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導讀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目前面臨的極為嚴峻的社會問題。為保障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群的各項生活需求,老年服務事業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發展。而作為中老年人買菜的主要場所,農貿市場該如何行動,以適應社會需求?
1
人口老齡化加劇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990年的6299萬增加到2019年的17603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為12.6%。
▲山東省政協辦公廳與浪潮集團推出的養老行業分析報告
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
2
養老模式孕育
急速的人口老齡化誕生出了巨大的養老需求。
▲圖片來自於天眼查
目前,我國有三種基本的養老模式: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
據調查,有97%的老年人希望在自己家裡安度晚年,他們最大的願望是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復理療、文化娛樂等專業服務。
這與好的公立養老院難進也存在一定關聯,而社區養老則集中了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勢,或將成為未來養老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如此,農貿市場作為主要客群為中老年人的商業體,能夠在養老環節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3
老年人愛來菜市場買菜
近幾年來,農貿行業賽道愈發擁擠。在商超之上,又有線上生鮮快速入局,經過幾年時間的探索,進行了多次服務體系的演化,正威脅著農貿市場作為農產品零售行業老大的地位。
年輕人不愛逛菜場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城市青年工作繁忙,視便利為第一需求,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不高,是線上生鮮以及商超的主要受眾。
而城鎮老年人則相反,他們大多擁有退休工資,具有消費能力,且生活節奏緩慢,面對農產品這樣的生活剛性需求,更愛為家人前往菜市場採購,實地購買價格以及質量都佔據優勢的菜品,以此來對家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得到成就感。
而且許多農貿市場都會推出愛心菜等關懷扶助活動,對於老年人而言是極有吸引力的。
▲萬壽亭農貿市場的愛心菜攤位
直至今日,老年人在買菜時想到的第一選擇依舊是菜市場。
4
農貿市場助力養老發展
隨著老年人口增多,農貿市場將會成為社區養老隱性的一環。立足於社會的實際需求,農貿市場需要背靠自身優勢,查漏補缺,以適應社會發展為其增添的新任務。
1
增強社交功能
常聽人說農貿市場具有煙火氣息,這其實皆立足於市場的強社交性。
中國家庭已慢慢步入「421」結構,即4個老人、2個成年人和1個孩子。成年人作為家庭主要勞動力工作繁忙,孩子需要接受教育,因此老年人經常會出現強烈的孤獨感。
許多老年人願意去農貿市場買菜,除去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價格較為敏感外,社交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在老齡化的背景下,農貿市場的社交性成了其他競爭者無法替代的優點。市場方可根據附近社區老年人口的實際需求,將農貿市場與老年人活動中心結合,增設棋牌室、休息區等老年人喜愛的業態,增強農貿市場的競爭力。
2
增設醫療器材
隨著年紀的增加,人體出現的問題就越多。農貿市場作為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的主要遵循法則。
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農貿市場的業態布局、市場環境、設施設備等各個方面都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及時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多樣需求,讓農貿市場始終充滿活力,讓居民的購物體驗更加豐富滿足。
今年來,在一鴻接手的杭州許多新建或改造的農貿市場中,都可以看到醫療設施的進駐。若出現突發情況,這些醫療箱以及AED等設施能及時地起到應急以及止損的作用,為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更添上一層保障。
▲三衛金葉農貿市場中的醫療器械
3
嚴控市場環境
許多農貿市場在經過升級改造後都擺脫了髒亂差的標籤,環境能夠與商超看齊,但這僅僅是維持農貿市場環境的第一步。
老年人的行動相較年輕人更為遲緩和艱難,身體也較為脆弱,若不慎滑倒,極易產生嚴重的後果。
因此即使在市場改造完成後,市場方在後期運營時也應注意市場的清潔工作,保證市場的衛生安全,防止出現水漬淤積、油汙附著等易造成市場打滑的情況。
最好的方法是在市場的建設或改造過程中就採用專門的農貿市場防滑磚,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的後期打理難度。
4
進行農貿市場生活配套建設
對於老年人而言,擁有被家人需要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去菜場買菜就是老年人為家庭付出的一種形式,而我們可以順著這種思維將這樣的奉獻感加強。
現在許多城市城市的水電繳費以及政務辦理都漸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通過手機進行操作。但許多老年人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都還只維持於簡單的打電話以及上網上,無法進行更加複雜的操作。
通過在市場內部增添自助的政務辦理、水電繳費、修鎖理髮、乾洗衣物等功能,不僅有利於15分鐘生活圈的建設,也能夠增強老年人的動手能力,提升他們對於自我的認同感。
5
增加線上外送功能
有些老年人在身體出現狀況或者受到天氣影響時,很難進行自主的買菜行為。這時就需要農貿市場能為附近小區的居民提供送菜上門服務。
送貨上門的人有別於一般的外賣小哥,需要有固定性,最好是由攤主集中附近小區的單子,在固定時間段內統一送上門。
這樣在加強顧客粘性的同時,也能培養兩者間的熟悉感,在面對獨居老人或是有一些疾病的老人時,能更早地發現對方是否陷於一些糟糕的狀況中,並予以援助,保證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本期結語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享受到了人口所帶來的紅利,近年來受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壽命延長的影響,老齡化的增長速度也非常兇猛。農貿市場作為中老年人流較為集中的場所,需要所有人的集思廣益,使其與社區養老進行有機結合,為即將到來的更為嚴重的老齡化社會起到過渡作用!
互動留言
你認為菜市場需要為老年人增添什麼功能?
說說你遇到過的暖心助老服務~
分享觀點
贊生活
看菜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