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2020-12-28 澎湃新聞

【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2020-08-27 22: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8月12日以來,樂山遭遇持續性強降雨和百年一遇洪峰過境,洪水侵襲樂山境內多個區縣,同處岷江沿岸的五通橋區也未能倖免。全區因洪災造成直接、間接損失累計超100億,是有史料記載以來遭受過的最大災難。

如今,洪水消退,五通橋區從城區到鄉鎮,全區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搶抓災後恢復,重建美好新家園。

清淤消殺全面鋪開

8月27日,在五通橋區岷江社區,多名志願者正忙著清理淤泥、搬運垃圾,經過連續幾天的奮戰,被洪水襲擊後的街道,逐漸顯露出來,街道上人流開始增多,逐漸恢復往日熱鬧。

▲志願者正在清淤打掃

▲街道上人流開始增多

而在五通橋區岷江路,幾名環衛工人正頂著烈日衝洗街道,洗淨塵土,街面逐漸整潔。

工人正在衝洗街道

▲街面逐漸整潔

據了解,8月19日以來,五通橋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即組織人員奮戰清淤,目前城區小區、街道生活垃圾清運逐步實現正常化,茶花路、湧江路、文化路、雙江路、中心路等6條主幹道以及多條背街小區清淤衝洗工作初見成效,中心城區清淤工作完成90%以上。

▲五通橋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走進群眾家指導災後消殺

「一次放15片消毒藥片,兌滿一桶水,凡是被洪水淹過的地方都要仔細消殺!」8月27日,五通橋區疾控中心的幾名工作人員,走進竹根鎮易壩村,指導村民開展災後消殺防疫,並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在該地還能隨處可見清理搬運垃圾的工人。

據介紹,竹根鎮屬於此次洪災重災區,災後村民積極自救,清理自家屋內的淤泥、垃圾。多個兄弟鄉鎮也紛紛前來支援,每天累計有20餘輛大型機械同時作業,經過連續幾天的奮戰,工人將力爭在今天清理搶通該村一、二組的主幹道。

▲齊心協力清淤保暢

同時,8月21日以來,在五通橋區衛健局的統一安排下,五通橋區疾控中心在沙灣區衛生支援隊的支援下,抽調各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持續開展災後防疫工作。先後派出67支專業消殺隊伍,累計298餘人次,對中心城區所有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居民小區等場所,以及各鄉鎮開展災後衛生防疫消殺。目前,中心城區、金粟鎮、冠英鎮、牛華鎮重點場所第一輪消殺工作已經全面結束,正在對區內其他鄉鎮開展消殺指導,發放宣傳資料。

秋耕育秧積極自救

「這片地準備育點白菜秧和花菜秧。」8月27日,午間時分,竹根鎮易壩村一組村民胡大哥正在自家田地裡撒底肥,為育秧做準備。見記者到訪,胡大哥滿臉笑容地說道,「雖然遭遇了洪災,但是我們也在全力克服困難,積極開展生產自救。」

▲村民正在撒底肥 準備育秧

▲旋耕機加緊作業

而就在不遠處,一輛旋耕機也在加緊運轉,耕耘土地,只待播種。

記者了解到,五通橋區竹根鎮、金粟鎮、牛華鎮等沿江壩區、河心洲壩兩岸的水稻、花生、蔬菜等農作物受災嚴重,甚至絕收,耕地毀損3萬餘畝。

洪水消退後,五通橋區各級農業部門深入災區一線查核農業受災情況,實行嚴格的災情報送制度,動態更新農業受災情況。

目前,五通橋區正確保在耕作層保持較好的地區抓好蔬菜等經濟作物生產基地的生產秩序,做好田園清潔及消毒工作,強化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儘量降低損失,儘早恢復農業基地生產秩序。

此外,各地老百姓也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搶播小白菜、萵筍、芹菜等晚秋作物,田間地頭,又見忙碌的身影。

安全管控穩步復產

8月27日,五通橋區生態環境局、區應急局、區經信局等多部門聯合召開會議,對災後五通橋區危化企業安全環保保障方面進行再部署、再安排。

據悉,此次「8.18」特大洪災,五通橋區工業企業受災嚴重,直接經濟損失約30億元,佔全區直接經濟損失約53%。由於化工企業整體受損嚴重,存在較多安全隱患。災後,該區立即對受災企業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同時督促企業落實管控措施,做好應急準備。

▲受災企業清淤消毒工作基本完成

為協助企業做好安保供電、供水,累計調集了10臺共2500千瓦發電機。並督促沿河企業全面巡查河堤,修補廠內河堤、清理廠內排澇系統。要求企業在恢復生產前按照試生產程序,對全部設備設施進行安全確認,制定嚴密的試運行方案並組織專家審核。確保恢復生產前各項安全設施狀態良好,安全管控措施落實到位。

據了解,目前各受災企業清淤消毒工作已基本完成,部分受洪災影響較小的企業已在安全檢測良好的情況下陸續恢復生產,還有一些企業正等待專家審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穩步復產。

(吳映輝)

往期精彩回顧

原標題:《【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攜手共建幸福新家園——洛南縣石門鎮開展「8·06」洪災災後重建...
    災情發生後,洛南縣委、縣政府需速行動,紮實部署,全力開展災後重建,迅速成立以縣長任指揮長,縣委副書記、常委副縣長任副指揮長,公安、住建、交通、資源、經貿、水利、應急等25個單位為成員的石門鎮「8·06」洪澇災害災後重建指揮部。
  • 壽光災後重建有序進行 請不要忘記人群中的「一抹藍」
    齊魯網濰坊9月19日訊目前,濰坊壽光的災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各行各業的先進分子不斷湧現,積極投身「第一現場」,譜寫了災後重建工作中感人的一幕幕。9月18日,記者在紀臺鎮陳家堯河村發現,在人群中,手持鐵鍁、俯身勞動的一位位身著藍色制服的公安幹警顯得十分顯眼。
  • 戰高溫鬥酷暑 抗洪救災建家園 災後重建:高橋河堤上的「主題黨日」
    出梅後,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精心謀劃災後重建,組織帶領群眾恢復生產,搶修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快恢復西畈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自6月23日起,扶貧工作組和村兩委對高橋河堤壩進行了修復,因堤壩上遺留下來的渣土影響附近村民的出行,急需人力清理,胡甲偉向院裡求援,院機關第一黨支部積極響應,支部黨員踴躍參與。
  • 颱風肆虐後,2000萬人動員!深圳11區正展開最大規模災後重建!
    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為最快恢復轄區災後秩序及市容環境,共建羅湖美好家園而攜手同行!  羅湖區文明辦2018年9月18日@羅湖人的一封信:「您願意出手替他們分擔一點壓力嗎?」
  • 西溪象珠著眼實際開展災後重建
    連日來,永康市各鎮街區部門單位著眼實際,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西溪鎮全力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颱風「黑格比」刮過,西溪鎮遭受重創,42個自然村全面斷水,35個自然村斷電,14個自然村通訊中斷,19個自然村通村道路損毀。
  • 搶種補種 重建家園!大災後的江淮大地孕育起新的希望
    一些地區水退了,路通了,農田可以耕種了,群眾生產生活正常了……洪災過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已成當務之急。在已退水的地區,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災區農業搶種補種、生產自救,開展受災群眾特別是脫貧監測戶、貧困邊緣戶家庭生活情況摸底調查,精準幫扶,快速理賠,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勤勞堅強的安徽人民,播下重建家園的「種子」。大災後的江淮大地上,又孕育起新的希望。
  • 水退人進 安徽各地各部門積極組織災後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洪水無情人有情,各地各部門緊急行動開展恢復重建;廣大幹部群眾守望相助,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儘快讓生產生活回到正軌 ——水退人進 安徽各地各部門積極組織災後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 國社力作 | 重建家園 重新就業 重拾信心——鹽城「6•23」特大龍捲風災後重建紀實
    重建家園 重新就業 重拾信心——鹽城「6•23」特大龍捲風災後重建紀實最大風力超17級、31841間房屋倒塌受損、99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近50億元,提起那場肆虐家園的風災,鹽城人心有餘悸。阜寧災後重建板湖鎮安置點7歲的謝雨涵帶著5歲的妹妹,在140平米的兩層樓房裡跑來跑去。一年前,她們家的三間舊瓦房被風颳倒,「還好我送孩子去幼兒園了,不然一定出事,」奶奶朱秀春感慨道,「新房條件很好,很滿意!」阜寧縣雙橋花園是災後重建最大的安置點,包括朱秀春家在內,共有1032戶定居於此。每家屋前都插著紅旗,門上貼著「喜遷新居」等對聯。
  • 災後水退人回,蓄洪區如何科學恢復生產?
    ◎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先後到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等,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等情況。一個月前,王家壩閘開閘蓄洪,蒙窪蓄洪區內農作物大面積受淹絕收,畜牧養殖場圈舍損毀,直接經濟損失66726.80萬元。連日來,安徽省長江、淮河幹流水位持續回落,防汛形勢趨於平穩。一些地區水退了,路通了,農田可以耕種了,群眾生產生活正常了……洪災過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已成當務之急。災後水退人回,蓄洪區如何科學恢復生產?
  • 蒙古國記者團採訪四川理縣震災區 學習重建經驗
    蒙古國記者團採訪四川理縣震災區 學習重建經驗 理縣災後恢復重建發生巨大變化,各族群眾英勇抗擊自然災害,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昂揚向上精神,讓記者們倍感驚嘆與羨慕。  代表團一行先後來到桃坪羌寨和甘堡藏寨,參觀了羌族博物館、羌繡館、桃坪老寨子、甘堡藏寨陳列室、屯兵廣場和博巴森根傳習所,並深入到農戶家中了解災區群眾目前的生產生活狀況。
  • 旅遊餐飲影視行業有序復工 「災後重建」期待實招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張騫爻 李曼寧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餐飲旅遊影視行業在本該最為紅火的春節經歷了一次長時間「歇業」。近日,湖北省外其他地區的新冠肺炎確診新增病例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餐飲、旅遊和影視企業也在新冠肺炎的「考驗」下陸續恢復營業。與此同時,相關企業因疫情導致的現金流吃緊,償債壓力加大等困難仍待解決。
  • 重建家園,人間最美那「半邊天」
    同時,近百名志願者主動請命,女政協委員、紅蜻蜓集團婦聯、育才集團婦聯、戶外運動協會婦聯、橋下鎮教玩具婦聯聯盟,政法委、稅務局、財政局、市監局、人社局、新居民管理局等婦委會以及12345政務熱線中心、衛生系統等紛紛致電,要求派遣災區。自帶乾糧,掃帚、抹布、水桶等,奔赴巖坦鎮溪口社區溪一村和沙頭鎮漁田村協助開展災後衛生清潔工作。
  • 全力保障受災群眾早日回歸家園 合肥市市長凌雲赴廬江縣調研督導災...
    據合肥日報消息 10月10日上午,市長凌雲赴廬江縣調研督導災後重建工作。市政府秘書長羅平參加。「園內有多少家企業?」「廠房清理完畢了嗎?」凌雲首先來到廬江臺創園,詳細了解園區企業災後重建和復工復產情況,叮囑相關負責人要做好衛生防疫、垃圾清運、水毀房屋修復、基礎設施恢復等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企業早日復工復產。
  • 風雨同舟,共築家園 —綏陽縣支行7500萬元貸款助推地方災後重建
    同時也給地方經濟建設和打贏今年的脫貧攻堅收官戰增加了難度和挑戰,穩定群眾的生產生活與災後集中重建工作迫在眉睫。危難時刻伸援手,洪水無情黨有情。災情發生後,農發行綏陽縣支行全面落實總行黨委貫徹黨中央防汛救災工作部署,第一時間與地方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聯繫,了解受災情況,主動參與到災後重建項目的建設部署、投資概算及工作安排等各個環節,支行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員工加班加點完成災後重建項目貸款的申報工作,並成功完成7500萬元災後重建項目貸款的發放。
  • 風雨過後,掛扣村民齊心協力重建家園
    這幾天,在江口縣凱德街道梵瑞社區,剛從壩盤鎮掛扣村搬過來的張良華和妻子在新房子裡整理房間,客廳正中央掛著的幾張照片讓張良華一家至今興奮不已。「這是李克強總理來看望我們,能不激動嘛。」張良華指著照片驕傲地說。
  • 九寨溝災後重建基本完工,九寨溝火花海已恢復昔日景色
    【九寨溝災後重建基本完工,九寨溝火花海已恢復昔日景色】新華社成都11月8日消息,8日,遊人穿梭在宛如「童話世界」的九寨溝,景區外的漳扎鎮上一派熱鬧景象。記者從九寨溝縣重建辦了解到,歷經三年,九寨溝災後重建基本完成,項目完工率達93.03%。記者看到,地震後曾一度因決堤而消失的火花海已恢復昔日七彩瑤池般的景色。
  • 含山縣仙蹤鎮:擊退洪魔保家園災後自救信心足
    在仙蹤鎮黨委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切實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打響家園保衛戰的同時,還積極派出外援力量支持其他鄉鎮乃至外市。    目前,仙蹤鎮防汛形勢已趨於穩定,災後重建工作已按下「啟動鍵」。新的希望,已然在孕育之中。
  • 安慶:特大洪水災害災後重建房屋全部竣工
    記者在12月18日舉行的2020年安慶市應急管理局新聞發布會發布上獲悉,今年以來,安慶市共經歷了10次較為明顯的降水過程,山區、沿江房至受損,恢復重建、修繕等全部竣工,確保所有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安心過年」。今年以來,安慶市共經歷了10次較為明顯的降水過程,山區農房損毀嚴重,隨著長江水位和內湖全面超警,內湖漫破,長江外灘圩分洪,導致沿江房屋大量進水。
  • 九寨溝地震災後重建三周年:「傷痕」已抹平 地災防控插上「科技...
    九寨溝地震災後重建三周年:「傷痕」已抹平 地災防控插上「科技翅膀」 2020-11-08 10:25:29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禕 責任編輯:王禕   中新網四川阿壩11月8日電 題:九寨溝地震災後重建三周年
  • 汶川地震三周年:災後重建1萬多億資金從何來?
    中新社成都5月9日電 題:四川災後重建1萬億資金從何而來?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1萬億是2007年四川GDP的總量。令山河失色的汶川特大地震,把四川39個重災區變成一片斷壁殘垣。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四川省需要1萬多億元資金,即使加上中央財政資金、省級財政資金、對口援建省份資金及社會捐款,仍然存在5000億元的巨額資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