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著晦澀難懂讀不下去?別找藉口了,明明是你喪失了閱讀能力

2020-12-24 鬍子哥談文說史

什麼是文學名著?網絡上有一個很經典也很雷人的說法,名著就是那些大家都知道,但是卻死活讀不下去的書。

這個說法得到很多人的贊同,而且還有不少人頗以此為自豪,覺得名著儘是唬人的東西。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這樣的:世界名著在當時也不過是流行文學中的勝利者,只是因為時間久了,所以成了名著。現在的網絡小說,過個幾百年,照樣成為名著。

對這種說法,我覺得非常可笑,可是要反駁也沒法子反駁,所謂夏蟲不可語冰,對著一幫子只會看爽文意淫的腦殘粉,你能指望擺事實講道理說服他們嗎?可是呢,我這種書呆子就是有這樣一個不值錢的毛病,讀到喜歡的書就想和人交流交流,遇到有不同看法的,還特喜歡和人較較真,沒辦法,還是要說點啊。

首先持這種觀點的人,根本就不明白文學的意義是什麼。那些宏大的觀點我也不想和你們扯,我也說不好,你呢也聽不懂。我就簡單些說,文學就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而且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說得再牛氣些,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學就是滋養這個民族和國家靈魂的糧食,文學名著不僅滋養著她所屬於的民族和國家,也滋養著全人類的靈魂,可不是單純的就是為了讓你覺得爽才存在的。

所以,一部文學作品要成為流傳於世的經典名著,藝術性和思想性一樣也不能少。文學的藝術表現手法可以有很多種,有些確實讓人看不懂甚至惹人厭惡,這我必須承認。我也是很喜歡看書的,可是《尤利西斯》那種天書,我也是死活看不下去。可是沒有一本名著其思想是蒼白淺薄的,那些除了情節熱鬧,中心思想一無可取的作品哪怕再流行再火爆,也註定成不了名著。以中世紀的騎士小說為例,當時的流行程度比現在的網絡爽文有過之而無不及。結果怎樣呢,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一出,就給了騎士小說致命一擊,再加上封建制度的消亡,騎士小說就被徹底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再者,並非所有的名著都是晦澀難懂的,名著之所已經得起漫長的時間和眾多讀者的檢驗流傳至今,說明它們大部分都很有可讀性,當年也是暢銷書,無論情節還是文筆都遠勝現在的網絡小說。一些頂尖的大文豪,文筆好的可以用可怕來形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可不是毫無來由地吹牛皮。說句不怕挨嘴巴的話,神鵰俠侶裡小龍女被尹志丙玷汙那一段,不知傷了多少粉絲的心,可我看的時候,內心一絲波瀾也沒有。因為和經典名著裡的人物相比,小龍女這個人物塑造得太假,沒有人味兒。

相反,我在看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時,看到女主人公娜塔莎受了花花公子庫拉金的欺騙,想要與之私奔,我揪心的不得了,後來庫拉金的奸計沒得逞,我才長舒了口氣。雨果的《海上勞工》主人公吉利亞特為了成全心愛的意中人能夠得到幸福,心甘情願地坐在礁巖上,任由漲潮的海水把自己吞沒那一幕,看得我痛哭流涕心疼的難受不已。就連屠格涅夫的《木木》裡,啞巴迫於女主人的淫威,不得已把心愛的小狗綁上石塊,扔進河裡淹死的那段場景,我都覺得很難過。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看了這些打動人心的描寫,我不明白怎麼會有人說經典名著全都不好看。

還有些人,說什麼文學名著都是有時代背景的,脫離了那些時代背景,也就好看不到哪兒去了,這也是強詞奪理。有一些確實作品受時代背景影響,現在看也沒有那麼驚豔了。可是大多數經典名著,其內容之豐富,思想之深邃,往往遠遠超越了自身所在的時代。以雨果的《悲慘世界》為例,這本號稱「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的作品,就如雨果自己所說的: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人沉淪,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不能全部解決;只要在一些地區還可能產生社會壓制,換言之,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只要這個世界還存在愚昧和困苦,那麼,這一類作品就不會是無用的。倒是那些網絡爽文,各種胡編亂造,根本無視時代背景,你們卻看得津津有味,怎麼好意思拿時代背景做藉口啊。

歸根結底,經典名著不是為了迎合某些讀者的口味存在的,那些偉大作家嘔心瀝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寫作,首先都是為了某些崇高的目標,好不好看能不能賣錢都是次要的。閱讀理解這些作品,同樣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有所收穫。那些動輒幾百萬字起步的網絡水文,純粹以吸引讀者賺錢為目的,根本無需你動腦思考,自然是輕鬆得多了。之所以很多人說文學名著讀不下去,根本就是你們自己心浮氣躁,靜不下心認真去讀一本好書。閱讀於你們而言,就是一種娛樂,和打遊戲看肥皂劇聽口水歌沒什麼不同。在你們眼裡,那些迎合了你們口味的網絡爽文確實要比經典名著好看。

可是,只看這些泡沫文化快餐,除了感官上有些愉悅,其他還能得到什麼呢?不僅沒什麼收穫,相反的時間一久,你的思索能力閱讀能力都會嚴重退步,嚴重些的連一段普通的、不需浪費太多腦細胞的文字你看著都很費勁,更別說那些需要你認真思考才能明白的經典名著了。最後就是讀的書越來越少,人也越來越無知。所以網上會出現一大堆李白詩作一般,曹雪芹不夠古風,李清照辭藻堆砌,李商隱冷門抄襲這樣的笑話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後,我想澄清一點,我說了這麼多,並沒有勸人讀書的意思,諸位別誤會。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些人給他推薦好書簡直就是在糟蹋書和原作者。那些經典名著,你讀與不讀,自有其光焰萬丈。我只是想說名著並非不好看,只是你已經沒那個閱讀的能力了。

相關焦點

  • 《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
    說《尤利西斯》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應該是不會有太多人反對。不過,真正讀過這部著作的人可能並不多,想要讀卻最終望而卻步的人卻不少。而且,與《尤利西斯》如今在文壇的地位天差地別的是,它在誕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受到了非常大的爭議,甚至被多個國家禁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部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的作品。
  • 怎樣閱讀專業類書籍?如何學習晦澀難懂的知識?
    專業書籍本身會有一定的難度,包含了很多的專業術語和理論,有些地方可能也比較晦澀難懂,新手讀起來往往就比較吃力。許多人很想在某一項領域上有所突破,於是,興衝衝地找來一大堆的專業書籍,但往往都是看了前面的幾頁,隨之而來的卻是被專業知識的晦澀難懂,而磨光了初始時候的熱情。那麼,本文就由唐歌來帶你了解下:怎樣閱讀專業類書籍? 如何學習晦澀難懂的知識?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讀不下去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看不下去它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足以震撼,僅四十餘字,就將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發生的事交疊在一起。作者馬爾克斯說:「這是一個想了十幾年的開頭」。如果說《百年孤獨》的開篇吸引了眾多讀者,那麼書裡冗長重複的人名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則讓很多讀者直呼看不下去,覺得它晦澀難懂,言之無物。他採用循環時間的口吻選擇了一個不確定的現在,既指那未來,又能溯回過去,一下子把三個時間維度包含其中,以恰到好處的戛然而止開啟了魔幻家族的百年興衰。
  • 四大名著太難懂?別怕,我來教你怎麼讀
    其實很多人也都很想讀讀名著,感受下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魅力,但看到那麼一大部頭的書,就像大冷天的突然被淋了一身水,熱情都都澆沒了。特別是平時沒什麼閱讀習慣的人,要讀經典文學是很困難的。那麼有什麼方法是既可以感受經典文學的魅力,又比較容易入手,過程又能輕鬆愉快呢?
  • 「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一套既可以讀又可以聽的四大名著
    不過,大家也別一聽原著就頭大哈,考慮到孩子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出版社特別增加了導讀、注釋和生僻詞注音的輔助設計。每一回之前都有「導讀」或「本回梗概」。提綱挈領,梳理內容要點,同時理清上下文和主要的人物關係,幫助孩子快速理解。
  • 兒童到底能不能閱讀改編版的四大名著?|《毛頭成長記》之閱讀進階
    透過這些考題,我隱約感受到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變化,回家後,我認真翻看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確對中小學生名著閱讀有了明確的要求,四大名著位列其中。01能不能讀?我想,這些名著都是歷經千年,依然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文學精粹,很多故事既有趣,又蘊含人生哲理,而且,毛頭一直愛書,雖然剛上幼兒園,但是已經可以自主閱讀各種繪本。所以,我決定為他開啟名著閱讀之旅。
  • 四大名著不適合孩子閱讀?鄭州高中生撰文駁北大學者
    秦春華老師的觀點認為,四大名著及不少古代經典都存在負面內容,同時文字本身較為晦澀,所以不能說其合適。我不認同這種觀點。  先說內容。不能否認三國中有陰謀詭計,水滸中有血腥暴力,紅樓中有男女情愛,西遊中有佛教禪宗,但這些內容分別是每一部書的主旨與核心嗎?顯然不是。而秦老師在探討名著內容時已帶有挑剔的眼光,所以將一些並不顯著的不足放大。
  • 讀書的時候,內容很無聊,讀不下去?3個方法幫你走出閱讀困境
    看書的時候,如果覺得一本書的內容很無聊,壓根就看不下去,是直接放棄閱讀,還是硬著頭皮讀完?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如果直接放棄,覺得對不起買書錢;如果硬著頭皮讀下去,既沒有什麼收穫,也浪費了時間,很是糾結。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該怎麼做?結合自己幾年的閱讀經驗,我分享3個方法,幫助大家走出閱讀困境,從書中收穫更多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認為,親子共讀首先是學業的需要,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閃光點,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比如《四世同堂》,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難。
  • 《層層恐懼2》——晦澀不一定是個貶義詞
    這篇文章既不分析劇情也不爭論好壞,我只想講自己的看法,談談我對於這一類被稱作「藝術品」又被打上晦澀難懂標籤的遊戲的一點看法。「藝術因為過分精緻和晦澀而死亡。」這是我打完《層層恐懼2》以後看到的評價。不禁讓我想到前段時間正好讀完的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這本以難讀著稱的世界名著。我讀的是上海譯文窗簾布系列的版本,這個系列的封面特別漂亮。
  • 贈音頻 | 英語經典名著分級讀物,幫孩子從「會讀」走向「能寫」
    今天為你推薦一套來自外研社的的雙語分級讀物——《麗聲指南針英語名著分級讀物》。    正因為閱讀經典有如此多的益處,所以學習語文時,課標推薦讀物中總會包含大量的經典名著;在英語學習中,英語名著分級讀物也是不容錯過的選擇。  因此我們特意選擇了《麗聲指南針英語名著分級讀物》,能夠讓孩子從小學讀到高中、從英語零基礎讀到章節書的「一條龍式」英語經典名著分級讀物。
  • 讀書,讀不下去怎麼辦
    一小友今天問了我一個可愛的問題:「辣椒,有沒有哪本書是你死活讀不下去的?」等她說完,我倆相視一笑。
  • 名師談名著閱讀:親子閱讀具重要意義
    名師談名著閱讀:親子閱讀具重要意義 高凱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高凱)「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這種時候
  • 魯迅的文章言語晦澀難懂?其實只要結合時代背景,就全懂了!
    很多人對魯迅的印象還停留在上學時期課本裡那幾篇言語晦澀難懂的文章,學生時代的我們正年輕氣盛,往往都讀不下去,我們更願意去看言情、武俠、科幻小說,所以魯迅的文章給人刻板的印象,是在所難免的。年少時代的我們往往讀不懂魯迅的文章,需要靠老師講解其中的含義才能明白,其實我們只要靜下心來,結合時代背景去閱讀,就完全能讀懂了,了解他那錚錚不折的硬骨頭。魯迅文章描述所處的時代是黑暗的,很多國民都是面對壓迫都是麻木的,當少數敢於反抗的人站起來的時候,那些沉睡的人反而對他怒目以視。
  • 兒童名著啟蒙書、臺灣小牛頓壓軸之作《寫給孩子的世界文學名著》開團
    所以在被問到,關於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時,吉姆·崔利斯說:「如果你的孩子閱讀能力低,那就讓他們看漫畫書。如果孩子表現出興趣,就給他們看更多的漫畫書。」由此可見,錯不在漫畫形式,而在內容。漫畫不僅僅沒有錯,反而還能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能力,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當然,這個時候可能有家長會問:漫畫版的名著怎麼能讓孩子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呢?確實,我們不能奢求孩子從漫畫名著中感受到和閱讀原著一樣豐厚的情感體驗,但漫畫卻給了孩子一把鑰匙,引導著孩子進去名著之門。
  • 北大教授: 四大名著並不適合孩子閱讀!
    翻來揀去,竟然發現三國裡能夠適合小姑娘聽的故事實在不多。絞盡腦汁勉強搜颳了一個「蔣幹中計」,女兒聽得津津有味,但等她睡著之後,妻子很認真地對我說:  「以後你別再給孩子講蔣幹中計這類故事了。一來情節太複雜;再說這種騙來騙去的故事孩子聽多了不好。」一語驚醒夢中人。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計謀、計謀,說白了不就是騙人嗎?
  • 文學、閱讀與寫作——中國人失掉自己的文學傳統了嗎?
    二、閱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那些天才式的作家,也不可能在不讀一書,不識一字的情況下創作出可以傳世的經典,更何況當今這個年代是缺乏天才,大師稀缺的時代?一般作家,想要寫出好的作品,必須先讀夠一定數量的前任的作品。
  • 閱讀的溫度|減法人生,堅守自己的能力圈:梁曉聲《讀書是最對得起...
    全書265頁,閱讀時間3小時,放空指數4星,禿頭指數1星,推薦5星。給梁曉聲這本書寫讀後感,題目都不用費神想了,書中前三分之一的部分大放異彩,可以用「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高度概括。後面的部分充其量只是梁老師為其他作者作序的合集、他看過名著的集中點評,但也值得一讀。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文學作品《洗河》
    文學作品本身可以細分為兒童文學、科幻小說、長篇歷史小說、青春文學、紀實文學、散文、世界文學名著、人物傳記、社會倫理等,目前較為吃香的是兒童文學書,幾乎成了眾多出版機構都在搶食的一塊市場蛋糕,不過兒童文學面對的是學前教育及小學生。到了中學之後,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顯然兒童文學不太適合中學生群體,這時候就需要找一些適合自身年齡段閱讀的圖書。
  • 《被光抓走的人》:好電影不一定晦澀難懂,但故事與手法缺一不可
    愛情不重要?這個世界沒有相愛的人沒關係,自己覺得自己愛就行?自我安慰?自我欺騙嗎?小黑一直沒有得到答案,明明能感覺到導演是想討論一個話題,但又不明白導演到底想表達什麼?其中每個人物為了證明自己還有愛情幹的蠢事,實在讓人看得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