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日語聽起來好像江浙滬地區的方言?

2022-01-01 吉櫻日語

很多小夥伴在學日語的過程中逐漸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日語裡這個單詞的發音我好像在哪裡學過?

特別是江浙滬包郵區的小夥伴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迷之既視感,這個單詞讀多了之後感覺和我的家鄉話好像!

日語裡的小說(ショウセツ),方言發音sho se;約束(ヤクソク),方言發音ya so;加減(カゲン),發言發音ga gei……

沒有聽過這些方言的同學乍一聽,真的很容易搞混!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錯覺,江浙滬的方言確實與日語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本期就來講講日語發音和中國文化的淵源。

日語的讀音首先分為音讀和訓讀,訓讀是用日文的發音來讀出漢字,音讀是根據中國古代的讀音演變而來。比如仏這個字,訓讀是ほとけ,音讀是ブツ。音讀雖然都起源於中國,但又根據傳入時間分為了呉音ごおん、漢音かんおん、唐音とうおん三大類。吳音是傳入日本時間最長的音讀,在南北朝時期就進入了日本。當時的吳音是江南地區的通行語音,因為古代江南屬於吳國,所以這種稱為吳音。  而江南一帶是對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很自然的,吳音就隨同絲綢和瓷器一起漂洋過海,登上了日本的土地。
日本的經文和佛教用語幾乎都是吳音。日文中的利益,我們通常讀作リエキ,意思是「盈利、收益」,這種發音其實是漢音。當它特指佛教中的「功德、佛的恩惠」時,應當讀作リヤク,這種發音就是吳音。再比如說食堂的漢音是我們通常說的ショクドウ,它的吳語發音是ジキドウ,特指寺廟裡的設施。  在日本只有吳音這一種讀音的時期,並沒有人給他命名。南北朝之後,緊接著傳入的漢音,立刻讓它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中。

漢音是唐代長安一帶的漢字音。日本的遣唐使帶去這些讀音,成為「正音」。當時的大唐已經成為了名震天下的「世界中心」,所以日本社會從上到下都極為推崇來自大唐首都的「普通話」,日本朝廷大力推崇漢音,而吳音則被認為是地方音,難登大雅之堂。  

不過當時的長安洛陽方言和現在的陝西河南話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從聲韻調系統來看,唐代流入日本的「漢音」,比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北方方言來,還是更像蘇南浙北上海話。

漢音和吳音的區別基本反映了古代中國長安口音和江南口音的區別。比如,漢音體現了當時長安口音清濁不分的特點,將吳音中的全濁音都改成了清音。韻母發音上,漢音將吳音中的ア段(-a)和エ段(-e)統一為ア段(-a),ア+イ(-ai)統一為エ+イ(-ei)等等。

進入唐宋(鎌倉時期),一大波中國文化隨著臨濟宗和曹洞宗的僧侶再次流入日本。這個進入日本的漢語讀音就被稱為唐音(或唐宋音),大多用於佛教經文中。

唐音基本和現代江浙話差不多,當時傳播者主要有三類人:平安中後期的中國商人、鎌倉室町時代的臨濟宗僧侶、江戶初期的中國僧人。  臨濟宗僧侶帶回日本的漢字音,多是浙江一帶的土音,江戶時期隱元等中國僧人傳入日本的漢字音,主要又是江淮官話。

對照下面的文字,你就會發現唐音和現代漢語發音高度的相似率: 

観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舎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カンツザイプサ。ヘンシンポゼポロミトス。チャウケンウインキャイクン。トイチェクエ。セリツ。スェプイクン。クンプイスェ。スェチスクンクンチススェ。  

近代日本翻譯的西方文化詞彙多使用漢音,這些詞彙後來又由清代、民國的留學生帶回了中國,所以很多近代產生的詞彙在中日兩國間通用,比如:

和英語這樣通過強弱來區分重音的語言不同,日語的重音是由高低調來區分的。調型包括(以四音節詞為例)。

0調:低高高高(例:學生 / がくせい)

1調:高低低低(例:每日 / まいにち)

2調:低高低低(例:果物 / くだもの)

3調:低高高低(例:答える / こたえる)

而吳語這裡以上海話為例,上海話有陰平、陰去、陽去、陰入、陽入五個單字調,然而當兩個以上音節連在一起發音時,單字的聲調就消失了,變成高中低三個調,也可以看成是與日語類似的的語言了。

首字陰平:高中中低(例:兄弟道裡 / xxiong dhi dhao lhi)

首字陰去:中高中低(例:詐死詐活 / zo xi zo hhuek)

首字陽去:低高中低(例:壽頭刮氣 / shou dhou guak qi)

首字陰入:中高中低(例:一天世界 / yik ti sy ga)

首字陽入:低高中低(例:滑頭滑腦 / hhuak dhou hhuak nhao)

這就是為什麼常常會有人覺得兩者這麼相似的原因了。

另外考考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幾句吳語的意思嗎?

覺得內容不錯的話,記得離開時點個」贊「哦!!!

以上です。

吉櫻日語專注高考日語

誠心育材 實力育材

超強師資團隊 精品小班制授課

一對一專屬vip輔導

合格才是硬道理

聯繫人:18079013735(楊老師)

報名地址:新餘市渝水區博大園中苑正南門旁二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浙江方言聽起來像日語?
    一個浙江朋友曾告訴我,國外旅行時,前腳和家人說方言,後腳就被東北大哥直接認成日本友人。 本文 由「浪潮工作室」授權轉載同時去過日本和浙江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 : 是我的錯覺嗎?為什麼浙江話聽起來這麼像日語?
  • 日語聽著像江浙方言?其實日語不難學......
    據說剛來上海念大學的時候,同寢室住著幾個上海同學,相互聊天的時候噼裡啪啦講上海話,怎麼聽怎麼像日語,這位同學瞬間石化:「還沒學就已經把日語說得那麼流利了……」鴨梨不是一點點,後來得知真相後也還是要嘆一個:上海話跟日語好像啊…
  • 南通方言有幾種?真的和日語有關嗎?能聽懂南通方言的都是人才
    在南通上了4年大學,畢業後又在南通工作兩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至今南通話我也聽不懂,南通方言堪比日語,同一個鎮的不同村,方言都不一樣,比學外語還要難。最近帶朋友去南通旅遊,早上在路邊的麵館吃早飯,老闆年齡比較大,全程都用當地方言說話,對於聽不懂南通話的我,只好硬猜老闆的意思,還好點餐付錢的過程比較簡單,沒有出現會錯意的事情,但朋友好奇地問,你在南通這麼久了竟然聽不懂南通話?我只能尷尬地笑笑啦!
  • 可兇可萌的日語方言關西腔,手把手教你學會日本「東北話」
    和中國一樣,日語也有著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普通話就是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標準日本語,就算你不知道關西腔究竟是什麼,也一定聽過這種方言,因為在日本動漫,影視劇中經常出現說關西腔的角色。一關西腔的定義關西腔,日語「関西弁(かんさいべん)」,顧名思義,即日本關西地區,也就是以大阪為中心的京都,大阪,神戶及其周邊地區的說話腔調,具有古代日語的風格。
  • 中國的「鐵」三省,就連方言幾乎都一樣,但知道的人卻不多!
    按照面積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前三大國家,各省也有許多省份,其中有幾個直轄市,包括特別行政區,還有一些自治區,一般說來,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幾個地方結合起來談,比如我們平時談論的江浙滬,以及北上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有三個省份的關係是很好的,那就是雲貴川,因為以前有一句話說自古雲貴川是一家之言
  • 我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都在南方地區,外地人聽不懂卻又覺得好聽
    山西的方言差距很大,每個縣之間都有很大區別,所以就會出現山西人聽不懂山西方言的情況。相對來說,北方的方言比較好懂,全國聞名的東北話是最有感染力的,甚至登上了春晚的舞臺。而南方的方言則比較難懂,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 人物 · 專訪 | 用rap為吳儂軟語發聲——訪滬語方言說唱人劉良驥
    他們身著嘻哈服、隨著音樂節奏比劃著手勢,依次用各自的方言唱出家鄉文化,呈現了一場吳語方言說唱接力,並錄製了名為《江浙滬接力》音樂短片。視頻發布後,在江浙滬地區引起不小反響。許多網友紛紛在彈幕中「認領」自己的方言。這次吳語聯合說唱嘗試」意外」地火了。「吳儂軟語聽阿拉幫儂盤起來,江浙滬哪能豁帥。」
  • 當英語被翻譯成衝繩方言…日本人:這不是我認識的日語!
    當它翻譯成衝繩方言版日語之後,字幕小哥都無能了。:這也不是我認識的日語!接下來,就是一系列衝繩方言的爆炸襲擊,心疼佐藤同學三秒鐘。比如,英文的「How much」在衝繩方言中念「嚇傻」。衝繩藝人史丹利則透露,因為「衝繩」這個名字是日本人給的,他們覺得他們是「琉球」,所以他有衝繩朋友在臺灣機場看到出發地寫的是「琉球」,心裡深受感動……事實上,衝繩確實和日本其他地區的人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 川渝地區的方言會走向消亡嗎?
    從而普通話普及相比其他地區有些滯後,自然方言萎縮地晚一些。下一代川渝地區的人可能聽不懂什麼叫「過瓦」了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90後已經有萌芽的跡象,只是還極其微弱。就拿我們95後來說,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初中是成都市區一所很好的公裡初中)班上就有好幾個孩子不會方言,而且他們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四川本地人,其中還有一個是攀枝花人,我就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說四川話,他們居然說他們不會四川話,父母從來也不教,因此我們只有用普通話與他們交談。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第一的竟然是……
    也有包括廣府白話、客家話、潮汕話在內的三大語系然後又衍生出各種不同地區的方言粵語它含有九音六調,相比普通話,學習起來要複雜得多。陽江方言的音調有11個之多,它的音調要高昂與尖銳,因此不懂陽江話的人,聽起來像聽到一群人在吵架一樣~
  • 盤點東北方言中的奇怪英語
    之前我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中國方言中竟然藏著這麼多英語? 「馬葫蘆」這個詞聽起來怪怪的,好像是某種植物。其實它是東北方言中「下水道」的意思。 為什麼一個下水道會有這麼奇怪的名字? 事實上它是來自日語。因為歷史原因,東北方言中有相當一部分詞彙是來自日語的,其中就包括了「馬葫蘆」—— 日語中的下水道是 マンホール,與「馬葫蘆」諧音,所以在東北下水道就被叫成了「馬葫蘆」。
  • 不懂方言,不足以談中國文化
    許多學日語的人都覺得日語、上海話、廈門話的發音有三角式的相似,就是因為吳語的音傳到了日本。日語裡「京」字的讀音有三層,「東京」的「京」念「kyo」,是最古老的「吳音」;「京畿」的「京」念「kei」,是比較近的「漢音」;「北京」的「京」念「king」,是與今天的漢語更近的「唐音」。這三個層次的讀法體現了從古代到現代的變化,諸位如果懂日語,對於理解方言和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幫助。
  • 我國最好聽的三種方言,吵起架來聽著都舒服,你會說幾種?
    說每個省裡面的每個地區它的方言都不一樣,就算是最接近普通話的北京話,他也有兒化音,而這個京腔也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愛,那麼在中國的這麼多方言之中,大家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方言呢?在很多的方言中,有人表示說比較喜歡上海話,因為經過了歷史的沉澱,所以說上海話也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底蘊,由於上海話比較溫柔細膩,讓很多男女老少說出來都會感覺非常的有腔調,而對於那些不喜歡上海話的人,就會感覺他們非常的做作,並且有人說,他們如果說語速加快的話,就會有點像日語的感覺。
  • 1老頭被鬼子抄家,老頭用正宗日語大罵他們,日軍聽後乖乖撤離!
    1老頭被鬼子抄家,老頭用正宗日語大罵他們,日軍聽後乖乖撤離! 在抗日戰爭期間,許多人失去了家,失去了親人,當時有許多有志人士都紛紛站了起來,他們主張救國,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國家。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因為無法忍受這些苦難,而選擇做了令人痛恨的漢奸,投入到了敵人的陣營裡。
  • 7月日語能力考試部分地區取消,今年全年日語考試時間安排
    日語能力考 12020考試時間:7月5日、12月6日 日本語能力測試(又稱JLPT、日語能力考)是面向母語為非日語學習者的日語考試
  • 《說唱新世代》驚現方言說唱天才TangoZ
    而現場馬思唯也表示「我聽不懂杭州話,但我聽得懂音樂,我必須得說,我第一次覺得杭州話這麼好聽」。也正是因為黃子韜的肯定並給出的比特幣,TangoZ才能在之後的battle中引爆全場,讓自己脫穎而出,也讓大眾看見真正的杭州風說唱。
  • 中文日語韓語對比,閉上眼還以為是方言!
    聽別人說話就像是在說日語 那段時間每天早晨的鬧鐘 設置成了「おはよう」 追的劇也都換成了日劇 晚上睡不著就戴著耳機 聽日文歌曲練聽力 耳朵就被這樣磨成了「和風耳」
  • 韓國各地有意思的方言,嘎嘎嘎嘎是什麼意思?
    如圖所示,首爾方言有單元音化,閉元音化,第一個音節發緊音,連詞發音獨特的特點。首爾話聽起來給人一種溫柔,彬彬有禮的感覺。忠清道方言忠清道是一個生活節奏慢,說話講究委婉的一個地區。所以常常會在語尾加上特有的語氣詞,令人聽起來不會那麼直接,所以忠清道方言給人一種慢悠悠(느릿느릿하다)的感覺。忠清道方言的特點是喜歡在語尾加上'유',例如『가유?』(去麼)『그랬어유?』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抖音江浙滬濾鏡是什麼意思 江浙滬專用bgm音樂是啥梗
    最近在抖音視頻下面會發現有很多關於江浙滬的評論,這些評論讓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其中的含義,比如說有一些濾鏡被稱為是江浙滬濾鏡,這是怎麼回事呢?還有一些音樂被稱為是江浙滬專屬bgm,這些都是指的什麼意思呢?什麼歌曲被稱為是江浙滬專屬呢?抖音江浙滬濾鏡什麼意思?江浙滬專用bgm什麼梗?下面小編一起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