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桌球選手福原愛退役,這個經常被中國隊打哭的選手,憑藉其善良、可愛的性格,漸漸被大家知曉。日本富士山電視臺曾經花了24年的時間,跟拍福原愛,製作了一部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今天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看一下福原愛媽媽的教育方式。
福原愛人生的的第一場比賽,母親在場外沒有講技戰術的內容,而是溫柔的鼓勵她,「好了,要說拜拜了喔!」福原愛贏下人生第一場比賽後,興奮地不知所措,母親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給她溢美之詞,而是立馬提醒她,「去握手、握手」為福原愛培養了良好的桌球禮儀習慣。
等到一場比賽完全結束,休息的時候,母親也會不吝嗇地誇她,「平局後能贏下來真不錯!」不斷的給孩子鼓勵能增強的信心,讓孩子更加自信!在福原愛手掌心,母親寫下了「集中」「時機」的字樣,每當福原愛喪失信心的時候,母親都會及時提醒她看手心的暗號。
打到後來,福原愛因發球不規範被裁判提醒,完全聽不懂裁判說什麼的福原愛在場上感到害怕,媽媽耐心地跟她說,「我知道你發球的時候有點緊張。」她強調要張開手,拋起來,張開手,拋起來。
從福原愛自身的角度告訴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的話,馬上被對手得分,小愛會更難受對不對?總之就算不行也沒關係,試試看。」
福原千代在教孩子的時候,第一時間並不是去追究過錯,而是幫助孩子發現問題,鼓勵孩子去找到方法嘗試解決,這樣更利於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長。
由於不規則發球,福原愛輸掉了比賽,在痛哭流涕的愛醬面前,媽媽沒有立馬安慰她,而是要求她要向對方的教練道歉,「去向那邊的叔叔道歉,說下次一定好好發球。」
以此來告訴她發球規範的重要性。等福原愛哭得冷靜下來後,再和她分析原因,並和她約定,「接下來的一年裡我們好好練習改正,下次再來」。對孩子不嬌慣,讓孩子正視錯誤與問題,這樣才能避免壞習慣養成。
在之後的訓練中,福原千代一直陪著福原愛,並一個球一個球地教導她正確的發球。
在福原愛比賽的時候,福原千代不會向其他家長一樣,因為輸球而去指責她,甚至打她。而是跟她耐心解釋,更注重的是她的比賽素養和規範。
福原千代知道小孩子忍受不了枯燥的訓練,所以她以朋友的身份跟福原愛約定「絕對不能中途放棄」。
(福原千代記錄下福原愛的性格特點:非常喜歡桌球,好強不認輸,不放棄 熱心鑽研,高度的專注力,對勝利的渴望。)
福原千代知道福原愛好強不認輸,所以當福原愛犯懶不想練球的時候,她會對福原愛使用激將法,「是小愛不想練了,媽媽沒有不想練」面對愛哭鼻子的福原愛,母親依然要她堅強地完成比賽和訓練:「小愛不要太撒嬌,不想練就算了,5個球連還是不練,你定。」
「5個球要練!」倔強的福原愛回答地擲地有聲!正是因為有媽媽正確的方法指引,所以福原愛在長大後才越來越出色!所以,大多數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一位強大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