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同學們都穿學校統一發的校服,分成春秋和夏季兩種,春秋校服十五塊錢一套,夏季校服八塊錢一套。
春秋時候的那套校服,男生和女生都一樣,就是一套肥大的運動服,一般是藍色的或者綠色的,帶有紅白條紋,配上輕便的藍網鞋或是白網鞋,做課間操時整齊劃一,看上去很有氣勢:現在開始做,第八套廣播體操,第一節,伸展運動,時代在召喚!
夏季校服分男生和女生兩種,男生是藍白條的短袖海魂衫加上黑色齊膝短褲;女生是一套連衣裙,也是海魂衫樣式的,只不過裙子是藍色的。
小同學們往往在夏天的周末,穿起乾淨的校服,結伴去大街上撿拾垃圾,或者去養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學雷鋒活動做的一絲不苟。然後戴著紅領巾,拿著表揚信,高高興興的泛舟湖上,在晴朗的天空下,高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度過一個十分有意義的周末。
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媽在供銷社扯回布料,去裁縫鋪給我做了一套新衣服。這套衣服小領口西服樣式,布料是土黃色的大顆粒厚紗布,層層疊疊的十分厚實,又保暖又透氣,叫做「麻紗王」,是當時很上檔次的布料,配上塑料涼鞋,很是讓我得意了一陣子。
快過年的時候,在廣州做服裝批發生意的二姑回東北過年,給我帶回一套草綠色的兒童警察服。這套警察服甚至還配有牛皮武裝帶和槍套,金黃色的肩章閃閃發光,鋥亮的大簷帽上鑲嵌著一顆紅色的五角星,實在太漂亮了。
因為是冬天,我要穿著厚厚的棉襖和棉褲,好不容易把這套警察服穿在身上,鐵絲和自行車鏈子製作的火柴槍插進槍套裡,帶領小夥伴們玩兒警察抓小偷的遊戲,一度讓我出盡了風頭。
那時候大人的穿著也普遍十分樸素,幹部一般穿灰色的中山裝,工人穿成套的牛仔布卡其裝,再有就是深綠色的仿軍服和方領夾克衫,土布直筒褲子,鞋子則是黃膠鞋和布鞋,很少有皮鞋,看上去十分單調。
如果到了夏天,男同志百分之百穿著白色的跨欄背心和大短褲,愛美的女同志會穿上「的確涼」短袖襯衫,襯衫上印有各種碎花圖案,在當時看起來很漂亮很時尚,在千篇一律的服裝中絕對能夠脫穎而出。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到了80年代後期,服裝的種類開始多了起來。
到了傍晚,公園裡開始出現許多打扮時尚的年輕人,大背頭上抹著髮膠,各種顏色的滌綸緊身大翻領襯衫,短小精幹的皮優夾克,長得蓋過腳面的牛仔喇叭褲。
年輕人成群結隊,拎著「燕舞」牌錄音機,塞進一盤磁帶,迪斯科音樂轟然響起:親愛滴小妹妹,請你不要不要哭泣!
伴隨著「路燈下的小姑娘」這首經典舞曲,張薔略帶電音的獨特嗓音,迴蕩在公園的每一個角落。年輕人們又唱又跳,熱熱鬧鬧揮霍著火一樣的青春,不知不覺中,時光就在鏗鏘的音樂中悄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