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一世界,一生一太極!

2021-02-16 太極微課

。。。。。。。。。。常練太極拳,。。。。。。。。。。

。。。。。。。。我們會發現打拳的幾種姿態不過:。。。。。。

。。。。。。。起落,開合,進退、轉承。。。。。。。。

。。。。。而太極拳裡也無非兩種姿勢:。。。。

。。。。。抬起與降落。。。。。。

。。。。。。。起落時才能體會出陰陽的平和;。。。。。。

。。。。。舉放間方能凸顯出太極的方圓;。。。。

。。。。。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也成就了我們的拳藝。。。。。

。。。。。。。。。。。。。。。。。。。。。。。。。。。

。。。。。。。。。。。拳若人生,。。。。。。。。。。。

。。。。。。。。起時坦蕩,落時平淡,。。。。。。。。

。。。。。。既能拿得起,亦能放得下。。。。。。。

。。。。。。我只走我的路,。。。。。。

。。。。。。。不須他人是否記得我是如何的縱橫人生。。。。。。

低調的人,

他的一輩子就像一套太極拳,

拳是活的,心是靜的。

一人一拳,一陰陽;

一拳一人,一世界。

行雲流水間,任塵世浮華,

淡看它在我們眼前的起與落。

清秀,文雅,中正,平和。

拳罷,一收式,

絕塵而去。

只留下,讓人欣賞不盡的風骨雲影。

豁達,淡然,沉穩,隨意。

練的是拳,品的是人生百態。

待喧囂、浮華如潮水般地褪去,

—拳—人在凡世間,

只剩下最純淨的自己。

在這一刻,拳與人是如此地默契。

懂不懂拳並不重要。

其實,

「打太極拳,也就是在修煉人生」。

打什麼拳也不重要,

適合自己的才是好拳。

把打拳看做「忙裡偷閒,苦中作樂」亦不為過。

喜歡太極拳,

修心與健康是無可否認的理由。

打完拳之後的熱氣蒸騰,

就是我們在壯養著我們的陽氣,

這誰不想呢!

每晚,在那月色朦朧之下,

靜靜的將塵世喧囂化成手中的一陰一陽,

任時光一點點淡去,

慢慢體會動與靜的轉化,柔克剛的勢能。

拳之道,拳知道,

守一方淨土,盈一世清靜,

因為懂得,所以放下。

願每個人,

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

可以屹立磐石上,

可以陶醉拳藝中!

本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或刪除

▼點此領取

相關焦點

  • 拳銘—楊式太極拳家楊振銘研究(一)
    楊振銘的一生,看似簡潔,沒有太多的起伏跌宕,但卻深厚蘊績。他是百年來中國太極拳內外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  楊守中在《雙人圖解太極拳用法及變化》一書的自序中對自己這兩個階段的太極生涯作了簡潔又是最權威的總結:「餘八歲習拳,年十四解悟拳經,通曉刀、劍、槍各法,並為先父之助教。年十九隻身赴皖,應蕪湖電燈廠廠長之聘,授拳年餘;轉任教於南京交通部及審計處,此後隨先父僕僕於滬、浙、閔粵間,或為團體之教授或為私人之導師」。
  • 太極拳人物
    一生著述甚多,是繼陳王廷之後的又一個文武兼備的武學大家。他在繼承發展太極拳術的同時,還根據自己的實踐所得,發展了陳氏太極拳理論,其流傳下來的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這些結合實踐的理論著作,進一步豐富了太極拳理論,將太極拳從實踐到理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 這一「拳」,打出了自信與豪邁!打開了世界與未來!
    這一「拳」,打出了自信與豪邁!打開了世界與未來!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此次,作為太極文化發源地的河南牽頭申報、成功申遺,使得太極拳這一古老運動擁有了來自更廣大區域、更眾多民族的新註解,中華民族儒雅自律、不屈不撓的品格得以彰顯,河南傳承文化、保護遺產的努力,再次得到了世界肯定,無疑有利於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這是一次重要的文化傳播。
  • 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歌曲介紹
    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抖音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歌曲介紹。 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
  • 有一說一:聊太極一,憶馮公恩(三)
    《陳式太極拳入門》一書中說,練拳不知養,易傷不易長;練拳不知養,百練功不長。練養結合,以養為主,功到自然成。因此,練太極應把內外兼修,內外兩用作為我們練拳練功的最終目標。具體說:(1)無極生太極,就是通過無極樁功,培養丹田先天混元一氣,積神生氣,積氣生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至虛靈,在功法上升的同時也是在修身養性。
  • 還原真實內家拳(一)
    這篇墓志銘定義了什麼是內家拳:一是犯者即僕。現在在內家拳裡叫搭手即飛。就是我和你一接觸,你就要飛出去,沒有拖泥帶水。二是以小力勝大力。墓志銘中提到王徵南比武都是一開始對手瞧不起王,但是一交手就分出勝負。而且有一個對手臂力很強,"四五人不能掣其手"。但是"稍近徵南,則蹶然負痛。"所以內家拳並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只要拳法中有練氣的法門就算內家拳了,而是凡是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拳法都是內家拳。
  • 郭海榮: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2020年10月8日,在焦作舉行的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太極拳藍皮書》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表示,太極拳和太極文化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契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精神層次的追求,「是黃河文化中重要的瑰寶,是黃河智慧的動態符號,是黃河獻給世界人民的美好禮物之一。」
  • 練混元一氣,得太極內功
    混元太極內功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集畢生研修而集大成的太極拳內練功法。馮志強先生師承於陳式太極拳大家陳發科先生、心意拳龍門派大家胡耀貞先生,對太極拳技法和內功心法都有高深的造詣。對「以意領氣」、「氣運周身」之內功法竅具有獨到悟用,將其運用在太極拳行修之中,更是事半功倍,豁然登堂。
  • 抖音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是什麼歌 下山完整歌詞
    抖音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是什麼歌 下山完整歌詞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歌感覺還挺好聽的,歌詞大意是「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下山》,原唱是「要不要買菜」。下面來看一下。
  • 陳全:我的太極拳尋師之路
    青島黃島陳全記得應該是上小學的時侯,電視上演了一個特別火的電視劇,(太極宗師)當時看的特別入迷,說的是一代宗師楊露禪的拜師學拳之路,當時就想著我要是能拜一個這樣的太極拳大師當師傅就好了,練一身好功夫。初次接觸太極拳是從2007年的江蘇南通開始的。
  • 《太極拳論》
    《太極拳論》 訣雲,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陰息陽生。迨入後天,即成太極。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有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人之生機,全恃神氣。氣清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宛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極拳者,其靜如動,其動如靜。動靜循環,相連不斷,則二氣既交,而太極之象成。內斂其神,外聚其氣。
  • 下鄉傳藝、廣場練武、回鄉教拳,一起來看我縣的太極達人……
    下鄉傳藝講認真劉桂珍,現平陰二中退休教師,今年68歲,現任太極拳創鄉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老師有一句口頭禪:「只要一聽到太極拳音樂,飯可以不吃,不打拳不行」。為了推廣普及太極拳,下鄉鎮,走農村,手把手,面對面,一招一式的教給農民朋友學習太極拳。為了適應農村健身活動的時間,他有時候早晨一早出發,有時候傍晚前行。
  • 《太極拳論》的理解
    有了七竅,便能明見時空之中的一切。而渾沌沒有七竅,也管理著中央之地。簡文帝曾說:孰忽以神速為名,渾沌以合和為貌。神速譬有為,合和譬無為。可見代表了兩種治理方式。 由此可見,太極之道是有渾沌的無為、合和中生發出來的。所謂道法自然,講的便是無為、合和的太極之道! 那麼太極又是什麼呢? 拳論雲「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 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什麼歌 下山完整歌詞介紹
    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什麼歌 下山完整歌詞介紹  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什麼歌?抖音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歌名、歌手、歌詞介紹  下山  歌手:要不要買菜  所屬專輯:下山  作曲 : 朱斌語  作詞 : 朱斌語  編曲:王中易  要想練就絕世武功  就要忍受常人難忍受的痛  師傅喜歡喝的茶叫做烏龍  衣服愛穿中國紅(嘿 師傅)
  • 太極,比「拳」更多
    特別是早有準備的河南溫縣陳家溝,宣布結果的實時畫面話音剛落,得勝鑼鼓立即敲響,千人太極表演同步開啟,「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也隨即拉開帷幕。  作為東方哲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太極」之說已有數千年。乘著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東風,我們來了解下「拳」之外的「太極」。由大混沌而至大清醒  普通人跟「太極」最近的距離,就是太極拳。畢竟這是廣場舞之外廣大群眾最為喜聞樂見的健身形式。
  • 「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互轉化」這一太極拳理該怎麼理解?
    以我的經驗來講,練習太極拳首先是要結合太極原理進行練習的。什麼是太極原理?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互轉化的一個道理。練太極時經常有「畫圓」「畫圈」的說法, 怎麼理解呢?手向下走的時候叫順鏟。 順鏟到一定程度就沒法再轉了。再轉自己就背了。這個時候就要產生變化,叫逆鏟。逆鏟拉…拉…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沒有再拉了。再拉就又背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順鏟過來。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王宗嶽太極拳論解讀
    註:此處所言太極,乃太極狀態,而非太極拳。太極圖表現的就是太極狀態。陰陽已經形成但仍相抱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拳中的太極狀態是靜態,但不同於無極的混沌狀態。此時雖靜,卻已經有了陰陽。無論是起勢之前的準備狀態,還是每一動作後的定勢,都要符合太極拳的身法要求,即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等等。總之身上陰陽已備,但卻未分,整個身體是合住勁的。
  • 萬事萬物的由來:太極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最近太極掌門馬保國30秒被ko的事,頻頻受到大家關注,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太極拳的由來。「大極」一詞源出《周易 繫辭》:「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一之意。太極拳,早期曾被稱為「長拳"、「棉圈」、「十三勢」、「軟手」。
  • 有了膽結石的人可以打一打太極拳,打太極拳可以治療膽結石
    通過多年太極拳訓練,高某稱:練習太極拳最高境界,心靜如水,柔弱而剛強,坦然而融入大自然,聞自然之風,細膩而流暢,堅持不懈具有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康復治療等作用。  這一病就是二年,後轉到南京軍區總院,當時主任醫師一方面給高先生開了中成藥,另外讓他經常練練太極拳,高先生試著開始太極拳訓練,因長期服藥一點體力都沒有,別人早上能練2小時,高先生只能練一套拳6分鐘就得坐下來休息。  就這樣持續半個月後,每天可練2套拳,漸漸地高先生又把藥減一半,一個月後每天可鍛鍊半小時,半年後藥全部停掉體力基本恢復正常。每天練習1小時太極拳。一年後每天練習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