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過後,掛扣村民齊心協力重建家園

2020-12-27 澎湃新聞

這幾天,在江口縣凱德街道梵瑞社區,剛從壩盤鎮掛扣村搬過來的張良華和妻子在新房子裡整理房間,客廳正中央掛著的幾張照片讓張良華一家至今興奮不已。

「這是李克強總理來看望我們,能不激動嘛。」張良華指著照片驕傲地說。

6月29日晚,江口縣發生強降雨天氣過程。儘管做了提前防範,但暴雨迅猛超乎意料,造成雙江街道、壩盤鎮等4個鄉鎮、街道不同程度受災,掛扣村是受災最嚴重的一個村。

7月6日下午,李克強總理在江口縣壩盤鎮掛扣村考察脫貧攻堅和防汛救災安置等情況,來到被洪水衝垮房屋的村民張良華家,關切地詢問他家受災安置情況,詳細了解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等,要求當地政府一定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和就業幫扶工作。

「搬過來新屋子很好很亮,沒想到這麼快就能住進新房,感謝黨的好政策。」妻子楊菊珍說,房間其他家具,包括電視機、茶几,甚至鍋碗瓢盆,幫扶人員都幫我們準備好了。

記者走進掛扣村看到,洪水肆虐的痕跡依然可見,橋護欄被洪水衝垮,農作物裡也滿是淤泥。

在各村組,隨地能看見黨員、幹部、群眾或三或五一群拿著鐵鍬、簍筐清運淤泥。

後溪溝組村民田見喜家的房子後面因雨量過大導致山體滑坡,「這麼大的水,我從來沒見過,當時也很害怕。」提起前幾天的洪水,田見喜依然後怕不已。他家是十幾年的木房子,在房子後面,記者看到,側溝裡全是淤泥,目前已清理了大部分。

6月29日晚9點,大雨開始傾盆,一向警覺的村支書艾小祥總感覺這雨會越來越大,來不及多想,拿起雨傘,一路狂奔到各處查看水情,並與其他村幹部一道安排群眾轉移。

時隔兩小時,洪水已淹半腰的艾支書和村民胡明東,在田壩組巡查的路上,模糊看見一個小女孩在洪水中被一處柵欄卡住,迅速衝了過去。「當時我發現小女孩全身冰涼,已經沒有生命氣息,連忙雙手託著小女孩到房間桌上一邊做人工呼吸,一邊讓胡明東打120,不一會就聽見嗯的一聲,我知道小女孩活過來了,才鬆了一口氣。」艾小祥回憶說。

「幸好被艾支書們這些幹部救起來了,不然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楊荷芝至今感動地說。

當晚,小女孩奶奶楊荷芝看見洪水已經淹到堂屋,並抱著孫女前往高處鄰居家躲避,鄰居家雖然住在高處,但屋後靠山,時隔不長,就聽見屋後響動,山體滑坡,著急的楊荷芝抱著孫女在回趕的路上因洪水過大衝散。

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洪水襲擊,該村近20名的脫貧攻堅隊迅速變身「防汛救災突擊隊」。這些經過脫貧攻堅戰淬鍊的鋼鐵隊伍,成為危機時刻群眾的堅強依靠,他們用一片赤膽忠心和滿腔為民情懷,在抗災搶險一線譜寫了堅決捍衛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動人壯歌。

李克強總理在看望受災戶時,聽說了艾支書救人的事,總理對村支書說,孩子救回來了,真不容易,謝謝你,救民於水。

在艾支書看來,生命永遠是第一位,人沒事就好,錢還可以再賺。

洪魔掠過,滿目瘡痍。掛扣村布滿淤泥,農田莊稼被淹,橋梁、道路不同程度受損,多處房屋倒塌,水、電供應中斷。災情就是命令,洪災過後,該村迅速投入災後重建家園工作。

李克強總理在村民李永進院中與當地村民進行座談時說,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全面脫貧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貴州脫貧任務很重,但取得的成效顯著。當前既要不折不扣完成好脫貧任務,又要切實做好防汛救災安置工作,防止因災返貧。大家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江口縣2017年已整縣出列。掛扣村全村191戶693名貧困人口到去年底全部摘帽脫貧,人均收入達8000元。「不能因為一場洪水就讓我們又返回貧困。」這是該村近20名脫貧攻堅隊心中共同的誓言。

救災工作開展以來,「我是黨員,跟著我走!」在掛扣村,隨處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黨員幹部亮身份、樹形象,衝鋒在前,及時核實受災人口及房屋全倒戶、半倒戶等暫時無住處受災群眾情況。目前,房屋嚴重受損村民已全部轉移到縣城或集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據艾支書回憶,在災後第二天,就有600多人到村裡支援救災。

「我們都是自願來幫忙的,天災人禍誰能保障,有困難大家一起幫忙就挺過去了。」從上寨組來後溪溝組幫忙清運淤泥的村民胡國友說,今天我們組一共來了15人,分成兩撥行動,哪兒需要就去幫忙。

自災情發生來,這些工作隊員一邊迅速開展災情統計及受災群眾安置等工作,一邊統籌協調清理工作。

「目前我們村的水、電、路基本上已經恢復,清理淤泥也快接近尾聲了。」艾支書揉了揉眼睛說。

旁邊的同事悄悄對記者說:「支書體力快透支了,你看他雙眼都黑了,睡眠嚴重不足。」「一天就睡兩三個小時能不黑嗎?」旁邊的一位駐村幹部也說道。

淤泥太多,村民心裡急,得趕快清理完。「困了,就在現場眯一下。」在艾支書心中,衝鋒在一線,堅守在一線,是一個黨員幹部應盡的職責。

村子正處於恢復重建階段,放心不下,他便一直在村裡轉悠。

洪水雖已退去,這些黨員幹部群眾卻更加忙碌,洪水留下的傷痕需要撫平,許多的數據信息需要搜集整理,無論是在一線,還是在辦公室,每個人都不顧疲勞,默默工作著……

在災難面前,掛扣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不屈的掛扣村民一定能在自然災害中重建起更美好的家園!

(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羅旭、實習生 呂雨 )

精彩回顧

原標題:《風雨過後,掛扣村民齊心協力重建家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攜手共建幸福新家園——洛南縣石門鎮開展「8·06」洪災災後重建...
    走進洛南縣石門鎮,處處呈現一片火熱的災後重建場面,曾經被洪水肆虐過的這片土地又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8月6日,特大暴雨肆虐了洛南縣石門鎮黃龍河流域全境,致使全鎮14個村95個村民小組,致使2446戶8719人受災,全鎮經濟損失達3.4億元,使原本和諧美麗的小鎮頃刻間變的傷痕累累。
  • 重建家園,人間最美那「半邊天」
    連續幾日,樂清市各地巾幗志願者、女性社會組織迅速集結馳援,抵達大荊、雁蕩、芙蓉等災區,幫助開展家園重建。在烈日高溫下,她們爭分奪秒、不分晝夜清運垃圾、修繕設施、運送救災物資、走訪安撫受災群眾、開展災後心理疏導。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每一個場景中,都有她們奮戰一線的身影。
  • 【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2020-08-27 22: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歙縣縣委縣政府致全縣人民群眾一封信:風雨過後是彩虹
    廣大群眾和企業主信心如磐、不等不靠,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社會各界聞令而動、互幫互助,齊心協力支援救災;各家媒體積極呼籲聲援,客觀公正報導,凝聚共抗洪災正能量;廣大黨員幹部、公安幹警、駐軍部隊遂行出徵、連續戰鬥,投身抗災一線;環衛工、志願者夜以繼日、無休奮戰,共同守護美麗歙縣……在此,向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幹部群眾表示誠摯的慰問!
  • 國社力作 | 重建家園 重新就業 重拾信心——鹽城「6•23」特大龍捲風災後重建紀實
    重建家園 重新就業 重拾信心——鹽城「6•23」特大龍捲風災後重建紀實最大風力超17級、31841間房屋倒塌受損、99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近50億元,提起那場肆虐家園的風災,鹽城人心有餘悸。阜寧縣雙橋花園是災後重建最大的安置點,包括朱秀春家在內,共有1032戶定居於此。每家屋前都插著紅旗,門上貼著「喜遷新居」等對聯。小區配有活動中心、衛生室、農貿市場等公共建築。「從安置點選址,到房屋設計、建設、搖號,全程徵求群眾意見。」阜寧縣委書記顧雲嶺說,根據老百姓不同需求,制定了進縣城購房、進集中安置點、原址重建等安置方式。
  • 風雨中挺立的脊梁丨風雨中他撂下「狠話」:背也要把村民背出來
    他們是舍小家為大家、一心守護村民安全的基層黨員幹部;是輕傷不下火線、堅守崗位的民警;是徹夜不眠、密切監控雨情汛情的工程師……他們是風雨中挺立的脊梁。4時30分左右,網格員章金忠在巡查中發現一處房屋後壁山體存在滑坡跡象,趕緊通知村民撤離。林國江和村幹部一邊通知附近11戶20人就近轉移到避災點,一邊將情況上報。誰知,有些村民認為自家房子是新建的,不怕暴雨,牴觸情緒強烈,有位老人說啥都不肯轉移。勸導的村支委章興千急了,向林國江求援。林國江撂下一句「狠話」:「要是不肯走,就是背也要背走!」
  • 南安羅東搶時間全力作業 搶修受損設施加快重建進度
    小壩橋設置了臨時防護欄,保障通行安全。  羅東鎮幹部介紹,颱風過後,鎮村幹部便與當地村民投入重建工作,一些村民還主動參與修補振興村受損的山圍塘和涵洞,清理滑坡公路。此外,受損的溪流和水渠堆滿淤泥沙土,當地鎮村也正抓緊組織幹部群眾修復,以期儘快恢復生產。  颱風來襲,羅東鎮霞山村的東頭橋坍塌斷裂,東頭壩被衝毀。災後,霞山村迅速組織幹部群眾,清理東頭橋面垃圾,搶修被衝毀的碼頭,目前已完成多處溪堤碼頭的修復。
  • 臺灣「桃蛙源」(上):地震過後,村民發現村子裡原來有那麼多「寶貝」
    你能想像,一個在地震前被戲稱為「垃圾裡」、地震後幾乎成了廢墟的村子,是如何在家園重建中因地制宜地挖掘優勢,涅槃重生嗎
  • 「一夜白頭」男子重建家園,每天開支控制在20元之內
    目前,已經退水的村民正在重建家園。對於退水的房子,災後重建小組主要從衛生清理、防疫消殺、政策宣講、物資發放、基礎設施修復、恢復農業生產等幾個方面重建家園。         村民趙小毛說,聯群村是整個三角鄉受災最嚴重的村,路面被毀,草木枯死,寸草不生,不少鄰居家雖然房屋表面完好無損,卻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損。其中受損最嚴重的當屬村民趙業梅家。此前,在湖東學校安置點,節目組就曾見過趙業梅的妻子熊紅英。
  • 《風雨人生》特別關注:職業重建 開啟輕度智障者第二人生
    吳軍:還有助殘社會組織武侯善工家園職業重建項目的負責人郭靜,郭老師您好!郭靜:你好!吳軍:節目進行當中我們還將有神秘嘉賓要和我們一起熱情互動,大家也是熱切的期待著。羅主任,你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輕度智力障礙人士進行職業重建的支持呢?能不能先給我們做一個分享和交流?羅勇:好的。
  • 風雨過後見彩虹——湖北鹹寧市鹹安區災後重建「三搶」紀實
    面對災情,鹹安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積極帶領62萬幹部群眾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積極開展搶排、搶管、搶收、搶種、搶修,展開一幅大氣磅礴的防汛抗洪、生產自救的動人畫卷,給香城大地注入了蓬勃生機與活力。 搶收:一粒也不能掉
  • 戰高溫鬥酷暑 抗洪救災建家園 災後重建:高橋河堤上的「主題黨日」
    一場特別的「抗洪救災建家園」支部主題黨日在大冶市金牛鎮高橋河堤上召開,大冶法院30多名黨員一腳泥、一身汗,齊聚黨旗下莊嚴宣誓。出梅後,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精心謀劃災後重建,組織帶領群眾恢復生產,搶修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快恢復西畈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自6月23日起,扶貧工作組和村兩委對高橋河堤壩進行了修復,因堤壩上遺留下來的渣土影響附近村民的出行,急需人力清理,胡甲偉向院裡求援,院機關第一黨支部積極響應,支部黨員踴躍參與。
  • 洪水衝不垮重建家園的信心 他們用行動帶來新的希望
    文稿來源於《都市情緣》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暑假期間,都市頻道推出的特別策劃《重建家園:和你在「益」起》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受災群眾的故事都讓大家感動落淚。其中,九江市永修縣消防員救助養鵝人張再勝的故事,更是讓大家深受觸動。今年8月31日,在中宣部時代楷模的發布大廳,張再勝被邀請到北京的演播室講述自己故事。從北京回來後,張再勝回到了父母身邊。
  • 周口好人方凱:幫助貧困學子重建家園
    周口好人方凱:幫助貧困學子重建家園 2020-09-0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搶種補種 重建家園!大災後的江淮大地孕育起新的希望
    一些地區水退了,路通了,農田可以耕種了,群眾生產生活正常了……洪災過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已成當務之急。在已退水的地區,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災區農業搶種補種、生產自救,開展受災群眾特別是脫貧監測戶、貧困邊緣戶家庭生活情況摸底調查,精準幫扶,快速理賠,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勤勞堅強的安徽人民,播下重建家園的「種子」。大災後的江淮大地上,又孕育起新的希望。
  • 《何處如家》點評 末日家園重建遊戲
    而是重建地球!《何處如家》(No Place Like Home)是一款Chicken Launcher製作Realms Distribution發行的火星背景生存冒險模擬遊戲。《何處如家》點評 末日家園重建遊戲人類毀了地球,離開它去了火星,只留下了極少數人。
  • 【ACC視窗-史瓦濟蘭】風雨見溫情
    風雨見溫情——史國ACC四位大男孩參與部落發放部落受災戶的孩子們拿到ACC資助的衣物都很感恩。 2015年12月中旬,來了一場強烈的暴風雨,住在ACC的院童有堅固的房子抵禦風雨,但這場暴雨威力還是很驚人,果不其然,幾天後報紙便有新聞指出,史國ACC附近的區域因為這場暴雨摧毀了不少居民的家園。消息一出來,院方馬上準備了禦寒的衣物及簡單的物資、食物準備發放。
  • 《動物森友會》盲包掛扣及變色馬克杯主題周邊上架Fanthful
    動物森友會》主題周邊,分別為主題盲包掛扣以及變色馬克杯。玩家可以前往 FANTHFUL官網、FANTHFUL官方淘寶店、FANTHFUL App 或其它合作銷售渠道進行購買。《集合吧!動物森友會》主題盲包掛扣主題盲包掛扣包含 9 款小動物掛扣(含 1 款隱藏款),每包售價 36 元,包括最新作《集合吧!
  • 「90後」殘疾畫師宋彥鵬:風雨過後就是陽光
    新華社石家莊12月3日電 題:「90後」殘疾畫師宋彥鵬:風雨過後就是陽光  新華社記者馮維健  這個學期,「陽光工筆畫坊」新來了幾名有聽力障礙的孩子,河北省臨城縣特殊教育學校義工宋彥鵬心裡一直惦記著他們。  兩天前,臨城縣剛剛下過一場雪。一路上,北風吹在身上,給人感覺有些寒冷。「但我心裡一直熱乎乎的。」
  • 日本311大地震後花8年時間重建家園的福島人,這一次颱風受災直接選擇了放棄…
    其實,當年地震過後,面對著被毀的家園,還是有不少年輕人選擇了離開福島,去往別的城市發展。而留下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可能情感層面上比起年輕人來說,老人對家園的眷戀要更深一些,明知重建有多不易,但要離開這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故土,心裡的不舍終是越過了重重艱難,讓他們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