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他為何不聽豐臣重臣勸阻,執意徵討上杉家?

2020-12-23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為何不聽豐臣重臣勸阻,執意徵討上杉家?

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德川家康率軍徵伐上杉家,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上杉家延遲參賀。對於當時的日本社會而言,下級必須向上級參賀,以示臣服。但上杉景勝因為領內建設問題,推遲上京,這就造成嚴重後果。

德川家康在這個時期已經顯露出跋扈的一面,權力大部分都握在手中,原本由五位顧命大臣主導的情況,已然變為家康一方獨大。上杉家也一度露出即將上京辯解的意思,不過此事再度出現變化,因為德川家康有意徵伐上杉家。

為了打破僵局,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安國寺惠瓊商議,為了加強壓力和分量,三人召來生駒親正、中村一氏、堀尾吉晴這三位豐臣家的老臣,再加上同屬奉行的長束正家和前田玄以一起,請求德川家康暫緩向上杉家做出徵伐的舉動。這件事,同樣獲得了毛利輝元的支持。

五月七日,大谷吉繼、增田長盛、長束正家、前田玄以、生駒親正、中村一氏和堀尾吉晴連署給德川家康,以四個理由,要求他以大局為重,不要出兵會津。

一、豐臣秀賴年幼,需要德川家康坐鎮上方來繼續穩住局面。

二、直江兼續的言行惹家康生氣是可以理解的,但仍然希望家康不要在年內出兵,萬不得已也請延至明年春再出兵。

三、太閤公逝去以來,諸多事情都在家康的指揮和忍耐下得以和平解決,這次貿然出兵,恐怕會破壞國內難得的和平局面。

四、因為近年的歉收,導致大軍出徵所需的軍糧調達困難,萬一戰事拖到雪季,到時缺乏軍糧將更危險。因此,還請家康延至明年春再出兵為尚。

豐臣奉行及重臣的勸說,一是袒護上杉家,希望以拖待變。另外也是不希望德川家康離開,造成京阪地區再次出現混亂,特別是家康自專橫起來後,想要反擊德川家康的人不在少數,繼而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按照豐臣秀吉死前的遺囑,所有大事都應由顧命大臣們一同商討解決,即使事實上已經變成了德川家康獨大的局面,但其他的人仍然希望取得平衡,維持局面盡力遵守豐臣秀吉的遺訓。

不過,到了六月初,德川家康不顧大谷吉繼等人的勸阻,堅決要親自率兵討伐上杉家。除了直江兼續出言不遜這個表面理由外,更很重要的因素還是來自於另外一位顧命大臣,也就是前田利長的表態。

在討伐會津問題在德川家康和豐臣奉行、重臣們之間鬧得火熱之際,一直留在加賀金澤,與德川家康冷戰的前田利長終於在五月底與德川家康達成和解協議。前田利長將母親芳春院以及前田家重臣各自派出的人質一起送到江戶城,以示希望與德川家康和解的誠意。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則允許前田利長的正室玉泉院和胞弟前田利政回到加賀。

通說中,前田利長將母親送到江戶當人質,意味著前田家完全向德川家康屈服,自行降格為德川家的附庸。因此,前田利長在後世的評價裡,成為備受諷刺的「軟二代」。不過正如上文所說,前田家進行了一次交換,送出母親和重臣派出的人質,但迎回了自己的正室和胞弟回家,代表前田利長在大阪方面已經沒有後顧之憂。

至於在這期間,前田利長和前田家重臣進行的各種深入討論,並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但無論如何,前田利長提出和解,意味著德川家康出兵討伐上杉景勝的阻力大減。宇喜多家自身還在家臣內亂後的恢復中,毛利輝元也沒有正面和家康衝突的可能。

而前田家倒向德川家,在他的配合下,迫使上杉景勝屈服的勝算大大增加。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利用這個有利形勢,德川家康必須儘快處理上杉家,自然不會接受奉行們的延期要求。對於上杉家的徵伐已然無法避免。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家」的亂世爭霸之路
    戰國名門上杉氏,出自「藤原氏」,本為生活在越後地區的名門大族。戰國亂世,上杉家自然不可避免捲入關東戰事之中,置身於權力的漩渦之中,先後與四面八方的對手對戰,並一直保留家門至戰國末世,在各種大河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上杉家的代表人物,有著「軍神」之稱的謙信公以及其後人的形象,上杉家的爭霸之路,就從這裡開始了。
  • 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阻止父親傷害德川家康,卻仍逃不過家康的暗算慶長三年(公元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的態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轉變。他在豐臣秀吉晚期深受信任,被視為是耿介之臣,一直以五大老之長的身份支撐著豐臣政權,可現在卻私下與伊達政宗、福島正則等大名聯姻,對各大名論功行賞時,更是獨斷專行,毫不掩飾他想藉此分化豐臣政權,剷除異己,進而稱霸日本的意圖。但在豐臣秀吉晚期,被推出的還有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由於他的活躍,讓德川家康的計謀無法充分得逞。
  • 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為何終身蝸居冰天雪地的越後?
    上杉謙信則是對手下將士表示,為何武田信玄戰鬥了這麼久,都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現在他死了,我如果去進攻他的兒子,就算勝利了,你們讓我如何面對天下的所有人?我想如果是織田信長或者是德川家康遇到這個情況,肯定是欣喜諾狂的率領軍隊發起進攻,取得甲斐國。不過上杉謙信卻不做這種乘人之危的事情,也不落井下石。我想後人喜歡上杉謙信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如何看待五大老?從遺囑就能看出誰更重要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如何看待五大老?從遺囑就能看出誰更重要日本戰國時代,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豐臣秀吉病逝。為免政局不穩,豐臣秀吉在死去之前下令奉行要對外隱瞞自己的死訊。八月五日,豐臣秀吉在僅有的意識下,向德川家康等五大名和石田三成等五名奉行下達遺囑,對自己死後,十人的工作作出最後的指示。
  • 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
    導語: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提起日本的戰國時代,最出名的就是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而且三人還都是從屬關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織田的部下,後來德川家康成了豐臣秀吉的手下。
  • 幕府風雲——日本的戰國時代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一軍事策略原出自於中國《孫子兵法》的軍爭篇。武田信玄對《孫子兵法》的準確領悟,在日本的軍事思想還較為貧乏的戰國時期,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在武田信玄徵戰的一生中,開拓領地達八十五萬石至九十餘萬石之多,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被稱為戰國最強武將。  就在武田信玄向北開拓領土的徵途中,他遇到了終生強敵上杉謙信。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TOP、8 北條早雲北條早雲原名伊勢長氏,早年並不出名,只是在公卿身邊工作;其實相對其他梟雄而言,北條早雲根本不值一提,不說弱小,但也不強,但他卻是「戰國大名」的先驅,也就是說,他是日本戰國的開啟者;經過了二十餘年的奮鬥,不斷的運用自身優秀智謀來對抗勢力龐大的兩上杉的早雲,終於取下了伊豆與相模兩國
  • 日本戰國時期,他歷經艱辛抵抗上杉家,將家業一舉增加至57萬石
    摘要:日本戰國時期,他歷經艱辛抵抗上杉家,將家業一舉增加至57萬石日本戰國時期,山形城主最上義光與伊達政宗、堀秀治和前田利長一起奉德川家康之命,負責從背面包圍上杉家。最上義光自知軍事力量遠遠不敵上杉家,於是立即向豐臣秀吉告狀,指責上杉家縱容本庄繁長發動私戰,侵吞最上家領地。在這之前,最上義光已經通過投身豐臣政權的德川家康,獲得豐臣秀吉的許可佔領莊內地區。因此,最上義光想順勢利用豐臣政權的力量,通過政治力量扳回局面。不過,最上義光低估了上杉景勝在豐臣政權的地位和重要性。
  • 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真田信繁(別名幸村)是信濃國上田城城主——真田昌幸的次子。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他被送給越後的上杉景勝(上杉謙信養子)充當人質,直到父親真田昌幸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之後,才一起進入大阪城仕官。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為何一生都在越後?名聲所累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為何一生都在越後?名聲所累上杉謙信,日本戰國時代著名武將,雖然不能說是百戰百勝,但敗績屈指可數。在49歲的人生中,流著長尾的血,冠著上杉的姓,這提升了謙信的家格,但也為他增加了一副沉重的枷鎖。謙信一生都在越後,與武田家和北條家力戰不休,明明有機會向其它方向擴張,為何只在越後打轉呢?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只狼與「老師」:日本戰國大名蘆名(葦名)家究竟是什麼?
    遊戲中的「葦名家」也因為成為知名度很高的日本古代封建領主,其歷史原型就是位於日本奧羽地區的日本戰國大名蘆名家。「源平合戰」時,相模國豪族三浦義明之子佐原義連立下大功,被封在了陸奧國會津郡。佐原義連的孫子佐原光盛後來以「蘆名」為氏。按照日本漢字的書寫習慣,「蘆名」也可以寫成「葦名」,蘆名家就是葦名家。
  • 豐臣秀吉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除掉德川家康?
    在先今,關於日本這一時期的影視作品、遊戲等作品都非常的多,以至於讓很多人都了解了這段歷史。在日本戰國末期,有著三位傑出的大名,他們都為日本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這三人被稱之為「日本戰國三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而在這三人中,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而德川家康卻跟我國歷史上的司馬懿一樣,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所在國的喜愛。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1546年,日本關東地區爆發了河越夜戰,這次戰鬥原本與上杉謙信沒有任何關係,但結果卻影響到了謙信。室町時代是一個重視家格的時代,這極大影響到了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就是因為家格問題,想給落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當將軍都被拒絕,足利義昭寧願餓死也不接受秀吉的請求,可見家格的影響。謙信的家格藉此機會得到一個飛躍,原本只是守護代的謙信,得到朝廷和幕府的雙重認可,頓時家格超過武田信玄尊貴無比。
  • 【科普】日本戰國5大名將
    原本是尾張國的小大名,後於桶狹間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日本,後通過擁護足利義昭上洛(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逐漸控制京都,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
  • 「義」字當先的上杉家,一封「直江狀」,徹底引發了「關原合戰」
    公元1600年正月,上杉景勝派遣藤田信吉為使者,前往大阪城向豐臣秀賴拜年。在這個期間,德川家康和本多正信等人一直在做藤田信吉的工作,讓他回去後勸上杉景勝不要在堅守謙信家訓中的「義」,目光要長遠一些,以「利」為重,早日臣服於德川家。上杉謙信留下的遺產太沉重,以至於上杉家根本無法見風使舵。就以現在人來看,上杉家也無需這麼著急的就臣服於德川家。
  • 豐臣秀吉:這個日本人為何會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這是倭寇侵擾大陸的數百年來,第一次來自日本官方的嚴令。下達命令的人,是中國人最熟悉和仇視的日本古代人物一豐臣秀吉。豐臣秀吉,一個性格「無賴」的戰國風雲兒,憑藉武力和過人的把握機會能力統一了亂世。但大海剛剛平靜,豐臣秀吉卻悍然發動入侵朝鮮的戰爭,一舉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 顏值與才能雙一流,日本戰國歷史上的孔明周瑜
    日本歷史上的戰國時代是從1467年到1615年,以應仁之亂開始到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當上真正意義的日本最高統治者「徵夷大將軍」、開創「德川幕府」時代的這段歷史。所以讀者朋友在閱讀過程中,一定不要混淆了。  主人公直江兼續活躍在戰國時代的中後期,大概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相當於我國明朝萬曆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