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帝溥儀被逐出宮後,那些老太妃們去哪兒了?她們怎麼生存的?

2020-12-23 奧古說歷史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清亡。

清亡後,民國政府保留了許多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件,承諾每年支付清皇室費用400萬兩銀元,並允許溥儀及其他皇室成員暫居紫禁城內,待時機成熟移居頤和園。

由此,彼時清雖亡,但仍然是可以繼續在紫禁城作威作福,享受著末代皇室的那最後一絲榮光。

民國元年(1912年),溥儀被逼退位後,清皇室還留有4位前朝妃嬪:端康皇貴妃、莊和皇貴妃 、敬懿皇貴妃、榮惠皇貴妃。其中端康太妃是光緒皇帝的妃子,莊和、敬懿、榮惠太妃皆為同治妃子。

這四位太妃作為同治和光緒的遺孀,在遜清皇室中是除隆裕太后外,地位最為尊貴的人。而四人中又以端康太妃身份最高,因她的年齡最小、思想最為開明,與宣統的關係最為融洽,因此其居四太妃之首。民國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逝世後,端康更是躍居後宮之首,成為當時遜清後宮中的實際掌控者。

但是,隨著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22日,直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後,清皇室這最後一絲榮光也隨之消失,不復存在,除了溥儀外,其餘皇室皆以平民無疑。

溥儀被逼出宮後,清朝還留有2位前朝妃嬪:敬懿皇貴妃、榮惠皇貴妃。因此時清朝已滅亡,且優待條件也不再,所以這兩位太妃出宮後的生活條件並不好,只能是靠其他皇室成員的救濟苟延殘喘著!當然,她們畢竟曾經是清朝皇室,所以在明面上,她們還是保有著一絲前朝貴族的尊嚴,至少沒有留宿街頭。

端康皇貴妃

說起端康皇貴妃,很多人可能不認識。但是說起瑾妃,我想很多人都不會陌生,沒錯,她就是光緒最寵愛的珍妃的親姐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瑾妃與自己的妹妹珍妃一同入宮,次年被冊封為「瑾嬪」。

光緒二十年 (1894年) 正月初一日,慈禧六十大壽,她特下恩旨,以內庭妃嬪平日裡侍奉自己十分謹慎為由,詔封瑾嬪和珍嬪為「瑾妃」和「珍妃」。同年,因其妹妹珍妃忤逆慈禧,惹得慈禧大怒,瑾妃受牽連,被貶為貴人。瑾妃雖因妹妹的關係,被一擼到底,但是因她生性柔弱,對慈禧很是恭敬,從未有忤逆之事,所以沒過多久,慈禧就下旨,恢復其妃位。

民國元年(1912年)溥儀退位後,瑾妃被上尊號「端康皇貴太妃」,成為四大太妃之首。此時,清朝雖滅亡,但因民國對前清有著諸多的優待政策,所以瑾妃在後宮中的生活並不差,相反很是愜意。據說,瑾妃在永和宮過著很有品味的生活,時常以丹青書法自娛。同時她十分喜好吃食,經常派人到京城有名的天福號購買醬肘子吃,而因瑾妃喜愛美食,所以永和宮裡的小膳房,其大廚的烹飪是相當出色,前清王公大臣都愛吃她賞的飯。

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和溥儀及其餘遜清皇室成員共度中秋後,受了風寒的瑾妃是一病不起,五天後因情況惡化而病死在永和宮中,享年五十二歲,此時距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皇宮,還有41天。

莊和皇貴妃

莊和皇貴妃,同治珣妃,出身名門,父親是六朝元老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侄女是同治皇后孝哲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年),珣妃與侄女孝哲皇后一同入宮,封「珣嬪」。珣妃長相雖清秀明豔,但卻十分消瘦,且不懂嫵媚,所以不得同治的寵愛。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11月15日,光緒登基後,才被升為珣妃。光緒二十年 (1894年) 正月初一,慈禧六十大壽,珣妃與其餘妃子一同晉升,珣妃被冊封為「珣貴妃」。

民國元年(1912年)溥儀退位後,瑾妃被上尊號「莊和皇貴太妃」。民國十年(1921年)4月14日,珣妃病逝於儲秀宮中,此時距離溥儀被逼出宮還有1301天。

敬懿皇貴妃

敬懿皇貴妃,同治瑜妃,她是四大太妃中最為漂亮,也是最聰明的一位妃子,史書說她是冰雪聰明,身材苗條,冰肌玉質,花容月貌,精通文墨,琴棋書畫,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堪為一代美豔才女。

同治十一年(1872年)選秀入宮,封「瑜嬪」。同治十三年(1874年)11月15日,晉升瑜妃。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月,晉升瑜貴妃。民國二年(1913年)3月12日,被上尊號「敬懿皇貴妃」。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逼出宮後,瑜妃前往位於麒麟碑胡同的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此後依靠著此前的積蓄,及其他皇室成員的救濟度日。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七歲。

榮惠皇貴妃

榮惠皇貴妃,同治瑨妃。同治十一年(1872年),瑨妃與孝哲皇后一同入宮,封「瑨貴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升瑨嬪。光緒二十年(1894年),升瑨妃。次年晉升皇貴妃。民國元年(1913年),升榮惠皇貴妃。

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溥儀馮玉祥被趕出皇宮後。康妃與敬懿太妃一起前往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兩人是相依為命,直至終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5月18日因病逝世,享年七十八歲。

總得說,遜清小朝廷被趕出紫禁城後,榮惠皇貴妃與敬懿皇貴妃雖說失去了曾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奢侈生活,淪落為平民。但是,畢竟她們二人的身份在那裡,雖說失去了皇族的身份,但還是有人記住她們曾經是為皇族,因此時常接濟她們,而在他們的接濟下,榮惠皇貴妃與敬懿皇貴妃生活也還能勉強過下去,不至於過得太寒酸!

相關焦點

  • 溥儀被趕出宮後,那些宮中的老太妃們都去了哪裡?
    所以,退位這件事,對當時的溥儀來說其實沒有多少感覺,紫禁城的大部分依舊是他的,隆裕太后和那些太妃們也依舊住在紫禁城中。但隆裕太后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這種痛苦最終反映在她的身上,讓她一病不起,一年後去世。當溥儀被馮玉祥逼出紫禁城的時候,榮惠皇貴妃和敬懿皇貴妃都經歷了最趕出紫禁城的經歷,只不過兩人不肯離開紫禁城,要知道她們從選秀入宮開始,已經在紫禁城中生活了半個世紀之長,她們對於紫禁城是有感情的,而且她們身份尊貴,自然不肯離開紫禁城。
  • 王慶祥:溥儀和梅蘭芳的往事
    《大公報》則轉述貝勒載濤(溥儀七叔) 的話評論道: 「梅蘭芳在宮演兩劇,一為《遊園驚夢》,一為《霸王別姬》。清帝、後及皇室諸人,均以此次觀劇極為滿意,而尤讚賞《別姬》舞劍一場。瑜太妃(同治帝妃)謂: 『隨先太后看戲數十年,從未見此好戲,以前都算是白看了』等語,其推重如此。」    梅蘭芳事先就聲明「不領戲價」,卻得到清宮最高的報酬。
  • 賈元春被賜死,為什麼跟老太妃有關?你看老太妃的神秘身份!
    然而,省親回宮不出三個月,賈府便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忠順王府登門興師問罪,宮中太監不時索要銀錢,這都意味著元春跌入桎梏。而等到神秘老太妃出現,頃刻左右元春生死,就連賈家獲罪被抄,都與其有莫大關聯,那麼,這位真人不露相的老太妃,究竟是何人?原著依舊給出了線索。且看寧榮兩府極盡熱鬧的過兒年節,才剛至十五元宵,就有太監傳來消息。
  • 清朝滅亡後,紫禁城裡的後宮佳麗都去哪了?她們的結局如何?
    1912年2月12日,在曾經無數次上過朝的宮殿裡,溥儀被隆裕太后帶著宣布了退位,清朝的命數正式消耗殆盡。在清朝以前,不論哪一個朝代滅亡,都後宮的妃子們都逃脫不了幾個命運,一是死亡,二是被囚,三是被供奉。但是清朝各處都不同,滅亡後,紫禁城的三千佳麗又都去了哪裡呢?
  • 太監小德張衣錦還鄉,貧苦少年心生羨慕欲入宮,淨身後溥儀退位了
    然而清帝退位後,載濤的日子是過得一天不如一天,他的府裡只有四個伺候的人,給的工資也少得可憐。有一次孫耀庭的哥哥來看他,他想拿出點錢來補貼家用,可翻遍了口袋也只有兩塊錢。孫耀庭覺得王府雖好,卻不能給自己帶來權勢和財富,深思熟慮過後,他去找載濤說了自己想進宮的事,沒想到載濤不但不生氣,還笑著對他說:「去吧,孩子,奔你的好前程去吧。」
  • 宅在宮裡小皇帝是怎麼讀書的?末代皇帝溥儀說他讀了假書
    溥儀說,自己念書是「極不用功」的,經常藉口生病不去。毓慶宮對他最大的吸引力,是東跨院裡檜柏樹下的那窩螞蟻,溥儀用點心渣子餵螞蟻,幫螞蟻搬運食品。後來又養起了蛐蛐、蚯蚓——用的是古瓷盆缸。 沒有同學的溥儀完全是個熊孩子,一高興就把鞋襪全脫掉,把襪子扔到桌子上,老師只得給他收拾好穿上。
  • 末代皇帝的深宮照曝光,膽小的別細看
    攝影技術是伴隨著清末社會動蕩走入中國的,最早風靡的地方當屬故宮。資料顯示,攝影術大張旗鼓地走入宮廷,是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駐法國公使裕庚任滿回國,慈禧太后讓他的女兒德齡、容齡隨侍身邊,並請來其子勳齡為自己拍照。
  • 一入宮門深似海,清朝宮女出宮後結局怎樣?還能嫁得出去嗎?
    由於高氏家族出身低微,所以導致她的兒子胤禕也並不受皇家待見,胤禕長大後主要作用就是替皇家守陵,雍正不喜歡這個弟弟,派他去給老爹康熙守陵,胤禕當然不想去守陵,找各種理由推脫不去,雍正一怒之下直接將胤禕的貝勒爵位降成了輔國公爵位。
  • 皇帝溥儀與淑妃文繡婚後九年未曾同床共枕,引發史上唯一一場帝妃離婚官司
    她8歲讀小學,後來在宮裡溥儀給文繡聘請過一位叫凌若雯的英文老師,文繡學習很用心,思想隨之開放,把讀書當成了樂趣。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鄭孝胥勸溥儀藉助日本人的勢力,文繡知道後力勸溥儀不能聽信鄭孝胥的鬼話引狼入室,但溥儀怎麼會聽她的?本來還在猶豫,她這一勸,溥儀反而決定和日本人合作了。
  • 末代皇帝溥儀不能生育,但婉容皇后懷孕了,當時的宮廷有多混亂
    但是在那個混亂的時期,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說溥儀不幸,可他在清亡後還好好地活了那麼多年,六十一歲才因病去世,相比別的亡國之君,他已經很幸運了。自古亡國之君總是殘暴、貪圖享樂、生活混亂、不理政事,其實溥儀也不例外。但一個孩子孤零零的生活在皇宮裡,顯得總是有幾分可憐。
  • 溥儀:我的前半生做了三次皇帝
    這一年,6月16日,陳寶琛、梁鼎芬兩位「帝師」一起走進毓慶宮,告訴溥儀:「今天不用念書了。」原因是前清兩江總督兼攝江蘇巡撫張勳要來請安。按照慣例,兩位「帝師」開始教溥儀,等會兒召見張勳時要怎麼應對。總體原則就是要他保持謙遜,以顯聖德。這一年,溥儀12歲。日常生活除了跟著師傅們讀書、看報,就是玩遊戲。他還是個孩子。
  • 退位後的童年溥儀,為騎自行車鋸掉故宮門檻,給胡適打電話聊天
    ▲清帝退位詔書溥儀退位後,依舊享受皇室的優待條件,民國掌權者給溥儀每年支付400萬兩銀元。溥儀依舊住在紫禁城裡,也就是今天的故宮博物院。儘管大臣們紛紛反對,溥儀還是對自行車極為著迷,甚至花高價請到頗有名氣的「飛車小李三」教他騎自行車。
  • 7歲的溥儀,吃飯前必須先得做一件事情,令在場的宮女們都紅著臉
    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緒皇帝纏綿病榻,但是這位皇帝卻沒有自己的子嗣,這就意味著皇位後繼無人,慈禧太后為了大清的江山能夠有人繼承便將溥儀養在皇宮中,作為皇位的接班人。不過,這時候的溥儀還沒有3歲,死活都不願意和陌生的太監一起入宮,所以就讓溥儀的乳母王焦氏抱著溥儀進宮。
  • 溥儀,紫禁城最後的主人
    慈禧非常掃興,說:「這孩子真彆扭,抱到哪兒玩去吧!」溥儀當時還無法理解這個人會對自己的命運造成多麼重大的影響。1908年夏天,74歲的慈禧受涼得病。久病未愈的她似乎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趕忙把更立新君之事提上日程。她下定決心速立新君,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她聽說袁世凱密謀把慶親王奕劻的兒子載振擁立為帝。
  • 溥儀退位後,籤了《皇室優待條款》,為何還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
    溥儀退位後的《清室優待條款》1912年2月12日,隨著末代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民主共和的陽光第一次出現在古老的中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不過,12年後,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北京政變)推翻了曹錕軍政府,並且做了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修改了清室優待條款,將居住在紫禁城的溥儀一般人驅逐出去。
  • 清末格格王敏彤,暗戀溥儀又愛而不得,終生未嫁孤獨終老
    她就是清末格格完顏童記,她還有一個溫婉的名字—王敏彤。王敏彤出生在清末,雖是皇家格格,卻掙扎在時代的漩渦中,她一生命運多舛,許多次的愛情都與她擦肩而過,一生摯愛也終究化成黃粱一夢。她的結局也是令人唏噓,在90年的人生中,既沒有嫁人也沒有工作,晚年生活更是簡陋破敗。
  • 清朝滅亡23年後,溥儀的老師在英國買下一島,並掛龍旗穿朝服效忠
    這個職務就是「帝師」,也就是皇帝的老師。一般情況下,皇帝老師大都從太傅、太師等職務轉化而來,也就是太子皇儲的老師。不過當「帝師」只是一種俗稱,他們會以不同官員身份出現在朝廷中。歷史上給皇帝太子當老師成大事的人很多,司馬懿就是其中一個,他是曹丕的老師,後代篡位建立晉朝,可見此位置有先天的優勢。到了清朝也有很多有名「帝師」,在這裡就先不介紹了。
  • 溥儀當年出宮時運走的珍寶,如今價值多少?
    一提到別人提到錢的時候就會非常反感,覺得那些把錢或者把其他的物質放在嘴邊上的人,都是非常虛偽之人。但其實在生活中,人們能夠儘量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其實可以穩固自己在家庭、在社會中的地位。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人們必須要面臨的問題。如何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除了拼命的賺錢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正規渠道。
  • 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被趕出皇宮後,那些後宮妃子去哪了?
    清朝頒布的最後一個詔書是溥儀退位詔書,以太后的名義頒布,雖然已經不是皇帝了,但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還是保留了很多對舊皇室的優待。甚至承諾每年給皇室成員400萬元的生活費用,允許溥儀和他的家人繼續在皇宮裡面居住,等到合適的時候再搬到頤和園去。
  • 大清滅亡,那些王公貴族們,最後都哪兒去了?
    清朝滅亡以後,那些王公、貴族、王爺、格格們到哪兒去了?清朝一共延續了二百六十八年,這期間一共誕生了前前後後差不多二百五十位王爺、貴族,這些王爺也被稱為鐵帽子王,意思就是說只要大清朝在一天,他們的身份封號就會世襲,永不改變。到了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突然沒了,當時還有六百多位皇親國戚,大清沒了,很多王公貴族的日子就開始一天不如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