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 22: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8月12日以來,樂山遭遇持續性強降雨和百年一遇洪峰過境,洪水侵襲樂山境內多個區縣,同處岷江沿岸的五通橋區也未能倖免。全區因洪災造成直接、間接損失累計超100億,是有史料記載以來遭受過的最大災難。
如今,洪水消退,五通橋區從城區到鄉鎮,全區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搶抓災後恢復,重建美好新家園。
清淤消殺全面鋪開
8月27日,在五通橋區岷江社區,多名志願者正忙著清理淤泥、搬運垃圾,經過連續幾天的奮戰,被洪水襲擊後的街道,逐漸顯露出來,街道上人流開始增多,逐漸恢復往日熱鬧。
▲志願者正在清淤打掃
▲街道上人流開始增多
而在五通橋區岷江路,幾名環衛工人正頂著烈日衝洗街道,洗淨塵土,街面逐漸整潔。
工人正在衝洗街道
▲街面逐漸整潔
據了解,8月19日以來,五通橋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即組織人員奮戰清淤,目前城區小區、街道生活垃圾清運逐步實現正常化,茶花路、湧江路、文化路、雙江路、中心路等6條主幹道以及多條背街小區清淤衝洗工作初見成效,中心城區清淤工作完成90%以上。
▲五通橋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走進群眾家指導災後消殺
「一次放15片消毒藥片,兌滿一桶水,凡是被洪水淹過的地方都要仔細消殺!」8月27日,五通橋區疾控中心的幾名工作人員,走進竹根鎮易壩村,指導村民開展災後消殺防疫,並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在該地還能隨處可見清理搬運垃圾的工人。
據介紹,竹根鎮屬於此次洪災重災區,災後村民積極自救,清理自家屋內的淤泥、垃圾。多個兄弟鄉鎮也紛紛前來支援,每天累計有20餘輛大型機械同時作業,經過連續幾天的奮戰,工人將力爭在今天清理搶通該村一、二組的主幹道。
▲齊心協力清淤保暢
同時,8月21日以來,在五通橋區衛健局的統一安排下,五通橋區疾控中心在沙灣區衛生支援隊的支援下,抽調各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持續開展災後防疫工作。先後派出67支專業消殺隊伍,累計298餘人次,對中心城區所有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居民小區等場所,以及各鄉鎮開展災後衛生防疫消殺。目前,中心城區、金粟鎮、冠英鎮、牛華鎮重點場所第一輪消殺工作已經全面結束,正在對區內其他鄉鎮開展消殺指導,發放宣傳資料。
秋耕育秧積極自救
「這片地準備育點白菜秧和花菜秧。」8月27日,午間時分,竹根鎮易壩村一組村民胡大哥正在自家田地裡撒底肥,為育秧做準備。見記者到訪,胡大哥滿臉笑容地說道,「雖然遭遇了洪災,但是我們也在全力克服困難,積極開展生產自救。」
▲村民正在撒底肥 準備育秧
▲旋耕機加緊作業
而就在不遠處,一輛旋耕機也在加緊運轉,耕耘土地,只待播種。
記者了解到,五通橋區竹根鎮、金粟鎮、牛華鎮等沿江壩區、河心洲壩兩岸的水稻、花生、蔬菜等農作物受災嚴重,甚至絕收,耕地毀損3萬餘畝。
洪水消退後,五通橋區各級農業部門深入災區一線查核農業受災情況,實行嚴格的災情報送制度,動態更新農業受災情況。
目前,五通橋區正確保在耕作層保持較好的地區抓好蔬菜等經濟作物生產基地的生產秩序,做好田園清潔及消毒工作,強化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儘量降低損失,儘早恢復農業基地生產秩序。
此外,各地老百姓也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搶播小白菜、萵筍、芹菜等晚秋作物,田間地頭,又見忙碌的身影。
安全管控穩步復產
8月27日,五通橋區生態環境局、區應急局、區經信局等多部門聯合召開會議,對災後五通橋區危化企業安全環保保障方面進行再部署、再安排。
據悉,此次「8.18」特大洪災,五通橋區工業企業受災嚴重,直接經濟損失約30億元,佔全區直接經濟損失約53%。由於化工企業整體受損嚴重,存在較多安全隱患。災後,該區立即對受災企業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同時督促企業落實管控措施,做好應急準備。
▲受災企業清淤消毒工作基本完成
為協助企業做好安保供電、供水,累計調集了10臺共2500千瓦發電機。並督促沿河企業全面巡查河堤,修補廠內河堤、清理廠內排澇系統。要求企業在恢復生產前按照試生產程序,對全部設備設施進行安全確認,制定嚴密的試運行方案並組織專家審核。確保恢復生產前各項安全設施狀態良好,安全管控措施落實到位。
據了解,目前各受災企業清淤消毒工作已基本完成,部分受洪災影響較小的企業已在安全檢測良好的情況下陸續恢復生產,還有一些企業正等待專家審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穩步復產。
(吳映輝)
往期精彩回顧
原標題:《【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