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福原愛24年,這部紀錄片戳痛中國父母

2021-03-03 快微課

那個最會說東北話的日本女孩,帶著一口臺灣腔,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福原愛在微博發文,宣布自己準備退役了。

「不是桌球裡有人生,是人生裡有桌球。」

福原愛近期在一檔綜藝中這樣總結自己與桌球二十多年的羈絆。

日本富士電視臺追蹤拍攝了福原愛從4歲到28歲的全部成長曆程,用3000盤錄像帶剪輯製成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豆瓣評分高達9.0。

熱評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紀錄片導演20多年前選中福原愛跟拍的「神級操作」。

鏡頭下的24年中,媽媽從風華正茂的女子變成慈祥老人;福原愛,從調皮可愛的小姑娘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愛人。

當年那個小姑娘能有多可愛?

才長到和桌球桌一邊高,就打敗了小學二年級的男生,她開心地跑出場地,鞋跑掉了都不知道;

輸球抹眼淚的樣子,分明和長大後遇見「流水的大魔王」時沒什麼差別。

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片段

二十多年的人生,濃縮成短短一個多小時。

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

雖然你只有4歲

但規則就是規則

當別的小朋友纏著父母買各種玩具時,3歲的福原愛最熟悉的「玩具」是桌球。

因為看過哥哥打桌球,「小心機」女孩福原愛也吵著要打。

3歲9個月時,福原愛第一次打桌球。這個身高剛趕得上球桌的孩子,一打就停不下來。

每天幼兒園一放學,就奔跑著回家練球。訓練的第一年打壞了三個拍子。

不過,4歲的福原愛自然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練球。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天才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家長。

發現福原愛的興趣後,媽媽開始帶著女兒學習桌球,成為了她桌球的啟蒙老師。

為了方便她和哥哥訓練,直接把桌球桌放在了客廳。

那一年,母親福原千代42歲。

富士電視臺首次把鏡頭對準福原愛,是在一次全國大賽上。

身高只有100釐米的福原愛,面對比自己大很多的對手,第一次哭著跑向了媽媽。

在離球桌最近的觀眾席,梳著和福原愛一樣髮型的母親千代,看著女兒跑過來,沒有過多的安慰,而是打開福原愛的手掌,說:

「來看一看,這是什麼?」

手上寫著福原愛和母親的秘密暗號:集中、時機。

球場上,時機就是一切。


她的第一場比賽就打敗了二年級的小學生,面對孩子出色的表現,母親展露笑顏,毫不吝嗇地誇讚她:

「平局後能贏下真不錯。」

但之後的比賽中,小福原愛的發球姿勢不符合規則。

這時候母親嚴肅起來,「我知道你發球的時候有點緊張,不過把手張開拋起來,加油。」

嘗試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鼓勵她自己找到方法努力解決。

「用指導代替指責」的原則看似簡單,現實中能做到的家長,不知能有多少。

又犯錯了也沒關係,這一次母親不再繼續安慰,把福原愛推回賽場,道理她已經明白了,當前要做的就是「下一個球好好發」。

在福原愛輸球之後,母親也沒有責備,反而為小福原愛加油,給她鼓勵,在她不停啜泣時也會說:

「不要哭,就算輸了也不要哭。」

比起贏得比賽,福原千代更重視對孩子禮儀和規範的教育。

比賽結束後,媽媽第一時間讓福原愛和對方道歉,因為發球不規範是不尊重比賽的表現。

「就算只有四歲,但規則就是規則。」

因為輸掉比賽跑出去、又不巧撞到腦袋的福原愛,越哭越厲害。

媽媽沒有繼續逼她,選擇了安慰。

球場之外,為了尊重規則,母親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訓練她規範發球,並且制定了循序漸進的計劃。

一個個球打出去,撿回來,陪著;

一次次手把手糾正動作,叮嚀著;

望子成龍的父母有很多,對於母親千代而言,練球的初衷只是陪伴孩子,創造屬於自己和孩子的記憶。

事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母親坦言:

「一點兒也沒有想以後會怎麼樣,就是每天興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練。」

母親的特訓讓小福原愛就有了飛速進步,短短一個月後過去,掌握髮球規則的福原愛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不久後的一場比賽成了檢驗成果的關鍵時期。

大戰來臨前,面對緊張的小福原愛,母親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耐心開導,叮囑她「笑一笑」投入決賽。

而另一邊,被福原愛扣殺厚輸了的二年級小男生哭著回到家長身邊,換來的只有身邊大人、隊友們的推搡和冷嘲熱諷:

「自己不好好練習有什麼辦法。快打球去,去!」

「人家在等著呢,等你呢,聽見沒!」

對一個難過傷心、渴望安慰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冷言冷語,比失敗的打擊更殘酷。

習慣打壓式教育,認為表揚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負,然而這卻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誤區。

福原愛就是最好的反例證明:一句簡單的誇讚和鼓勵,化成一股背後的強大力量,增強他們的自信。

5歲的福原愛,就這樣拿了第一個全國冠軍。

這個仿佛是被桌球之神眷顧的女孩,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只有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鏡頭無意捕捉中,才發現這背後的「真正力量」。

在所有人都離開練習場後,要求嚴格的母親仍然陪著嬌小的孩子練習。

這位母親還有一本練習手冊,上面用心地記錄著女兒的性格特點。

練習手冊

正是因為深刻地知道福原愛不放棄、不服輸的性格,在她一直打不好,開始哭哭啼啼後,母親也不理會她的撒嬌,抓住她的性格特點,使用激將法:

「小愛不要太撒嬌,不想練就算了,5個球練還是不練,你定。」

面對母親的反應,即使哭得喘不過氣,也倔強地回答:

「要練!繼續練!」

堅守著和母親曾經定下的「絕不中途放棄」的約定。

一個堅決不肯放棄的孩子;

一個不過度嬌慣孩子、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節目組堅持拍攝福原愛的原因,也許就是看透了這對母女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

從4歲到28歲,福原愛這位天才少女的煉成,天賦、興趣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讓孩子走得更遠、更穩的,是母親的教育。

你要變得更強

媽媽必須退場

從1988年11月1日福原愛出生到2000年,這種陪伴已經走過12載。

漸漸長大的福原愛,在面對強大對手時,已經學會忍著不哭了。

新的挑戰不斷出現。

2001年,12歲的福原愛,以特邀選手身份與36歲的前中國隊員何智麗(日本名小山智利)對決。

福原愛慘敗。

比賽結束,何智利稱:「大家太大驚小怪了,在中國,福原愛這樣的選手有1000個。」

這一次,面對新挑戰,福原千代沒有選擇陪伴,而是放手。

福原千代知道「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她決定讓12歲的福原愛,獨自去中國,參加中國第三級聯賽。

「時機」,是福原千代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不論是對女兒的球技訓練,還是性格品行的養成,福原千代深知「時機」的重要性。

什麼階段該採用什麼樣的訓練戰略,不同階段該怎樣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

12歲的福原愛獨自踏上了去中國遼寧的旅途。

福原千代縱使萬般不捨得,也微笑著送別女兒,裝作堅強,但是卻久久不忍離去,眺望著孩子遠去的背影。

福原千代雖然內心滿是牽掛,但她知道孩子需要獨立,她可以陪伴福原愛一時,卻陪不了她一世。

放手並不是等同於「撒手」,而是在陪伴和鼓勵的同時,給予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福原愛離開了母親,獨自來到中國。

等待她的是重重困難,她什麼都要依靠自己。

自己洗衣服,自己負責生活起居,學會自理。

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小小的福原愛沒有怯場,很快地和小夥伴熟絡起來,融入了「中國圈子」。

這些生活上的小問題,對於樂觀堅強的福原愛來說,都能一點點解決克服。

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獨自一人承受壓力。

獨自站在比賽場上,回頭望去,都是中國人陌生的面孔,尋不到媽媽鼓勁兒助威的身影。

在此之前,每一次觀眾席,一眼望去最顯眼的那個人是媽媽;

比賽前,壓力大到全身僵硬,拼命加油打氣鼓勵自己的人是媽媽;

比賽過程中,關鍵時刻提醒要注意時機的那個人是媽媽;

輸了球,忍不住哭出聲來,再怎麼嚴厲也會安慰自己的人是媽媽;

拿了冠軍,比自己還開心的那個人的也是媽媽……

福原愛知道,這次,她只能靠自己,不讓媽媽失望。

「想要她技術變好的話,就不能去幹擾孩子」。

在福原千代眼裡,給孩子信任和獨立的發揮空間,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女兒獨自抬行李,洗衣服,結交中國選手;在賽場上篤定的眼神,取得10戰8勝的佳績,都值得自己驕傲。

也證明了母親「放手」的決定,沒有錯。

放手換來福原愛的「雙重成長」,她脫落成能獨立自主的少女,更成長為一位獨擋一面的職業選手。

時機恰當的放手,何嘗不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陪伴。

真正的「天才教育」

是愛的教育

有網友發微博說,福原愛的人生就是每個女孩子的夢想。

來源:新浪微博

幼年成名,家教好,不管是在日本訓練,還是到中國訓練,都是個被人捧在手心裡寵愛的小姑娘;

交了個同行的帥氣男朋友,28歲結婚,29歲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如今剛剛30歲的她,已然是事業家庭雙豐收……

但其實「團寵」福原愛的真實人生,沒有網友想像的那樣完美。

有人發現,紀錄片中幾乎沒有福原愛父親的身影。從小時候的訓練到成人之後分享勝利的果實,似乎都只有媽媽一人。

現實生活中,福原愛的父親對她很嚴厲。

2008年,日媒曝光福原愛與網球王子錦織圭戀愛。但這份「姐弟戀」僅僅持續四個月就走向了終點。

福原愛被拍到與錦織圭約會

父親福原武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說:「無數例子證明,戀愛對競技有影響,她可能是暫時被錦織圭迷惑住了。」

福原愛被步步緊逼,迫於壓力,站出來向公眾道歉:

「非常抱歉這件事給大家帶來這麼大的麻煩,我希望今後繼續努力把球打好,不辜負大家的一片期望。」

有日媒曝出,福原愛的母親和父親在2008年就已經離婚,父親福原武彥更是被整個家族趕出家門。

「福原武彥是個不了解桌球的普通人,但他卻總是幹涉福原愛的桌球訓練,父親的指揮並沒有技術可言。」

日本的家族裡父親總是掌握第一話語權,儘管福原愛的媽媽福原千代才是真正懂桌球的那個。但因為父親福原武彥的絕對話語權,福原愛不得不聽從父親的指揮

父親更注重眼前的結果。

如果福原愛輸了球,父親就認定是訓練方法出了問題,所以不斷改變福原愛的訓練方法。以至於福原愛的訓練變得混亂,在之後的桌球比賽中屢屢表現不佳。

福原愛的父母觀戰福原愛的比賽

因為父親經營的公司倒閉,從1998年到2013年間,全家人的開銷都要依賴福原愛,她經濟收入的很大部分都用來還債。

直到2013年福原武彥因為胰腺癌去世,人們才知道,福原愛與父親福原武彥這五年來,從未聯繫過對方。

「如果沒有父親我也不會來到這個世上,他對我的影響很大,無論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還是加油打氣提供良好的環境等方面,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謝去世的父親。」

福原愛在2013年父親去世後,通過經紀公司發表的聲明中這樣說。

除此,福原愛很少在公開場合主動談起父親。

前段時間,她卻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順口提起,丈夫江宏傑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很震驚:自己的父親從來都不帶孩子,她原本以為所有的父親都是這樣。

開朗的福原愛鮮少提起的「父愛」,似乎也是這部拍了24年的紀錄片在迴避的。

從零散細節中拼湊出的父親形象,甚至談不上親切。不過幸好福原愛的成長過程中,有來自母親、隊友、朋友們的關愛。

如今福原愛也生了一個女兒,談到教育問題時,福原愛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自曝,她不想讓女兒知道自己是桌球手。

「將來和女兒打桌球時,要一邊對女兒說『媽媽不會呀』,一邊反手就是一個扣殺。」

30歲的福原愛,也學會了「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曠日持久地相互要求;而是那一個個瞬間。

1993年,媽媽42歲。

不到5歲的福原愛參加全國大賽,第一次穿著全新的白色球鞋,輸了一局之後哭著奔向媽媽。媽媽說不要哭,「時刻記住你掌心裡的四個字,看準時機」。

在媽媽的不斷鼓勵下,福原愛打贏了二年級的小學生。

獲勝後的她,轉身朝著身後一直注視著自己的媽媽,豎了一個大拇指。

沒過幾個月,福原愛拿了縣城桌球賽的冠軍,在一群比自己大很多的選手中接過人生中的第一個金牌。

她和媽媽撒嬌,「真的好重啊!」

媽媽沒有幫她拿,只是輕輕說了句,「重才好啊。」

2003年,媽媽52歲。

15歲的福原愛獨自出徵,輸球之後不再奔向媽媽的懷抱哭哭啼啼。她獨自默默調整心態,集中注意力。

贏球了,鏡頭裡的她,緊握著拳頭,看向對手,眼神堅定。

2012年,福原愛代表日本參加倫敦奧運會,最終獲得銀牌。

比賽結束後,福原愛拿著獎牌奔向媽媽,媽媽笑著說,「借我戴一下。」

福原愛只是笑著看媽媽,已經60多歲的福原千代自言自語:

「好重啊,這二十年都在這獎牌裡了,好重啊。」

這條路,走了二十多年。

所謂的「天才少女」,是在耐心的關懷和愛中,才明確自己的存在價值。

「因為是福原愛」被愛著,而非「因為是冠軍福原愛」才被關注,天賦生來存在,而之所以有了後面的精彩,是因為這一場愛的故事。

紀錄片中的錄製完成時,福原愛忍不住認真地問導演,當時為什麼選中她來拍這個紀錄片?

鏡頭拉回1994年。

在陪福原愛訓練到球館空無一人之前,二樓的欄杆旁,43歲的母親用手指著下面的桌球臺,對女兒溫柔地說:

「愛醬你看啊,大家都很努力呢!」

微信公眾號改版後

有讀者說找不到「快微課」了,

請按以下方法操作,給我們加個小星星



【近期熱點推薦閱讀】

↓↓↓

➣ 小學生徵婚帖刷爆朋友圈!父母送房又送車!唯一的條件竟然是這個?…… 

 孩子上課是否開小差?橡皮定律告訴你,準確率99%!(附防上課走神妙招)

 又雙叒有人搶公交車方向盤!告訴孩子:人生失控源於沒有規則和自律

主編:田媽,責任編輯:小石頭

版權聲明:本文圖片來自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本文轉自公眾號「網易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分享你想要的知識。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微博@網易公開課。

相關焦點

  • 這部跟拍福原愛24年的9分神作,戳痛多少中國父母
    熱評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紀錄片導演20多年前選中福原愛跟拍的「神級操作」。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2005年6月21日,福原愛的父母觀戰乒超聯賽 / 視覺中國因為父親經營的公司倒閉,從1998年到2013年間,全家人的開銷都要依賴福原愛,她經濟收入的很大部分都用來還債。
  • 日本人跟拍福原愛24年的神作,戳痛多少中國父母
    熱評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紀錄片導演20多年前選中福原愛跟拍的「神級操作」。2001年,12歲的福原愛,以特邀選手身份與36歲的前中國隊員何智麗(日本名小山智利)對決。福原愛慘敗。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
  • 跟拍福原愛24年拍出這部9分紀錄片: 母親的教育讓孩子走得更遠
    2017年,日本富士電視臺上映了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由3000盤錄像帶剪輯製作,拍攝記錄了福原愛從4歲到28歲的全部成長曆程,豆瓣評分高達9.0.鏡頭下的24年,福原愛從調皮可愛的小姑娘長大成人,而愛醬的媽媽福原千代,則由風華正茂的女子變為慈祥老人,媽媽用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用尊重與愛,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與成長
  • 跟拍福原愛24年拍出這部9分紀錄片:母親的教育讓孩子走得更遠
    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2017年,日本富士電視臺上映了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鏡頭下的24年,福原愛從調皮可愛的小姑娘長大成人,而愛醬的媽媽福原千代,則由風華正茂的女子變為慈祥老人,媽媽用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用尊重與愛,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與成長。
  • 日本人跟拍 24 年的 9 分神作,打臉多少中國父母
    熱評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紀錄片導演20多年前選中福原愛跟拍的「神級操作」。 2001年,12歲的福原愛,以特邀選手身份與36歲的前中國隊員何智麗(日本名小山智利)對決。 福原愛慘敗。12歲的福原愛獨自踏上了去中國遼寧的旅途。
  • 福原愛,我們跟拍了24年,樂觀堅強的背後,多少家長能做到?
    熱評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紀錄片導演20多年前選中福原愛跟拍的「神級操作」。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2005年6月21日,福原愛的父母觀戰乒超聯賽 / 視覺中國因為父親經營的公司倒閉,從1998年到2013年間,全家人的開銷都要依賴福原愛,她經濟收入的很大部分都用來還債。
  • 跟拍福原愛24年的高分紀錄片,看完後被小愛媽媽火速圈粉
    文源 | 藍橡樹、網易公開課(ID:open163)、藝非凡(ID:efifan)編輯 | Myra2017年,日本富士電視臺上映了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由3000盤錄像帶剪輯製作,拍攝記錄了福原愛從4歲到28歲的全部成長曆程,豆瓣評分高達9.1。
  • 日本人跟拍24年的9分紀錄片,讓多少父母汗顏(文末附資源)
    雖然這部紀錄片早已在兩年前上映,但仍覺得有我們思考和借鑑的地方,在這裡分享給大家,與大家共勉。那個最會說東北話的日本女孩,帶著一口臺灣腔,開啟了人生新篇章:去年10月份,福原愛在微博發文,宣布自己準備退役了。
  • 《教育智慧》看福原愛成長的24年,我讀出了孩子成功的秘訣
    日本桌球選手福原愛宣布退役了。然後我突然發現一個時代好像就這樣過去了,面對「鐵打的福原愛」,中國「流水的大魔王」也已經完成了3次交接。出於懷念,我去看了日本電視臺為福原愛拍的一部紀錄片,名字叫做《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
  • 這部日本人跟拍24年的9分神作,道出了多少教育的真諦!
    熱評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紀錄片導演20多年前選中福原愛跟拍的「神級操作」。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2005年6月21日,福原愛的父母觀戰乒超聯賽 / 視覺中國因為父親經營的公司倒閉,從1998年到2013年間,全家人的開銷都要依賴福原愛,她經濟收入的很大部分都用來還債。
  • 從4歲起,跟拍了24年,3000盤錄影帶,這部9.2分神作讓我數次淚目
    提起福原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雖然體育賽場上各國選手都為獎牌竭盡全力競爭,但福原愛絕對是唯一一個因為輸了比賽而讓中國網友感到心疼的日本運動員。她不僅是日本國寶級桌球運動員,也是在中國最具人氣的外國運動員。今天,皮哥就為大家推薦一部關於愛醬的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
  • 福原愛:從小哭到大的中國隊團寵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位在國內被打自閉的女生,在日本是個從小被鏡頭記錄的明星 2017年中旬,日本國內媒體曾經推出過一部紀錄片,名字就叫《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人生
  • 被福原愛的媽媽實力圈粉!她簡直就是「天才教育」的教科書!
    我看過一部講福原愛的紀錄片,卻對她的媽媽產生無比的好感和敬意,她是如此了解自己的女兒,又如此懂得什麼時候安慰,什麼時候鼓勵,什麼時候放手……這部跟拍了24年的紀錄片,與其說是天才少女成長記,不如說是一位母親充滿智慧的「愛的教育史」。
  • 「天才桌球少女」福原愛背後的父母和家庭教育
    看著紀錄片,睿媽卻頻頻被福原愛的媽媽感動落淚。強烈建議所有中國父母都能認真去看一下(文末可觀看),BTW,沒當爸媽的人,可能體會不到這份觸動。睿媽由此不禁想進一步了解:「天才桌球少女」福原愛背後是怎麼樣的父母?給了女兒怎樣的家庭教育?
  • 福原愛的媽媽給出了答案
    因為愛醬突然宣布退役,最近很多人又開始回顧日本電視臺去年播出的一部紀錄片《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我特別佩服的一點是,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從福原愛4歲起就開始跟拍她,並堅持記錄了她25年的成長經歷,所以,豆瓣評分高達9.0分一點也不意外。
  • 「5歲起,每天凌晨2點睡覺」,福原愛被電視臺跟拍24年,原來更「狠」的是她媽媽
    其實,媽媽福原千代對福原愛的關心不止這些。還記得兩年前看《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這部紀錄片時,媽媽福原千代就一直承擔著母親兼教練的角色。 福原愛媽媽與這位二年級父母的差別反應,恰到好處的說明了: 父母的肯定與鼓勵,是給孩子最好的愛與支持。
  • 原來福原愛的媽媽這麼厲害!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就了女兒的精彩人生!
    雙休日,手手君在家和女兒一起看了一部紀錄片,真的是感動到淚目,又熱血沸騰,一定一定要安利給大家!這是一部拍了24年的紀錄片,關於一口東北話的日本乒壇瓷娃娃福原愛。一直覺得愛醬萌萌噠,但真沒想到,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個非常智慧、甚至可以說是偉大的媽媽!
  • 福原愛:雖然退役,但並沒有離開桌球
    )是該電視臺對現代日本女子乒壇旗幟性人物福原愛長達二十餘年的跟拍。2017年,富士電視臺推出了一部紀錄片,名為《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從她4歲參加家鄉仙臺市的低段組(小學二年級以下)比賽開始,到她5歲拿下第一個日本全國冠軍,10歲成為職業選手,14歲成為日本最年輕的世錦賽選手,再到她28歲率領日本女乒在裡約奧運會上奪得團體銅牌,同年與臺灣桌球選手江宏傑結婚,福原愛一直被聚光燈追逐著的25年均被收錄在影片中。
  • 【哈哈老爸說】喜歡福原愛,不如好好看看愛醬媽媽的育兒經
    福原愛被稱作瓷娃娃,因為她長的可愛,最重要的是,她長了一副日本人臉,卻能說出一口標準的東北話。這都源於她小學六年級時,就來中國東北打桌球的關係。你們或許不知道的是,她來中國打球,媽媽是沒有陪在身邊的,在機場送愛醬的時候,媽媽心裡雖然不舍,但她認為,孩子終究會長大,爸媽終究要放手讓她一個人走,所以不如現在就放手。那在此之前呢?媽媽又是怎麼培養她的?我們從一個紀錄片說起。
  • 福原愛24年前後對比照曝光!媽媽氣質微笑入鏡 網友驚都沒變
    記者李湘文/綜合報導桌球天后福原愛從小打球,被球迷看著長大,雖然現在已經退役、轉入演藝圈,生活仍受廣大粉絲關心。她近日在網絡上PO出1996年的舊照,咧嘴笑著跟媽媽合照,對比24年後的現在,可愛的笑容幾乎沒有變化,引來許多網友懷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