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蘼迷貓)最新一期的Billboard Hot100單曲榜的冠軍是天后Mariah Carey發行了14年之久聖誕單曲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這打破了牛姐先前18冠的記錄,締造了她個人的第19支冠軍單曲,也炸出了一眾已過而立之年沉寂許久的歐美大diva粉們。
說來有些玄幻,牛姐上張質量上乘、口碑刷新個人峰值的Urban專輯《Caution》在商業上遭遇了滑鐵盧,反而是要靠一曲經久不衰的養老保險聖誕曲讓她再次回歸熱搜。
即便唱功猛如牛,但縱觀Mariah Carey的職業生涯,她也是一直在R&B領域頻繁轉型,時刻緊跟著音樂產業的流行趨勢。從早期的《Daydream》《Butterfly》到中後期的《The Emancipation of Mimi》《Memoirs of an imperfect Angel》,一路走來,牛姐的音樂道路也見證著Urban的發展,潮流瞬息萬變,若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從Urban掉到Traditional R&B的梯隊去,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世界樂壇叱吒風雲的傳奇天后尤為如此,其他的R&B女歌手們若要保持經久不衰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若抓住潮流脈搏,轉型成功,方可繼續維持熱度;否則極有可能曇花一現,稍不留神便坐吃胡蘿蔔,跌進13線。
在這方面,千禧年後最值得稱讚的是碧神局局長Beyonce,她在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做出了兩次非常重要且正確的決定:第一次是從Destiny’s Child(中文名譯作「碧昂絲和她的伴唱們」)單幹solo,在時任男朋友Jay-Z的打造下,從爵士、放克、非洲音樂甚至印度音樂取經,在Urban中將各種花樣融會貫通;第二次則是從專輯《4》開始引入大量PB R&B和Trap等在當時具有前瞻性的音樂風格,大膽摒棄了先前《Halo》等爛街歌曲注重旋律性的音樂特質,反而把重心轉移到節奏感、氛圍感與實驗性,自此走上了一條先鋒Urban音樂人的不歸路,終在《Lemonade》時期正式封神。
古人有云成王敗寇,Beyonce是當年一眾R&B女歌手破局成功的代表,又有幾人還記得Ashanti、Mya、Faith Evans等等那些曾經跟她同時代紅極一時的R&B女聲呢?
再看華語樂壇,曾經以R&B風格起家的Diva們也面臨著類似的困惑與抉擇。八九十年代粵語歌壇以R&B發家的林憶蓮,在轉投國語市場後毅然決然的改唱抒情芭樂,在李宗盛的打造下,轉投都市情感類頻道,由怨曲到怨婦,直到千禧年左右的《鏗鏘玫瑰》《2001蓮》才開始逐漸恢復了粵語蓮時期的音樂鬥志。
從西洋歸來的李玟對R&B的演繹更加西化,也不免在世紀之交時緊跟當時的拉丁風潮、Hip Pop風暴及電子浪潮,很難想像如果Coco千禧年後沒有《真情人》《刀馬旦》《愛琴海》《No Doubt》等這些與她早期R&B風格涇渭分明的代表作會是怎樣的光景。
當年其他讓人印象深刻的主打R&B風格的女歌手諸如蕭亞軒、温嵐、汪佩蓉等等,後期不是變身電音舞娘就是銷聲匿跡,即便連順子這樣偏文藝掛的R&B女伶,在音樂代表作履歷表上依然有《And I Know》這樣的電子funk舞曲。
不破不立,一位優秀的R&B女歌手如果想要在樂壇立穩腳跟,突破是一門必修課。而把這個問題縮小放在華語音樂圈,更是一個回答起來有些尷尬的問題,畢竟天朝聽眾不具備歐美對黑人音樂的需求基本盤,大多數聽眾只會跟著潮流來。縱觀上述案例,大部分華語R&B女伶的最終歸宿都是跟R&B舍離斷,即便你再怎麼留戀不放手,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能選擇在R&B領域繼續摸爬滾打,再戰十年的案例並不多見。
而在2010-2019年這個十年裡,華語樂壇最具代表性的Urban女歌手非袁婭維莫屬,其實在她上張專輯《TIARA》發行的時候,擼主就隱隱約約有這樣的擔心,作為國內同期唱功技巧頂尖,但個人音樂特色又非常鮮明的女歌手,在現如今R&B勢頭不復當年勇的情況下,Tia小姐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畢竟她最紅的歌曲是《阿楚姑娘》和《說散就散》,作為主流廠牌的籤約歌手,如果唱片公司真要以商業化和賣錢為第一要務,也許「阿楚姑娘」真的要跟Urban/Soul「說散就散」了,攤手。
但當拿到Tia新專輯《1212》的豪華製作人名單時,擼主的疑慮消失了一半。袁婭維這次請來的製作人包括Malay、Tushar Apte、Khris Riddick-Tynes、Oak、DJ Camper,嗯,也許很多擼友I don’t know her,但要列舉出跟他們合作過的歌手肯定會讓你驚掉下巴——Frank Ocean、Alicia Keys、Chris Brown、Ariana Grande、Toni Braxton、Post Malone、John Legend、Nicki Minaj、Lizzo、Alessia Cara等等等等,除了這些歌手的名字如雷貫耳,更關鍵的是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關鍵詞——Urban。
從這些價格不菲的製作人我們不難看出華納音樂金主爸爸的財大氣粗,啊不,是對這張專輯的重視程度惹。更關鍵的是我們能窺見袁婭維做音樂的態度,她的破局並不是要急功近利的唱幾首全民流行的芭樂「說散就散2.0、3.0」,而是選擇留在Urban/ Soul的領域繼續深造,用更深層次的探索為華語R&B音樂的發展投石問路。
專輯的首發單曲《呃》玩起了Hip hop和Jazz Fusion,強勁的鼓點與銅管樂的交錯縱橫,讓人不由得想起Beyonce的《Deja Vu》,是一首既符合歐美市場潮流又不落窠臼的單曲。而馬伯騫非常地道的west coast rap讓這首歌如虎添翼,與袁婭維的演唱配合得十分默契,兩個人在delivery上都流著純正的西式黑人音樂血統。
《我愛》則是專輯中在編曲風格上最有趣的一首,歌曲用808鼓機多元的音色構建了一個不規則形態的beat;從開場就一直loop的魔性離調keyboard音階讓人過耳難忘;戛然而止的結尾更是出其不意,是袁婭維迄今為止的錄音室作品中最具想法和創意的一首。而袁婭維在歌曲中的演唱也絲毫沒有炫技,而是在編曲和演唱之間找到了一個恰當的平衡點,不過分的炫耀演唱機能,而是找到最適合歌曲的表達方式,這是diva在音樂上開疆擴土時的最佳狀態,極好。
另一首可圈可點的是結尾曲《來》,與千禧年左右開始流行的以引入中國古典樂器與戲曲風格為特質的傳統中國風R&B相比,擼主習慣將這類形無中國風,神具中國魂的PB R&B歌曲統稱為中國風R&B 2.0。這類作品弱化旋律性,強調氛圍營造,編曲裡中國傳統樂器只是零星點綴不會喧賓奪主,但在歌手唱腔和曲調處理上卻有著中國傳統音樂、戲曲或民歌的基因。
中國風R&B 2.0的革新在常石磊為霍尊製作的《恰好》等歌曲中嶄露頭角;從方大同的金曲獎獲獎專輯《西遊記JTW》正式開始;在王詩安的《詩》中達到最純熟的狀態。而Tia的這首《來》是擼主在近期聽到的最具價值的同類型作品,歌曲在Tia的演繹下氤氳繚繞,如夢似幻,仿似緩緩展開一卷盛唐時期長安城車水馬龍的潑墨畫作,袁婭維如同從現代穿越時空的翩翩佳人,撫琴輕吟,餘音繞梁。
其他三首歌中,提前曝光的《不虧不欠》當之無愧的流行擔當,幾乎聽一遍就可以全程跟唱的hook十分抓耳。倒是分手後「不虧不欠」的態度又有幾人能全然做到?雖然唱的是不虧不欠,灑脫一點;實則是互相虧欠,藕斷絲連。
《時間不解釋》出彩的地方在於用Trap特色的808鼓點通篇鋪展在歌曲urban的底色裡,2:30的時長也很具嘻哈音樂短小精悍的審美習慣,而歌曲「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的內容比較容易引人共鳴。《遇上愛的可是我》是一首歐美特色明顯的標準PB R&B,袁婭維通篇氣聲的唱法在當下的歌壇已經很少見了,擼主上次聽見敢這麼玩是林憶蓮的《0》.
如果擼友們聽完上述專輯的所有歌曲,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除了符合市場口味、賣相最佳的《不虧不欠》以外,在其他的5首歌曲中,Tia幾乎沒有怎麼唱她標誌性的高音,反而大多數歌曲都運用了大量的氣聲,以渲染歌曲的氛圍感和迷離感。
這讓擼主不得不想到兩位R&B大天后Mariah Carey和Janet Jackson在22年前的1997年分別交出的兩張重量級作品《Butterfly》和《The Velvet Rope》,湊巧的是,這兩張專輯也都是兩位diva職業生涯的重要轉型之作,而且在專輯中倆人仿佛隔空競賽,氣聲無處不在,幾乎可以吹爆熱氣球了。當然,《1212》尚且達不到上述兩張神作的高度,但Tia的音樂態度還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個讓人不容忽視的地方是,專輯6首歌曲除了《不虧不欠》,其他5首歌袁婭維都有參與詞曲創作,這也是她出道以來首次大範圍參與到專輯歌曲的songwriting。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因為沒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東西,當歌手逐漸開始參與創作時,音樂中獨屬於個人的印記也會愈發明顯,Soul既是曲風,亦是靈魂。
如果說Tia的前兩張專輯《T.I.A.》和《TIARA》是確定個人風格的定型之作,那麼《1212》便是Tia破局的嘗試,這張以她生日命名的專輯讓我們聽到了一個更多元的袁婭維。6首歌曲在Urban的大框架下積極拓展著不同曲風的外延,既有西方前沿的潮流,又有東方古韻的融合;有前衛實驗的創新之作,也有雅俗共賞的靡靡之音。
擼主不想說《1212》有多麼的盡善盡美,但它之於袁婭維更像是一塊位於中間地帶的實驗田,更重要的意義是讓聽眾們看到了Tia完全具備突破自我的能力與態度。就像Beyonce的《4》之後發行了《Beyonce》,Ariana Grande的《Sweetener》之後迎來了《thank u, next》,如果Tia小姐能一直保持這樣突破自我的進取心,相信她在破局之後會迎來更加耀眼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