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世界之最!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全球目光聚集

2020-12-23 大漠軍武

文案:燁華

編輯:俊熙

中國在這十幾年時間裡面科技方面有了很大進步,曾經中國各方面經驗都為零,西方國家發展比中國要快得多。但是中國從無到有,依靠不服輸的精神,將很多問題克服,如今中國的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中國又有一重大突破

據科技日報報導,在中國四川成都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內,研究人員正在進行試驗,通過一系列試驗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這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之後,首次完成放電。這同樣也說明了中國已經完全將大型先進託卡馬克各方面的技術吃透了,中國達成的這又一個世界之最,表示中國核聚變有了重大突破。中國成功研發該項目,讓全球目光聚集在中國。

中國攻克重大難關

所謂核聚變大家不陌生,就是讓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無限接近,讓它發生聚變反應,說起來可能相當容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可謂是相當難。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分別是溫度夠高、密度夠高、等離子約束時間夠長。

只要一個條件不滿足,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無疑是痴人說夢。中國這款裝置能夠讓等離子體溫度達到1.5億度,完全滿足可控核聚變要求在研發HL-2M裝置建設過程中科研團隊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多個難題。

未來科技發展必有中國一席之地

中國此前對於核能的計劃是從熱堆到快堆再到聚變堆,如今中國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解決了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這對於國家能源發展而言無疑是有著超前影響。對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以及能源方面有著重大意義,一旦未來人類能源枯竭,這一設施就能夠為人們提供乾淨能源。對於中國而言想要在核聚變道路上越走越遠,就必須要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培養更多核聚變專業人才,對核聚變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

美國這樣的國家目前還沒有這一技術,這說明中國已經在核聚變上超越了美國。中國能夠從什麼都沒有,到現在的處於領先地位,其中所經歷的苦難遠非常人能夠想像。全球各國的科學家都希望能夠和中國開展交流,討論核聚變相關技術,這對於中國人才引進而言無疑是重要一步,也是全人類發展重要一步。

免責聲明:本文由《大漠軍武》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1號電機、2號電機轉速1480轉每分鐘,系統準備就緒;4號電機轉速400轉每分鐘,系統準備就緒……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等離子體放電實驗開始!」12月4日14時02分,位於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內,中國環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藍色電光閃爍。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網友:今天真是個大日子
    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科技周報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IDG...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稱「量子霸權」)。
  •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封面新聞記者楊晨不管是《流浪地球》裡推動地球遠離太陽系的行星發動機,還是「鋼鐵俠」胸口正中那顆釋放巨大能量的斯塔克之心,「核聚變反應」這個命題在人類對未來的暢想中已佔有重要的地位。被重視的道理很簡單,太陽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光發熱,是因為它在時刻發生著核聚變反應。人類是否可以利用核聚變這個原理,在地球上來建這麼一個能夠可控輸出能量的裝置呢?為開發未來的新能源,積極開展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西物院)承擔中國環流器二號裝置項目,是我國大型常規磁體託卡馬克聚變研究裝置。
  • 南昌大學「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 填補江西空白
    1月12日,在南昌大學江西省聚變能與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由江西省科研人員自主設計、製造及運行的「人造太陽」裝置——我國首個可實現壓縮融合啟動等離子體電流的球形託卡馬克裝置(NCST)正式投入運行並實現首次成功放電,填補了江西省在磁約束聚變基礎實驗研究領域的空白。 萬物生長靠太陽,無論是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風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其本質都是太陽能。
  • 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首次放電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12月4日)下午,我國自主研製的核聚變關鍵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反應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全球還在爭論石油之際,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又一張國家名片將出世
    而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將目光再次投向中國,無論是對傳統能源的升級和發現,還是新能源的探尋和開發,中國無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創下了多個綠色能源之最,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實現了眾多領域的突破和創新,並確保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 用小麥棉花換回破銅爛鐵,科學家怎樣把它建成先進的「人造太陽」
    近日,號稱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還是得單幹,中國「人造太陽」已放電,比美俄歐合夥快了五年
    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可謂是好事頻出,先是我國的探月工程最後一步圓滿落幕。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且帶回月球土壤,成為我國航天科技上目前取得的最大成就。除了這一件事,臨近年底,中科院也開始衝業績了,根據報導,我國的第一個「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系統已經正式完成並且被投入到了發電當中,相比歐美俄的核聚變發電設備領先了快五年。
  • 中國又點亮一個「人造太陽」,美俄歐日:臉痛,別打了!
    在現代科學最前沿的領域,有一個「永遠的『50年後』」的梗。12月4日,離「奮鬥者」號深潛器下馬裡亞納海溝「捉鱉」沒過多久,大多數人的目光還盯著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中國的「人造太陽」就不聲不響又取得了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所謂放電,就是成功產生等離子體。
  • 新一代「人造太陽」反超美國,中國會不會率先實現可控核聚變?
    新聞不是剛剛的報導: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了嗎?這是個好消息哈,聽說技術已經反超美國了。我們會不會是最早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國家?什麼時候可以實現呢?答案,你看完這篇文章,也許心中就有數了。今天我們就通俗的來聊一聊「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 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太陽,為什麼還要再造一個?
    近日,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實現了哪些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
  •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1億度運行20秒,是中國的兩倍運行時間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1億度運行20秒,是中國的兩倍運行時間。 11月24日 韓國的人造太陽,在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且運行了整整20秒的時間。
  • 中國曾被西方拒之門外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中國「人造太陽」項目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由於「人造太陽」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國在這一領域中一直在不斷地鑽研,近日,我國的「人造太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 新時代「夸父逐日」 !華中大潘垣院士團隊為「人造太陽」耕耘二十年
    升起「人造太陽」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喻家山下有這樣一群追夢人、造夢人20年裡他們堅定信念、明確方向譜寫新時代「夸父逐日」的故事今天,《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這群華中大人的奮鬥歷程
  • ...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 解讀「人造太陽」和核聚變的奧秘
    央廣網北京12月6日消息(記者周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 以1億度的溫度保持了20秒
    【CNMO新聞】12月26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該國的人造太陽試驗裝置——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核聚變裝置,已經成功地將高達1億度的高溫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此前的紀錄,是由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今年4月剛剛創造的——1億度,近10秒。
  • 全球多國還在為油價喋喋不休之際,中國已經創下多個綠色能源之最
    而在這個過程中,就當現在全球多國還在中東產油國家的原油產量和油價喋喋不休之際,中國相關企業已創下了多個全球綠色能源之最,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眾多重大領域的突破和創新,這些突破對於促進中國經濟的能源安全保障、降低用油氣成本及、優化能源結構都具有裡程碑意義,並確保這些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
    韓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在1億度高溫下,成功運行20秒!人造太陽的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目的並不是真正的製造出一個可以掛在天空當中的太陽,而是希望人類可以利用太陽的核聚變,為人類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能量。
  • 還得靠自己:中國「人造太陽」已放電,領先歐美合夥5年
    眾所周知,現如今已經到了比拼科技的年代了,在現代的國際關係當中,經濟實力只是一方面的體現而已,除此之外,在科技方面各國也需要發展到最優秀的地步才行,只有幾個方面都達到了領先的地步,那麼才能夠在國際上掌握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