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白人爵士歌王」,他的一生都如傳奇一般閃耀

2020-12-28 鮮活娛樂

美國流行音樂有很多代表性的人物,像80年代爆紅的麥可·傑克遜,90年代橫空出世的瑪麗亞·凱莉,還有英年早逝的貓王等,代表性的人物層出不窮。

01白人爵士歌王

20世紀對於美國人來說,能夠代表美國流行音樂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擁有「白人爵士歌王」的法蘭克·辛納屈,他的一生都如傳奇一般閃耀。

02全能娛樂家

比起歌曲,我們更應該記住法蘭克·辛納屈,這位上世紀的爵士天王,提起他的名字或許大家會很陌生,但是說起「瘦皮猴」幾乎無人不知,這是一位真正意義上多的三棲明星,唱歌,拍電影,做主持人無一不能!

他是一位在多重身份的全能娛樂家,受到全球樂迷的擁戴和喜愛,當然他最令人稱羨的成就還是在他的歌唱事業上。他維持著半個世紀的唱片銷售長紅,甚至一直到他1998年5月14日辭世後,他所灌錄的唱片仍舊是市場上的暢銷熱賣品。

03他唱歌在月球播放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萬眾矚目下來到了月球,在厚厚的太空衣下,他帶著一副耳機,他起身熟練地打開登月艙艙門,搖擺著身體,沿著梯子一蹦一跳走出,隨機他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在搖擺的同時,對著攝像頭說出了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這是啥歌啊?」

這首經典的爵士樂自50年代問世之初就不斷被人翻唱,是爵士愛好者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這首歌當之無愧成為人類在月球上播放的第一首歌,不僅因為這首歌被廣為傳唱,更重要的是歌名和歌。

當時他聽的那首音樂就是法蘭克·辛納屈翻唱的《Fly Me To The Moon》。他的翻唱更是讓這首歌的名聲達到了一個無法形容的地步,用過這首爵士樂的經典電影相當多,如《華爾街》,《帶我去月球》,《太空牛仔》,《單身日記》等。

2019年榮獲奧斯卡大獎的《小丑》的片尾曲《這就是人生》就是由法蘭克·辛納屈演唱的,音樂加上影帝的表演,很好的詮釋了電影《小丑》,故事也因此走向巔峰,就如這首歌一樣,這就是人生。

04獨樹一幟

1935年,從未受過正統音樂訓練的弗蘭克·西納特拉,以他親切誠懇的嗓音和獨特的鄰家男孩氣質,獲得了在電臺演唱的機會。在弗蘭克·西納特拉演唱時標誌性的輕鬆怡然的神態的背後其實飽含著他辛勤的汗水。

聆聽西納特拉的演唱,會發現他非常注重運氣、咬字、發聲等技巧,這是因為他深受一代黑人爵士女伶Billie Holiday的影響,多年浸淫在前人的美妙音樂中加之自己的辛勤努力,終於使自己擁有了"白人爵士歌王"的讚美和榮耀。

05榮獲獎項

到今天這位偉大的爵士樂歌王已經去世22周年了,自1939年入行以來,他能歌善演,獲獎無數,不勝枚舉,一共獲得了3座奧斯卡金像獎,11座葛萊美獎,4座金球獎等,不僅如此,1985年還獲得了美國總統自由勳章,截止2015年,他的全球唱片銷售已超過1.5億。

06《My Way》

如果用他的一首歌來幾年他的話,我覺得他在1969年推出的著名歌曲《My Way》道出了20世紀美國人心底那種,過一種自信、拼搏、無悔的人生的訴求,並最終成為美國第二國歌一般的存在。那這首歌來紀念他當之無愧。

07影視造詣

他不止在音樂方面在美國有崇高的地位,在影視方面也有很大的造詣。1941年他開始投身於大熒幕,光是在四零至六零年代參與演出電影超過五十部(不含音樂紀錄片),主演類型包括動作、戰爭、懸疑、文藝。

1960年主演了以拉斯維加斯為舞臺的著名影片《Ocean's 11(11羅漢)》(你沒看錯,此後由George Clooney主演的那部11羅漢正是翻拍自這一部),令拉斯維加斯名聲大振。內華達副州長LorraineHunt-Bono 曾讚頌Frank Sinatra是「將拉斯維加斯從一個無名沙漠小鎮變成繁華之地的閃耀人物。」

08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人

由於他在歌唱、電影甚至整個藝術事業的卓越表現,弗蘭克·辛納屈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人」。弗蘭克·辛納屈1957年已擁有自己的電視音樂節目,1961年進一步創立Reprise唱片公司(1963年之後隸屬華納),此後自演唱、生產、行銷至宣傳,辛納屈都可一手掌握。

1980年,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 · 裡根為弗蘭克·辛納屈頒發了美國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總統自由勳章」以表彰他為美國的文化產業以及移民權益所做的貢獻,並稱讚他是「最傑出和卓越的沒幹過公民」。

縱觀弗蘭克·辛納屈這一生,出身義大利底層卻最終得到了美國公民的最高榮譽,他身為白人卻將黑人的爵士樂發揚光大,他走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白人爵士歌王:弗蘭克·辛納屈
    音樂在20世紀的歐美,出現過很多音樂界的代表人物,如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麥可·傑克遜、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保羅·麥卡特尼等,他們都是光前啟後的偉大音樂家。然而,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不得不提,他的成就幾乎無人能及,甚至還被人們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人」,他就是弗蘭克·阿爾伯特·辛納屈。
  • 為什麼爵士樂讓村上春樹欲罷不能?
    「四歲起,我就在自己房間裡獨自聽美國爵士樂」。村上春樹是一位超級爵士樂迷,爵士音樂對他的文學創作乃至一生影響至深。2002年,他與好友和田誠合作推出《爵士樂群英譜》,優雅的畫作搭配精彩的文字,26位當代爵士樂大師躍然紙上,這本書成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爵士樂啟蒙。
  • 世紀回眸 | 這些大名鼎鼎的爵士巨星都曾在卡內基音樂廳閃耀
    Handy)首次在卡內基音樂廳亮相,也是卡內基首場名副其實的爵士音樂會,演出陣容包括約翰·羅森門德·詹森(J. Rosamund Johnson)與「胖子」沃勒(Fats Waller)。漢迪被譽為「藍調之父」——在音樂會展現了美國非洲裔作曲家的作品、靈歌、還有自己的作品,例如《聖路易斯藍調》(St. Louis Blues)。
  • 經典英文老歌《蒙娜麗莎》,爵士歌王抒情演繹
    歌曲標題和歌詞都參考了達·文西在文藝復興時期畫的蒙娜麗莎肖像。這首歌在1950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片中由抒情爵士歌王Nat King Cole(納京高)翻唱的《蒙娜麗莎》,在1950年的公告牌(Billboard)單曲排行榜上位居榜首五周。
  • 裡程碑式的音樂劇:爵士歌王
    導演艾倫·克羅斯蘭德的爵士歌王(1927年)是一部歷史性的裡程碑電影和電影地標。[注意:大多數人將這部電影與聲音圖片的出現聯繫起來,儘管唐·胡安(1926),一部約翰·巴裡摩爾的無聲電影,也有紐約愛樂樂團演奏的同步樂譜以及使用Vitaphone系統的聲音效果。應該明確的是,這部電影不是第一部有聲電影,也不是第一部「對講機」電影或第一部電影音樂劇。
  • 誕生在風流場所的黑人爵士樂,卻成為了白人貴族的最愛
    是不是腦海中已經出現了吳亦凡的畫面,沒錯,吳亦凡在說唱節目中將這個詞帶火了起來,於是很多人都知道了這是即興說唱的意思,但其實這個詞真正的來源是一百多年前以即興著稱的爵士樂。爵士被認為是一種沒有代溝的音樂,幾乎所有年齡段的歌單裡面都會有爵士樂的存在,同時這又註定是你無法繞過的黑人音樂。
  • 「一代歌王」王傑的一生:浪子,巨星,傳奇
    只有越挫愈勇的人,才能成就傳奇故事。」「一代歌王」王傑的一生,就恰如其分地解釋了這個過程。5月2日,有人在網上自稱是歌手王傑,誆騙粉絲們,說自己要開演唱會,還說以眾籌的方式更有意義,希望粉絲們踴躍貢獻,不吝捐款捐錢。爛人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真沒想到假冒明星套紅利的人,還真的存在。
  • 這部愛欲黃毒的年度爵士傳記片告訴你!
    這個生於美國西部的天才白人,13歲時在不懂樂譜的情況下,能夠過耳不忘。直接靠模仿吹出勾人魂魄的小號曲。而且,查特貝克外表酷似好萊塢一代傳奇巨星詹姆斯迪恩,帥氣逼人!他拿著一把小號走遍了美國,成為Charlie Parker口中的那隻西海岸的白貓。終於有白人樂手能夠進入到黑人為之驕傲的爵士領域。查特貝克天賦太過驚人,在21歲前,他風光無限,可惜當年的一包毒品,讓他人生從此走上了起伏。
  • 法國傳奇音樂家克勞德·柏林離世,享年90歲的他曾重塑了現代爵士樂
    克勞德·柏林是享譽全球的爵士樂鋼琴家、作曲家、編曲家和電影配樂達師,他對世界爵士樂有著突出貢獻,因此也被稱為 「現代爵士之父」。改變了現代爵士樂的克勞德·柏林師承艾靈頓公爵上世紀50年代名噪樂壇1930年4月10日,克勞德·柏林出生於坎城,作為一個音樂神童,他14歲時就開始與萊昂內爾·漢普頓和羅伊·埃爾德裡奇等鋼琴家同臺演奏。
  • 我即興,你隨意:品味浮遊在黑白鍵盤上的爵士音樂
    ▍爵士鋼琴特點鋼琴在古典樂器中處於王者的地位,在爵士樂中也不例外。在無數的黑人樂手中奧斯卡·彼得森可謂是一位爵士鋼琴中的領袖級人物,他把爵士樂輕佻、迷幻的色彩通過手指與琴鍵的接觸直接勾勒在我們面前,他的鋼琴作品並不限於任一種演奏風格:對民謠,藍調,Funk或Bebop等等都可。
  • 盤點爵士"搖擺時代"的先鋒女歌手 | 爵士女伶(下)
    曾經有一個時代,從1935到1946年,年輕人們都熱愛跟著爵士樂團的音樂翩翩起舞。在那個時期,爵士就是流行音樂的頂峰,連單簧管演奏者的名字都家喻戶曉。那就是搖擺時代。搖擺時代一般指30到40年代中旬,確切地說是1935年到1946年左右,也被稱為「大樂團時代」。這可能是歷史上爵士最受歡迎的一個時期,演奏者們常常以樂團形式出現。
  • 當電影碰上爵士樂:2016年備受矚目的爵士電影推薦!
    今年最受矚目的爵士音樂家電影,想必定是由Don Cheadle(唐·錢德爾)向爵士小號手Miles Davis所致敬的電影-《Miles Ahead》和Ethan Hawke(伊桑·霍克)詮釋爵士小號手Chet Baker的《Born to be Blue》,亦是去年電影節中非常受歡迎的作品,他們不僅在爭奪電影票房,也似乎再度將Davis與Baker的競爭提上檯面。
  • 演藝界的歌王,勇奪格萊美前無古人
    2005年時,傑昆參演紀傳類影片《與歌同行》,並在片中出演美國鄉村音樂傳奇人物約翰·卡什。作為活躍於上世紀50年代的傳奇歌手,約翰·卡什對於國內觀眾可能相對陌生。不過在他音樂生涯的巔峰時期,可是在銷量上能碾壓披頭四的存在。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鄉村歌手之一,卡什一生中共賣出超過5000萬張唱片。
  • 被譽為「西部歌王」,背後2個女人:一個因他守寡,一個伴他成王
    有著「西部歌王」之稱的王宏偉,他則是幸福不已的,背後有著兩個默默付出的女人,一個因他守寡,一個伴他成王。,父母最想看到的也不過就是他能成家立業,有著能夠相伴一生的人。而看他如此真誠,楊姍姍也淪陷,不惜賭上自己的一生。好在她賭贏了,婚後的她,和楊宏偉過著幸福的生活,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在婚後,楊姍姍當起他背後的賢內助,悉心照料婆婆的生活。
  • 他的一生拍攝了80萬+爵士攝影作品和2K+唱片封面
    傳奇爵士攝影師Chuck Stewart前不久在美國新澤西逝世,享年89歲。
  • 聽他唱歌,無法想像這位爵士大師已經94歲了……
    託尼·班尼特(Tony Bennett),這個名字或許在國內還不夠家喻戶曉,但在爵士圈,其影響力與一代爵士歌王Frank Sinatra不相上下,曾一起被並列譽為美國本世紀最偉大男歌手。除此之外,他還受歷屆多任美國總統的邀請,在白宮進行表演,並且在全球擁有5000萬的專輯銷量與18座葛萊美獎杯。
  • 2011爵士音樂周打造「視聽爵士」 連演四場
    而隨著爵士樂在上海這塊土壤上日益生根發芽,走過第六個年頭的上海爵士音樂周有望迎來其最黃金的年代。  2011年伊始,作為上海音樂殿堂的上海音樂廳就公布了其本年度的演出安排,並宣布其讓古典音樂走向大眾的宗旨。10月25日-28日在此上演的豪雅爵士音樂周,不僅以強大的陣容、卓絕的風格彰顯著爵士音樂的突出感染力,也因為參與演出的爵士音樂人「才貌雙全」,令音樂會不僅好聽,而且還好看。
  • 他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也把自己的一生過成了傳奇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要喜歡你拍的人,還要讓他們知道」.羅伯特·卡帕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 2011爵士音樂周打造"視聽爵士" 下月音樂廳一連四場
    來自美國的小號手克裡斯·波提曾於2008年來到上海進行表演,當時他高超的小號演奏讓上海的樂迷如痴如醉。時隔3年,克裡斯·波提將帶著其對音樂、對生活的全新體驗與認知,重返上海為樂迷呈現上一場獨奏音樂會。
  • 最Groovy的爵士歌手 - Al Jarreau
    「 Al Jarreau 是一個融入放克舞曲及節奏藍調風的融合爵士樂手,一個遊走於流行、爵士邊緣的全能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