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僅僅是一件讓學生極為頭疼的事情,同樣也是讓不少老師也極其尷尬的事情:很多老師,包括不少語文老師也會因為寫作上的「難產」而頭痛。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如果一名語文老師一看到作文就頭痛欲裂,那麼想要在語文的教學中有多大的作為,難如登天。
語文老師的寫作水平,對平時的教育教學能起什麼作用?作為鄉村教師,針對這個問題,由我來為你解惑。
語文老師的寫作水平,是啟發引導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因素。
老師要給學生拿出一杯水,老師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寫作,那麼老師自己的寫作水平應該有著可圈可點之處。如果語文老師自己連話都說不好,連完整的文章都寫不出來,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去寫出一篇比較成功的習作出來?
我認識的一個老師,她的寫作水平很牛,當引導完學生如何寫作之後,她陪同學生一起寫同一個主題的作文,然後她用班級中的投影儀把學生的作品以及老師自己的作品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差距,以及找出老師在具體文章中用到的表達方法。至於文中的細節描寫、文章立意、結構和構思,學生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剖析。老師用下水文的方式陪學生一起「下水」,學生更容易寫出立意深刻、角度新穎、語言精彩、內容詳實的作文來。
語文老師的寫作水平,直接決定老師能成為什麼層次的「語言醫生」。
好的作文是修改出來的,學生想要在習作方面取得進步,就必須在修改方面「做足功課」。如果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老師自己都不能發現其中的瑕疵,老師都不能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潤色,老師自己寫一篇文章都需要用搜尋引擎來搞定,那麼你如何指望學生寫出多麼出色的原創作品來?
在作文講評課中,寫作水平還行的老師可以對班級中學生的作文進行公開點評、潤色,讓學生習作的表達效果更上一層樓,這需要底氣,這種底氣就來自於語文老師對自己寫作水平的自信。當點評學生的習作過程中,老師可以敏銳地發現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那麼老師就可以如同「語言醫生」一般為學生的習作「把脈施方」。
經常做這樣的事情,學生自然也能成為自己作文的「語言醫生」。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何須擔心學生的習作能力止步不前?老師是一種什麼層次的「語言醫生」,直接決定學生習作能力的「天花板」到底應該達到哪個層次。
「有其師必有其生」,有教育教學經驗的語文老師,其寫作水平,是整個班級學生寫作水平的「風向標」,這句話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