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布局養老社區日盛,作為一個新進入者,大家保險的模式有所不同。
大家保險在今年6月成立滿一年的時候,對外宣布了「城心養老」模式,即養老社區設在城市中心,並表示已在北京市區布局3家社區。
布局城心有何考慮?需要經歷哪些環節?盈利周期和壓力如何?保險與養老社區如何協同?怎樣補上護理服務短板?就這些問題,大家保險日前接受了券商中國記者採訪。
城心社區落地最難在選址
券商中國:大家保險成立一年就對外宣布已布局3家城心養老社區,布局好像很快。你們每家社區從選址到開業的周期有多長,中間要經歷哪些環節、要考慮哪些因素?落地難點是什麼?
大家保險:大家保險城心養老社區主要通過租賃、改造物業的方式建成,布局周期較短,通常選定地址後,1年到1年半的時間即可開業。
「城心養老」模式落地的難點主要在選址上,因為我們對選址有嚴苛的要求,要求兼顧核心區位、醫療資源、公園配套、生活氛圍、便捷交通等要素,按照「靠近子女、臨近醫療,更近人間煙火」的原則打造城市核心區的高品質CCRC社區(持續照料退休社區),選址核心要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城心區位:位於城市核心區或主城區,老人習慣於日常生活區域,依賴程度高。
2.醫療資源:周邊1公裡內至少有一個綜合三甲醫院,方便就醫。
3.周邊環境:周邊1公裡內有公園/園林/大型綠地/風景名勝等可供老人娛樂休閒的場所。
4.交通條件:周邊1公裡內有地鐵、城市快速路站點、公交站,便於出行及子女探望。
5.生活氛圍:周邊1公裡內有商場、超市、住宅區、學校、菜市場等成熟生活配套,生活氣息濃鬱。
本身城市核心區的空置物業就不多,再加上嚴苛選址條件,找到合適的物業不容易,也正因如此,更凸顯出大家保險城心養老社區的稀缺性、珍貴性。
券商中國:目前公司宣布的3家社區只在北京,未來布局城心養老社區會逐漸走向哪些地區?
大家保險:目前,大家保險已在北京南二環、西二環、東三環布局3個高品質養老社區,其中友誼社區、朝陽社區已經開業,阜外社區正在建設中,預計2021年開業,三個社區房間數量約1200間,可提供床位超過1500張。
按照規劃,大家保險將率先布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華中及成渝等地區的一線及強二線城市,並逐步完成覆蓋全國重點城市的城心養老布局。
入住率75%-80%可望盈利
券商中國:城心養老模式是相對輕資產的,你們評估一個社區具體的投入資金規模、成本壓力和盈利周期如何?
大家保險:養老的確是一個需要大體量、長周期資金投入的行業。因為特殊的公共及公益屬性,養老並不是一個賺大錢、賺快錢的行業,但並不是一個不賺錢的行業。從行業經驗來看,養老社區的入住率達到75%-80%,即可實現盈虧平衡。從投資回報周期來看,養老行業的投資回收周期普遍在10年以上,因此,養老並不是一個可以短期盈利的行業,做養老事業更需要一顆公心、善心以及大愛情懷的支撐。
券商中國:目前已經開業運營的朝陽社區、友誼社區的入住情況怎麼樣?目前收到的反饋與預期相比如何?
大家保險:朝陽社區、友誼社區均開業不久。儘管受疫情影響,2020年兩個社區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完全封閉狀態,但在短暫接收老人的窗口期,也有不錯的入住表現。目前,兩個社區已入住一百多位老人,社區優質的硬體條件、專業人性化的服務,得到了很多入住老人的認可和好評,遠超預期。
比如說,朝陽養老社區有一位85歲的周阿姨,被評估為照護2級,居住在等級照護區。她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入住前因疾病導致站立、行走困難等多種問題,對恢復正常生活喪失了信心,情況很不好。入住社區後,經過100多天精心照護,目前狀態非常積極,已經能夠在社區花園內散步,主動參加社區文化活動,恢復了自信心。
友誼社區的楊叔叔,本想住10天試一試,沒想到新冠肺炎突然來襲,叔叔和老伴就這樣陰差陽錯被「困」在了社區裡,一待就是80天。但在社區的專業服務下,叔叔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變得喜歡社區,已經把社區當成了第二個家,並在其創作的《封閉100天有感》裡生動記錄下了在社區生活的點點滴滴。
養老與保險、地產、網際網路的協同
券商中國:養老社區板塊與大家保險其他業務有何協同,發揮出既有資源的最大價值?
大家保險:養老是大家保險回歸保障、轉型升級的戰略性選擇和使命型業務。
大家保險通過整合養老資源,將多層次的養老服務與保單有機結合,以剛性的養老需求帶動相對低頻的保險需求,形成新的銷售場景和客戶群體,既實現了從客戶需求出發定製服務方案,也為自己打開了轉型發展的廣闊空間。
一方面,通過健養板塊與保險板塊的深度協同,實現了互相促進、互利共贏的效果。市場機會方面,對於保險這樣一個大體量、長周期的資本性參與者來說,養老產業政策利好、市場巨大、未有壟斷、場景豐富,具備深度耕耘和資源整合的條件,在各方面都是條件十分理想的目標市場。資金方面,保險資金規模大、周期長,與養老行業的發展特徵相匹配,大家保險旗下各保險子公司有足夠體量和足夠久期的資金支撐養老產業發展。客戶方面,大家保險在國內的分支機構數量超過1500家,和8萬多個銀行網點建立了合作關係,完整的全國機構布局、深厚的渠道關係和豐富的高淨值客戶儲備,可以為養老社區源源不斷帶來客戶。協同方面,保險是天然的支付方,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向養老機構支付相關費用,提升養老機構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狀況,並一站式解決老人財富管理和養老對接問題,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養老第三支柱中的核心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綜合性保險集團,大家保險除完備的保險牌照外,還在不動產、網際網路等領域具備深厚的布局積累,對於健養板塊養老社區的拓展選址、開發建設、物業管理、信息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強力的專業支撐。
作為帶有監管基因的大型保險集團,大家保險始終牢記肩負著服務民生、轉型發展的重要使命。下一步,大家保險將進一步做好資源整合及服務協同,依託養老服務創新保險產品設計,針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不同需求的客戶開發養老服務方案及專屬保險產品,通過多層次的產品體系,滿足老人的差異化養老需求。除了兼顧養老社區入住權利和財富傳承需求的年金類產品,大家保險還將推出價格更為親民的日託、臨託、上門護理、健康管理服務,並與醫療險、長期護理險、重疾險等保險產品深度結合,逐步實現養老服務下沉,讓更多家庭享受到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守護大家的美好生活。
券商中國:養老機構與支付端的保險產品、護理保險怎麼結合?國際經驗有無借鑑?
大家保險:基於養老機構可以提供的服務以及涉及的費用構成,可以從提供服務和匹配費用兩個方面進行融合。
從保險產品之上嫁接養老機構的服務項目的角度,核心區域的養老社區床位、以及護理服務,均作為通過保險產品獲得的養老資源,由單純向客戶支付保險費轉變為直接提供客戶需要的養老服務。
從保險金與養老機構費用掛鈎的角度,一方面可以用終身年金產品的年度生存金與養老機構的基礎月費進行現金流的匹配,根據養老機構的費用要求去確定需要購買的保險產品額度,同時終身型產品可以有效規避長壽風險;另一方面,在身體達到約定護理狀態後,護理保險產品的專項保險金可以用於支付養老機構額外的護理費用。
養老社區比拼的是服務
券商中國:國內養老服務供給仍然不足,不少保險機構都有意布局養老社區。要做城心養老模式,需要具備哪些能力?聯合哪些資源?
大家保險:養老是個內涵和外延都非常豐富的事業,絕對不是說,讓老人吃飽穿暖、提供生活必需就叫做好養老了。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和功課,結合在北美32年的養老運營經驗,確定了以「城心養老」為核心的產品體系。所有「城心」系列的養老社區都在一二線城市最核心的區域選址,離家近、離醫院近、離公園近。可以說,「城心養老」的核心點在於「稀缺的核心區位+高品質的服務」,看得再深一點,其實比拼的還是服務水平。因此,我們把養老服務能力作為核心的競爭力,從護理、運營、醫療、信息化四個方面著重建設。
首先是護理能力建設,依託在海外30餘年的運營管理及護理服務積累,大家保險將全流程、體系化引進海外的運營及護理規程,按照北美護理標準,結合國情及中國長者服務需求,建立自有的年輕化、專業化、高水平的護工隊伍,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護理服務。
第二個最能體現養老機構專業水準的是運營管理能力,這也是國內養老機構的短板所在。之前提到過,我們在加拿大的23個養老社區,已經穩健運營了32年,基本是住滿的狀態。除了4000名工作在養老社區一線的員工之外,我們還有一支近百人的運營管理團隊,專職負責養老社區的管理標準化、流程規範化和品質常態化工作,這支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這套完善成熟的制度規程,是我們非常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們的獨有優勢,我們已經啟動了運營管理標準化規程的引進和移植工作,目前正在我們國內的養老社區進行實踐校驗和優化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保險養老社區的運營管理水平,既能夠符合國人的養老習慣和心理,也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第三個老人非常關注的問題,是能不能及時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們城心養老模式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圍繞養老社區搭建了一套分級診療「微體系」,通過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配置,確保在社區內即可滿足老人絕大部分的醫療需求,避免老人來回奔波,降低感染風險。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點,就是我們正在同國際和國內多個學科組織做溝通,針對養老護理搭建一套信息化體系,使得養老運營和服務更加智能化,更好地滿足每個老人不同的需求。
券商中國:養老護理人員特別是專業護理人員缺口是比較大的,大家保險從旗下加拿大RC經驗看,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現在大家的護理隊伍是怎麼建立的?
大家保險:目前,高素質、專業化的養老護工,在全球都是最緊缺緊俏的服務工種之一,國內的需求也十分巨大,但供給近乎空白。國內養老護理還主要脫胎於傳統家政服務,主力軍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女性,在護理專業度、工作投入度和職業認可度上都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反觀我們在加拿大的養老社區,2700名註冊護工照護著超過3300名的高齡老人,平均年齡超過86歲。這些註冊護工上崗前需要接受8個月的體系化培訓,包括5個月的理論課程、3個月的實踐課程,並通過考試獲得加拿大護士協會認證才能上崗。我們認為這些先進的培訓體系和護理理念正是國內老人所急需的,值得引入國內,以快速提升國內的養老護理水平。
現在大家保險養老社區的養老護理員均為專業服務人員,或為畢業於大專院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或經過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系統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的專業服務人員。目前,大家正在積極推進北美護理培訓體系、師資及課程的引進工作,每個核心護理人員都將通過8個月標準化、專業化的培訓後才能上崗,我們將逐步建成大家保險自有的年輕化、專業化、高水平的護工隊伍,既能夠為我們的老人提供更好的護理,也可以實現高質量護理人才的穩定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