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田園風風光水彩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音樂作品的編號
作品的編號用來表示作曲家作品的順序,以便準確地指定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
作品編號大體出自三類人之手:1、作曲家本人;2、出版商;3、音樂學家。一般認為最早為自己作品編號的是義大利作曲家班基耶裡。歐洲18世紀初期,作曲家一般不為自己的作品編號,這時多由出版商從方便的角度為作品編號。
最常見的編號為OP(拉丁語OPUS的縮寫,意思是「作品」)。如:OP.1 表示某位作曲家的第一號作品。有時一部作品中包含數首樂曲,就標為OP.1,NO1、OP.1,NO.2等等(NO為number的縮寫)。作曲家逝世後出版的作品稱為「遺作」,以OP.POST或OP.POSTH標記。
由於不同的出版商會編制出不同的編號,但op標記也有問題,例如很多作曲家的作品由不同出版商出版,那時不同出版商有不同的op序號;因此會出現某作品在一個出版商標號為op.3,在另一出版商標號為op.8,甚至有第三個出版商那裡編號為op.6,這樣容易造成混亂。許多專門研究前人音樂作品的學者為研究的方便和準確,往往對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重新整理和編號。這些編號常用提出新編號的學者名字的代表字母作標記。
近兩百年來,學者為研究作曲家的作品,列出他們所有作品進行研究甚為重要。
由於op記號有時會造成混亂,或者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新的作品,或是一些作品未正式出版而沒有op記號,這時對所有作品進行重新編號便成為這些學者的又一項工作。由此就產生如BWV、D等編號,這些編號往往是提出新作品編號的學者名字的代表字母。
如:
J.S巴赫的作品編號由德國音樂學家Wolfgang Schmieder(1901-1973)編成,便在序號前加BWV(德文Bach-Werke-Verzeichnis的縮寫,意即「巴赫作品編號」),1950年起使用。
斯卡拉蒂的作品編號分別由義大利鋼琴家Alessandro Longo(1864-1945)、美國古鋼琴演奏家柯克派屈克(Ralph Kirkpatrick,1911-)和義大利音樂家佩斯特利(Giorggio Pastelli,1938-)編成,用三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L.K.P.為標記。斯卡拉蒂奏鳴曲集大多以隆哥的編號為準,近年來後起之秀的柯克派屈克編號漸佔優勢,佩斯泰利的編號也有勢均力敵之概。
海頓(1732一1809)作品種類繁多,但有op.編號的只限於68首弦樂四重奏和少數協奏曲,其他作品經後人的整理,編號很不統一,如他的大量交響曲、在布賴特科夫與黑泰爾公司出版的《海頓作品全集》中收有104部,以創作年代先後為序,而在比利時音樂目錄學家阿爾弗雷德 沃特昆納(1867一1939)的編目中則有149部之多。現今指稱海頓的交響曲,常用104部的編次,其中晚年創作的12部《倫敦交響曲》位於第93至104;但這12部交響曲的編號,又與總編號不相 致,是按第97一93一94一98一95一96 104 103 102 99 101一100的次序排列的。如果認為第93交響曲是12部《倫敦交響曲》中的第一部,第104交響曲是其中的最後一部,就犯「想當然」的錯誤了。
莫扎特的作品編號由Kochel Verzeichnis編成,用K.或K.V.為標記。奧地利自然科學家路德維奇 馮克舍爾(1800一1877)用科學方法整理莫扎特的作品,編成《莫扎特全部音樂作品編年主題目錄》,1862年出版於萊比錫。現在克舍爾編號(記作KV)已成為舉世通用的莫扎特作品編號。1876一1886年、布賴特科夫與黑泰爾公司以克舍爾的《莫扎特全部音樂作品編年毛題目錄》為依據,重新出版了比較有系統的《莫扎特作品全集》。
但克舍爾考訂莫扎特作品的創作年代,有時是全憑懸揣臆測作出判斷的,實際上並無確實可靠的依據;有時甚至也把別人的作品誤認為是莫扎特的作品,如KV17第二交響曲(降B大調)和KVl8第三交響曲(降E大調),後經查明都是莫扎特手抄別人的作品。
克舍爾死於1877年。他的《莫扎特全部音樂作品編年主題目錄》,1905年經德國音樂編輯P.瓦爾德爾塞(1831一1906)修訂再版,1937年經阿爾弗雷德·愛因斯坦(1880一1952)再次修訂出版第三版,1947年又出第二版補編,1958年改出第四版,1963年增訂為第五版,1964年又經瑞士音樂學家F.基格林(1921一)、奧地利音樂學家A.魏因曼(1901一)和德國音樂學家G.西韋爾斯(1915一)的大力修訂,出版了第六版。原書經過五次修訂,逐步臻於完善。
貝多芬是最早有系統地為自己作品編號的作曲家。現今所見到的重要作品的編號均出自貝多芬本人。但也有遺漏,由後人補編。如貝多芬的20首鋼琴變奏曲除0pp.34,35和120外,都沒有編號:80多首歌曲除op32,46,45,52,75,82、83.88,94,98,100和128外,也沒有編號;這些作品現今常用德國音樂學家G.L.金斯基(1882一1951)《貝多芬作品的主題編目))(1955)中「無作品號碼」的編號.標號為WoO=Werl ohne Opuszahl(沒有op.編號的作品)。
舒伯特的作品編號由奧地利音樂學家Otto Erich Deutsch(1883-1967)重編,用D為標記。
舒柏特作品的編號比貝名芬更不完全。他的650餘首歌曲有原始編號的只有250多首。他的8部交響曲全無原始編號。其中《未完成交響曲))(b小調)作於1822年,《大交響曲》(C大調)作於有生之年的最後幾年;但因前者是舒伯特死後才發現的遺作,故被稱為《第八交響曲》,而後者則被稱為《第七交響曲》。也有人為後者正名,稱之為《第九交響曲》的(把《第七交響曲》的稱號讓位於未完成的E大調交響曲)。現今稱舒柏特的作品,已通用奧地利目錄學家O.E.多伊奇(1883一1967)的編號,標號為D一Deutsch。多伊奇在《舒伯特作品主題目錄》中所列的作品近1000號、1810年所作的四首鋼琴幻想曲為D1,而舒伯特的原始編號則以1815年所作的敘事歌曲《魔王》為op.1。
蕭邦(1810一1849)有原始編號的作品共74號(0p.74為17首獨唱歌曲),包括大部分重要作品,只有少數次要的作品沒有op.編號。
英國音樂學家M.J.E.布朗(1906一1975)在《蕭邦作品編年索引》(1960-1972)中把他的全部作品按創作年代的先後編次,共有166號,糾正了某些原始編號的編年次序,如蕭邦的兩部鋼琴協奏曲原來是按初次演出的時間編次的,如果按創作的時間編次,第一協奏曲(op.11)實較第二協奏曲(op21)後出;因此布朗的編號就把第二協奏曲編為no.43,把第一協奏曲編為no.53。
有關編號的趣聞:
原始編號最為混亂的作品,莫過於德沃夏克(1841一1904)的九部交響曲,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115個Op編號。後來捷克音樂學家奧塔卡 壽雷克(1883一1956)把他的全部作品進行系統編號,共有138號,《自新大陸交響曲》列為S117(原編號op.95)。
布魯克納(1824一1896)和馬勒(1860一1911)都像華格納一樣,生平沒有為自己的作品編號。布魯克納在第一交響曲(C小調)_之前,還有一部d小調交響曲。原擬廢棄不用,因而未編,後來發覺尚有一些可取之處,遂稱之為《第零(O)交響曲》。
自古以來音樂作品編號中最為奇特的一例是美國現代作曲家董·吉利斯(1912一1978)的《玩笑交響曲》,這部作品為《第五又二分之一交響曲》,連作品的編號也不放過開玩笑的機會。
馬勒也有九部交響曲,但他因鑑於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和德沃夏克都寫了九部交響曲後死去,認為9是個不吉利的數,因此沒有把最後一部交響作品《大地之歌》列入交響曲的編次,可是馬勒死後留下兩部未完成的交響曲稿本,後來分別由奧地利音樂學家E.拉茨(1898一1973)和英國音樂學家D.庫克(1919一1976)整理成總譜,並付之演出,因此馬勒身後不僅出現了他的《第九交響曲》,還冒出部《第十交響曲》來。
下面是一些作曲家作品常用的記號:
AV Richard Strauss 理查-史特勞斯
B Dvorak 德沃扎克
BB Bartok 巴託克
BWV J.S. Bach 巴赫
D Schubert 舒伯特
F Vivaldi 韋瓦爾第
H Holst 霍爾思特
HWV Handel 亨德爾
K Mozart 莫扎特
KV Mozart 莫扎特
L Debussy 德彪西
M Vivaldi 韋瓦爾第
Op 大多作曲家
P Vivaldi 韋瓦爾第
R Vivaldi 韋瓦爾第
RV Vivaldi 韋瓦爾第
S J.S. Bach 巴赫 (與BWV相同)
S Liszt 李斯特
Sz Bartok 巴託克
WWV Wagner 華格納
Z Purcell 帕蕭
內容來自《暢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