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字當先的上杉家,一封「直江狀」,徹底引發了「關原合戰」

2021-01-07 解讀歷史迷霧

豐臣秀吉病逝後,德川家康陸續將處理秀吉後事的各大名送走,獨自一人留在大阪城。這個時期的德川家康是擁有關東八國的大名,石高250萬餘石。前田家也已經向德川家康俯首稱臣。

能與德川家康匹敵,也讓德川家康想要聯手的大名正好是上杉家。對於德川家康而言,在上杉謙信過世後,上杉景勝和直江兼續能夠守住越後國,簡直就是一個奇蹟。那麼和這樣的大名聯手,有利無害。

在上杉景勝回國後,德川家康每個月都給他寫信,鼓勵上杉家努力經營新的領地。到目前為止上杉家完全沒有流露出舉兵或者叛逆的跡象。這個時期,上杉家自己內部也極為繁忙。一大堆的內政需要處理,軍隊需要重建。畢竟剛剛遷移到新的領地,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公元1600年正月,上杉景勝派遣藤田信吉為使者,前往大阪城向豐臣秀賴拜年。在這個期間,德川家康和本多正信等人一直在做藤田信吉的工作,讓他回去後勸上杉景勝不要在堅守謙信家訓中的「義」,目光要長遠一些,以「利」為重,早日臣服於德川家。

上杉謙信留下的遺產太沉重,以至於上杉家根本無法見風使舵。就以現在人來看,上杉家也無需這麼著急的就臣服於德川家。而藤田信吉回去後,德川家康交給他一個任務,那就是要上杉景勝上洛。

以當時的情況而言,從十月開始到第二年的3月,會津都屬於大雪封山的狀態。不要說行軍,就連個人想要過來都要大費周折。但你總不能要求一位大名,穿著蓑衣、草鞋就這麼啟程吧。這件事也就這麼不了了之。

不過由於自己的看法在上杉家背道而馳,因此藤田信吉不得不帶著自己的家臣逃出會津投奔德川家。越後新的領主崛秀治也向德川家康匯報,上杉家正在招兵買馬,有叛亂的跡象。

德川家康派出親信伊拉奈昭綱前往會津,在若松城內與上杉景勝、直江兼續當面對質。根據日本的國寶《上杉家御年譜》的記載,上杉景勝當時的主要對答是:

修路是秀吉的遺命,也是領主的職責。建設新城是改封后的當務之急,與叛亂無關。此事也得到家康的同意。我們沒有叛變的意圖。伊達政宗在上杉的領地內煽動領民造反。家康命令我們回國,現在又命令我們上洛,讓人無法理解。等我們國內恢復正常了,自然就會主動上洛。如果家康不能諒解我們的立場,硬要派兵攻打會津,那也無可不可。

上杉景勝的回答非常簡單,而且有條有理。後世流傳的「直江狀」寫了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在江戶時代遭到篡改的偽造書。直江兼續把上杉景勝的回答寫成文書,並署名「直江兼續」,這才是真正的「直江狀」。

讓德川家康大為惱怒的有可能是第五條。從上杉家的立場來看,上杉景勝絕對不會向前田家那般,不但派遣使者頻頻道歉,還把自己的母親送到江戶當人質。不過對於德川家康而言,第五條頗有一種「你過來啊」的意思。

六月初,德川家康在大阪城召集大名,以豐臣秀賴的名義決定「徵伐」會津。其他的大名和奉行都送出勸阻書信給德川家康,但他仍然執意出兵。為此豐臣家為這場戰爭花了2萬兩黃金和2萬石稻米。

6月中旬,遠徵軍出發。參與的豐臣家武將都是反石田三成的人員。不過真正有心攻打上杉家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員都是懷著坐觀成敗的心態。7月2日,德川家康抵達江戶城。而已毛利輝元為盟主的西軍則是在7月17日發出的討伐德川家康的檄文。

德川家康在7月19日收到了西國政情不穩的密書,只是他沒有放在心上,或者說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7月24日抵達下野國小山的時候,德川家康終於收到西國大名舉兵的正式通告。

這對於德川家康而言,一切事情都脫離了掌控。7月25日召開軍事會議,諸將領都同意撤兵討伐西國,前鋒部隊是豐臣家武將。對於他們來說,深知上杉軍的厲害。從情面上來看他們也不願意和「軍神」上杉家的第二代當主開戰。

德川家康命令德川秀忠和結城秀康率領的軍隊守在宇都宮,自己則是在8月6日回到江戶城。之後德川家康進行了充分準備後,在關原合戰中大敗西軍。豐臣家的落幕已經是時間問題。

記得點關注加點讚哦!另外還可以參與評論發表你的看法,和其他小夥伴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家」的亂世爭霸之路
    武田信玄驅逐了同時連接越後以及甲斐的鄰國——信濃的豪族小笠原長時,村上義清等大名,信濃國大部落入武田之手。小笠原,村上等人逃入越後請求上杉家救助。有鑑於此,景虎決定南下用兵,戰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對決即將在北信濃的深山野林之中上演。對於景虎而言,主戰場除了北信濃的川中島之外,關東地區也是較量的重點。
  • 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之地和悲慘壯烈的西軍的戰鬥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開始網羅天下大名們的心,企圖瓦解豐臣政權的團結,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率先發現了德川家康的野心,於是開始組織各方一起抗擊家康。雙方最終在關原展開對決,不管從兵力還是布陣上來看都是石田三成穩贏的戰役,然而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早已洞悉人性的弱點,隨著西軍大部分軍隊的叛變,西軍慘敗於關原,無數的忠臣名將永遠的沉睡在關原這片土地之上。
  • 《直江兼續與關原》上杉景勝直江兼續的戰略
    那麼,既然上杉景勝不是主動求戰,而是被動採取防衛應戰,且不存在所謂的白河決戰的方針時,到底上杉家在關原之戰的戰略是如何呢?而隨者德川家康撤退,以及京師情勢的劇變,也可看出上杉家之後的戰略出現變化(1) 減少對于越後的煽動一揆的支援,實際上,越後的一揆勢最初應即為直江兼續為了面對多線作戰時,減少越後戰線的壓力,而煽動的敵後攪亂,雖然坊間也有人認為越後本為上杉氏舊領,故應該有重新攻略越後的野心,但就現存史料來看,上杉家對于越後一揆最關注及重視的時刻為七月,入八月之後,便減緩對越後一揆的關注及支援。
  • 關原合戰時,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為何選擇加入西軍
    宇喜多秀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說他加入西軍參戰關原是為了報答太閤的養育之恩,說他對豐臣家忠心耿耿,都是十分充分的理由。 毛利輝元 毛利輝元加入西軍參戰關原的理由也很充分,當時所有大名除了德川家康,最強的就是毛利輝元。
  • 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對豐臣家忠心耿耿,關原合戰卻加入東軍!為啥
    從關原合戰之后豐臣家逐漸覆滅的來平叛他們對豐臣家的忠心程度顯然是不行的。 石田三成看得清楚,他知道豐臣家已經無路可退,彼時德川家康正率兵討伐上杉景勝,正好是發動戰爭的好機會。
  • 小田原城被圍:北條家與上杉家、武田家之間的艱難戰鬥
    永祿三年(1560年)九月,由於今川義元在桶狹間戰死的緣故,越後的上杉謙信擁立原關東管領(註:北條家與上杉家均不認可對方的關東管領身份)上杉憲政南下關東。上杉謙信能徵善戰,侵入關東後便立即奪取了上野國,隨後又侵入武藏國,由於先前上杉謙信上洛後從足利義輝處獲得了出兵關東的大義名分,太田家、成田家等武藏國國眾紛紛響應上杉家舉兵。
  • 日本戰國時期,他歷經艱辛抵抗上杉家,將家業一舉增加至57萬石
    可是,隨著德川家康放棄攻擊會津,回師京阪,伊達政宗也在八月中暫緩與上杉家的戰事,而原本按德川家康指示南下與最上義光合擊上杉的出羽國大名們都紛紛退回領地,最上義光頓時暴露在早已摩拳擦掌的上杉家的面前,而且北面弱小的最上領本來也遲早會成為上杉家的目標。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就有必要交代,上杉與最上兩家在此前的恩怨。時間需要先回到十三年前的天正十六年。
  • 關原之戰:一場由三個男人決定天下大勢的戰役(上)
    而日本文祿・慶長之役(即大明萬曆援朝戰爭)的戰敗,使得這些親豐臣氏大名的實力普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而德川家康藉口監視北條家餘黨,並未參戰,保存了實力),為關原之戰的結局埋下了些許的伏筆。這樣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德川家康已經是一個坐擁256萬石的大大名了,而秀吉幼子秀賴(天下人)直轄領地也不過222萬石。
  • 日本古代最大的一場戰役「關原合戰」,德川家康一戰定天下
    在日本歷史上,關原之戰是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史學界對關原之戰也有很高的評價,稱之為「天下分界」,其意指關原之戰是決定天下大勢的一戰。雖然關原之戰的過程中並無特殊的、出奇制勝的戰術運用,但是作戰雙方規模之大、戰略意義之關鍵使得這次戰役永載史冊。
  • 扮豬的梟雄:《仁王》與歷史上的德川家康
    然而,此時越後之地早已是家康親信堀治秀管轄,他立刻將景勝的一系列疑似整軍備戰的舉動告知家康,家康作書要求景勝立即返回伏見當面解釋清楚。對上杉家忠心耿耿的家臣直江兼續在景勝的授意下寫了一封回信,筆者試著將其主要內容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我上次前往京城至今還不到半年,現在又得去,你當我神仙能分身管理屬地啊?
  • 關原之戰鏡鑑
    兒時打遊戲,知道了織田天下——豐臣天下切換時有天王山之戰、賤嶽合戰、小田原之戰;也知道豐臣天下——德川幕府切換時有關原合戰
  • 越後「軍神」上杉謙信與軍神的家臣團
    上杉謙信在平定反抗長尾家的戰爭中非常活躍,其卓越的戰功與韜略也受到了長尾家家臣的青睞,在家臣們的擁戴下,上杉謙信於天文十七年(1548年)繼承了長尾氏的家督,正式開始了自身的戰國大名之路。後來,上杉謙信收留了被關東北條家逐出關東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並成為上杉憲政的養子繼承了山內上杉家,改名「上杉政虎」(後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下賜「輝」字又改名輝虎),謙信則是他的法號。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關原之戰前,為何伊達政宗沒有作為?不是不動,看看他身邊是誰
    摘要:關原之戰前,為何伊達政宗沒有作為?不是不動,看看他身邊是誰關原之戰前,佐竹義宣加盟西軍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但上杉景勝與伊達政宗的戰鬥已經在七月中打響。另一邊的伊達政宗知道德川家康遠去後,為免自己的優勢盡失,立即寫信要求德川家康下令留守下野的德川秀忠等人全速北上突破白河關,務求南方牽制上杉軍的注意。另外,伊達政宗還要求德川家康向山形城的最上義光下令,要求最上軍南下入侵上杉領中北部的長井郡,迫使上杉家面對多線防禦的困境,從而削弱防禦伊達家的力量。
  • 上杉謙信的「良師益友」,為上杉家拼盡一切,不惜破家
    但根據後來的資料顯示,上杉謙信並非長尾家長子,沒有資格繼承家督之位,從小就出家當和尚去了。因此他們兩個人沒有碰面的可能。不過根據《上杉將士書上》的記錄,上杉謙信的庇護者本庄慶秀招聘宇佐美定滿為上杉謙信的兵法指南,所以他們是認識的。
  • 面對政府債務危機,上杉家是如何解決的
    在這場嚴重的社會危機之下,情況最糟糕的要數米澤上杉家。米澤上杉家的前身就是日本戰國時代大名鼎鼎的越後上杉家,其代表人物上杉謙信至今仍是如雷貫耳的人物,以出色的軍事能力享譽日本。在豐臣時期,上杉家擁有120萬石的巨大領地,是天下排名第四的超級大名(前三分別是豐臣、德川、毛利)。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