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旅居的朋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
我20年前學過日語,
現在都幾乎全忘光了。
關鍵是,她說這本書是我寫的。
我看了看作者的名字,
表示作者自己不認識自己!
看到這本書,就想起了在東京的第一次清酒品評。
那時櫻花燦爛,
而我卻在清酒專家松崎晴雄的協助下,
在品酒室裡品飲,
面對我的,是323支頂酒的清酒,
我要選出裡面超過90分的,
放在帕克網站上
我的第一份的清酒報告裡。
我知道,有個問題困惑了大家很久,
就是為什麼要找一個中國人來品評日本清酒,
我的清酒老師菊谷小姐也很直接地問過我。
其實我完全理解她的立場。
這就好像,
如果有個日本專家,給中國的黃酒打分,
我們也會有的疑問吧。
1998年10月,
他發表了「TheSumo Taster」(相撲品酒師)的清酒報告。
而現在活躍在世界舞臺普及清酒知識的,
也有不少國外人士。
至於為什麼選我,我想是因為:
我是在亞洲的品評人,
一直喜歡喝清酒,
20年前學過日語(這個可以忽略不計),
知道怎麼把品酒辭表達和寫作出來,
讓我們的葡萄酒讀者能夠理解。
為了確認我對清酒的品鑑能力,
團隊還專門派人從日本帶了幾支清酒樣品,
來上海當場和我品鑑,
考核我對清酒品質,風格和表達的能力。
這個一開始是交給我的任務,
卻讓我深深地迷上了清酒。
自此,品鑑,學習,考證,
參加講師培訓,教課,辦清酒活動,
我的清酒世界開始多彩起來。
現在看第一次的報告,
感覺還是多以葡萄酒的品鑑方式,
來去理解和描述清酒.
讓我們的讀者可以用比較熟悉的語言,
去了解一個不太熟悉的產品。
覺得自己後面的品評和報告,
反而更加成熟。
殊不知,
第一次報告選的78支酒和品酒報告,
已經被編輯成書並在日本出版,
拿到自己寫的,卻看不大懂的書,
心裡還是非常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