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主的人——尼哥底母

2022-01-09 信仰歸正

埋葬主的人——尼哥底母

讀經:約19:38-39  約7:50-51

  引言:當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在他工作艱難的時期,與他形影不離的門徒,幾乎都是些無知的小民。所以主曾稱讚他們說,我在磨難的時候,常和我在一起的就是你們, 路22:28。當時幾乎無人知道在猶太上層社會中竟然有人也是主的門徒,知道主被釘十字架之時,那些素來跟從主的小民信徒都紛紛逃走躲開時,猶太上層中的兩位傑出人物竟出現,並且暴露他們也是主耶穌的忠實門徒,這真是不可思議。尼哥底母的信仰歷程可歸納三個階段。

1、早期——難得的慕道者  約3:1

「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尼哥底母」民眾的得勝者,無辜的血;「官」領導人,首領。「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尼哥底母代表上流社會的人,他的特點如下:

1)他是一個法利賽人,表示他熱心祖宗的遺傳(參太十五1~2)

  尼哥底母是個法利賽人。法利賽人在許多方面都是全國最優秀的人,他們的數目從來沒有多過六千人。他們加入這個組織時要在三個見證人面前起誓終身遵守律法的每項細節。這是什麼意思?對猶太人來說,律法是全世界最神聖的東西。律法是舊約的頭五本書,他們相信律法就是 神最完滿的話語,加一字或減一字都是罪大惡極的。如果不是明顯包含,也必定有暗示。如果它不是有許多字句,也一定可以推論。律法實在包括偉大、廣博、高貴的原則,是一個人要好好遵行的。但後來的猶太人,就嫌不夠。他們說:「律法是完備的,它包括要過完善生活所需的一切,因此在律法裡面一定有一條規則去統領每一個人每一時刻所做的每一件事。」所以他們就從律法的大原則中編出無數的規則去統領生活中每一個埸合。換言之,他們把律法的大原則變成墨守成規者的條文細則。

2)他是一個猶太人的官,表示他在社會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是猶太人的官,」即猶太公會(最高議會)的成員,屬當時猶太人社會上的尊貴階級。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長官。此字是archon,就是說,他是公會的一員。猶太公會由七十人組成,是猶太人的最高法庭,當然在羅馬政權之下它的權力比起以前一個時期是較為有限的,但仍然有相當的權力。特別是公會對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有宗教的裁判權,它的職責之一就是要搜查和對付任何被疑為假先知的人。尼哥底母會來見耶穌實在是件驚人的事情。

3)他是一個猶太名門之後

  尼哥底母可能出身於猶太名門。主前六十三年羅馬人與猶太人交戰,猶太戔的領袖亞裡斯託布勒(Aristobulus)派遺大使名叫尼哥式母的去見羅馬皇帝龐培(Pompey)。較後,耶路撒冷淪陷時,協商衛戍部隊投降的人是哥利安(Gorion),他是尼哥米特斯(Nicomedes)或尼哥底母的兒子,很可能這兩個人都和本段經文所的尼哥底母同屬一家族,這是耶路撒冷最傑出的家族之一。如果這是真的,使人驚奇的就是這個猶太貴族竟來見這位曾經是拿撒勒木匠而無家可歸的先知,和他談論有關自靈魂的事情。

4)他是一個尊敬神、尋求神心意的人(參2節);

    「這人夜裡來見耶穌,」他特地在『夜裡』來見主耶穌,或許是因為夜間比較沒有閒雜人的打擾,可以專心向主問道,與祂促膝長談。有人說可能是因為尼哥底母生性膽怯懦弱,不敢在日間公然見主,以免引起別人的敵視,但這種可能性較小(參七50~51;十九39)。

     「你是由神那裡來作師傅的,」『由神那裡來』是一個強調性的形容詞,表示他承認主耶穌作人師傅,與一般經由人的訓練而獲取資格的師傅有所區別。

     這句開門見山的話,表明尼哥底母想要從主耶穌領受更好的教訓,以便改良自己在神面前的光景。

    有些人像尼哥底母那樣,寧願私下聽福音,所以我們信徒也該學習主耶穌的榜樣,肯與人單獨談論福音。

    主耶穌與道德高尚的尼哥底母談話,是在夜間私下進行;但與道德低下的撒瑪利亞婦人談話,就選在日間公共場所進行(參四6~7)。信徒談話的場合,也要注意對象的不同身分(例如年輕信徒與異性單獨交談,不宜在房間內閉門而為)。

5)他是一位老年人(參4節),具有不少的人生閱歷;

6)他是一位以色列人的先生(參10節),具有極高的教育水平;

7)他是一個謙卑的人,因為肯虛心向較他年輕的耶穌移尊就教,並且恭稱祂『拉比』(參2節);

8)他是一個富有的人,從他和主耶穌的對話可以看出,他尼哥底母一定很富有。耶穌死後,尼哥底母為他的遺體買了「約一百斤的沒藥和沉香」(約十九39),只有富人才出得起這麼多的錢。是一個誠實且有道德的人。

2、中期——長期的膽怯者 約7:45-52

  尼哥底母和約瑟都是猶太公會的議員,且都是耶穌的秘密門徒。在猶太公會設計罪狀控訴耶穌的會議中,他們兩人若非缺席不在場,便是自始至終靜坐一旁,不敢表示意見。如果在眾人斥責耶穌的咆哮聲中,有人出來支持耶穌,對耶穌來說,會是多大的不同啊。在陰冷惡毒的群像之中,看到一張忠誠的面孔,對耶穌來說,又會是多大的不同啊。可惜尼哥底母和約瑟竟然都屈服在惡勢力之下。

1)他是一個不敢表白信仰者 

  自從那次向主問道悄然退去之後,在主的周圍就在也見不到他的蹤影了,直至有一次,當祭司長不顧律法意圖強行捉拿耶穌這時,他情不自禁的為耶穌說了一句公道話,「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對他們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作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祂的罪麼?』約7:50-51」 「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麼?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約7:52那時他仍然沒有膽量公開他對主的信心。

  他的公道話遭到祭司長的反駁之後,他就默然不語了,顯然他與主的一夜談信心已經入了他的心,只是畏懼環境的壓力,或許是留戀世上的名利,她仍不願公開承認自己對主的信仰。

    2)他是一個內心痛苦不安的人

  經過一段秘密信主的日子,心裡必是相當的痛苦,因為當會眾的人在各處為神做工時,他雖嚮往卻不能隨行,這種雙重人格的生活,所帶給他的矛盾和痛苦是何等的大。

(沒得到世人的喜歡,也沒得著主喜歡)

3、後期——榮耀的見證者  約19:39-42

  耶穌死了,善後工作必須趕快做,因為安息日就要開始了,安息日是不許作工的。耶穌的朋友都很貧苦,無力為他安葬;這時卻有兩個人來了。

  耶穌的死尼哥底母所做的,就是即使在他生前也無法辦到的。耶穌在十字架上死使約瑟就忘了他的害怕,公然向羅馬政府要求領回屍體。耶穌在十字架上剛死,尼哥底母就帶著萬人矚目的貢物來。原先的懦弱、猶豫、畏縮都不見了。那些在耶穌生前感到害怕的人。在耶穌一死,就做出吸引萬人的行動來。耶穌死後還不到一小時,他自己的預言就應驗了:「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32)。尼哥底母在猶太公會不敢仗義執言或者他缺席不在場,可能使耶穌憂傷;但他確知,他在十字架上死後,他們會忘記恐懼,使耶穌感到欣慰,十字架的權能業已展開,並吸引萬人來歸向他。十字架的權能甚至把一個懦夫變成英雄人物;把一個取捨不定的人,變成一個為了耶穌的緣故義無反顧的人。

1)他是一個勇敢的人

  主耶穌的死終於使他從黑暗中走了出來,他向世人大膽的宣告,他是站在主耶穌一邊的。他帶來一百斤沒藥和沉香來膏耶穌。

他是一個膏主的人

  按猶太的習俗,屍體必須裹在加香料的細麻布裡。尼哥底母帶來了足夠一個君王埋葬之用的香料。來膏抹主的身體,又用細麻布加香料將主的身體裹好然後將主埋葬了。

  我們往往等到一個人死了,才表現出對他的愛心。在耶穌生前對他忠誠,比在他死後提供一座新墳墓,或送他一套君王穿用的壽衣來得更有價值。在耶穌生前送他一朵鮮花,比在他死後把全世界的花環都送給他,來得更可貴;在他生前對他說一句愛心的讚詞和感謝的話,比在他死後享有全世界的頌讚要有價值得多了。(摩西在的時候以色列民厭棄他,摩西死時以色列人為他哀哭)(古語說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孝而親不在)

2)他是一個主榮耀的見證人

  猶太人曾因主自稱是猶太人的王「而戲弄他治死他」但是尼哥地母和約瑟卻以君王一般隆重之禮來埋葬主。他們實在是主榮耀的見證人。

  十字架實在是福音的大能,能改變一切相信的人,不單能幫助人從罪惡的捆鎖中釋放出來,也能使懦弱膽怯的人改變過來,勇敢的為這十字架作見證。亞利馬太人約瑟和尼哥德慕就是活的見證。

    結語:教訓與感想

  約瑟與尼哥地母安葬主的行動使舊約以賽亞先知的一個奇妙的預言完全應驗。賽53:9預言說英文直譯,他原派定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卻與財主同葬。彼拉多本來打算將主耶穌與兩個強盜同埋,但是因為約瑟的出現,結果主耶穌果然葬在一個財主的墓穴之中。

  不但如此先知還進一步指出,神之所以不許可人將主耶穌與惡人同埋,乃是因為他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很可惜中文聖經把這節經文的話給顛倒了。

  約瑟和尼哥地母兩人都是猶太人所公認的德高望重的人物,他們為主舉行隆重的葬禮,正是主耶穌為人完美的最有力的見證。

  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在社會上大有尊榮和財富的信徒的危機與良機。在信仰上的危機常常是因貪戀屬世的成就和享受,以致與世界的罪惡妥協,但是他們往往也有一般信徒沒有的良機,就是能有更多的自由服侍主,可以擔當更大的責任,以致可以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樣的信徒,必須以尼哥地母和亞利馬太的約瑟為鑑戒和榜樣。謹防他們在信仰生活中初期的膽怯效法他們後來那種利用自己獨特的恩賜大膽的服侍主的精神,讓世人知道主耶穌不但是平常人的主,也是尊貴人的主。 

原創不易,讚賞支持

相關焦點

  • 尼哥底母的重生
    所以,兩年之後,尼哥底母仍是一個法利賽人,仍身居公會官職。但他站出來,從「程序」的角度來維護主耶穌。 請看第19章。主耶穌死後,第38節:「這些事以後,有亞利馬太人約瑟,是主耶穌的門徒,只因怕猶太人,就暗暗地作門徒,他來求彼拉多,要把          主耶穌的身體領去。
  • 尼哥底母
    當恩主的身體被掛木架,父神的心最難受之時,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底母挺身而出,安葬了耶穌。 尼哥底母 一,他是難得的慕道友   約3:1-11 】肯尋找聽道的機會---夜裡見主 【三】肯提出心裡的疑問---虛心請教 尼哥底母是法利賽人
  • 尼哥底母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區別
    尼哥底母自認為認識耶穌,於是深夜來找耶穌,說:「我知道你是從神那裡來的先生。因為你所行的神跡,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他知道耶穌是從神那裡來的,耶穌所行的神跡奇事都是藉著神來的。那時,耶穌對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聽到這樣的話本應該想:「啊,原來人若不重生,就與神無關,我必須重生才行啊!」但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
  • 尼哥底母VS迦瑪列(附音頻)
    尼哥底母不僅是猶太社會中受人尊重的法利賽人,且是猶太人的官(公會裡的議員),以色列人的先生,位尊權重。在法利賽人與YS的矛盾日趨白熾化的時候,一向行事謹慎的尼哥底母卻不與其他法利賽人同流合汙,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盲從他人去盲目反對YS,他在暗中察其言,觀其行,覺得這個被當時的猶太人所藐視的拿撒勒木匠YS大有來頭。
  • 尼哥底母論重生
    約翰福音3:1-21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
  • 尼哥底母為什麼晚上來找耶穌談道?
    這個不知名的加利利人竟如此大膽,這是不能容忍的。他們決意制止他的工作。但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樣做的,因為有些人不敢反對這顯然受上帝聖靈感動的一位。他們還記得,以前的眾先知曾因責備以色列人的首領而被殺。也知道猶太人之所以受異邦的壓制,就是因為他們頑固不化,不肯接受上帝責備的結果。他們怕祭司和首領們謀害耶穌是步列祖的後塵,使新的災禍臨到他們的國家。尼哥底母也有這樣的顧慮。
  • 娓娓道來:無論你是「尼哥底母」或是「撒瑪利亞婦人」,主都要!
    今天是《基督生平》第150講。我們先來作禱告,求神祝福、使用以下的時間:(略)  在前面的幾講中,我們分享了「主耶穌第一年的事工」第五部分:「與尼哥底母談道」  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到第六部分的分享:「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參約4:1-30、39-42)。  無論是與尼哥底母談道,還是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都是主耶穌針對個人的布道。
  • 尼哥底母和撒瑪利亞婦人誰更接近神?
    那時,耶穌對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聽到這樣的話本應該想:「啊,原來人若不重生,就與神無關,我必須重生才行啊!」但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尼哥底母雖然聽到了耶穌說的話,他的心卻不能被耶穌的話所佔據。如果不明白自己的想法有多麼虛空,就不能接受耶穌說的話:「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 《尼哥底母福音》第五章
    第五章尼哥底母為基督辯護,並且陳述了他所行的神跡。其他的猶太人,維羅妮卡,百夫長和其他人,都對耶穌所行的神跡作見證。1 有一個猶太人,叫尼哥底母,他來站在巡撫面前說,公義的審判官哪,我求你容我說幾句話。2 彼拉多對他說,說吧。
  • 《基督生平》第144講:與尼哥底母談道(九)
    (五)與尼哥底母談道【約3:14-15】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主耶穌用一個舊約的歷史典故——摩西在曠野舉蛇,來描述他降世的目的。當年,以色列人在曠野,因怨瀆神和摩西,神就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有多人被蛇所咬;後來他們向神認罪,神便吩咐摩西製作了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所咬的,一望那銅蛇就都活了(民21:4~9)。主耶穌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銅蛇預表基督。
  • 主耶穌論重生
    主耶穌對尼哥底母所講論的重生要道,可以說是聖經中最重要的真道之一。一個沒有重生的人,是與神沒有關係的,在神的眼中,仍然是一個滅亡的人;換句話說,重生與否乃是天堂與地獄之別,這是一件何等嚴肅的大事。這一段講論詳細地記載在約翰福音第三章1-15節主耶穌和尼哥底母的對話中。
  • BISHOP KALLISTOS WARE: 聖尼哥底母和《愛神集》(三)袁永甲譯
    編輯者排除了容易獲得的著作,選擇了罕見或未發表過的著作。這個理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希臘語的《愛神集》中沒有敘利亞的聖以撒(尼尼微的以撒 Isaac of Nineveh)(七世紀)的著作。以撒被認為是尼哥底母最喜愛的三位作者之一,還有認信者聖馬克西姆(約580-662)和聖格列高利•帕拉瑪。那麼,為什麼沒有以撒的著作呢?
  • 被釘十架的主耶穌
    •神兒子是無罪的   彼拉多三次說「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   •神兒子是能定罪的神的兒子與以賽亞書53章所言的是一致的,他們原應該認識的,他們棄絕主不是因為沒有預言,而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接受預言中的主。
  • 害怕因承認信主而丟掉工作?對於尼哥底母式的門徒,我有話要說~
    我相信,一個真正被聖靈重生、看重基督徒這個身份的人,一定會憋不住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也一定藏不住因xin仰基督而散發光芒,(膚淺的三觀被福音的價值體系所更新,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思想、言行皆與從前有分別,處處流露著聖潔的馨香之氣)。就像主耶穌在世醫治那些軟弱患病、拯救絕望的可憐人時,再三囑咐他們不需要給祂打廣告,但是那些蒙受恩典的人還是把主耶穌的名傳開了。
  • 棕枝主日的默想(下)
    我們還要學習尼哥底母的奉獻、亞利馬太約瑟的奉獻。尼哥底母奉獻沒藥和沉香100斤(約19:39),這麼多的沒藥和沉香足夠一個君王埋葬使用,尼哥底母以埋葬君王禮儀來埋葬耶穌,耶穌確實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雖然他比較有錢,但是他買了這麼多的沒藥和沉香,他幾乎花盡了他所有的積蓄,他願意把他一切所有的都奉獻給主耶穌。亞利馬太的約瑟奉獻自己的新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