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搜索古典音樂的小技巧

2021-02-14 古典音樂家網

有一天,你突然想聽古典音樂,打開播放器搜索貝多芬的曲集,結果看到的是下面這樣的畫面:

相信不少聽古典音樂的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疑問:標題中的那些數字,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我該怎麼找到自己想聽的曲目呢?

01

拆解古典音樂的標題

其實,古典音樂的標題都是有套路的,隨便選其中的一首標題給大家拆解下就明白了。

1. 作曲家:貝多芬。建議大家用作曲家的英文名去搜索曲目,準確率會高很多。

2. 體裁:鋼琴奏鳴曲。下面列了一些比較常見的體裁名稱:

序號英文中文1Ballade敘事曲2Concerto協奏曲3Etude練習曲4Fuga賦格5Impromptu即興曲6Menuet小步舞曲7Overture
序曲8Prelude前奏曲9Sonata奏鳴曲10String Quartet弦樂四重奏11Suite組曲12Symphony交響曲13Violin Concerto小提琴協奏曲14Waltz圓舞曲

3. 序號:第 1 鋼琴奏鳴曲。序號是作曲家對同一體裁的編號,它不同於後面的作品號和樂章編號。比如貝多芬一共創作了 32 首鋼琴奏鳴曲,那麼 Piano Sonata 的序號就是從 No.1 到 No.32。

4. 調性:f 小調。調性代表了作品的感情色彩,一共有 24 個調性。其中,12 個大調大多聽起來樂觀昂揚,12個小調大多聽起來憂鬱傷感。

序號調號名稱色彩含義1C:C大調純白色最純潔2c:c小調純黑色抗爭、奮鬥3#C:升C大調奶白的陽光、純潔4#c:升c小調深褐的痛苦、呻吟5D:D大調純綠色質樸、自然6d:d小調墨綠的思想深刻7bE:降E大調淡黃的光明、明亮8be:降e小調明黃的充滿靈感9E:E大調純黃色燦爛10e:e小調深藍色憂鬱11F:F大調淡紅色暖和的調12f:f小調深紅色悲愁哀傷13#F:升F大調鮮紅的明朗、有魅力14#f:升f小調暗紅的寂寞、傷感15G:G大調大紅色非常溫暖16g:g小調海藍色思念、傷感17bA:降A大調明黃的堅定有力18#g:升g小調淡藍的輕鬆、歡快19A:A大調金黃色宏偉、輝煌20a:a小調純藍色惆悵、憂傷21bB:降B大調淡粉的活潑、輕盈22bb:降b小調棕黃的莊嚴、虔誠23B:B大調銀白色高雅、明麗24b:b小調暗灰色斷腸、冷峻

5. 作品號:作品號 2-1。作品號是用來標註某作品家每部的唯一標識。最常見的是 op,opus的縮寫,來源於拉丁語,作品的意思。這裡的 Op.2 No.1 代表第 2 號作品裡的第一部。

6. 樂章編號第 2 樂章。一般使用羅馬數字(用阿拉伯數字的也比較常見),「I」表示第 1 樂章,「II」表示第 2 樂章,依次類推。這裡用的就是阿拉伯數字 2。

7. 速度記號:柔板。一般用於表示樂曲的速度,起源於義大利語的專用標記。這些標記可分為兩類:速度標記和速度修飾標記。數量非常多,想要一眼認出來,還需要日常不斷的積累。

常用速度標記:

序號英文中文1Grave莊板2Largo廣板3Lento慢板4Adagio柔板5Adagietto小柔板6Andante行板7Andantino小行板8Moderato中板9Allegretto小快板10Allegro快板11Vivace活板12Presto急板13Prestissimo極快板

常用修飾標記:

序號英文中文1Molto很2Assai十分3Meno稍微4Poco某種程度上5Piu更加6Non troppo不太過分的7Sempre不變的

最終,經過拆解後的曲目名稱可以翻譯成:貝多芬 《f 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柔板,作品號2-1。

上面講了,作品編號一般都是用Op來表示,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有的作曲家會有自己專門的作品編號。

講到現在一定會有人問,為什麼經常能看到一些諸如《田園交響曲》、《幻想交響曲》這樣的標題,跟上面的套路不一樣啊。

沒錯!這就是涉及到所謂「標題音樂」和「無標題音樂」的概念了。

02

標題音樂」vs.「無標題音樂」

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是以文字或標題,闡明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作品。十九世紀上半葉,標題音樂因歐洲浪漫派音樂家的提倡而盛行。

無標題音樂(absolute music):不藉助任何文字性的手段,只是以音樂自身來抒發情感的「純」音樂形式。

所以上面講的那些標題套路,都是針對「無標題音樂」的。事實上,音樂史上一直有兩大觀點對立的派系。

一派認為音樂一定是要有標題的,需要用文字或標題闡明作品思想內容的。代表人物:華格納,柏遼茲、李斯特,德彪西等。德彪西先生恨不得給自己每一首作品都加上標題,真是個「標題狂魔」。

另一派則以標題為恥,認為音樂是一個自洽的邏輯系統,能夠自己解釋自己,不需要再藉助其他的方式來解釋它。代表人物:勃拉姆斯。他標榜自己的音樂是純音樂,從來不給自己的作品加上任何標題。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標題音樂」都是作曲家本人命名的。像巴洛克和古典音樂時期的大部分音樂都是後人加上去的。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裡,只有《悲愴》是他自己取的名字,其他一些是後人通過他的書信中的隻言片語推斷出來的,也有完全靠自己理解的。

比如《暴風雨》,有人寫信給貝多芬,問他該如何理解這個曲子,貝多芬回答說「你去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這個曲子也因此而得名。

《月光奏鳴曲》本來是沒有名字的,一個詩人聽了,覺得是在描寫月光,就因此命名。我們上面說的《田園交響曲》,是少有的全部樂章都是貝多芬寫出標題的曲目,也算是標題音樂的始作俑者。

03

唱片版本該如何選擇

很多時候,光知道曲目還不行,要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版本,可能還要認識一些演奏家、樂團、指揮家……這對於認識的音樂家不多的新手,確實不太友好。

根據我的經驗,有一條捷徑可以走,那就是看唱片公司找音樂。這裡再介紹一些大音樂家雲集,且十分常見的古典唱片公司。

先來說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 Gesellschaft),簡稱 DG。名字可能很陌生,但放出 logo 來肯定很多人眼熟。DG 創立於1898年,見證了整個唱片工業的發展。而對於我們來說,DG 的唱片,就是一種質量的保證。DG 旗下擁有大量最優秀的音樂家,可以說面對搜索結果不知道聽哪一盤的時候,點開一盤帶這個黃色 logo 的總沒錯。

下一個來說 EMI,即環球唱片旗下的百代唱片公司。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 堪稱古典音樂史裡的百年「金牌」。它創始於1897年,百餘年的沉浮,讓它在時光裡洗盡鉛華,成為英國唱片業的大功臣。

說到EMI,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 EMI 世紀偉大錄音系列。這個系列挑選了 20 世紀許多名家名演,並將部分錄音的音質進行了重製,去掉了許多因為年代久遠所造成的雜音,十分受歡迎。

這個系列的唱片封面非常好辨認,棕色背景+黑膠唱片,如果在搜索音樂時遇到了,請千萬不要錯過。

下一個是 DECCA,一家來自英國的唱片公司。就我個人而言,感覺 DECCA 的唱片音質,要比別人同期的好一些。雖然旗下大牌藝人的數量稍遜於上面兩家,但仍然擁有許多優秀音樂家,比如索爾蒂、夏伊、阿什肯納齊等。

20 世紀 50 年代,Decca 全程錄製了曠世巨作《尼伯龍根的指環》。五年的心血,讓這套 CD 成為了絕世佳作,受到了全球發燒友的狂熱追捧。而這次錄製,更是成就了 Decca,也同樣是世界唱片業的輝煌篇章。

索尼音樂在古典唱片領域,也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唱片。上面這個就是索尼古典獨有的 logo。許多我們非常熟悉的音樂家,都在索尼出過唱片,比如郎朗、祖賓·梅塔等。每年的一大盛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現場錄音,也是由索尼發行的。

RCA,全名美國廣播唱片公司。曾經 RCA 非常輝煌,在唱片剛興起的那個年代可以說首屈一指。但是現在 RCA 已經大不如前了。

雖然許多經典錄音因為年代久遠,錄音技術尚不發達而雜音較多,但它們是非常珍貴的史料,讓我們得以親近唱片剛出現的時候的那一代大師們的藝術。

還有飛利浦,經常有那種質量奇佳的精品。唱片封面上方的紅色條,是飛利浦唱片的特色,我非常喜歡,簡潔而大氣。

其實這幾個巨頭,經過不斷重組收購,現在認的都是環球音樂集團一個爸爸。

此外,還有一些相對小眾的優秀廠牌,比如,拿索斯(NAXOS),憑藉低廉的價格以及優秀的錄音質量,席捲唱片界;還有同屬 DG 公司旗下的阿奇夫(Archiv),以錄製古樂,特別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為主。

好了,以上就是我搜索古典音樂的一些 Tips。也歡迎您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大家一起進步哈。(轉自美在高處)

相關焦點

  • 【音樂百科】中國古典音樂
    當古典音樂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體悟到空氣中流動的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冬雪,是千古纏綿不絕的生命呼喚。那份說不清、道不盡的感覺,正是中國古典音樂特有之美。    在國外,古典音樂類型被稱之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統派的、古典文學的」之意,所以我們國人將之稱為「古典音樂」。
  • 古典音樂英文詞彙小全
    我想說的是,對於我等對古典音樂初入門的愛好者來說,要學習的太多了,別的不說,單就是這些唱片上的外文文字說明,作曲家,演奏家姓名,樂曲的名稱體裁等,就夠學一陣子的了。於是上網搜索一番,找到以下內容,與大家分享。
  • 【音樂百科】跟音樂愛好者分享——音樂術語小詞典
  • 庫客音樂赴美上市,獨樹一幟的古典音樂集團為在線音樂的經典注入...
    庫客音樂成立於2006年,是中國最大的古典音樂版權許可、訂閱和智能教育服務集團,其數位音樂圖書館至今已擁有180萬首曲目,坐擁世界上98%的古典音樂曲目(古典,爵士,世界音樂等)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古典音樂公司Naxos等900多家世界著名唱片公司和廠牌,這些標誌著庫客音樂已成為一個優質且龐大的數字古典音樂產業鏈。
  • 【音樂百科】各個時代鋼琴音樂風格簡介
    在這裡我把各個時代的風格作下簡介: 1、巴洛克時期音樂:巴洛克時期從年代上大約始於1600年至1705年間,當時的思想是博大的,在音樂領域內出現了一些意義深遠的進展在速度和力度變化上,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第一次在樂譜上標誌了速度,使用了「柔板」、「快板」等字樣。它的特點是「階梯式的力度變化」。是一個均勻的的弱音段後面跟一個均勻的強音段。例如巴洛克時期代表巴赫,他的管風琴音樂將科學與詩歌、技術與情感、精湛技巧和高貴的思想融為一體,使過去的復調音樂充滿活力,他是巴洛克音樂的巔峰人物、是藝術史上的巨人。
  • 電影裡的古典音樂
    這四部影片運用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1600--1750)華麗,精製的音樂。歌劇的誕生和器樂音樂的發展,復調風格逐漸向主調風格轉移。代表人物: 蒙特威爾,維瓦爾弟,巴赫,亨德爾,普賽爾。古典主義時期(1730--1820)弦樂四重奏、交響曲等重要體裁的發展、確立和成熟。現代交響樂團編制的雛形。
  • 【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
    英國《留聲機》(GRAMOPHONE)雜誌是一份推介世界經典的音樂與音響知識的資訊媒體,歷史悠久。 《留聲機》擁有多個經典欄目:Collection(收藏),深度介紹歷史上著名作曲家經典作品之鑑賞及收藏;Classics(經典),每個月,《留聲機》都要拿出一張錄音史上的經典唱片,由該刊主編與歐美著名樂評人共同評鑑;The Event(事件),回顧影響古典音樂歷史的首演或音樂大事記;Reputations(顯赫),解讀音樂大師顯赫的音樂人生。
  • 超級古典音樂歌單,聽一遍就入坑
    其實欣賞古典音樂是需要「厚度」的,想要對古典樂擁有一定的認知和談資,需要有個好老師帶你入門,讓你真正懂得欣賞技巧。《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它將會讓你對古今中外的150首世界經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鑑和了解,同時了解每首經典背後的故事和傳頌理由。
  • 陳立:古典音樂藝術的傳播者
    今天,小編徵得陳立先生的同意,寫了這篇介紹他本人的短文,讓朋友們了解《音樂的力量》和它的作者。陳立把自己定位為——古典音樂的傳播者。他曾任國內十幾家主流媒體的古典音樂評論專欄主筆。其中有:《交響世界》雜誌執行主編、《中國百老匯》雜誌副總編、《環球音樂》雜誌副主編以及《光明日報》、《音樂周報》、《北京青年報》、《音樂生活報》、《人民音樂》雜誌等報刊的專欄撰稿。
  • 【音樂百科】小提琴派別簡介
    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寫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國小提琴發展的總結。1831年,德國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爾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達維德(1810~1873)在1843年萊比錫音樂學院開辦時是小提琴系的負責人,他是一位善於啟發、激勵學生上進的教師,在他的努力下,使萊比錫音樂學院成為19世紀中葉的小提琴學習中心。達維德編訂過許多古典作品,對豐富曲目作出了貢獻。
  • 焦元溥:聽古典音樂沒有任何好處
    但是我們相信,古典音樂並非不可接近,只要你喜歡,張開耳朵,誰都能聽,只要你願意花時間,不用太久,你也能掌握聆聽古典音樂的技巧。因為我們要給你推薦的這位古典音樂引薦人,是焦元溥。在下面的視頻裡,他說,聽古典音樂,甚至欣賞任何藝術,都沒有意義,那我們為什麼要聽?他是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知名古典音樂樂評人、廣播人。15歲開始,就在報刊上表樂評、論述與散文,在臺灣出版了許多古典音樂著作。
  • 電影裡的古典音樂——Laura音樂筆記分享 1
    這四部影片運用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古典音樂:巴洛克時期(1600--1750)華麗,精製的音樂。歌劇的誕生和器樂音樂的發展,復調風格逐漸向主調風格轉移。代表人物: 蒙特威爾,維瓦爾弟,巴赫,亨德爾,普賽爾。古典主義時期(1730--1820)弦樂四重奏、交響曲等重要體裁的發展、確立和成熟。現代交響樂團編制的雛形。
  • 【音樂百科】英國音樂簡介
    英國是最早制定音樂博士學位的國家。這種學位始於1463年劍橋大學,要經過作曲或音樂知識嚴格的考核才能授予。除大學外,坎特伯雷的大主教,也對教會音樂有卓越貢獻的音樂家授予音樂博士的稱號。1822年,英國建立了著名的皇家音樂專科學院,許多作曲家、演奏家獻身於音樂教育工作。
  • 【潔西老師音樂課堂】了解西方古典音樂-No.1
    雖然我打小就不愛練琴,但沒有事情能阻止我對音樂的熱愛,打小會從各個渠道學習(我小時候那會也只有電視)除了練琴以外的音樂知識。。。。你們現在很幸福啦,因為有我,想了解什麼歡迎給我留言,我會儘量滿足大家的要求~      潔西老師射手座,85後教育學碩士,海歸,自幼學習鋼琴,從兒時的討厭鋼琴變成熱愛音樂的教育工作者,對兒童音樂啟蒙及藝術教育有獨到見解。地球人應該都知道:「鋼琴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
  • 讓南通市民感受古典音樂的魅力
    此次音樂會呈現了弦樂四重奏這一傳統的室內樂演奏形式,讓通城觀眾近距離欣賞高水準演奏的同時感受古典音樂的獨特魅力。 上海交響樂團成立於1879年,其前身是上海公共樂隊,後改名為上海工部局樂隊,曾有「遠東第一樂隊」之譽。1956年正式定名為上海交響樂團,並逐步發展成為上海的一張「城市文化名片」。
  • 謎一樣的印度古典音樂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介紹同樣是謎一般的印度古典音樂。印度古典音樂可以追溯到3500多年前。在發展過程中,印度古典音樂逐漸分成了南北兩派,分別是印度斯坦派和卡納蒂克派。 大家熟知的西塔琴就是北印度派的代表樂器,北印度音樂受伊斯蘭教文化及波斯音樂的影響,屬宮廷音樂一類,與具有印度教濃厚色彩的南印度音樂在風格上不太一樣。
  • 【音樂百科】拉丁美洲音樂的特點
    這種音樂的特點是帶有淡淡的懷鄉、憂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鬆,音色柔和抒情,採用3/4及6/8節拍多,樂段結構較方整,採用吉他很多。來自西班牙的豎琴在拉美也流行很廣,但樂器音色變得嘹亮明快、"豎琴之國"巴拉圭還發展了用豎琴伴奏的獨唱、重唱等形式。
  • 劇院小科普|跟著音樂一起了解古典吉他的故事
    民謠吉他隨性自由,自帶撩妹屬性;古典吉他則因為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精緻優雅的音色而更具逼格和藝術性,屬於高冷禁慾掛。古典吉他雖看似高深,實際上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無論觀眾是否具備專業知識,都能享受到區別於其他樂器的獨特聽覺體驗。
  • 關於音樂的三要素——也談古典音樂賞析(二)
    ,我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的關於音高按弦長比例構成諧和音程(看不懂的請搜索「琴弦實驗」),奠定了西方音樂理論的基石。而我們今天說的古典音樂,通常指的是從16世紀之後到20世紀初的西方嚴肅音樂。在說西方音樂史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介紹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下面這張圖相對全面地概括了音樂的構成要素,其中最基本就是那三個圈:Time, Frequency, Dynamic (時間,頻率和動態/強弱變化)。直譯聽起來有點抽象,其實都不難理解。
  • 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簡談音樂的一些誤區
    1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古典音樂並不像流行音樂表現的那樣直白,如果不認真聆聽的話很難理解到其中的一些細節。所以這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古典音樂的入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