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集結多位演技派,縱是小鮮肉如陳飛宇、劉昊然也要到歷史的塵土中滾一遭;《攀登者》的「人類首登珠峰」真實事件改編引發巨大關注,以攀登珠峰之姿拿下預售破億票房;《中國機長》,僅憑藉超前點映就在9月28日拿下多個微博熱搜,一片好評如潮……
國慶檔的院線熱熱鬧鬧,正是硬漢派演員大放異彩的時候。正在轉型期的小生希望借「硬漢」形象改變戲路,而「硬漢」形象已經深入人心的演員——張譯、張涵予、吳京則擔綱主演輪番上陣。
吳京和張譯尤其忙,同時在《我和我的祖國》及《攀登者》中挑大梁。
可你知道嗎,張譯在當演員之初也經歷過屢投簡歷而無試鏡機會的黑暗時期。
十年一直在投簡歷卻沒有人找他演戲,「只有投簡歷還能提醒自己還在當演員。」「投簡歷才是我的工作,演戲已經不是我的工作了。」
張譯最初入行的經歷是很多新人演員都會遇到的,就算是科班出身,甚至就算是已經小有名氣但消失了一段時間再回歸行業也會經歷沒有試鏡、試戲機會的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除了堅持投簡歷還能做哪些準備呢?當然是穩步地提升演技,好好抓住機會表現自己了。
張譯甫入北京戰友話劇團獲得過演戲機會,無奈太緊張了,沒在處女秀上表現好。後續只能在當主持、文藝匯演、寫劇本中不斷積累經驗。幸虧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終於幸運地遇上了《士兵突擊》。
除了演技上的準備外,你還能為即將到來的試鏡做好準備,克服緊張心理並讓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導演面前,不讓任何一個好機會從自己的指縫間溜走。
試鏡是一道躲不掉的難關。不然,製片人、導演和選角導演應該如何決定誰最適合某個角色呢?你以為在你演了一兩個或大或小的角色以後,他們就會像你自己一樣了解你是多麼有才華了?唉,多半不可能!他們會想和你見面,和你聊幾句以了解你的基本素質,然後就會讓你去試鏡——給你一個劇本,讓你即興朗讀其中的某些臺詞。試讀這個說法有誤導之嫌,好像他們真的不會給你機會先了解一下劇本,就要求你朗讀某個角色的臺詞一樣。其實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你將要朗讀的這場戲,不用管前後的來龍去脈,只要把這一場吃透即可。然後找到這場戲的關鍵點。把注意力放在關鍵點上,努力去滿足它所體現的需求。有一件事很重要,在你參加某個角色的試鏡並被要求試讀時,你要儘量和試讀搭檔保持眼神的交流。你拿劇本的姿勢要確保你的臉不會被遮住,確保你只需動動眼皮就可以在搭檔和劇本之間切換視線。在聽搭檔說話時儘量看著對方,把握好時機掃視自己的下一句臺詞,不要讓對話中斷。這種方法能讓你維持住一場戲的速度和恰當的節奏,哪怕是試讀的時候。儘可能專注地觀察並聆聽所有刺激。通過練習,你會熟能生巧。找到合適的形體姿勢也很重要,這會給人留下你的身體也參與進來的印象。如果你愜意地蹺著二郎腿讀一場情緒高漲的戲,你的形體和戲會產生矛盾。儘管你的臺詞可能讀得很好,但還是會令人感到你並未全身心地投入。在試讀時,你也應該示意出必要的肢體動作,例如打人(不用真打,但要稍微揮揮手,表示你知道這時應當發生什麼)。你可以站起、坐下、走近或者遠離你的搭檔一兩步。只要沒有得到特別的指示,你就一定要有肢體表現,這樣導演和製片人才會知道你對這場戲的理解是全面的。如果搭檔完全沒有跟你互動,你也要假想他做了必要的動作,並據此做出反應。例如,劇本設定你被打了,你的頭部動作就要像真的挨了打一樣。要對你在這場戲中的需求有一個清楚的概念。如果你不太確定,那就在所有可能性中選一個確定的。哪怕你對這場戲有一點兒把握不準的地方,你也不可能把它讀好。做出選擇,然後用全部力量去相信它。從自我出發。不要去揣測考官的好惡。你手裡最好的牌就是自己。即使這次不合適,至少他們會知道你如何詮釋一個角色,而你也盡你所能做出了最好的詮釋。穿對衣服。如果你參加的是一部西部片的試讀或面試,別穿酒會上的低胸禮服或者俗氣的運動外套配高領衫。如果你參加的是一個銀行副總裁角色的試鏡,穿牛仔褲和運動衫就錯了。穿對衣服是為了讓選角團隊一眼認定你看上去像那個角色,這樣他們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考察你的表演和個人素質上。不要帶著這種心理去試鏡:「如果他們不能透過我的衣服看到我的才華,讓他們去死吧!」這實在是一個蹩腳的逃避藉口。畢竟是你在找工作。選擇合適的演員扮演合適的角色並非易事。我真心認為,有些演員在成為大明星或者名配角以前之所以討厭或拒絕參加試讀,其實是由於害怕。你可能會說:「我很有天分,只是不擅長朗讀。」沒人會接受你的理由。沒人會說:「那好吧,既然這樣,我就讓你在我的新片裡演主角吧。」我的建議是,拼盡全力練好朗讀,這可能是你表演事業成敗的關鍵。去上速讀課;每天至少花15分鐘大聲朗讀手頭的任何文字資料,在不影響流暢性的前提下儘可能脫稿。在去試鏡之前,先把可能正在困擾你的個人問題和個人煩惱都留在門外。如果你一臉不爽地出現在別人面前,相信我,沒有人會願意聽你哭訴自己的痛苦。無論參加什麼角色的試鏡,進門時都要高高興興的。讓大家覺得你的出現是一件愉快的事;讓大家知道你熱愛生活,也喜歡做演員;讓大家知道觀眾會喜歡看你表演,哪怕你演的是一個非常沮喪的角色。最後這句話聽上去矛盾嗎?其實不然。一個沮喪的角色不應該讓看戲的人感到沮喪,就像一個無聊的角色不應該讓看戲的人感到無聊。應該讓觀眾覺得所有烏雲背後都有一縷陽光。記住,每場戲都應該包含一些變化和動態。如果你沒有找到它們,就自己創造一些。▶ 儘量和搭檔保持眼神交流,除非你的情感或當時的情境要求你轉移視線。關於獨白的一些話:經紀人和選角導演似乎對獨白情有獨鍾,對此我很難理解。他們會要求演員「準備一段獨白」,其結果是獨白毫無根據地變成了演員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在我看來,要了解一名演員,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看他如何與對手交流,如何「聆聽」對手。那麼,為什麼要讓演員準備獨白呢?關於獨白的書層出不窮,很有市場。專門教授演員獨白技巧的課程通常收費高昂。為什麼?實際上,所謂的「獨白」(monologue)往往是一種內心獨白(soliloquy),而不是對話中的獨白。「生存還是毀滅」就是一段內心獨白。哈姆雷特是在和自己說話,或者更應該說他是在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和一名演員在黑暗的背景中獨白的效果通常是一樣的。其實,唯一稱得上獨白的是劇本中某些相對孤立,和情節的來龍去脈沒什麼聯繫的臺詞。它是一連串句子,通常要呈現出某種情感態度,而這正是演員必須弄清楚的。如果它和上下文存在著某種關聯,是作為劇本一部分的一大段臺詞,那它就不再是獨白了,而是角色的一部分,演員在說這段臺詞時必須把劇本中此前發生的一切都考慮進來。在西蒙的《愛情第二章》接近尾聲處,珍妮的臺詞是個極好的範例。她說這段話的原因是新婚丈夫無法忘懷去世的前一任妻子,這讓她的婚姻岌岌可危。這段精彩臺詞的語境是她很愛他,想好好和他過日子。女演員要根據這個語境處理這段臺詞。她在和另一個人說話,所以必須在自己說話時對「聆聽」到的信息做出反應,因為這會決定她把這段臺詞從頭到尾說出來時的表演狀態。所有的「獨白」都應該這樣來處理。忘記「獨白」,想著「臺詞的語境」。研究臺詞時把它和你的關鍵點聯繫起來,然後著手去滿足你的需求,確保你「聆聽」到障礙並做出反應。這是角色生命中的一個時刻,所以你要把它當成這樣一個時刻來演。以上內容摘自
▼
相關課程推薦
▼
【後浪劇場】&【拍電影網】
鏡前表演班
連續5天,每天6小時
電影攝影技術和表演藝術交叉學科
實戰訓練
引進鏡頭前教學器材
單人原價4500元,早鳥價4300元,老學員4200元
雙人套票,原價9000元,現價8200元
三人套票,原價13500元,現價12000元
往期課程:
俄羅斯戲劇工作坊
丁一滕表演工作坊
趙淼形體戲劇導表演創作課
李浩表演工作坊
.
↓報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