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為何不聽豐臣重臣勸阻,執意徵討上杉家?
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德川家康率軍徵伐上杉家,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上杉家延遲參賀。對於當時的日本社會而言,下級必須向上級參賀,以示臣服。但上杉景勝因為領內建設問題,推遲上京,這就造成嚴重後果。
德川家康在這個時期已經顯露出跋扈的一面,權力大部分都握在手中,原本由五位顧命大臣主導的情況,已然變為家康一方獨大。上杉家也一度露出即將上京辯解的意思,不過此事再度出現變化,因為德川家康有意徵伐上杉家。
為了打破僵局,大谷吉繼、增田長盛、安國寺惠瓊商議,為了加強壓力和分量,三人召來生駒親正、中村一氏、堀尾吉晴這三位豐臣家的老臣,再加上同屬奉行的長束正家和前田玄以一起,請求德川家康暫緩向上杉家做出徵伐的舉動。這件事,同樣獲得了毛利輝元的支持。
五月七日,大谷吉繼、增田長盛、長束正家、前田玄以、生駒親正、中村一氏和堀尾吉晴連署給德川家康,以四個理由,要求他以大局為重,不要出兵會津。
一、豐臣秀賴年幼,需要德川家康坐鎮上方來繼續穩住局面。
二、直江兼續的言行惹家康生氣是可以理解的,但仍然希望家康不要在年內出兵,萬不得已也請延至明年春再出兵。
三、太閤公逝去以來,諸多事情都在家康的指揮和忍耐下得以和平解決,這次貿然出兵,恐怕會破壞國內難得的和平局面。
四、因為近年的歉收,導致大軍出徵所需的軍糧調達困難,萬一戰事拖到雪季,到時缺乏軍糧將更危險。因此,還請家康延至明年春再出兵為尚。
豐臣奉行及重臣的勸說,一是袒護上杉家,希望以拖待變。另外也是不希望德川家康離開,造成京阪地區再次出現混亂,特別是家康自專橫起來後,想要反擊德川家康的人不在少數,繼而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按照豐臣秀吉死前的遺囑,所有大事都應由顧命大臣們一同商討解決,即使事實上已經變成了德川家康獨大的局面,但其他的人仍然希望取得平衡,維持局面盡力遵守豐臣秀吉的遺訓。
不過,到了六月初,德川家康不顧大谷吉繼等人的勸阻,堅決要親自率兵討伐上杉家。除了直江兼續出言不遜這個表面理由外,更很重要的因素還是來自於另外一位顧命大臣,也就是前田利長的表態。
在討伐會津問題在德川家康和豐臣奉行、重臣們之間鬧得火熱之際,一直留在加賀金澤,與德川家康冷戰的前田利長終於在五月底與德川家康達成和解協議。前田利長將母親芳春院以及前田家重臣各自派出的人質一起送到江戶城,以示希望與德川家康和解的誠意。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則允許前田利長的正室玉泉院和胞弟前田利政回到加賀。
通說中,前田利長將母親送到江戶當人質,意味著前田家完全向德川家康屈服,自行降格為德川家的附庸。因此,前田利長在後世的評價裡,成為備受諷刺的「軟二代」。不過正如上文所說,前田家進行了一次交換,送出母親和重臣派出的人質,但迎回了自己的正室和胞弟回家,代表前田利長在大阪方面已經沒有後顧之憂。
至於在這期間,前田利長和前田家重臣進行的各種深入討論,並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但無論如何,前田利長提出和解,意味著德川家康出兵討伐上杉景勝的阻力大減。宇喜多家自身還在家臣內亂後的恢復中,毛利輝元也沒有正面和家康衝突的可能。
而前田家倒向德川家,在他的配合下,迫使上杉景勝屈服的勝算大大增加。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利用這個有利形勢,德川家康必須儘快處理上杉家,自然不會接受奉行們的延期要求。對於上杉家的徵伐已然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