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記得那時農村放映的露天電影嗎?

2021-01-10 阜陽情報站

露天電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獨特的風景,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我的父親是當年的電影放映隊隊長,肩負著26個大隊及公社機關的電影放映任務。

父親是初中畢業,從部隊退伍後到公社工作。公社成立電影放映隊時,領導選中了父親,隨後派父親去縣裡培訓。

那時候,村子內外的土路低洼不平,下雨時只能是自行車騎著人。每次入村放映時,各村的馬車先把放映設備拉到大隊部,父親和夥伴隨後用自行車馱著裝有影片的鐵盒子和各種零件抵達放映現場。

聽說要放電影,鄉親們都特別高興。天剛擦黑兒的時候,父親與夥伴熟練地在當街架起銀幕杆子,掛上銀幕,拴好音箱,架好了電影放映機。備用的發電機放在了近處人家的院子裡,加滿汽油,接上備用電纜。小孩子們顧不上吃晚飯,就早早搬著小板凳兒來佔位置。

夜幕降臨,銀幕亮了。父親忙著調試放映機和銀幕的距離,微調鏡頭焦距,測試音響。開始放映後,大家靜了下來,津津有味地看著電影。

而父親根本顧不上電影中的精彩情節,隨時檢測機器的運轉情況。一卷演完了,父親會用最快的速度換上另一卷,縮短鄉親們等待的時間。

放映時,有時當片爪被卡住了,銀幕上會出現一塊棕色的裂洞,慢慢地向四周擴散。父親會關掉電源,掰開鏡頭,把被投影燈烤糊的膠片迅速取下來,做上標記,捯到收片盤。與此同時,父親吩咐助手用柔軟的毛刷子,清理機器中輸片的通道,再打開機器空轉一下,感覺沒有異常,就拉過膠片用齒孔套住片爪,推上鏡頭,電影便繼續放映。他們的動作極為熟練,不會超過兩分鐘。有時投射燈泡壞了,需要馬上更換;有時膠片突然斷裂,需要在最短時間內用接片器固定住,拿透明膠水接上。夏天放映時,父親每排除一次故障,都會汗流浹背。

夜裡9點多,電影散場後,父親和夥伴開始打掃戰場,把電影放映機裝箱加鎖,連同無法攜帶的設備一起交給村支書保管。夜深了,父親才打著手電筒,騎著自行車沿著坑坑窪窪的土路回家。

夏季天氣多變。傍晚還晴朗的天空,不知啥時候就會電閃雷鳴。遇到這樣的天氣,父親總是先指揮鄉親們撤離,關閉電源,用雨具護住設備及電影拷貝,寧可自己被雨淋透了。有時雨太大了,出村的土路變得泥濘不堪,自行車根本無法通行,父親只得在大隊部或飼養處將就一宿。

父親對於自己的事業,有著特別深沉的愛。後來,父親患了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不得不調到公社副業管理站。

前些日子,我跟父親聊天,得知國家落實了農村電影放映員的待遇問題,父親每月拿到了一定的補助。父親高興地跟我說:「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是國家給我們這些人的獎勵與榮譽!」

石紹輝 /文 網絡配圖

相關焦點

  • 消失的職業:農村露天電影放映員,八十年代的鄉村回憶,還記得否
    上世紀90年代之前,露天電影在農村很是流行,老百姓們喜得貴子、金榜題名或者許願還願時都會請人來放一場電影。由於當時物質和精神的匱乏,電影對人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人們甚至會步行五六公裡去看一場電影。
  • 《上海堡壘》要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放映,能火嗎?
    如果,這部電影若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放映,反響會如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上世紀八十年代最火的莫過於《少林寺》,從此,大量武打電影問世,而國產科幻電影當時是空白,《上海堡壘》如在那時放映,可以填補當時的空白,甚至可能導致大量科幻片的問世。
  • 還記得歌曲《露天電影院》嗎?原唱者後來到哪去了?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飄出的不止是港臺的歌曲,祖國內地的原創歌曲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傳入國人的耳中了,其中校園民謠就有著許多的受眾,比如發行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露天電影院》等校園民謠。
  • 那些年看過的露天電影,你還都記得嗎?
    《露天電影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沒有比看露天電影更令人興奮的了。那時候,看電影去呀!決對是一句振奮人心的號召。一早上消息就悄悄地傳出:晚上某某村放電影呀,廣播裡沒宣傳,群眾又沒電話,卻像主席的話兒一樣傳遍四方。晚飯敷衍了事,稀裡譁啦添飽肚子後,扛上一張椅子,便匆匆上路看電影了。那時候的電影大都在晚上露天放映,每當這時,不管大人小孩,全村出動,近地的會自帶凳子,遠道時則輕裝上陣。
  • 露天幕布睇電影——80年代童年玩樂篇(七)
    在神廟的前面一般都有比較寬闊的宮町,在兩個水泥鑄成的泥樁裡,豎起兩根粗長的竹竿,上面橫著一根細點的竹竿,掛上電影布,就成為一個露天的電影場了。早些時候是四方的電影布,後來逐漸有了寬銀幕的。每次電影放映前,放映員都會用話筒說:「未到場的觀眾請快點到場來,今夜的電影就要放映了。今夜的電影有兩部,第一部是……」到結束後也會說「今夜的電影到此結束,明夜再會!」
  • 南港大隊埕(露天電影)
    大隊埕最好的活動就是放電影。七八十年代能看上一場電影對我們來說是很偖侈的。八十年代初開始放映愛情片和農村生活片,有巜小街》《廬山戀》巜大橋下面》等經典愛情片。還有農村戲巜喜盈門》《龍鬚溝》等,當時這些電影是我們最好的教材,讓我們開始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還記得當時忍飢挨餓的日子嗎?
    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都經歷過災年的洗禮,那個年代缺吃少穿,是現在年輕人打死也不會相信的事情,那時能吃上一頓飽飯就是奢侈,農民家裡最多就是紅薯與玉米面,對於相對發達的農村尚可以吃上幾頓白麵條,而對於偏遠落後的小村莊,日子也就更為難過了。
  • 當年那些看電影的日子,你還記得嗎?
    然而,喜歡看電影的人們,照樣可以宅在家裡打開電視看電影。如此這般,在改革開放之前的歲月裡,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上個世紀60年代,我出生在浙西農村,大半輩子都生活在農村,以前農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單調,看電影真是一件難得而又奢侈的喜事。因而,我和廣大農村人一樣,對早期看過的電影記憶尤深。
  • 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種潮流叫「的確良」,為何現在不流行了?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說起「的確良」三個字,年輕的朋友們也許有些陌生,但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確良服裝」確實曾是火熱的「流行時尚」。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作家路遙那唏噓動人的農村愛情小說《人生》裡,「全村首富」家的女兒巧珍與心上人高加林約會時,就穿著一身「米黃的短袖上衣,深藍的的確良褲子」。
  •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老電影,三部必看經典影片,滿滿的都是回憶
    農村現在的發展前景很廣闊,人們都體會到了新農村的新氣象。村裡也有不少人懷念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那時候雖然沒什麼錢,但是鄉村鄰裡街坊相處得很愉快。那個時候能看電影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小編還依稀記得村裡邊有人來放電影的時候全村人都樂開花的樣子,大家早早吃過晚飯就圍滿在放電影的場所,等待著電影的播放,那個時候別提多快樂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分享七八十年代在農村受歡迎的電影。
  • 露天電影放映再現 電影院沒開門可以這樣看電影!
    在物質和精神都比較匱乏的年代,那種全民高漲的熱情,令我記憶猶新。」回憶起少年時代露天電影院的火爆場景,著名導演張藝謀依然滿懷感慨。張藝謀短片劇照 每當有露天電影放映的夜晚,男女老少便會從四面八方搬著小板凳早早趕來,聚集在工廠、農村、
  • BEING 回顧 |露天電影奇妙夜圓滿落幕,你懷舊了嗎?
    《閃光的彩球》探討上世紀80年代小學教育的意識形態,結尾的拉彩球部分讓觀眾們記憶深刻;《天堂回信》講述了一段親情,童年階段裡,若是有一個能陪自己認識社會、認識生活、認識自然,保持童心與玩性的長輩,是一件難得又幸福的事情;《阿凡提之奇緣歷險》與前兩部電影不同,它是一部動畫片,阿凡提騎著萌萌的小毛驢勾起多少80後美好的童年回憶。
  • 70年代童年記憶:農村露天電影《三打白骨精》,我看了三遍
    70年代的農村小孩,沒有玩具,經常只能玩石子和泥巴,如果能看上電影,感覺就跟過年一樣。童年時代,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那時的電影,大多都是黑白片,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彩色影片,唐僧的臉白裡透紅,孫悟空的猴毛紅裡透黃。
  • 她的回憶:農村電影放映
    知青憶:放露天電影時老鄉問銀幕上的人怎麼會說話2016年06月24日 09:03來源:鳳凰歷史 作者:佚名本文摘自:楓網,作者:佚名,原題為:知青憶:放映露天電影老鄉問銀幕上的人怎麼會說話2年前,由於我出生在黑五類家庭,知青招工、招生、招幹均與我無緣,由於當時我是光榮軍嫂,插隊8年後公社將我定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安排我在公社電影隊,背米袋子生產隊記公分,任公社電影隊露天電影放映員
  • 還記得你看過的露天電影嗎 那些年陪伴我們成長的經典影片
    第一次看露天電影,我記得是我們村一個老奶奶過七十大壽,兒孫們給老太太請的露天電影,那時候農村電視機很少,大家接觸的不多,所以感到比較新奇,幾乎全家出動,這就是我對露天電影的一個印象,一直到現在都銘記於心。
  • 睇電影啦,這幾天沙旁又放起了大投影電影,一起來懷念下鄉村露天影院吧!
    你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在沙旁燈光球場看過的電影嗎?讓你印象最深的電影是什麼?還記得嗎?各位街坊,國慶期間,沙旁片又有這種露天電影看啦,你去看了嗎?據了解,1號和2號已經在沙旁街燈光球場連續放映兩個晚上,每晚七點整準時播放,一晚兩部!3\4號晚上就在西河村委球場上,接下來應該就是定安、永安、慶安村了,各位街坊,不要錯過了
  • 放映45年,輝叔和他的電影放映機
    黃樹輝是從化縣第一批鄉村電影放映員,1975年,他加入從化縣神崗人民公社8.75電影隊。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電視機還沒在農村普及,農村的文化娛樂少,露天電影是村民為數不多的娛樂方式。「我們一進村,大家都很熱情,看電影從天黑看到天亮」。 到了九十年代,隨著電視機的普及,露天電影逐步走了下坡路。21世紀,露天電影和公益放映結合,重新迎來了春天。
  • 七八十年代農村受歡迎的經典老歌,聽過這幾首的,個個都為之沉醉
    現在農村的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看到的都是美麗鄉村的景象。大家口中都會經常說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怎麼怎麼樣。那個時候的農村雖然沒錢,但是人情味十足吶。小編記得那個時候嘴上總會哼上幾首老歌。今天小編帶大家品一品七八十年代的經典音樂。
  • 攝影大神分享懷舊攝影集:70年代農村放電影的日子,你還記得嗎?
    對於生活在農村裡的70後來說,定期來村裡放映的電影算是兒時一項最有趣的娛樂活動,放映機、不算很大的幕布、零零散散的小凳子和熱鬧的流動攤販......這些元素構成了70後、80後的童年回憶。
  • 有誰還記得電影《喜盈門》?還有沒有這樣樸實無華的農村影片?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電影《喜盈門》以其精彩的故事情節,生動幽默的藝術形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想來仍是那麼親切,整部影片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農村青年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故事真實生動,有很多片段讓觀眾看來就像發生在身邊一樣,至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比如「分家」那一場戲,極其生活化,這是那個年代特有的風情,很多家庭現如今五十歲以上的人大概都經歷了分家這樣的經歷,而「吃餃子」一段,老爺爺和大孫子任文一家的矛盾,在這裡一步步激化,不都是那個時代人們傳統觀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