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1-15;19:38-42;徒5:33-42 尼哥底母VS迦瑪列
尼哥底母與迦瑪列都是與YS同時代的知名人物,是受到百姓尊重的法利賽人,教法師,是公會的議員,他們不僅大有學問,也是非常有主見的人,不與當時的猶太人同流合汙,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但不同的是:尼哥底母不僅得救了,且成為YS忠心的門徒;而迦瑪列卻與永生失之交臂,只能是S手中的工具而不是S的僕人。我們來看《尼哥底母VS迦瑪列》。
一、S的忠僕尼哥底母
1.尼哥底母夜訪YS得重生:(約3:1-15)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這人夜裡來見YS,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 S那裡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S跡,若沒有 S同在,無人能行。」YS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 S的國。」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YS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 S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問他說:「怎能有這事呢?」YS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譯:叫一切信的人在他裡面得永生)。
《約》也被稱為個人的福音,因為裡面記載了YS多次的個人布道。在《約》3章記載了一個美麗溫馨的故事:尼哥底母夜訪YS。尼哥底母不僅是猶太社會中受人尊重的法利賽人,且是猶太人的官(公會裡的議員),以色列人的先生,位尊權重。在法利賽人與YS的矛盾日趨白熾化的時候,一向行事謹慎的尼哥底母卻不與其他法利賽人同流合汙,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盲從他人去盲目反對YS,他在暗中察其言,觀其行,覺得這個被當時的猶太人所藐視的拿撒勒木匠YS大有來頭。尼哥底母從他親眼看見,親耳聽見YS所行的S跡與教訓中,知道YS是從S那裡來作師傅的,因為他所行的S跡,若沒有S的同在,就無人能行。對真理的執著與渴慕使尼哥底母一心想見見YS,與他徹夜長談,好從他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訓,利於他以後教訓人的工作。謙卑的尼哥底母放下架子,撇下面子,降尊臨卑,犧牲自己夜裡休息的時間,帶著滿腹的問題、誠懇的態度來見YS,且稱呼YS是「拉比,」自視為門生,與YS談S跡,因為猶太人是要S跡(參林前1:22)。YS知道尼哥底母需要的不是S跡而是重生,因此開門見山地與尼哥底母談重生以及十字架的道理,尼哥底母雖然滿腹經綸,但聖靈若不動工,不開啟他的靈眼,他也無法明白屬靈的事。他雖然開始不明白,但YS開他的心竅,使尼哥底母最終得著了重生,也明白了十字架的道理。
感謝S,S不開人的心竅,給人靈感與啟示,就是像尼哥底母這樣一個大有學問與崇高道德水準的人也無法認識S。S給人的總是超過人的所求所想,尼哥底母不虛此行,從此,他就成為YS的一個門徒,但由於生命幼稚,想得人的榮耀,捨不得既得利益,就暗暗地作門徒。
2.尼哥底母為YS辯護:(約7:32,45-52)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YS這樣紛紛議論,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差役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裡。他們對差役說:「你們為什麼沒有帶他來呢?」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法利賽人說:「你們也受了迷惑嗎?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YS的,對他們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這是一個住棚節,因著YS上耶路撒冷過住棚節,他所行的S跡與講論立即引起了眾人的紛爭:有人說他是好人,是那先知,是基督,也有人說他是迷惑眾人的,有人不信基督是從加利利出來的(約7:12,40-43)。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YS這樣紛爭,祭司長與法利賽人就差遣差役去捉拿他。但差役聽到YS的講論,覺得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他們聽過很多好人和偉人說話,但卻沒有一個說話像YS一樣有權柄、能力、恩典和智慧的。他們雖是罪人,也不接受YS,但此刻也不得不為祂講的一番話說好。法利賽人和祭司長派差役去捉拿YS,現在差役卻空手回來,且如此回答他們。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非常惱怒,質問差役為什麼不帶YS回來,罵他們也受了YS的迷惑嗎?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咒罵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當被咒詛的!這些法利賽人自己不願相信YS,也不想其他人信祂。暗暗作YS門徒的尼哥底母看見了法利賽人這樣蠻不講理,仗勢欺人。就為YS辯護「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尼哥底母認為猶太人沒有給主YS辯護的機會。根據猶太的律法,若不是先有聆訊,律法就不能也不會定他的罪。尼哥底母這話一出口,就引火上身,成為眾矢之的,法利賽人見尼哥底母膽敢為YS辯護,就罵尼哥底母「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甚至覺得尼哥底母沒有學問「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但猶太的領袖那時所做的,正不合乎律法。他們不願意也害怕知道真相。猶太領袖的矛頭一致指向他們中一名同伴──尼哥底母。他們嘲弄他是否也是出於加利利,是跟從YS的人?難道他不知道舊約裡並沒有預告有任何先知出於加利利的嗎?但事實上,這群領袖正自曝其短。先知約拿就是加利利人,他們不認識先知約拿嗎?這些驕橫的法利賽人,在他們辯論不過他人時,就用強權壓人。這些猶太領袖們的話使尼哥底母十分尷尬。
這裡,我們看到一個政客想作主門徒的尷尬:尼哥底母想作主的門徒,卻不願意、害怕與同僚們決裂,他想混跡於法利賽人,卻被同僚們所拋棄。
3.尼哥底母安葬YS:(約19:38-42)這些事以後,有亞利馬太人約瑟,是YS的門徒,只因怕猶太人,就暗暗地作門徒。他來求彼拉多,要把YS的身體領去。彼拉多允準,他就把YS的身體領去了。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裡去見YS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他們就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把YS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在YS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只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又因那墳墓近,他們就把YS安放在那裡。
YS被釘十字架後,十架的大愛深深地吸引著暗暗作門徒的約瑟與尼哥底母,是作出選擇的時候了,選擇是艱難的,但是必要的,關乎將來永恆的問題。他們毅然選擇了不再暗暗地作門徒,也不再怕被同僚法利賽人所拋棄,他們雖然無力阻止YS上十字架,但可以與YS表表同情。在這關鍵時刻,約瑟去求彼拉多,領去了YS的身體。尼哥底也勇敢地站了出來,他去預備了一百來斤沒藥和沉香,以一個王的規格安葬YS,因為在尼哥底母心目中,YS是天國的君王,他當受也配受一切的尊榮。約瑟、尼哥底母無意中完成了YS救恩中重要的一環——安葬YS。尼哥底母來見YS是在夜間,為的是遮人眼目,不願意讓人知道,但他和約瑟安葬YS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眾目睽睽之中進行的,他已經向S、向魔鬼、向世人宣布他是YS的一個忠實的門徒,當然也與法利賽人徹底決裂了,他由一個政客成為主的一個忠實的門徒,不再懼怕與膽怯。
據傳說,尼哥底母安葬YS後,就被法利賽人趕出了會堂,致死都過著貧窮潦倒的生活,但他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二、S使用的工具迦瑪列
1.著名的教法師迦瑪列:(徒5:34a)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
(徒22:3)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侍奉 S,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
法利賽人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公會中的議員,在百姓中有著很高的威望。使徒保羅就曾受教於迦瑪列門下,他也是迦瑪列門下最著名的一個門徒。
2.為使徒辯護的迦瑪列:(徒5:29-40)彼得和眾使徒回答說:「順從 S,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YS,我們祖宗的 S已經叫他復活。 S且用右手將他高舉(或譯:他就是 S高舉在自己的右邊),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我們為這事作見證; S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證。」公會的人聽見就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在公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就對眾人說:「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從前丟大起來,自誇為大,附從他的人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全都散了,歸於無有。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 S,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 S了。」公會的人聽從了他,便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YS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
YS受難那年的五旬節,隨著聖靈的降臨,使徒被聖靈充滿,得著了從上頭來的能力,大有能力見證YS從死裡復活,使多人歸信,教會建立。隨著教會人數的增多,逼迫也隨之而來,被捉、被打、被下監就成為家常便飯。使徒在公會受審時,彼得和使徒們大有能力見證他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YS,已經從死裡復活了。使公會的人聽見極其惱怒,喪心病狂地甚至想要殺他們。在這關鍵的時刻,迦瑪列在公會中站了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就勸說眾人要小心辦理他們,且舉了丟大、猶大兩個例子來勸說眾人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 S,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 S了。」法利賽人迦瑪列的一番智慧話,說得公會的人心服口服,合乎他們的利益,就都聽從了他,便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YS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S能夠使用任何人來幫助他的門徒,在關鍵時刻,S藉著迦瑪列救了使徒的性命,但我們知道,迦瑪列絕對不是向著使徒,仗義執言,而是站在比較公義的立場上,說了句公道話,經上沒有迦瑪列歸信YS的記載。迦瑪列的一番話,可見他的冷靜與理智,但他為了既得的利益:暫時的榮耀與地位,終也沒有歸向YS,與永生失之交臂。
尼哥底母因信成為YS的忠實門徒,獎賞在天;但迦瑪列只能成為S所使用的工具。
二千年過去了,尼哥底母給我們留下了抓住機會、得到永生的榜樣,而迦瑪列給我們留下了鑑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