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奧斯卡黑馬領跑者,這部被低估的片子到底有多牛?!

2021-02-08 壹洲影城惠州店

這幾天,有不少朋友問小壹,問8月必須去影院看哪部電影?

小壹思來想去,首推《1917》。

從它確認引進,到正式定檔,已經過去了201天

可以肯定的是,引進版與北美公映版內容一致,119分鐘無刪減。

傳說中,整部電影的長鏡頭,以及對戰場上人性的挖掘,都將在銀幕上接受觀眾的考驗。

《1917》什麼來歷?

作為頒獎季的熱門選手,小編留意《1917》很久了。

先看看它的戰績: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

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英國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特殊視覺效果、最佳音效。

以及十幾個其他大大小小的電影獎項。

在奧斯卡揭曉之前,不少影評人都賭《1917》是最佳影片的不二之選。

去年12月25日,影片在北美小規模上映後,IMDb評分8.6,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0%。

影片導演名字十分響亮——薩姆·門德斯。

自2005年上映的《007:大破天幕殺機》後,薩姆·門德斯一直沒怎麼導戲。他心中反覆醞釀著一個故事,跟祖父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前線做傳令兵的真實經歷有關

54歲這年,他終於完成了這個願望,把它拍成了《1917》。

它的人物故事很簡單,一戰期間,兩名英國士兵斯科菲爾德(喬治·麥凱 飾)和布雷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飾)受到指派,被要求完成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二人必須要在8小時內,潛入敵區傳遞「明日停止進攻」的重要情報。

傳遞成功,皆大歡喜。萬一失敗,將葬送1600條戰士的生命。而這其中,包括布雷克的親哥哥。

這個故事看起來似乎顯得有些單薄甚至無趣,但電影畢竟從來都不僅僅是講故事的藝術;但是《1917》憑什麼成為頒獎季寵兒?

這是部「偽一鏡到底」的電影,鏡頭跟隨兩個士兵,在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之間來回切換。

這種拍攝方式,最突出的就是「沉浸感」,觀眾仿佛跟主角一同在戰場匍匐前行。

隨便截幾幀,感受下↓

鏡頭時不時跟隨主角的眼睛,讓我們看到戰場上的殘酷細節。比如,蒼蠅在屍體旁邊嚶嚶作響,老鼠在屍體上竄來竄去,士兵們的臉幾乎都要被吃掉了。

這種身臨其境的窒息感,讓人觸目驚心。

整個觀影過程,像看盜賊電影一樣讓人興奮,像看科幻噩夢一樣令人不安。

能明顯感覺到,薩姆·門德斯這次想做個技術流。

鏡頭的調度,要與演員的表演同步,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來。

落實到拍攝現場,主演要拿著劇本一邊走,一邊逐場戲對稿。因為導演必須要明確,從A景走到B景要多久,場景的長度要與移動的距離一樣。移動距離不能長過場景,反之亦然。

難以想像的是,片中的主場景「戰壕」,也是一邊彩排,一邊用機器挖。因為戰壕要隨著拍攝的進度,隨時調整長度。

現場挖戰壕

順時序拍攝,意味著影片幾乎沒有什麼景是重複的。

片中部分外景

全外景的拍攝要求,讓《1917》成為一部「靠天吃飯」的電影。

片中有不少場景,發生在狹長的戰壕內,但現場無法架燈。因為當你跑進戰壕裡,再繞圈拍攝,根本沒有位置放置燈具。

順時序拍攝,也加重了拍攝難度。為了連戲,必須要持續在陰天拍。

如果遇到大晴天,就只能改成彩排。

現場經常只有5分鐘拍攝時間,因為一會烏雲就飄走了.

在了解影片之前,可能根本想不到,薩姆·門德斯和羅傑·狄金斯對細節,能扣到什麼程度。

有一場戲,要放煙花照亮整個城鎮。

光線需要從窗戶照進來,產生不同層次的陰影,做出地面移動的質感。

他們專門造了一個模型,來測試陰影的移動方向。反覆演練,找出煙花在空中停留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光線測試

這僅僅是影片物料中放出來的一個細節而已。

全片119分鐘,薩姆·門德斯和羅傑·狄金斯不知道還做了多少模型和測試。

而這些測試,在電影中的最終呈現,不過幾分鐘。

落實在片中的光影呈現

薩姆·門德斯說,自己一開始就想以實時方式來拍這部電影。

讓觀眾一同踏上徵途,與主角一起共呼吸,置身戰壕,了解這些士兵的處境有多艱難。

很顯然,《1917》在視覺風格上的突破,打動了頒獎季的不少評委。

《1917》片場照

《1917》是一首在殘酷的戰爭下的詩歌畫卷

8月7日

讓我們在美麗的畫面中

領略戰爭中的殘酷的命運

註:本文部分圖片、文字及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謝謝!

 About 廣告合作+團體包場

映前廣告丨LED屏廣告丨陣地廣告丨求婚生日包場丨場地租賃

影廳坐椅冠名丨團體票銷售丨首映禮

 Contact 聯繫方式丨張小姐

合作諮詢電話:13824267070丨訂票電話:0752-5312600

相關焦點

  • 《1917》奧斯卡視效大片究竟有多牛?
    不僅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大獎,更在奧斯卡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影視效果等多個技術獎項。這部影片為啥這麼牛,我們接下來詳細說。這部講述了兩位英國士兵被委以重任去拯救1600名戰友的電影,豆瓣已超過20萬人給出影片8.5高分,在燈塔專業版上《1917》以23.4萬想看人數位居同檔期第一,爛番茄指數一度高達92%。
  • 《1917》:狂收26億,斬獲3項奧斯卡大獎的戰爭片有多牛?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黑馬電影《1917》斬獲了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奧斯卡獎。而在此之前,這部電影就已狂攬了包括攝影、剪輯、原創配樂、藝術指導等在內的34座大獎,併入圍了十項奧斯卡提名。
  • 明天上映:近十幾年最牛X戰爭電影--《1917》,究竟有多好看?
    那麼,這部2020年開年最受矚目的電影,到底要怎麼看,才能看盡其滋味呢?一:看技術---「一鏡到底」 《1917》是第一部運用「一鏡到底」技術的戰爭題材電影。(什麼叫電影的「一鏡到底」?簡單說:就是在電影拍攝中沒有剪輯的情況,運用一定技巧將作品一次性拍攝完成。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1917》: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鏡到底」有多厲害
    而光是戰爭電影就有兩部:《喬喬的異想世界》和《1917》。其中,《1917》因為特立獨行的美學風格大放異彩,獲獎無數。今天,我就來盤盤它。,走出戰壕進入敵方陣地開始,他們的生命就和一鏡到底一樣,不容有誤,一旦有誤失去性命事小,危機整個戰役事大,還要平白無故犧牲額外的1600個人,包括布雷克的親哥哥。
  • 一鏡到底 擊敗小丑 頒獎季的黑馬神作
    所以本片也被看好是今年奧斯卡獎季的超強領跑者,目前公布的奧斯卡入圍名單中,《1917》已獲得10個獎項提名,僅落後《小丑》1項。以下為外媒對本作的短評:Collider 主編Steven Weintraub:「我看過很多電影,也知道它們的製作過程,但我卻完全無法參透山姆曼德斯以及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到底是怎麼拍出《1917》的。本片在攝影技巧上達到驚人成就,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攝影的領跑者。從第一幀畫面到最後一幕,都令人大開眼界。
  • 《1917》獲得奧斯卡三好大獎,從幕後解開「一鏡到底」之謎
    奧斯卡金像獎一直是美國電影行業的最高獎項,也是最榮譽電影藝術殿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就是對專業實力的肯定和認可,然而第92奧斯卡的樣式似乎已經改變了,他不僅產生了黑馬,還創造了奧斯卡的歷史收視率紀錄,符合「一切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之中」的規則。
  • 這部「一鏡到底」的片子,才是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想必不少人跟我一樣,在頒獎之前,認為《1917》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可能性最大。 畢竟此前的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從未給過非英語片。 那些恐怖如身臨其境,而達到該效果,是「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敘事所賜。 這也是《1917》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點。 影片將長鏡頭美學發揮到極致,觀眾好像忘記了鏡頭的存在,進入一場沉浸式遊戲,與主人公一同冒險,不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不敢堅信好結局,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 十項奧斯卡提名,兩個小時一鏡到底的《1917》有多厲害?
    一月疫情還未擴散時,有部外語片即將登陸內地大銀幕的消息就曾讓不少影迷興奮。這部電影就是不久前爆冷拿下金球獎兩項大獎(電影類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還獲得了下周開獎的奧斯卡十項提名的《1917》。這是一部以一戰為背景的片子,導演薩姆·門德斯與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坐鎮,用全場自然光和長達一百多分鐘的偽·一鏡到底長鏡頭(類似《鳥人》),拍出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
    編輯前言沒有人會不同意,8月7日開始在院線上映的《1917》是一部必須要在電影院看的電影。其實並不想花多大力氣去「推薦」這部電影,在大部分院線觀眾最看重的」劇情」這一環節上,《1917》也並不佔優勢。「一鏡到底」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1917》到底是一部出神入化的高沉浸感電影?還是一個狡猾的RPG遊戲?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1917》的「偽一鏡到底」,究竟是虛擬的遊戲還是浸入式真實?
  • 「一鏡到底」給「奧斯卡遺珠」《1917》帶來了什麼?-虎嗅網
    其實並不想花多大力氣去「推薦」這部電影,在大部分院線觀眾最看重的」劇情」這一環節上,《1917》也並不佔優勢。但是,在電影院裡,尤其是在IMAX銀幕看《1917》這樣的電影,所獲得的空前「沉浸感」,誇張一點說,一定是你今年年度最重要的銀幕體驗之一。
  • 《1917》:「一鏡到底」的野心和魄力
    導演門德斯的技術高度在今年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中,《1917》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10項提名,而最終奧斯卡評委卻只頒給《1917》最佳攝影、最佳視效、最佳音效三項技術性大獎。《1917》在國內正式上映後,不少觀眾也有著和奧斯卡評委一樣的審美品位,認為《1917》的技術大於內容。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電影《1917》豆瓣評分8.5,IMDb評分8.3,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9%,在2020年92屆奧斯卡擁有10項提名,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最大熱門。,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
  • 《1917》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謝若琳北京時間2月10日中午,第92屆奧斯卡獎正式落下帷幕。由中影發行、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電影《1917》斬獲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這是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作品第二次獲得奧斯卡獎,去年阿里出品的《綠皮書》摘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在此之前,《1917》以黑馬姿態一舉囊括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導演工會獎等共計24項大獎。金球獎頒獎之後,《1917》的預售比一周前暴漲了5倍。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何會成為奧斯卡的頭號種子選手,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導演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麗人》,他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時他才剛滿34歲,而《1917》這部電影則是他的心血結晶,這個故事已經在他心裡醞釀很多年了。
  • 電影《1917》:應該就是今年的奧斯卡最佳了!
    還有不到一周時間,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就要如期舉行了,今年的奧斯卡極具份量,入圍的幾部影片質量極高,並且各有各的好法。本來在全世界的大多數媒體和影評人心中,《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是呼聲最高的兩部電影,極有可能拿下今年的奧斯卡最佳,但是前段時間第77屆金球獎爆冷出單,《1917》後來者居上,打敗了一眾實力派對手,拿下了劇情類最佳影片。
  • 票房1.59億《1917》攝影與視覺效果的結合,到底有多牛?
    《1917》入圍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並且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10項提名,最終憑藉其獨到的「一鏡到底」式的偽長鏡頭手法,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三項大獎。其震撼程度要更勝於《拯救大兵瑞恩》《1917》目前在北美的票房成績是1.59億美元,在拿下金球大獎之後,又斬獲奧斯卡三項大獎,光環加身的同時也榮登了周末票房冠軍寶座,薩姆·門德斯導演的「一鏡到底」讓此片大獲成功,高超的攝影手法與視覺效果的完美結合,可謂是匠心獨運,實至名歸。
  • 《1917》,一部與奧斯卡擦肩而過的電影
    《1917》,是一部在海外上映不僅獲得高票房而且還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的電影,不僅如此,該電影還得到了電影界的肯定,榮獲最佳導演、劇情類最佳電影獎項,還在當年的奧斯卡獎項中,得到了10多項獎項的提名,一度有望獲得今年的奧斯卡,雖然最後沒有得到,被一匹隱藏的黑馬《寄生蟲》奪走,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電影界的地位
  • 「奧斯卡探秘」透過「一鏡到底」優與劣,評說《1917》的優與劣
    第92屆奧斯卡落下帷幕,登頂之前的猜測與最終問鼎的結局兩相對照之下,幾無「非分操作」,唯一讓人稱奇的兩個點在於「《1917》得獎之少」與「《寄生蟲》得獎之多」。
  • 2020奧斯卡最佳攝影+視效+混音的技術三冠王!《1917》
    一鏡到底的神奇之作《1917》今天我們要是講的電影是一部戰爭片,而且整部電影都是一鏡到底,看下來只有一個鏡頭,你能想像這事有多13嗎?《1917》某榜評分8.5,今年怒拿10項奧斯卡提名,這是註定要載入影史的節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