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宮崎駿老爺子都是日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的靈魂人物。
提起吉卜力,很多觀眾都會下意識地想到宮崎駿,仿佛兩者是天然捆綁在一起的。
然而,事實上,吉卜力有不少作品的製作,宮崎駿都未曾參與其中。
畢竟老爺子任性,退休→復出→再退休→再復出,簡直比戒菸還頻繁。
(退休什麼的,我就說說,大家別當真)
而這些「去宮崎駿」的動畫中亦不乏精品。
比如之間我們就介紹過由吉卜力另一位重量級人物,高畑勳執導的《百變狸貓》(1994)。
今天我們要向大家推薦的這部動畫玩得更大:
吉卜力自成立以來首度與海外聯合、一個日法合資誕生的混血兒。
它,就是2016年的動畫電影——
《紅海龜》
(La tortue rouge)
01
自2013年的動畫《起風了》後,宮崎駿再一次宣布隱退。
外界對吉卜力「後繼無人」的挖苦之聲也是一陣高過一陣。
三年後《紅海龜》的上映,或許可以看作是吉卜力對這些聲音的有力回擊。
它在保持傳統的同時力求新變,讓很多觀眾都表示眼前一亮。
其中最直觀的體現,莫過於那個為了配合動畫標題,從經典的藍色變成為紅色的吉卜力Logo。
(原Logo)
(《紅海龜》片頭Logo)
該動畫的導演麥可·度德威特是荷蘭人。
他有兩個身份令人矚目:
一個身份是奧斯卡獎導演。
2001年,他執導的動畫短片《父與女》收穫了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的獎盃。
另一個身份是吉卜力工作室的迷弟。
他對吉卜力仰慕已久,採訪的時候彩虹屁張口就來。
並稱當初得知能夠和吉卜力工作室合作的他,好幾個月都處於飄飄然的狀態。
麥可對吉卜力是仰慕,吉卜力對麥可則是欣賞。
他們向麥可拋下橄欖枝。邀請信中,這群日本人直言很喜歡《父與女》,覺得其中的神韻很日本,問他是否有興趣一起做一部該風格的長片。
於是乎,麥可·度德威特就成為了吉卜力工作室唯一的「外來者」。
吉卜力方面正式參與《紅海龜》的製作的,是鈴木敏夫和高畑勳兩位大佬。
鈴木敏夫還在記者會上透露,宮崎駿看過這部作品後表示技癢,很有可能會因此復出!
(右為導演麥可·度德威特,左為吉卜力製片人鈴木敏夫)
動畫《紅海龜》在形式上是很特別的。
它時長80分鐘,愣是沒有出現一句人物對白,全部都靠環境的渲染和人物肢體語言撐起來。
對此,導演麥可表示,當初有考慮過加幾句簡短的對話,因為有一些場景不靠對話會很難表現。與其合作的另一位編劇則提議加更多的對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等到對話都加上去,大家發現效果還不如沒有對話好,於是索性全部捨棄。
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部零對白,卻意味深遠的作品。
02
那麼,這部讓宮崎駿心動的《紅海龜》究竟講了個什麼故事?
事實上,《紅海龜》的主要故事出奇的簡單。
它有一個《魯賓遜漂流記》式的背景:
故事一開始,一個小哥遭遇海難,漂流到了一座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孤島。
荒島求生的副本艱難而無趣。
島上有一大片竹林,小哥每天都辛勤地砍竹子、扎竹筏,希望最後能坐竹筏逃離這個鬼地方。
然而,他的幾次嘗試都失敗了。
每當他乘著做好的竹筏出海,竹筏都會在半路遭到莫名的撞擊以致散架。
最後一次因為竹筏散架落入海中的他,終於窺見了一直阻攔他的罪魁禍首——
一隻巨大的紅海龜!
他凝視著它的眼睛,仿佛凝視著一個黑色的深淵。
上岸後,小哥貫徹了「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的精神,衝著海龜一頓暴打。
他還惡狠狠地把海龜翻了個底朝天,讓它獨自留在沙灘上寸步難行,以此作為報復。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哥的氣算是消了。等到良心發現的他來到海龜身邊,想要再把它翻過來時,卻驚恐地發現海龜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接著,小哥用了各種方法救海龜,結果都於事無補。
他沉浸於無盡的悔恨中,直到一天,龜殼突然裂成了兩半。
這時,超自然的現象出現了:
小哥看到,龜殼之中居然躺著一個長髮妹子!
在一個雨天,妹子甦醒過來。
她看到了小哥,穿上了小哥脫下來遞給她的白色上衣,而後一言不發地把龜殼拖入海中,讓海水將其沉沒。
見此情狀的小哥也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他把沙灘上扎了一半的竹筏推到了海中,就像妹子丟棄龜殼一樣。
晚上,妹子和他相對而坐,一起吃著扇貝。
他們之間沒有對話,憑藉肢體語言和眼神互動,氣氛漸漸趨於曖昧。
接著,鏡頭一轉,當我們再次看到他們的時候,島上的人口已經從兩人變成為了三人——小哥和妹子就這樣有了娃。
這時候的三人有種《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一家在冰火島上的趕腳。
雖然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但是島上的生活並不總是平靜的。
他們需要面對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
一次突如其來的大海嘯甚至差點令他們一命嗚呼。
而真正的改變出現在他們的兒子離家遠行的那一天。
一直以來,兒子都將小時候撿到的一個玻璃瓶視若珍寶,對外面的花花世界充滿好奇。
爹媽互相依偎著,目送成年的兒子走向大海,在海龜的簇擁下向遠方遊去。
又過了若干年,小哥和妹子在島上都已經垂垂老矣。
某一天夜裡,小哥在睡夢中安靜地離世了。
此時,身旁的妹子重新幻化為了一隻巨大的紅海龜,電影則在海龜慢慢爬向大海的行程中結束了。
03
說了這麼多,或許你會覺得,這不就一個落難男子遇到龜精的故事嗎,有什麼好稀奇的?
其實不然。
首先,這個看似簡單的傳奇故事選用了動畫作為它的載體,而吉卜力在其畫面等各項製作上都保持了一流的水準。
人物形象設計採用了極簡風。
無論從小哥到龜仙女,再到他倆的龜兒子(咦?好像有哪裡不太對),清一色都是豆豆眼。
動畫的線條流暢而靈動,這使得整部《紅海龜》都像一首流動的詩。
其中有一個場景,小哥看到海上有一座長橋。
他在上面歡呼雀躍,跑著跑著居然凌空飛了起來。
然而下一秒,他卻從沙灘上坐了起來。
原來關於橋的一切都不過一場夢,夢醒之後等待他的是冷冰冰的現實。
我們知道,飛翔和夢境,這兩個都是吉卜力動畫中經常出現的元素。
事實上,《紅海龜》的主題亦與吉卜力動畫一貫的主題一脈相承——
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生命中時光的飛逝。
人並不是一種與自然對立的存在,而是自然的一部分。風花雪月的自然現象,都會在人心中激起與之相應的情愫。
電影中多次出現的竹林,是中國和日本文化中經常出現的意象,充滿了東方古典韻味。
動畫中男主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平淡中度過的,卻有很多觀眾看了表示十分感動。
動畫隱去了很多信息,對於男主是什麼地方的人,怎樣遭遇的海難等,我們一概不知,但這一點也給這個童話般的故事罩上了一種普世的關懷。
我們不知道他是什麼人,因此他可以是世上的任何人。
故事最後,小哥的兒子離開了他,龜仙女也回到了海中,似乎一切都不曾發生過。
但對於小哥來說,這就是他的一生。
畢竟生命中一切喜怒哀樂,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自己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輕描淡寫,卻給人回味無窮。
這或許就是《紅海龜》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