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太難懂?別怕,我來教你怎麼讀

2020-12-23 張嘉玟

文|嘉玟

中國的四大名著,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紅樓夢》和《西遊記》了吧?男孩子可能會更喜歡《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其實很多人也都很想讀讀名著,感受下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魅力,但看到那麼一大部頭的書,就像大冷天的突然被淋了一身水,熱情都都澆沒了。特別是平時沒什麼閱讀習慣的人,要讀經典文學是很困難的。

那麼有什麼方法是既可以感受經典文學的魅力,又比較容易入手,過程又能輕鬆愉快呢?

當然是有的,我們可以先從影視劇入手。這幾部經典文學作品都有大量的影視劇作品,翻拍了不少電視劇、電影、舞臺劇等等。

就拿我今年接觸紅樓夢的經歷來說吧。紅樓夢的大部頭原著以前也讀過幾次,但都是讀了前幾回就實在讀不下去了。人物關係太多太複雜,一下子也很難弄清楚。其實讀國外文學也會遇到這樣的困難,名字特別長,根本分不清誰跟誰。因為弄不清楚人物之間的關係,之前努力了很多次都放棄了。今年我想再把紅樓夢拿出來讀一讀,首先是這麼經典的文學巨著不讀可惜了,再者,被別人知道說連紅樓夢都沒讀過,還稱什麼讀書人。

於是我打開愛奇異,看看都有什麼影視作品,聽說最經典的是87版的電視劇版紅樓夢了。那就看這個吧,篇幅不是很長,總劇集36集。空閒的時間一天看兩三集,幾天就也能看完了。看劇又一個很好的優點就是不需要自己思考劇情的進展和人物之間複雜的關係。看著看著就能明白這個人是誰,他跟某某是什麼關係,人物形象也具體和豐滿起來了。如果直接去讀小說,一是人物關係搞不明白,二是人物的形象也很模糊,因為完全都要靠自己想像。而一部優秀的影視劇作品,人物形象都是經過審慎的挑選和打造出來的,會非常接近原著想要表達的意思。

完整的一部劇看下來,對人物形象和劇情發展有個比較大概的了解。如果還想知道更多細節,感受真正的文學魅力,那就可以再讀一下原著。不過有些影視劇作品是將原著進行了大篇幅的改編,這時候再讀原著,可以對比下編劇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改編,是改編得更好了還是原著更好。

看完電視劇版紅樓夢之後,我讀紅樓夢的原著,其實一開始也不容易能讀懂,後來還是配合著蔣勳老師的《蔣勳說紅樓夢》一起讀的。先讀一章原著,然後讀一遍蔣勳老師的講解。蔣勳老師真的是對紅樓夢非常有研究,很多細節他都讀到了讀出味道來了。

就這樣慢慢的從第一回讀到了80回,整本原著也差不多過了一遍。不得不說,紅樓夢是一本百科全書,包羅萬象,曹雪芹先生真的厲害,能寫出這樣的一部經典。如果這輩子只讀一本書,我想說那讀紅樓夢就夠了。

蔣勳老師說他從十幾歲就開始讀紅樓夢,讀了幾十遍。紅樓夢是一本讀了就想一讀再讀的書,而且當你通讀完全書,對整個故事有個梗概的時候,以後想再讀就不需要從頭讀起了,風吹哪頁讀哪頁,也就是說,每一個章回都可以當成獨立的小故事來讀,每一個小故事都有很深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閱讀是愉悅身心的行為,所以選書的時候,就選能讓自己讀得進去、能感受到愉悅的書。有一些很晦澀的大部頭,如果不是專業或者學術所需,大可放一邊不讀它也不會怎麼樣。讀一些自己能得的進去的書,感受到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還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你可以把你讀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講給身邊的朋友或者家人,當然還可以講給小孩子聽。講故事的過程就是對讀過的書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很多細節你可能讀過一遍就忘了,但想到你要講給別人聽,還是趕緊再複習一下吧。這樣經過複習再講出來,你會對這本書的印象非常深刻,最受益的當然是自己。同時,通過講故事,你跟朋友之間也能建立更深的交流,你們可以對其中的某個觀點進行討論,也就不擔心聚會的時候沒話題聊了。

當然,自從開始自由寫作之後,我也會把自己的感受以及一些書中比較好的觀點記錄下來,經過思考和加工,變成自己的文章。很多人都說寫文章沒什麼主題可以寫,其實寫文章只需要用心多觀察生活,多思考,有很多內容可以寫。

最後,優秀的作品都值得一讀再讀,常讀常新。有空了就拿起來讀一讀,當不同心境、不同時間,讀同一本書,感受也會有很多不同。以前讀一本書,讀完就過了,導致過了一段時間,看到封面只隱約記得這本書我肯定是讀過,但裡面講了什麼,卻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好書,自然是值得反覆翻閱反覆讀。

就這樣,通過看影視作品,對整個故事的梗概、人物關係、人物形象等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還想深入了解學習的話就對照著讀一遍原著;最後再把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故事講給家人或朋友聽,完整的一遍下來,讀什麼樣的大部頭都不再害怕的了。而且有些書是越讀越有意思,越有味道的,有空就可以拿出來讀一讀。

四大經典,你都讀了哪些?一起來讀書吧!

--END--

我是嘉玟,熱愛閱讀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期待和你共同成長。歡迎關注和我互動交流。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一套既可以讀又可以聽的四大名著
    市面上的四大名著版本多如牛毛,一看到這套我就激動,迫不及待地想推薦給大家。這套《四大名著·名家演播·閱讀無障礙版》,不管是以前沒讀過,還是打算重溫經典,都值得擁有。當看到古樸的封面,燙金工藝,怎麼看都是那種適合擺在書架上增加書香氣息的,一開始還在擔心是否適合給孩子看。
  • 文學名著晦澀難懂讀不下去?別找藉口了,明明是你喪失了閱讀能力
    再者,並非所有的名著都是晦澀難懂的,名著之所已經得起漫長的時間和眾多讀者的檢驗流傳至今,說明它們大部分都很有可讀性,當年也是暢銷書,無論情節還是文筆都遠勝現在的網絡小說。一些頂尖的大文豪,文筆好的可以用可怕來形容,「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可不是毫無來由地吹牛皮。
  • 為什麼一定要孩子從小讀四大名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人一生為什麼一定要讀四大名著?
  • 讀四大名著開篇詩詞,體會世道人生之理
    圖文編輯:梁宏偉中國文學到了明清時代,小說文體的創作漸次進入了鼎盛時期,於是產生了眾望所歸的四大名著。
  • 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讀嗎?北大學者這樣說…
    翻來揀去,竟然發現三國裡能夠適合小姑娘聽的故事實在不多。絞盡腦汁勉強搜颳了一個「蔣幹中計」,女兒倒是聽得津津有味。等她睡著之後,妻子很認真地對我說:「以後你別再給孩子講蔣幹中計這類故事了。一來情節太複雜;再說這種騙來騙去的故事孩子聽多了不好。」一語驚醒夢中人。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計謀計謀,說白了不就是騙人嗎?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是不應該過早接觸這些內容。
  •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被刪掉兩本家喻戶曉
    提起四大名著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從小學課本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了四大名著,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中國古典名著也是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而四大名著恰好可以讓年幼的青少年們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
    古人劃分其實所謂「四大名著」只是一種習慣說法,主要源於解放後出版社把《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結集在一起出版,於是時間長了就叫開了。據資料記載,在清朝以前,被人推崇的四大名著並不是的最好的書籍,而以十三經儒家經曲被推崇為好書,但四大名著與儒家又不是同類書籍,因此古代並不是上層所推廣,只在民間流行。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作家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松致辭中談到了閱讀名著的問題,他表示,今天作家出版社邀請嘉賓老師來捅破這層窗戶紙,願意在作家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正如莎士比亞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多彩的,如何領略閱讀中的多彩,僅靠自己閱讀或者家長帶著孩子去閱讀是不夠的,更需要老師來指導大家閱讀,獲得名著中的精髓。」
  • 兒童到底能不能閱讀改編版的四大名著?|《毛頭成長記》之閱讀進階
    透過這些考題,我隱約感受到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變化,回家後,我認真翻看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確對中小學生名著閱讀有了明確的要求,四大名著位列其中。01能不能讀?我想,這些名著都是歷經千年,依然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文學精粹,很多故事既有趣,又蘊含人生哲理,而且,毛頭一直愛書,雖然剛上幼兒園,但是已經可以自主閱讀各種繪本。所以,我決定為他開啟名著閱讀之旅。
  • 中華小說千千萬,看四大名著是怎麼煉成的?
    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的前身——四大奇書早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叫做李漁的作家,他寫了一本書——《古本三國志序》,首次提出將《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定義為「四大奇書」。而又因為這四本書在當時十分地暢銷,所以四大奇書的名號就這樣被確定了下來。
  • 「少兒不宜」的緊箍咒盯上四大名著了?
    你以為這些「人性的光輝和偉大」是正能量?要在作品中釋放那麼多道德信號,這是在給兒童吃藥!吃藥的結果,讀過《理想國》的人都知道,叫「詩與哲學之爭」,說白了就是教育家要把文藝工作者統統趕走啦。那誰來給兒童寫好的作品?當然沒有了,不僅現當代的作者寫不出,「四大名著」都被打倒了。
  • 四大名著彩繪本,太美了!
    但時代早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孩子對四大名著的印象,更多是語文課本裡的名著節選,試卷上層出不窮的相關考題。再多的水滸卡片,也比不過一個亮眼的分數讓人羨慕。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的彩繪四大名著。從繪本開始讀名著是合適的,這可以顯著降低入門難度,圖片還能增強記憶。
  • 北大學者:充滿了人性之惡,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讀嗎?
    一路上,女兒纏著我不停地講故事。肚子裡的存貨早就被她掏空了,不得已開始講三國。翻來揀去,竟然發現三國裡能夠適合小姑娘聽的故事實在不多。絞盡腦汁勉強搜颳了一個「蔣幹中計」,女兒倒是聽得津津有味。等她睡著之後,妻子很認真地對我說:「以後你別再給孩子講蔣幹中計這類故事了。一來情節太複雜;再說這種騙來騙去的故事孩子聽多了不好。」一語驚醒夢中人。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
  • 得知真相我再也無法正視四大名著了
    但是你知道嗎?說到同人文,四大名著才是真正的鼻祖,每一本都有諸多的同人文,甚至還出過不少佳作。今天的這期書單,就為你介紹一下四大名著(可能是)最有名、最好看的4本同人作品。「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本今何在所寫的小說,想當年也是人手一本的現象級作品。
  • 這些耳熟能詳的話竟然出自「四大名著」!
    怎麼西進便沒路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拜師必備用語)《西遊記》第31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你傷害我師父,我怎麼不來救他?」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於我,便罷了。」(西遊記其實是四大名著中貌似唯一被禁的,主要好像就是這句話?)「今朝有酒今朝醉」(花錢藉口)《西遊記》第5回:那大聖正與七十二洞妖王,並四健將分飲仙酒,一聞此報,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最早出處唐·羅隱《自遣》詩:「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 【薦讀】四大名著,中國人的四種修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ID:cns2012)  四大名著的內涵是博大而豐盛的,
  • 寒假偷偷讀完四大名著,這樣的孩子開學很佔便宜
    要知道,中國近代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都讀過四大名著,而且是作為啟蒙讀物。中國學術界「一代宗師」的錢穆老先生,8歲就開始讀四大名著;中國兒童文學奠基人之一的冰心奶奶,7歲就愛讀《紅樓夢》。也有很多歷史大人物都公開表示,從8歲到10歲就開始讀小說,第一部就是《西遊記》,後來讀了《水滸傳》和《紅樓夢》。
  • 從「四大奇書」到「四大名著」
    追溯「四大名著」說法的來源,首先就要提到「四大奇書」。「四大奇書」的概念形成於明末清初。「四大奇書」是明代四部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的合稱。明末天啟、崇禎年間,這四部書常被論小說者並提,至清初,李漁明確提出了「四大奇書」的概念。
  • 名家演播《四大名著》成套推薦,嶽麓書社經典呈現
    飽含每個人的童年回憶,又富有極高的學習價值,四大名著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一套經典圖書。但是面對市面上質量參差不齊的各種版本,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挑花了眼。 無障礙新版本讓你讀的輕鬆,懂得深刻我們看到的四大名著書雖然並非文言,是相對好理解的白話形式,但明清的語言習慣、俗語俚語等跟現在還是有一定距離
  • B站上架「四大名著」,名場面彈幕太歡樂:我的童年回來了!
    《西遊記》名場面「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彈幕都在刷「你の名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四大名著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作,在國內擁有粉絲無數。而國外許多漢學家們也不斷錘鍊譯本,四大名著逐漸走出國門,被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那麼,這四個精煉的書名會被翻譯成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