後,認為在銀河系中,至少存在著超過1000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漫無目的地在銀河系中遊蕩,不圍繞著任何一顆恆星運行。不過,凡事都有特例,科學家表示,在宇宙中,存在著很多流浪行星,這些行星簡單來說,就是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系統,它們不會圍繞著任何一顆恆星進行公轉,在宇宙中遊蕩,一些運氣好的可能會重新被一顆恆星所捕獲,而絕大多數則都會不斷流浪於太空之中。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流浪行星的呢?
  • 揭示快速射電暴起源,發現脈衝星240餘顆,FAST正式運行300天——探...
    原標題:揭示快速射電暴起源,發現脈衝星240餘顆,FAST正式運行300天——探茫茫星際 顯天眼威力「中國天眼」全景。  國家天文臺供圖源於磁層的快速射電暴偏振多樣性示意圖。   李柯伽供圖核心閱讀正式運行300天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我國科研團隊藉助FAST,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可能存在36個不同生命群體
    按照現有的探測結論來看,在我們銀河系之中暫時就只有地球生命的存在,同時在太陽系內也是如此。所以這相當於我們是銀河系內唯一的「生命星球」。但是很多人都說我們是生活在銀河系的「多維空間」之中,所以不太可能只有我們地球存在生命,其他星球也同樣存在生命體,只是我們人類沒有發現到。
  • 科學家發現毀神星飛行狀態改變,2068年或撞擊地球
    如果向更高的天體系統去看,太陽帶著整個大家族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定位又全部變化了。人類之所以非常警惕天外來客,主要就是因為有恐龍的前車之鑑,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
  • 人類究竟在什麼時候發現銀河系沒有一種確切的說法
    包括太陽在內的恆星及其周圍的天體,以及瀰漫在星際空間中的塵埃和氣體雲、以及暗物質,通過引力作用共同組合成了一個巨大的集合體,這就是銀河系。 其中的物質在圍繞核心的黑洞在運轉,從側面看呈現出中間鼓兩邊扁的「銅鈸」狀,並且其中的物質運轉成旋臂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