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福原愛的媽媽實力圈粉!她簡直就是「天才教育」的教科書!

2021-02-21 神奇麻麻在哪裡


   瓜媽說:


周末的時候看到福原愛懷二胎的消息,一直都很喜歡這個萌萌的卻又無比堅強的女孩,沒想到這麼快就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了。我似乎能想像出她充滿溫柔笑意的面對孩子的樣子,因為那就是她母親對她的樣子啊。

我看過一部講福原愛的紀錄片,卻對她的媽媽產生無比的好感和敬意,她是如此了解自己的女兒,又如此懂得什麼時候安慰,什麼時候鼓勵,什麼時候放手……這部跟拍了24年的紀錄片,與其說是天才少女成長記,不如說是一位母親充滿智慧的「愛的教育史」。


所以特別想把這部紀錄片分享給大家,我是含著淚看完的。

文丨 公開課知醬

「不是桌球裡有人生,是人生裡有桌球。」

福原愛近期在一檔綜藝中這樣總結自己與桌球二十多年的羈絆。

日本富士電視臺追蹤拍攝了福原愛從4歲到28歲的全部成長曆程,用3000盤錄像帶剪輯製成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豆瓣評分高達9.0。

熱評的第一位,有人感慨紀錄片導演20多年前選中福原愛跟拍的「神級操作」。

鏡頭下的24年中,媽媽從風華正茂的女子變成慈祥老人;福原愛,從調皮可愛的小姑娘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愛人。

當年那個小姑娘能有多可愛?

才長到和桌球桌一邊高,就打敗了小學二年級的男生,她開心地跑出場地,鞋跑掉了都不知道;

輸球抹眼淚的樣子,分明和長大後遇見「流水的大魔王」時沒什麼差別。

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片段

二十多年的人生,濃縮成短短一個多小時。

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

1


雖然你只有4歲,但規則就是規則

當別的小朋友纏著父母買各種玩具時,3歲的福原愛最熟悉的「玩具」是桌球。

因為看過哥哥打桌球,「小心機」女孩福原愛也吵著要打。

3歲9個月時,福原愛第一次打桌球。這個身高剛趕得上球桌的孩子,一打就停不下來。

每天幼兒園一放學,就奔跑著回家練球。訓練的第一年打壞了三個拍子。

不過,4歲的福原愛自然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練球。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天才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父母。

發現福原愛的興趣後,媽媽開始帶著女兒學習桌球,成為了她桌球的啟蒙老師。

為了方便她和哥哥訓練,直接把桌球桌放在了客廳。

那一年,母親福原千代42歲。

富士電視臺首次把鏡頭對準福原愛,是在一次全國大賽上。

身高只有100釐米的福原愛,面對比自己大很多的對手,第一次哭著跑向了媽媽。

在離球桌最近的觀眾席,梳著和福原愛一樣髮型的母親千代,看著女兒跑過來,沒有過多的安慰,而是打開福原愛的手掌,說:

「來看一看,這是什麼?」

手上寫著福原愛和母親的秘密暗號:集中、時機。

球場上,時機就是一切。

她的第一場比賽就打敗了二年級的小學生,面對孩子出色的表現,母親展露笑顏,毫不吝嗇地誇讚她:

「平局後能贏下真不錯。」

但之後的比賽中,小福原愛的發球姿勢不符合規則。

這時候母親嚴肅起來,「我知道你發球的時候有點緊張,不過把手張開拋起來,加油。」

嘗試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鼓勵她自己找到方法努力解決。

「用指導代替指責」的原則看似簡單,現實中能做到的家長,不知能有多少。

又犯錯了也沒關係,這一次母親不再繼續安慰,把福原愛推回賽場,道理她已經明白了,當前要做的就是「下一個球好好發」。

在福原愛輸球之後,母親也沒有責備,反而為小福原愛加油,給她鼓勵,在她不停啜泣時也會說:

「不行也沒關係,試試看!」

比起贏得比賽,福原千代更重視對孩子禮儀和規範的教育。

比賽結束後,媽媽第一時間讓福原愛和對方道歉,因為發球不規範是不尊重比賽的表現。

「就算只有四歲,但規則就是規則。」

因為輸掉比賽跑出去、又不巧撞到腦袋的福原愛,越哭越厲害。

媽媽沒有繼續逼她,選擇了安慰。

球場之外,為了尊重規則,母親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訓練她規範發球,並且制定了循序漸進的計劃。

一個個球打出去,撿回來,陪著;

一次次手把手糾正動作,叮嚀著;

望子成龍的父母有很多,對於母親千代而言,練球的初衷只是陪伴孩子,創造屬於自己和孩子的記憶。

事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母親坦言:

「一點兒也沒有想以後會怎麼樣,就是每天興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練。」

母親的特訓讓小福原愛就有了飛速進步,短短一個月後過去,掌握髮球規則的福原愛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不久後的一場比賽成了檢驗成果的關鍵時期。

大戰來臨前,面對緊張的小福原愛,母親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耐心開導,叮囑她「笑一笑」投入決賽。

而另一邊,被福原愛扣殺厚輸了的二年級小男生哭著回到家長身邊,換來的只有身邊大人、隊友們的推搡和冷嘲熱諷:

「自己不好好練習有什麼辦法。快打球去,去!」

「人家在等著呢,等你呢,聽見沒!」

對一個難過傷心、渴望安慰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冷言冷語,比失敗的打擊更殘酷。

習慣打壓式教育,認為表揚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負,然而這卻很容易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的誤區。

福原愛就是最好的反例證明:一句簡單的誇讚和鼓勵,化成一股背後的強大力量,增強他們的自信。

5歲的福原愛,就這樣拿了第一個全國冠軍。

這個仿佛是被桌球之神眷顧的女孩,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只有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鏡頭無意捕捉中,才發現這背後的「真正力量」。

在所有人都離開練習場後,要求嚴格的母親仍然陪著嬌小的孩子練習。

這位母親還有一本練習手冊,上面用心地記錄著女兒的性格特點。

正是因為深刻地知道福原愛不放棄、不服輸的性格,在她一直打不好,開始哭哭啼啼後,母親也不理會她的撒嬌,抓住她的性格特點,使用激將法:

「小愛不要太撒嬌,不想練就算了,5個球練還是不練,你定。」

面對母親的反應,即使哭得喘不過氣,也倔強地回答:

「要練!繼續練!」

堅守著和母親曾經定下的「絕不中途放棄」的約定。

一個堅決不肯放棄的孩子;

一個不過度嬌慣孩子、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節目組堅持拍攝福原愛的原因,也許就是看透了這對母女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

從4歲到28歲,福原愛這位天才少女的煉成,天賦、興趣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讓孩子走得更遠、更穩的,是母親的教育。


2

你要變得更強,媽媽必須適時退場!

從1988年11月1日福原愛出生到2000年,這種陪伴已經走過12載。

漸漸長大的福原愛,在面對強大對手時,已經學會忍著不哭了。

新的挑戰不斷出現。

 

2001年,12歲的福原愛,以特邀選手身份與36歲的前中國隊員何智麗(日本名小山智利)對決。

 

福原愛慘敗。

 

比賽結束,何智利稱:「大家太大驚小怪了,在中國,福原愛這樣的選手有1000個。」

這一次,面對新挑戰,福原千代沒有選擇陪伴,而是放手。

福原千代知道「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她決定讓12歲的福原愛,獨自去中國,參加中國第三級聯賽。

「時機」,是福原千代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不論是對女兒的球技訓練,還是性格品行的養成,福原千代深知「時機」的重要性。

什麼階段該採用什麼樣的訓練戰略,不同階段該怎樣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

12歲的福原愛獨自踏上了去中國遼寧的旅途。

福原千代縱使萬般不捨得,也微笑著送別女兒,裝作堅強,但是卻久久不忍離去,眺望著孩子遠去的背影。

福原千代雖然內心滿是牽掛,但她知道孩子需要獨立,她可以陪伴福原愛一時,卻陪不了她一世。

放手並不是等同於「撒手」,而是在陪伴和鼓勵的同時,給予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福原愛離開了母親,獨自來到中國。

等待她的是重重困難,她什麼都要依靠自己。

自己洗衣服,自己負責生活起居,學會自理。

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小小的福原愛沒有怯場,很快地和小夥伴熟絡起來,融入了「中國圈子」。

這些生活上的小問題,對於樂觀堅強的福原愛來說,都能一點點解決克服。

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獨自一人承受壓力。

獨自站在比賽場上,回頭望去,都是中國人陌生的面孔,尋不到媽媽鼓勁兒助威的身影。

在此之前,每一次觀眾席,一眼望去最顯眼的那個人是媽媽;

比賽前,壓力大到全身僵硬,拼命加油打氣鼓勵自己的人是媽媽;

比賽過程中,關鍵時刻提醒要注意時機的那個人是媽媽;

輸了球,忍不住哭出聲來,再怎麼嚴厲也會安慰自己的人是媽媽;

拿了冠軍,比自己還開心的那個人的也是媽媽……

福原愛知道,這次,她只能靠自己,不讓媽媽失望。


「想要她技術變好的話,就不能去幹擾孩子」。

在福原千代眼裡,給孩子信任和獨立的發揮空間,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女兒獨自抬行李,洗衣服,結交中國選手;在賽場上篤定的眼神,取得10戰8勝的佳績,都值得自己驕傲。

也證明了母親「放手」的決定,沒有錯。

放手換來福原愛的「雙重成長」,她脫落成能獨立自主的少女,更成長為一位獨擋一面的職業選手。

時機恰當的放手,何嘗不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陪伴。


3

真正的「天才教育」,是愛的教育

有網友發微博說,福原愛的人生就是每個女孩子的夢想。

幼年成名,家教好,不管是在日本訓練,還是到中國訓練,都是個被人捧在手心裡寵愛的小姑娘;

交了個同行的帥氣男朋友,28歲結婚,29歲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如今剛剛30歲的她,已然是事業家庭雙豐收……

但其實「團寵」福原愛的真實人生,沒有網友想像的那樣完美。

有人發現,紀錄片中幾乎沒有福原愛父親的身影。從小時候的訓練到成人之後分享勝利的果實,似乎都只有媽媽一人。

現實生活中,福原愛的父親對她很嚴厲。

2008年,日媒曝光福原愛與網球王子錦織圭戀愛。但這份「姐弟戀」僅僅持續四個月就走向了終點。

福原愛被拍到與錦織圭約會

父親福原武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說:「無數例子證明,戀愛對競技有影響,她可能是暫時被錦織圭迷惑住了。」

福原愛被步步緊逼,迫於壓力,站出來向公眾道歉:

「非常抱歉這件事給大家帶來這麼大的麻煩,我希望今後繼續努力把球打好,不辜負大家的一片期望。」

剛回到日本,福原愛就因為被記者緊逼而含淚鞠躬道歉丨 視覺中國

有日媒曝出,福原愛的母親和父親在2008年就已經離婚,父親福原武彥更是被整個家族趕出家門。

「福原武彥是個不了解桌球的普通人,但他卻總是幹涉福原愛的桌球訓練,父親的指揮並沒有技術可言。」

日本的家族裡父親總是掌握第一話語權,儘管福原愛的媽媽福原千代才是真正懂桌球的那個。但因為父親福原武彥的絕對話語權,福原愛不得不聽從父親的指揮

父親更注重眼前的結果。

如果福原愛輸了球,父親就認定是訓練方法出了問題,所以不斷改變福原愛的訓練方法。以至於福原愛的訓練變得混亂,在之後的桌球比賽中屢屢表現不佳。

2005年6月21日,福原愛的父母觀戰乒超聯賽丨視覺中國

因為父親經營的公司倒閉,從1998年到2013年間,全家人的開銷都要依賴福原愛,她經濟收入的很大部分都用來還債。

直到2013年福原武彥因為胰腺癌去世,人們才知道,福原愛與父親福原武彥這五年來,從未聯繫過對方。

「如果沒有父親我也不會來到這個世上,他對我的影響很大,無論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還是加油打氣提供良好的環境等方面,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謝去世的父親。」

福原愛在2013年父親去世後,通過經紀公司發表的聲明中這樣說。

除此,福原愛很少在公開場合主動談起父親。

前段時間,她卻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順口提起,丈夫江宏傑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很震驚:自己的父親從來都不帶孩子,她原本以為所有的父親都是這樣。

開朗的福原愛鮮少提起的「父愛」,似乎也是這部拍了24年的紀錄片在迴避的。

從零散細節中拼湊出的父親形象,甚至談不上親切。不過幸好福原愛的成長過程中,有來自母親、隊友、朋友們的關愛。

如今福原愛也生了一個女兒,談到教育問題時,福原愛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自曝,她不想讓女兒知道自己是桌球手。

「將來和女兒打桌球時,要一邊對女兒說『媽媽不會呀』,一邊反手就是一個扣殺。」

 

30歲的福原愛,也學會了「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曠日持久地相互要求;而是那一個個互相陪伴的瞬間。

1993年,媽媽42歲。

不到5歲的福原愛參加全國大賽,第一次穿著全新的白色球鞋,輸了一局之後哭著奔向媽媽。媽媽說不要哭,「時刻記住你掌心裡的四個字,看準時機」。

在媽媽的不斷鼓勵下,福原愛打贏了二年級的小學生。

獲勝後的她,轉身朝著身後一直注視著自己的媽媽,豎了一個大拇指。

沒過幾個月,福原愛拿了縣城桌球賽的冠軍,在一群比自己大很多的選手中接過人生中的第一個金牌。

她和媽媽撒嬌,「真的好重啊!」

媽媽沒有幫她拿,只是輕輕說了句,「重才好啊。」

2003年,媽媽52歲。

15歲的福原愛獨自出徵,輸球之後不再奔向媽媽的懷抱哭哭啼啼。她獨自默默調整心態,集中注意力。

贏球了,鏡頭裡的她,緊握著拳頭,看向對手,眼神堅定。

2012年,福原愛代表日本參加倫敦奧運會,最終獲得銀牌。

比賽結束後,福原愛拿著獎牌奔向媽媽,媽媽笑著說,「借我戴一下。」

福原愛只是笑著看媽媽,已經60多歲的福原千代自言自語:

「好重啊,這二十年都在這獎牌裡了,好重啊。」

這條路,走了二十多年。

所謂的「天才少女」,是在耐心的關懷和愛中,才明確自己的存在價值。

「因為是福原愛」被愛著,而非「因為是冠軍福原愛」才被關注,天賦生來存在,而之所以有了後面的精彩,是因為這一場愛的故事。

紀錄片中的錄製完成時,福原愛忍不住認真地問導演,當時為什麼選中她來拍這個紀錄片?

鏡頭拉回1994年。

在陪福原愛訓練到球館空無一人之前,二樓的欄杆旁,43歲的母親用手指著下面的桌球臺,對女兒溫柔地說:

「愛醬你看啊,大家都很努力呢!」

本文轉自公眾號「網易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分享你想要的知識。

瓜媽最後說:


一個媽媽溫柔的力量有多厲害?福原愛的媽媽做到了。說她是「天才教育」的教科書,有那麼幾點我特別欣賞,也讓我很受益:

1.發現孩子的優勢,與孩子嘗試著一起做好一件事,不帶目的的全心陪伴,創造共同記憶;

2.憑著對女兒的了解,因材施教,激發孩子無限的潛力;(也只有用心陪伴可以讓你發現孩子的點滴性格吧)

3.該讚美的時候不惜溫柔,該鼓勵的時候不惜堅定;

4.該放手的時候,懂得放手。(這真的,真的好難,卻是一個母親的勇敢和智慧啊)


最近陪瓜瓜練鋼琴,我也是本著陪伴的心去和瓜瓜一起學習,其實拋開那些過高的期許,和孩子一起練琴的過程也讓我很享受,而瓜瓜對練琴這件事也是充滿了興趣,我不知道他能堅持多久,但我希望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我可以更了解瓜瓜,知道他的潛能天賦到底能挖多深能走多遠;更重要的,是我的鼓勵和陪伴能成為他日後越過困難的強大動力。


我相信文中的那句:「愛的教育,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曠日持久地相互要求;而是那一個個互相陪伴的瞬間。」


上周的文章王菲李亞鵬如何養出李嫣這樣敞亮的娃?光有錢真的是不夠的!裡也談到陪伴,後臺收到一些留言是這樣的觀念:



我想說,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種,真的不一定與金錢有關,而與心有關。也許每個孩子的家庭的確有貧富,但愛的教育,沒有貧富。



說實話微信升級了以後,有時候我想找到自己的公號都有點困難,有麻麻留言說為了看我的更新,特意註冊了一個微信小號,只關注一個號,超級感動。其實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操作一下,還想和你們每天都能遇見


更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號guama11,更直接更方便的聊育兒、分享生活中的點滴。


相關焦點

  • 「天才桌球少女」福原愛背後的父母和家庭教育
    福原千代是個熱衷孩子教育、投入大量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的媽媽。她曾在小愛開始咿呀學語的時候,就將日語50音圖貼出來引導小愛學習,這樣小愛在1歲時就可以通讀假名,2歲時就能寫下來了。這樣的父母,為了孩子竭盡所能,對孩子有要求但又不勉強孩子,讓孩子做自己熱愛又有天賦的事情,另一個日本體壇明星、冰上神童羽生結弦的父母也是這樣,回看《羽生結弦這樣的天才神童背後,是什麼樣的父母和家庭教育》
  • 跟拍福原愛24年的高分紀錄片,看完後被小愛媽媽火速圈粉
    節目組堅持拍攝福原愛的原因,也許就是看透了這對母女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從4歲到28歲,福原愛這位天才少女的煉成,天賦、興趣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讓孩子走得更遠、更穩的,是母親的教育。10月21日晚上,日本桌球名將福原愛,在微博上發文宣布退役。
  • 原來福原愛的媽媽這麼厲害!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就了女兒的精彩人生!
    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不過,4歲的福原愛自然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練球。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天才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家長。
  • 福原愛的媽媽給出了答案
    這部一共用了3000盤錄像帶素材的紀錄片,既還原出了一個天才少女的長成記,也還原出一個懂得愛和堅持的媽媽。3歲9個月時,小福原愛站到了桌球桌前,媽媽福原千代就是她的啟蒙教練。福原愛的確有天賦,但真正成就她的,是她的堅韌和遠超常人的努力,而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是來自媽媽愛的教育——既不過分嚴厲也從不溺愛,充滿了直面困難的力量和決心。她的愛,溫和、耐心、堅定、包容、充滿力量……當然,還有智慧。
  • 跟拍福原愛24年拍出這部9分紀錄片:母親的教育讓孩子走得更遠
    節目組堅持拍攝福原愛的原因,也許就是看透了這對母女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從4歲到28歲,福原愛這位天才少女的煉成,天賦、興趣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讓孩子走得更遠、更穩的,是母親的教育。10月21日晚上,日本桌球名將福原愛,在微博上發文宣布退役。那個最會說東北話的日本女孩,帶著一口臺灣腔,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 跟拍福原愛24年拍出這部9分紀錄片: 母親的教育讓孩子走得更遠
    節目組堅持拍攝福原愛的原因,也許就是看透了這對母女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從4歲到28歲,福原愛這位天才少女的煉成,天賦、興趣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讓孩子走得更遠、更穩的,是母親的教育。本文部分內容來源: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藝非凡」(ID:efifan)。
  • 一看就是親生的,福原愛女兒跟媽媽一個樣
    福原愛和江宏傑婚後甜蜜福原愛和江宏傑婚後陸續迎來女兒小小愛(Aila醬)、兒子小小傑,夫妻倆常分享家庭生活,受到許多網友喜愛,日前小小愛過3歲生日,福原愛就曬出一家人替女兒慶生的照片,福原愛曬出替女兒慶生的照片,夫妻倆特地準備了西瓜、巧克力等食物,原來小小愛今年的生日願望,就是想吃從沒吃過的巧克力
  • 「5歲起,每天凌晨2點睡覺」,福原愛被電視臺跟拍24年,原來更「狠」的是她媽媽
    前不久,刷微博的時候,偶然看到福原愛曬出讓不少媽媽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怎麼才能讓孩子好好吃飯。
  • 【哈哈老爸說】喜歡福原愛,不如好好看看愛醬媽媽的育兒經
    前陣子,日本桌球選手福原愛宣布退役了。本來這事兒跟咱們好像關係不大,但我翻看了一則她媽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新聞後,決定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許對我們教育孩子很有幫助。而在發現福原愛的興趣後,媽媽開始帶著女兒學習桌球,成為了她桌球的啟蒙老師。接下來我們看看媽媽是怎麼教育愛醬的。
  • 《幸福三重奏》裡的福原愛和江宏傑,簡直就是現實中的袁湘琴和江直樹!
    江宏傑和福原愛兩人在節目上互動超甜,福原愛小奶音喊「江哥」,被兩人塞得一嘴狗糧的網友調侃萌萌的福原愛簡直就是湘琴的翻版!福原愛與江宏傑一到住處就開始忙著做飯,小愛說她以前會在廚房邊看書邊做飯,江宏傑也覺得廚房是個很棒的地方。一個人做飯的時候另一個人一定會在旁邊陪伴,一起說幼稚的話玩幼稚的遊戲也不會覺得膩,簡直就是夫妻情侶的相處教科書。
  • 福原愛江宏傑,教科書般的愛情
    最近被《幸福三重奏》刷屏了,確切的說,是被福原愛和江宏傑這對夫妻刷屏了,和一起參加這檔節目的大S和汪小菲夫婦,以及陳建斌和蔣勤勤夫婦相比,福原愛和江宏傑這對「青年組夫妻」簡直完勝。特別是江宏傑,隨口說出來的話,都可以錄入到戀愛金句裡面。
  • 跟拍福原愛24年,這部紀錄片戳痛中國父母
    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雖然你只有4歲但規則就是規則不過,4歲的福原愛自然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練球。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天才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家長。
  • 日本人跟拍福原愛24年的神作,戳痛多少中國父母
    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不過,4歲的福原愛自然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練球。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天才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家長。
  • 從福原愛媽媽身上學到的育兒知識
    日本桌球選手福原愛退役,這個經常被中國隊打哭的選手,憑藉其善良、可愛的性格,漸漸被大家知曉。日本富士山電視臺曾經花了24年的時間,跟拍福原愛,製作了一部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今天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看一下福原愛媽媽的教育方式。
  • 這部跟拍福原愛24年的9分神作,戳痛多少中國父母
    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不過,4歲的福原愛自然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練球。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天才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家長。
  • 《教育智慧》看福原愛成長的24年,我讀出了孩子成功的秘訣
    這部紀錄片是從福原愛4歲時開始拍攝的,期間持續拍攝了24年,一直到福原愛28歲,可以說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可以看到福原愛作為桌球選手的一生,看她是怎麼一步一步成為日本桌球歷史上的裡程碑人物。而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我突然覺得在教育孩子上面,我要向福原愛的媽媽福原千代學習。
  • 福原愛,我們跟拍了24年,樂觀堅強的背後,多少家長能做到?
    媽媽用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福原愛身邊,從小的教育、細緻觀察和尊重,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和成長。不過,4歲的福原愛自然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不厭其煩地練球。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天才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家長。
  • 日本「瓷娃娃」福原愛為何這麼受歡迎?看看她的經歷你就知道了
    而這個小女孩就是福原愛。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長大後的福原愛證明了這一點。甚至被網友送外號"瓷娃娃",但是瓷娃娃的技術一點也不"瓷"。01福原愛在三歲時就被媽媽送去練習了桌球,一年以後便有了一些名氣。福原愛在訓練中常會累哭,但是在媽媽的鼓勵和自己的堅持下,挺了過來。
  • 福原愛的基因真強大,三歲女兒初具美人模樣,顏值越來越像她
    甜美桌球女將,婚後嫁給愛情 說起福原愛,相信很多觀眾朋友都曾經見識過她在桌球賽場上的身姿吧?雖然說她不是我們自己的隊員,但是對於她的喜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這個曾經在賽場上可愛過、也哭過的女孩,如今也已經成了別人的妻子跟媽媽啦。
  • 福原愛,一個嫁到中國的瓷娃娃
    福原愛,1988年11月1日出生於日本的宮城縣仙臺市,在日本桌球界,最受中國球迷歡迎的,當然還是福原愛。小時候的福原愛,就是一個真人版的瓷娃娃,長相十分可愛。由於媽媽原先是桌球職業選手,所以在她還是3歲的時候,就被安排到中國練習球技。媽媽就是福原愛的陪練,訓練十分枯燥,有時福原愛練到精疲力盡,心情沮喪地開始哭泣,媽媽也不會直接停下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