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縣仙蹤鎮:擊退洪魔保家園災後自救信心足

2020-12-28 新華網安徽頻道

    境內有7.2公裡長江支流滁河流經,有全市最大的中型水庫長山水庫,另有大大小小十幾座小型水庫和近兩千口當家塘。作為含北重鎮,含山縣仙蹤鎮境內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當然,在今年這個極為特殊的年份,全鎮防汛形勢也異常嚴峻。

    雨情就是號角,汛情就是命令。在仙蹤鎮黨委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切實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打響家園保衛戰的同時,還積極派出外援力量支持其他鄉鎮乃至外市。

    目前,仙蹤鎮防汛形勢已趨於穩定,災後重建工作已按下「啟動鍵」。新的希望,已然在孕育之中。

    誓保家園,聞「汛」而動破浪前行

    雨一直下!大雨、暴雨、大暴雨,滁河水位持續上漲……7月中旬以來,連續降雨,仙蹤鎮境內,滁河水位暴漲,全鎮防汛形勢異常嚴峻。7月20日,滁河水位已經高達17.57米!超保證水位3米多!情況異常危急!

    家園是你我共同的家園,洪水是你我共同的敵人。黨員幹部來了,普通百姓來了,老人婦女也來了。在仙蹤鎮,不分性別,不問年齡,全鎮的老百姓全都動起來了。在洪魔面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誓死保衛家園!人在,堤在,家園就在!

    巡堤查險、運送搶險物資、處理滲漏點、下水打撈雜物、一一排除各類安全隱患……仙蹤鎮「全民皆兵」,聞汛而動,破浪前行,向洪魔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整個仙蹤鎮防汛任務最重的地方是滁河聯圩,其次就是大大小小的15座水庫。5月份進入汛期以來,我們就實施了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安全度汛。」仙蹤鎮水務站站長蘇興高說,汛期來臨前,仙蹤鎮未雨綢繆,提前做好了防汛預案和各項準備工作,鎮上成立了80人的防汛應急小分隊,19個行政村和社區也按照圩區40人一隊,山區20人一隊的標準成立了應急小分隊,提前對排澇泵站、穿堤涵洞等處進行了檢查和檢修,確保所有涵閘和泵站起閉運行正常;對水庫大壩和涵閘進行了清淤。

    汛期來臨後,特別是7月中旬雨量持續增大以來,仙蹤鎮組織黨員幹部群眾,乘風破浪,組成了850人的防汛隊伍,實行24小時值班、巡堤查險,儲備了編織袋、木頭、塊石等物資,在確保責任到人、人員到位的基礎上,組織了對圩堤、大壩、溝渠的全面清雜清障。為了方便巡堤查險,鎮上第一時間立杆架線,點亮了圩堤照明燈,讓夜間堤埂亮如白晝,確保巡埂無死角,排查無遺漏。

    健全防汛機制,把握關鍵環節,準確預判災情,不打無準備之仗。仙蹤鎮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全力投入防汛戰鬥,築起了一道堅如磐石的「防汛牆。」

    黨員帶頭,以行動詮釋責任擔當

    汛情當前,形勢嚴峻。汛情不僅考驗著堤壩的承載能力,更考驗著廣大黨員幹部在危難之際帶領人民群眾攻堅克難、勇於闖關的能力。

    今年65歲的老黨員陳克南是仙蹤鎮水務站一名已經退休的水利員。他和水打了一輩子的交道,曾經經歷1984年、1991年滁河歷史上的兩次破圩,防汛經驗十分豐富,更被鎮上的人們稱為仙蹤鎮水情「活地圖。」

    此次抗洪搶險,陳老顧不上休息,一直堅守在一線,哪兒有險情,他就趕到哪裡。7月19日上午,河劉碼頭至古河大橋之間以及滁河橋下部分堤段出現漫堤,陳克南當機立斷,決定用挖機就地取材,在背水坡挖泥,迎水坡加埂,築成了一道1.2公裡長、70釐米高的子埂,成功擋住了洪水。「趁我還能幹得動,多發揮自己的餘力,讓自己這輩子不留遺憾。」陳克南說道。

    同樣令人敬佩的還有河劉社區黨支部書記潘貴水和副書記唐傳祥。7月20日上午8時,在金村、西鄭村埂段,河埂下方1公裡的範圍內出現了20多處管湧,需要緊急下外障搶險。此時,洪水又深又急。潘貴水連衣服都沒有脫,一下子跳入河中,5米長的木樁豎立在水裡,僅僅露出個頭。一個人很難控制住木樁,這時,村黨支部副書記唐傳祥也跳下了水,身邊的黨員、群眾又紛紛跳下去,他們有的潛入水中把木樁點找好,有的在水面上把木樁扶緊,再用挖掘機把木樁打下去。3個小時過去了,25根木樁打下去並固定好,潘貴水等人才爬上岸來。

    「關鍵時刻,書記、黨員不帶頭,怎麼發動群眾?」潘貴水說,正是有黨員在前,群眾對防汛才更加支持、更有信心。

    在仙蹤鎮抗擊洪魔的戰鬥中,還有許許多多像陳克南、潘貴水、唐傳祥這樣令人敬佩、值得稱讚的共產黨員,他們用實際行動將黨徽的光芒映襯得更加閃亮,真正彰顯了身為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與擔當。

    同根而生,一方有難八方馳援

    8月4日,太陽如同一個大火球一般炙烤著大地,蕪湖市無為市二壩,來自仙蹤鎮的55歲黨員張自華和往常一樣巡堤查險。儘管水位已經下去了不少,但他仍然一絲不苟,絲毫不敢懈怠。

    7月中旬以來,隨著降雨的持續,張自華一直在仙蹤滁河聯圩上進行著抗洪搶險的工作,巡堤查險有他,下河疏通有他,搶險時刻也有他。

    7月21日,根據上級組織安排,需要從仙蹤抽調一批人去蕪湖市無為市進行抗洪搶險援助工作。張自華二話沒說便自告奮勇報了名。

    「我在仙蹤做了很多年的生產隊長,平時種種田,現在情況不一樣了,保衛家園是最大的事,你的家我的家都是我們的家。」張自華說。

    從駐地到防汛點,每天,張自華都要走不下30公裡的路程。每天,他的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甚至更多。一天下來,一雙腳給雨靴捂得不成樣子,有時腳也會磨破,但這些在張自華看來根本算不上什麼,只要大堤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

    仙蹤鎮在紮實做好本鎮防汛救災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派人支援運漕鎮、銅閘鎮、蕪湖市等外鎮、外市的抗洪搶險工作。在那裡的大堤上,都留下了仙蹤人的身影;在那裡的土地上,都深深印上了仙蹤人的腳印。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仙蹤鎮河劉社區,種糧大戶王后國將這種美德和精神做了充分的詮釋。從7月17日開始,他便申請主動加入了巡堤查險的隊伍,多次和「戰友」們一起排除大大小小的險情。7月22日晚上,作為河劉社區的隊長,王后國帶領一支16人小分隊趕到了運漕鎮,加入了那裡的抗洪搶險隊伍。

    「我是個莊稼人,看不得這樣的災情,大家都是一個縣的,都來自一個大家庭,能幫,咱就幫一點。」王后國說,經過大家多日來的努力,目前水位已經下降了不少。隨著水位的下降,大家的心情也明顯好轉了起來。多日揪著的心也舒展了很多。

    「下一步就是慢慢恢復農業生產,重建家園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王后國充滿希望地說道。

    浴「水」重生,播種新一季新希望

    8月3日早上5點剛過,仙蹤鎮駱集村種糧大戶夏在文就和合作社幾個人一起趕到了田裡忙活了起來。

    「現在趁著天氣好轉了趕緊補種,後面還能有一些收成,減少一點損失。」夏在文說,受今年雨情的影響,自己承包的雜交稻有160多畝被淹,受損嚴重,估算經濟損失有六七萬元。

    這些天,夏在文忙著和合作社的兄弟一起,從未被洪水淹沒的高地上對雜交稻進行移栽,他說,還有個七八天,移栽補種工作就能全部結束。到10月11月份,就能實現收穫。

    和夏在文相比,再安村的施華就沒那麼幸運了。此次,由於他承包的田地地勢較低,受災面積達到了1500畝,直接經濟損失達60多萬元。

    「水退以後我們一直在補種,抓緊一切時間把損失降到最低。」施華說,目前,自己的地裡已經進行了三次補種。

    眼前的田地裡,原本已經該長到1米高的雜交稻僅有40—50釐米高,原本每一株上應該有十幾個分支,現在也僅有兩三個。看著眼前的秧苗,施華依然很樂觀,他說,比起2008年大雪,今年情況還算好的。他也非常感謝鎮農技站的關心和服務。

    「他們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們農戶,逐戶登記受災情況,提供技術服務,調配經濟作物種子,我們只要有需要,隨時幫助我們補種。」施華說,除了雜交稻,自己也將補種一些白菜、綠豆等蔬菜和糧食作物,降低損失。

    水退一寸,地搶一分。為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仙蹤鎮迅速行動,全力推進全鎮災後農業生產自救。

    「我們一方面加強核災查災,一方面安排鎮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加強對各類經營主體的技術指導,幫助他們儘快渡過難關。」仙蹤鎮農技站幹事慶玲燕說,眼下天氣已經轉好,根據農作物受災程度,鎮上積極鼓勵種糧大戶因地制宜開展災後農業生產自救,對因災絕收的田塊及時進行改種,根據農事季節需求,採用不同的適應性強的作物;對受澇尚能恢復生長的田塊建議加強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改補種作物品種由鎮農技人員幫助聯繫購買。

    刺眼的陽光下,望著一望無際的田地,不僅在慶玲燕的心裡,在種糧大戶們的心裡,隨著補種工作的逐步展開,一片新的希望也在心中升騰開來。秋的收穫,不再遙遠。(馬宣)

    

相關焦點

  • 水退人進 安徽各地各部門積極組織災後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洪水無情人有情,各地各部門緊急行動開展恢復重建;廣大幹部群眾守望相助,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儘快讓生產生活回到正軌 ——水退人進 安徽各地各部門積極組織災後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 滔滔洪水映初心——含山縣教育人駐一線守安瀾
    安青網訊從三尺講臺,走向防汛堤壩;在校園中澆灌「桃李」,在堤壩上守衛家園;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思政課堂」搬到了防汛救災一線,在滔滔洪水中映射初心,彰顯教育人的赤城與擔當。連日來,含山縣教育系統聞「汛」而動,向險而行,凝心聚力衝鋒在抗洪一線。他們或早出晚歸,或徹夜無眠地駐一線,守安瀾,唱響了一首首動聽的抗洪戰歌。
  • 【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重建美好新家園】眾志成城 五通橋區災後恢復有序進行 2020-08-27 22:4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攜手共建幸福新家園——洛南縣石門鎮開展「8·06」洪災災後重建...
    災情發生後,洛南縣委、縣政府需速行動,紮實部署,全力開展災後重建,迅速成立以縣長任指揮長,縣委副書記、常委副縣長任副指揮長,公安、住建、交通、資源、經貿、水利、應急等25個單位為成員的石門鎮「8·06」洪澇災害災後重建指揮部。
  • 國社力作 | 重建家園 重新就業 重拾信心——鹽城「6•23」特大龍捲風災後重建紀實
    重建家園 重新就業 重拾信心——鹽城「6•23」特大龍捲風災後重建紀實最大風力超17級、31841間房屋倒塌受損、99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近50億元,提起那場肆虐家園的風災,鹽城人心有餘悸。阜寧災後重建板湖鎮安置點7歲的謝雨涵帶著5歲的妹妹,在140平米的兩層樓房裡跑來跑去。一年前,她們家的三間舊瓦房被風颳倒,「還好我送孩子去幼兒園了,不然一定出事,」奶奶朱秀春感慨道,「新房條件很好,很滿意!」阜寧縣雙橋花園是災後重建最大的安置點,包括朱秀春家在內,共有1032戶定居於此。每家屋前都插著紅旗,門上貼著「喜遷新居」等對聯。
  • 全力保障受災群眾早日回歸家園 合肥市市長凌雲赴廬江縣調研督導災...
    據合肥日報消息 10月10日上午,市長凌雲赴廬江縣調研督導災後重建工作。市政府秘書長羅平參加。「園內有多少家企業?」「廠房清理完畢了嗎?」凌雲首先來到廬江臺創園,詳細了解園區企業災後重建和復工復產情況,叮囑相關負責人要做好衛生防疫、垃圾清運、水毀房屋修復、基礎設施恢復等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企業早日復工復產。
  • 戰高溫鬥酷暑 抗洪救災建家園 災後重建:高橋河堤上的「主題黨日」
    出梅後,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精心謀劃災後重建,組織帶領群眾恢復生產,搶修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快恢復西畈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自6月23日起,扶貧工作組和村兩委對高橋河堤壩進行了修復,因堤壩上遺留下來的渣土影響附近村民的出行,急需人力清理,胡甲偉向院裡求援,院機關第一黨支部積極響應,支部黨員踴躍參與。
  • 搶種補種 重建家園!大災後的江淮大地孕育起新的希望
    一些地區水退了,路通了,農田可以耕種了,群眾生產生活正常了……洪災過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已成當務之急。在已退水的地區,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災區農業搶種補種、生產自救,開展受災群眾特別是脫貧監測戶、貧困邊緣戶家庭生活情況摸底調查,精準幫扶,快速理賠,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勤勞堅強的安徽人民,播下重建家園的「種子」。大災後的江淮大地上,又孕育起新的希望。
  • 華容縣災後自救掀高潮
    災後生產自救在全縣各鄉鎮快速推進。7月23日,記者來到華容縣三封寺鎮復興村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示範基地,行走在滿是泥水的田埂上,村民們拋秧搶種晚稻的場面熱火朝天。復興村村支部書記告訴記者,村裡有水田6000多畝,其中60%以上已經流轉。
  • 含山縣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最新解讀來了
    12月23日,含山縣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含山縣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含山縣人民政府令第7號),介紹《規定》出臺背景並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一、當前我縣煙花爆竹燃放政策及現狀2014年9月25日,縣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含山縣城區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管理暫行規定》,並於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文件規定,我縣城區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區域為:北至S105省道、南至得勝河北岸、東至東山路-環城路、西至清溪路。
  • 西溪象珠著眼實際開展災後重建
    連日來,永康市各鎮街區部門單位著眼實際,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西溪鎮全力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颱風「黑格比」刮過,西溪鎮遭受重創,42個自然村全面斷水,35個自然村斷電,14個自然村通訊中斷,19個自然村通村道路損毀。
  • 馬鞍山市含山縣「共青團影院」正式上線
    為了更好地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滿足團員青年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力打造「青年身邊的共青團」,10月24日,含山團縣委在智泉大地影城設立含山縣「青年之家·共青團影院」,並舉行揭牌、籤約儀式。活動當天,團員青年及志願者共計30餘人參加此次活動並共同觀看「共青團影院」首場公益電影《金剛川》。
  • 風雨同舟,共築家園 —綏陽縣支行7500萬元貸款助推地方災後重建
    同時也給地方經濟建設和打贏今年的脫貧攻堅收官戰增加了難度和挑戰,穩定群眾的生產生活與災後集中重建工作迫在眉睫。危難時刻伸援手,洪水無情黨有情。災情發生後,農發行綏陽縣支行全面落實總行黨委貫徹黨中央防汛救災工作部署,第一時間與地方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聯繫,了解受災情況,主動參與到災後重建項目的建設部署、投資概算及工作安排等各個環節,支行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員工加班加點完成災後重建項目貸款的申報工作,並成功完成7500萬元災後重建項目貸款的發放。
  • 重建家園,人間最美那「半邊天」
    自帶乾糧,掃帚、抹布、水桶等,奔赴巖坦鎮溪口社區溪一村和沙頭鎮漁田村協助開展災後衛生清潔工作。幫助村民,特別是留守或孤寡老人洗衣洗碗,清洗家具,清潔房前屋後環境。面對淹死的動物,堆積成山的垃圾,漫過膝蓋的臭泥潭.一個個徒手搬、鐵鏟鏟、掃帚掃、水管衝……動作利落,速度飛快。纖纖玉手,有紅腫的,也有起泡的。
  • 壽光災後重建有序進行 請不要忘記人群中的「一抹藍」
    齊魯網濰坊9月19日訊目前,濰坊壽光的災後重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各行各業的先進分子不斷湧現,積極投身「第一現場」,譜寫了災後重建工作中感人的一幕幕。9月18日,記者在紀臺鎮陳家堯河村發現,在人群中,手持鐵鍁、俯身勞動的一位位身著藍色制服的公安幹警顯得十分顯眼。
  • 風雨過後見彩虹——湖北鹹寧市鹹安區災後重建「三搶」紀實
    面對災情,鹹安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積極帶領62萬幹部群眾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積極開展搶排、搶管、搶收、搶種、搶修,展開一幅大氣磅礴的防汛抗洪、生產自救的動人畫卷,給香城大地注入了蓬勃生機與活力。 搶收:一粒也不能掉
  • 大災面前,民宿女主人以拳拳之忠築「鐵銅家園」
    面對「新冠」這樣的天災,有的人哄抬物價,企圖發個「國難財」,結果被罰款不說,還遭人唾罵;有的人甘願放棄每天幾千的收入,毫無怨言,更是盡己所能,默默奉獻,和政府和人民保持同一戰線,以拳拳之忠築起「鐵銅家園」。
  • 洪水衝不垮重建家園的信心 他們用行動帶來新的希望
    文稿來源於《都市情緣》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暑假期間,都市頻道推出的特別策劃《重建家園:和你在「益」起》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受災群眾的故事都讓大家感動落淚。其中,九江市永修縣消防員救助養鵝人張再勝的故事,更是讓大家深受觸動。今年8月31日,在中宣部時代楷模的發布大廳,張再勝被邀請到北京的演播室講述自己故事。從北京回來後,張再勝回到了父母身邊。
  • 西藏昌都金沙江堰塞湖災區民眾生產自救走出陰霾
    西藏昌都金沙江堰塞湖災區民眾生產自救走出陰霾 2019-06-30 10:46: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三大美豔女星當綠葉 《家園防線》卡司分量足
    三大美豔女星當綠葉 《家園防線》卡司分量足 《家園防線》集結眾實力派演員     即將上映的好萊塢動作片《家園防線》不僅擁有史泰龍的編劇、傑森·斯坦森和詹姆斯·弗蘭科的雙雄對決,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