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前世今生」:挖地道、打菜刀、滅蟲鼠,一座小島上的「反攻夢」

2022-01-07 國家人文歷史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至朋友圈。

據臺媒7月29日報導,臺「行政院」要求金廈暫緩「通水典禮」,金門縣28日拍板決定,儀式照辦水照通。金門「縣長」陳福海28日宣布8月5日如期舉辦通水儀式,預定於當日上午9時於大陸與金門兩地同時舉行通水儀式,雙方會同步啟動按鈕,預計上午10時10分跟大陸接到水源。


金門一島,在歷史上曾有一段「地位」非常尷尬的時期——

69年前,1949年10月24日深夜,人民解放軍第28軍近萬將士開始在大嶝島集結,目標正是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金門。然而那卻是一場失利的慘烈之戰,解放軍登島後即遭國民黨軍重重包圍,海灘成了殺戮地帶,解放軍在島上血戰三晝夜,登島部隊9000餘人大部分壯烈犧牲,一部分被俘。金門戰役對於當時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而言,是一次暌違已久的「重大勝利」,蔣經國在日記中將此役稱為「反攻復國之轉折點」。當然,蔣氏父子的夢想最終還是沒能成為現實,但在金門之戰後的半個世紀裡,金門這座小島的命運始終與蔣氏父子的「復國夢」牢牢綁在一起。

紀錄片中的金門

金門是位於中國南方海岸的一個群島名稱,共轄兩個主要島嶼,整個陸地面積加起來約150平方公裡,分別叫大金門與小金門,其中小金門又稱為烈嶼。

金門戰役後,金門人口迅速上升,除了來自大陸的難民,主要還是由臺灣調來的大量部隊,目的在於防禦解放軍的再次進攻。這段時間裡,金門民政單位被裁撤,民政事務全部轉由金防部司令官胡璉管理,負責管理民政事務的人員也全部由司令官指派,正式進入軍管時期。

金門位置圖,圖片來自紀錄片《金門之戰》

1953年初,金門縣政府雖然名義上得以重新恢復,但軍方仍掌握著實權,在未來漫長的52年裡,島上幾代人都將在戒嚴與軍管中生活。所謂軍管生活,簡而言之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軍事化,在20世紀後半葉的金門,一切都被軍事化所涵蓋。除此之外,國際政治事件的影響無時無刻不在牽動著金門,北京、華府、莫斯科與其他地方所做決定,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在兩岸對峙時期,金門作為前沿陣地,經常因島外事件而蒙受周期性炮擊,成了不折不扣的冷戰前線。較大規模的炮戰就有兩場,其一為發生於1954年9月3日的「九三炮戰」,其二為1958年8月23日爆發的「八二三炮戰」。

八二三炮戰後,金門再也沒有遭到如此大規模的炮擊,但炮擊並未停止,而是進入了一種特殊的低烈度衝突模式,即每隔一天炮擊一次,「單打雙不打」,這種模式從1958年10月延續到1978年12月,每次炮擊落彈大約數百發,炮擊時間通常在傍晚前。這種低度衝突也讓金門人形成了一種古怪的生活方式,每逢炮擊日便躲進坑道,平時正常生活,進坑道躲炮擊成了人們常規的日程安排。

當然,金門人的特殊生活並非自八二三炮戰之後才開始,臺灣當局在1956年建立了一種名為「戰地政務」的體制。簡單來說,這種特殊體制可以用它的標語「管、教、養、衛」四個字來總結,所謂「管」,是為防止居民與大陸方面聯繫以及給解放軍提供地方服務。「教」即是灌輸「反共」思想與基本教育。「養」是指經濟發展,提高民眾生活水平。「衛」則是指監督民眾與動員民眾參加民防。

紀錄片中金門密布槍眼炮眼的大碉堡

島上實行五戶聯保的管理制度,實際就是連坐法,例如村民甲私藏違禁品被查出,他本人以及與他聯保的幾戶人全部都會被抓。村子裡的村民幾戶都是親戚,沒有人想害親戚被關押或罰款,這大概是當局實行聯保制度的考量。西園村是這種制度下催生出現的悲劇典型。這就是伴隨戰地政務制度的監視與打壓,因為該制度的情報工作建立在互相猜忌與恐懼上,無論是戰地政務還是軍方,在當地都有大量情報人員,有不少就是被收買的當地村民,這類人被稱之為「線民」。有人因父親從廈門寄來的信被「線民」在垃圾堆裡找到,導致當事人被關押四個月;也有人因聊天時放嘴炮,被檢舉為「思想有問題」帶走。因「線民」無處不在,島上居民總是長期保持著警惕。

 

 

進入20世紀60年代,兩岸直接衝突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冷戰式的競爭。金門是處於最前沿的島嶼,此前卻幾乎沒有開發,十分貧窮,戰爭危機過去後,蔣介石希望通過新的建設措施使金門島上的經濟和社會現代化,將其打造成模範縣。蔣介石認為將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金門建設好,可以和對岸形成鮮明對比,突顯出三民主義的優越性,於1960年4月指示建設金門、馬祖為「三民主義模範縣」。

今天的金門最著名的特產就是菜刀和高粱酒,這兩樣東西都與冷戰時代有關,菜刀是用大陸打過去的炮彈皮打造,至於高粱也是胡璉在1950年引進的。根據胡璉自己的描述,他推廣種植高粱的初衷,是這種東西不僅能充當燃料,又能供為糧食。自金門開始大面積種植高粱起就遇到麻煩,島上鳥類非常多,尤其是麻雀專門吃高粱。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政府買了一批獵槍,借給村民狩獵,在學校裡的學生也被動員起來,拿著彈弓獵殺麻雀,並且有規定的指標。

金門菜刀製作過程 圖源:YouTube視頻

後來在當地政府任職的翁明志回憶自己上學時說:「如果孩子們不照規矩交出麻雀爪子、老鼠尾巴或蒼蠅,就會被打手心。當時整個金門都這麼做,因此獵殺了非常多的鳥類。而隔年,木蟻肆虐了整座金門島,你可以看到它們一排排橫行在馬路上,開車時更會碾過它們——啪、啪、啪,空氣裡瀰漫著螞蟻。」

比捕雀行動規模更大,且更長久的是滅鼠運動,滅鼠在金門設為模範縣之前就已展開。自1949年以來,瘟疫是令金門駐軍非常頭疼的問題,經過從臺灣派到金門的醫學專家調查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南方士兵喜歡捕蛇吃,而蛇又吃老鼠,老鼠傳播疫病,所以士兵吃蛇無異於助鼠為虐。為了消滅疫情,一場滅鼠大作戰在金門島上如火如荼地展開了。胡璉推出了一個新政策,即金門島上所有居民,每戶人都必須參與到滅鼠運動中,並且要達到一定指標,數額最後規定為每人每月至少消滅一隻老鼠,為了確保民眾遵守規定,政府要求每戶人家都要上繳老鼠尾巴。據統計,在1954年的第二季度,民眾上繳的老鼠尾巴超過了24000條。

胡璉 來自紀錄片《金門戰役》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村民回憶,前期老鼠還比較好抓,但後來越來越少,而交不出尾巴又會受懲罰,一般而言誰的老鼠尾巴若不夠,便會向鄰居借一條來充數,如果借不到的,便只能鬥智鬥勇了。有人將老鼠尾巴剪成數段,謊稱每一段都是不同的老鼠尾巴。

而在1982年「衛生部」發出的一份文件中,提到近來有人拿葦草充當老鼠尾巴,當局為此感到非常憤怒。老鼠尾巴很快發展出一條產業鏈,市面上開始出售,每條3-5元不等,沒有湊到足夠數額的家庭只能花高價到市面上買。滅鼠運動發展到後期出現了更荒誕的現象,那就是居民們只捕不滅,抓到老鼠後剪掉尾巴再放生,尤其是母鼠必須得放回,這樣它就可以繁衍更多的小老鼠,民眾不愁沒尾巴上繳。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就這樣成功晉升為保護動物。

除了獵鳥與滅鼠,民眾還被要求上繳蒼蠅,通常以火柴盒為計量。同樣的,蒼蠅也有大量注水。當地居民陳錦華回憶說,他曾用茶葉和香灰填滿裝蒼蠅的火柴盒,像他這樣機智的老百姓並非個例,1977年,被當地民眾屢次愚弄的「衛生局」氣得給幹部發通知,說如果今後在繳交的蒼蠅中找到其他物品,重量直接打對摺計算。

 

 

1968年3月12日,當模範縣運動還在金門熱火朝天地開展時,擔任「國防部」部長的蔣經國忽然下令:「今後金門建設,要著重戰備方面,但凡與軍事無關者,最好少花錢,要以更多的經費用在戰場上,以加強戰備設施。」隨後,蔣經國任命蕭政之為戰地政務委員會秘書長,他以「人人是戰鬥員,村村是戰鬥堡」為原則推行蔣經國的計劃。

所謂「戰鬥村」即是動員所有的金門百姓參與挖掘坑道、修築碉堡等作戰工事,凡12歲至15歲的男女組成「幼獅隊」,負責巡邏村落與管制交通。未滿21歲和超過56歲的老人要接受疏散訓練,其餘的全部參與挖掘工事,一時間島上全民皆兵,金門地下遍布大大小小的地道。如今,地下金門是當地旅遊景點之一。

當然,即使冷戰氛圍如此濃厚,金門島上依然存在著不少娛樂場所,例如電影院、茶室等,其中最具爭議者非「八三一」(妓院)莫屬。2014年有部叫《軍中樂園》的電影在臺灣地區熱映,影片所反映的正是金門戒嚴時期的軍妓現象。前文提過,金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島上部署了與之不相稱的駐軍,如此龐大的阿兵哥群體,年長日久就不免發生騷擾、強姦當地女性的惡性事件。面對這些問題,當局採用的方法是招募性工作者,在金門島上開設官方風月場所。這些地方較為正式的名稱是「軍中樂園」或「特約茶室」,但當時人們往往以「八三一」稱之。

電影《軍中樂園》劇情截圖

「軍中樂園」裡的從業者沒有金門本地人,都來自臺灣本島,關於她們的身世,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說她們是罪犯,為了減刑而來到金門,也有人說是因到金門得到的報酬更高,還有人認為有些是因為年紀太大,在臺灣本島沒法立足故而遠走外島。全盛時期,金門大約有250名性工作者。在嚴格的軍管體制下出現這樣的風月場所本身已相當違和,畫風更詭異的是,就連妓院都不可避免的打上了軍事化的印記。在這些「茶室」門口會張貼著各種各樣的標語,例如「有所節制;節省時間精力;盡情娛樂但莫忘職守」「大丈夫效命疆場,小女子獻身報國」等等。

從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軍中樂園」總是生意興隆,尤其是在假期,院子裡「比電影院還忙碌」,直到70年代之後,前來光顧的士兵開始減少,因為此時的新兵都是從臺灣本島徵召,不少人在臺灣都有女朋友等著,當幾年兵回去還能重組家庭有個盼頭,而當年那些大陸來的老兵就比較悽慘,隨著「反攻大陸」計劃的破滅,他們有家回不去,手中的「授田證」最終也成為廢紙一張,能夠發洩的渠道,大概只有「八三一」這樣的地方了。

整個20世紀後半葉,金門島上都部署了與之不相稱的駐軍,軍人隨處可見。圖片來自電影《軍中樂園》

在戒嚴時期,金門的籃球也受到了嚴格管控,這是因為島上士兵中一直傳言說只要抱著兩個籃球就能遊過海峽抵達大陸,尤其是林毅夫事件後,這樣的說法越傳越廣,直到多年後林的妻子出來闢謠說「沒有人能抱著籃球從金門遊過來」。但當年,籃球的確就是被這些傳言害得無辜中槍的。

 

1979年元旦,就在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的同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布了《告臺灣同胞書》,要求兩岸在貿易、交通、郵政上建立直接聯繫,同時希望兩岸進行談判,作為和平統一的序幕。為了表示出誠意,時任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馬祖等島嶼。

《人民日報》上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

金門最終等來了解嚴的一天,1992年11月7日,臺灣當局宣布解除金門島上的戒嚴令,戰地政務與民防隊也隨即廢止。部隊陸續撤離,經過52年軍管歲月的金門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進入21世紀,大陸經濟騰飛,日新月異,廈門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但在金門,時間似乎是靜止的,這種對比在夜晚尤其明顯,廈門島燈火通明,金門島靜夜無聲。解嚴後,儘管阿兵哥不再是隨處可見,但軍事化的烙印幾乎覆蓋了這座島嶼的每個角落。地下坑道、舊坦克、碉堡、防空洞……如今的金門島,無處不見戒嚴歲月的痕跡,即使是最著名高粱酒與菜刀,也是那個特殊時代的產物。最大的變化大概是從前從金門到廈門,需要花整整兩天的時間,而今天只需要半小時。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抓取。文中圖片如未說明,均截圖自紀錄片《口述歷史:金門炮戰親歷記》


點擊進入 「果粒時刻」小程序界面

相關焦點

  • 韓福東:金門菜刀炮彈造
    作為金門三寶之一的菜刀,是由炮彈殼製成的。金合利制刀廠總監吳增棟把這些鍛造成一把把鋒芒畢露的菜刀,沉默的刀鋒以銳利而堅硬的砍剁力著稱,卻無法切斷糾纏兩岸數十年的紛爭。事實上,金門菜刀上凝結了的恰是那一段硝煙瀰漫的往事,無可逃避,令人無限唏噓。
  • 金門景點Top10別說金門只有飛彈、坦克、大炮跟菜刀
    ,你想到的該不會只有飛彈、坦克、大炮跟菜刀吧?給自己一趟旅行的時間,重新認識金門的一景一物吧,別再說金門只有飛彈、坦克、大炮跟菜刀! # No.10-擎天廳  網友評論: 家佑 張:其實建功嶼本身就是一座碉堡,過去擔當著保家衛國的重任。以前駐軍在此警戒,眺望近處的烈嶼和遠方的福建,看著看著,似乎看出些許相思。
  • 金門景點Top10|別說金門只有飛彈、坦克、大炮跟菜刀
    ,你想到的該不會只有飛彈、坦克、大炮跟菜刀吧?給自己一趟旅行的時間,重新認識金門的一景一物吧,別再說金門只有飛彈、坦克、大炮跟菜刀! # No.10-擎天廳  網友評論: 家佑 張:其實建功嶼本身就是一座碉堡,過去擔當著保家衛國的重任。以前駐軍在此警戒,眺望近處的烈嶼和遠方的福建,看著看著,似乎看出些許相思。
  • 【資訊】金門酒廠網站上線 剖析金門高粱酒"前世今生"
    為了充實眾多金門高粱酒迷們對金門酒的認知廣度,同時也讓更多朋友深入了解金門高粱酒。金門酒廠有獎競猜活動主題網站(http://marketing.kkl.net.cn)於2014年9月8日正式上線了。網站的上線,將讓更多知他而不懂他的網友們了解這款歷經歷史滄桑的美酒品牌醉人的「前世今生」。
  • 金門村跑 金門好風物,小島的鉅獻
    因為金門純淨的水質,以及低緯度地區帶來的充足日曬,讓金門成為了製作面線的好所在。若說金門的面線與其他地方的面線有無不同,最大的不同勝在口感「Q彈」,而這樣的優質則建立在複雜的遵循古法製作上。例如馬家面線便是如此,前期需要經過揉面、擀麵等步驟,再將面線拉成細線,在晾架上晾至半乾,一般再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通過手觸來判斷。
  • 海南島傳:一座島嶼的前世今生
    海南島傳:一座島嶼的前世今生 孔見 著 新星出版社 2020年11月【內容簡介】  《海南島傳:一座島嶼的前世今生》是「絲路百城傳」叢書中唯一一部以整個島嶼(省)為地理單元的作品。我與無數被遺忘淹沒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島上,只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能走到一起,而這本書的寫作,打通了過去與現在之間緊閉的大門,讓我得以和他們共同經歷進退沉浮與生老病死。  於是,《海南島傳》的書寫,仿佛就是我個人身世的自敘。自這座小島從大陸裂開的剎那,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感同身受地發生在我的心口,石頭紛紛地向我砸來,並掀起了難以平復的浪湧。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去金門、廈門旅遊的人,大多會聽導遊介紹「金門三寶」:高粱酒、貢糖和菜刀。這「三寶」聽起來都和廚房有關,但後者算不上當地土產,而是大陸送去的「禮物」,因為這些菜刀都是當年解放軍發射的炮彈打的。 早些年,廈門的姑娘出嫁前,常常要託人帶把金門菜刀做嫁妝。
  • 幹了這碗高粱酒,金門菜刀來剁手
  • 高密菜刀的前世今生!
    高密菜刀歷史悠久,名揚大江南北,享譽關東內外,是名副其實的高密特產、老字號。四百年前,在「菜刀之鄉」夏莊的河西、十裡堡、儀家等村,就有了打刀的刀匠,並出現了刀鋪。這些村幾乎人人都能打制菜刀,代代相傳。高密菜刀高密菜刀工藝在工藝上,高密菜刀的祖傳格言為:銅薄響,鐵薄快。
  • 央視熱播《一九五八炮擊金門》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炮擊金門內幕
    為了懲戒臺灣國民黨當局,昭示中國人民統一的決心,中共中央在日漸緊張的國際局勢中做出決策——炮擊金門,金門這座小島,成為北京、華盛頓和蔣介石三方的角力點。在臺前幕後,一場較量即將展開。1958年8月18日,毛澤東提出炮擊金門,並且提出「直接對蔣,間接對美」的方針。8月23日,遠在北戴河的毛澤東下令,下午五點半準時向金門開炮。這個關鍵的炮擊時間包含著多重考慮。
  • 懸疑港劇《金宵大廈》:一座奇幻大廈的前世今生
    金宵大廈是一座魚龍混雜的大廈,充斥著三教九流、各種職業的商販和住客。樓下是商場,樓上是劏房和賓館。住在這裡面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自身都很神秘。整座大廈經常發生一些古怪的事件,總是在奇幻和現實之間徘徊。男主蕭偉明,人稱「阿蕭」,是這棟金宵大廈新來的保安。
  • 特色之旅│軍中樂園─金門831,那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蔣經國巡視金門蛙人部隊(圖片取自網絡) 金門,一座緊鄰廈門的小島,自古隸屬於福建省管轄,但自1949年至今日,金門的命運就猶如兩岸那最滄桑的故事般,歷經了八二三炮戰及單打雙不打的日子,在那戒嚴兩岸軍事對峙的時代裡
  • 金門村跑 | 跟著巴士串玩小島,去看第一眼金門!
    那麼問題就來了,第一次去金門的村卷們在有些陌生的金門到底可以怎麼玩呢?那今天村跑君就給村卷們介紹一種在金門自助遊最經典的玩法——跟著巴士串玩小島。以最輕鬆的方式暢遊串玩小島,一網打盡金門的主要觀光點,搭乘觀光巴士定為不二之選。
  • 金門駐軍將縮至三千人 臺軍方:現在不反攻大陸了
    原標題:金門駐軍將縮至三千人 臺軍方:現在不反攻大陸了
  • 兩岸旅遊趣│軍中樂園─金門831,那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蔣經國巡視金門蛙人部隊(圖片取自網絡)金門,一座緊鄰廈門的小島,自古隸屬於福建省管轄,但自1949年至今日,金門的命運就猶如兩岸那最滄桑的故事般,歷經了八二三炮戰及單打雙不打的日子,在那戒嚴兩岸軍事對峙的時代裡
  • 金門Vlog | 這裡的佛祖會吞幣……
    不妨看看這份簡單快捷又充實的攻略金門一日遊玩建議+推薦金門是一座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的島嶼,景點之間的距離較遠,公共運輸不便。這次我們遇到的包車司機——長毛哥,作為淳樸熱情的金門土著,不僅熟悉金門所有景點,還根據我們計劃制定了最合理的路線。通曉古今的酷哥長毛,全程故事講不停——從政府獎勵抓孔雀講到明清打海盜……信息量堪比10個導遊!TIPS / 可以讓酒店前臺直接聯繫包車司機,報價會根據時長和路線決定。
  • 斯琴高麗歌曲前世今生完整版歌詞介紹 前世今生好聽嗎
    關於愛情的《前世今生》,她用自己的理解,道出《戀戀女人香》。  前世今生  人們常常說上輩子的愛情是這輩子欠的債。所以我們要用今生今世償還。《前世今生》這首歌曲帶有一種透明的憂傷,擁有獨特中國風情歌的旋律,斯琴高麗用略帶悲傷的輕淡低吟表達成情歌的悲歡。《前世今世》可以說是斯琴高麗的感情觀,也是對待愛情的真切感受。而斯琴高麗首度在歌曲中嘗試的「真情念白」也令人刮目相看。
  • 前世今生,顛覆你的認知之:水的恐懼
    在布萊恩魏斯的《前世今生》中,凱薩琳總是不斷的做相同的噩夢:她開車經過一座正崩塌的橋,車子掉進了水裡,她出不來,快要淹死了。第二個夢是她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裡,不斷被絆倒,可是找不到出路。她怕被水淹死、怕吃藥會讓自己噎死,怕坐飛機,怕黑,怕被鎖起來。
  • 前世今生與來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灰的自習室,ID:uptogetheru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如果我有前世那我是幸運的如果我有今生那被思念重重纏繞痛苦而無奈的昨日因為它讓我沒有幻想只有悔恨的無法選擇讓我在無法自拔的痛苦中掙扎於是猛然醒悟我活在今生
  • 金門33種玩法 守藝金門:不只是伴手禮那麼簡單
    適合人群:想購買地道金門伴手禮,更想了解背後精彩手工藝的村卷(全人群可報名)遊玩時長:12月17日全天玩法歸類:主題小包團到金門旅行,有一些非常出名的傳統伴手禮,比如金門貢糖、金門高粱酒、金門菜刀、高粱面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