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小編先提前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猴年大吉!
本期的主題活動,透露著濃濃的鄉愁,尤其是在異鄉的打拼著們,即使在最遠的地方,也不會忘記家的味道,這就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故土眷戀對味覺的執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道家鄉特色菜,往往能勾起對家鄉的思念。只有提箸,熟悉的味道湧入口腔,你才知道——你回家了。
特別感謝29位讀者的熱情投稿!小編希望能將這份濃情透過屏幕傳遞給你,我,他!
本期內容特別鳴謝公眾號: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wochan321】給予的素材創意支持
以下圖片由餵馬劈柴讀者提供
「01」
▲食客/溫哥華 餵馬劈柴 用戶 csh
·
● 食客說 家在四川。這應該不單單是我們成都人自己的家鄉菜了,每個留學在外的異鄉人,都愛火鍋。冬天吃火鍋,再喝著豆奶,那種感覺,真是太巴適!每次回國,一下飛機,一定要去吃,聞到那火鍋辣。我就知道我回家了!
「02」
▲食客/大連 餵馬劈柴 用戶 高夭夭
● 食客說 我家鄉大連,現在河北讀書,雖說現在的鐵板魷魚已經很普遍,但是我們大連的味道從來只是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大連鐵板魷魚是用鐵板把魷魚煎熟後,再用鐵鏟將魷魚切段,然後撒上特製醬做成。
「03」
▲食客/安徽 餵馬劈柴 用戶 珍惜
● 食客說 家鄉安徽,現在東北。無為送灶粑粑為安徽合肥傳統小吃,節日食俗。每當臘月23號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煎烤好的第一鍋粑粑則首先用來祭灶。
「04」
▲食客/山東 餵馬劈柴 用戶 偷了小豬的心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山東,現在因為工作的原因來到了南方,在這裡我最懷念的就是奶奶做的五花肉燉酸菜,記得以前小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只能由奶奶照顧我,那時候每個星期我都會讓奶奶給我燉我最愛吃的酸菜在放點五花肉,那味道讓我至今難忘。
「05」
▲食客/東京 餵馬劈柴 用戶 女巫美美
● 食客說 我的老家是高郵的。來日本三年,最愛的味道還是鹹鴨蛋。高郵的鹹鴨蛋應該是中國最出名的,記得小時候,奶奶會讓我們去蘆葦邊撿野鴨蛋,然後回來,奶奶洗乾淨,放在鹽壇裡,過段時間,拿出來,就是留著油的鹹鴨蛋了,前年奶奶去世,家裡再沒人醃鹹鴨蛋了,記得過去那個出國時候,奶奶每次都會給我帶好多,想念奶奶,想念家鄉。
「06」
▲食客/陝西 餵馬劈柴 用戶 雪~
● 食客說 在學校門口吃涼皮,總是感覺沒有我家那的好吃,不管放多少辣的,多少醋,都不夠味!想念我家鄉的正中陝西涼皮啊!
「07」
▲食客/石家莊 餵馬劈柴 用戶 明天
● 食客說 我在廣東上班有2年多了,都沒回過家,而且我特懶,所以每天吃飯就是糊弄,有時候就特別想家,想我媽,想我媽給我做的蔥油餅,雖然我媽做的沒有人家做的正宗,但是就是有媽媽的味道。
「08」
▲食客/四川 餵馬劈柴 用戶 樂樂
● 食客說 我家是四川的,在我家那兒,這個叫龍抄手,現在我在東北,知道還有一個名,叫混沌,離開家已經一年多了,想家的時候就吃一碗這個,特讓人懷念。
「09」
▲食客/江蘇 餵馬劈柴 用戶 困死了
● 食客說 離家許多年了,一直記著湯包的味道,雖然現在各個城市都有可能出現家鄉的特色菜,可是一直覺得沒有小時候的味道~記憶裡的是滿滿思念的味道!
「10」
▲食客/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佳慧
● 食客說 我家是北京的,要去天津去上大學,臨走之前,我爸媽特意帶我去吃了一頓北京烤鴨,因為要走了,所以那頓飯吃的特別有紀念意義,上學的時候,我就常常懷念烤鴨的味道,想念著我的父母,思念著我的家鄉。
「11」
▲食客/阜新 餵馬劈柴 用戶 琉璃
● 食客說 我家是阜新的,在我們家,都是我爸長廚,我爸做菜比我媽的好吃,尤其是我爸做的糖醋排骨,特香,特夠味,現在我在遵義,這面的口味偏淡,我總是吃不慣,有時候自己做著吃,但是沒有我爸做的好吃,嗚……想家了T.T
「12」
▲食客/錦州 餵馬劈柴 用戶 火花
● 食客說 大家都說錦州燒烤好吃,我身為錦州人是相當自豪,在外地上大學的時候,和同學出去吃燒烤,店鋪打著錦州燒烤的名字,但是沒有錦州燒烤的味道,懷念啊,家鄉的味道。
「13」
▲食客/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
● 食客說 我是幹工程的,常年在外地上班,一年回不了幾次家,老婆總是跟我報怨,其實我也想家,想老婆做的飯菜,尤其老婆做的青椒肉絲,放的佐料特別多,一到飯店吃飯,我就必點這道菜,但是怎麼也吃不出老婆做的味道。
「14」
▲食客/英國倫敦 餵馬劈柴 用戶 glen
● 食客說 老家是長沙的。長沙人愛吃小龍蝦,也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夏天長沙大大小小的餐廳都會推出特色小龍蝦,喜歡吃小龍蝦那勁道的肉質,沾滿湯汁,再來一碗龍蝦拌飯,在長沙夜市,大家揮汗,喝啤,這才是生活的樂趣。到了倫敦,就只有魚薯條,誰來拯救我!
「15」
▲食客/吉林 餵馬劈柴 用戶 簡單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吉林,現在和老公都在北京工作。小時候姥姥家年前就會殺豬,灌血腸做油滋了。我們一群孩子圍著一個大盆吃油滋了,特別懷念那個味道,和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
「16」
▲食客/陝西 餵馬劈柴 用戶 契丹
● 食客說 我現在長居北京。三秦大地關中漢,人在他鄉味不變。
「17」
▲食客/成都 餵馬劈柴 用戶 開心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四川成都,現在在大連 ,魚香肉絲是有名的川菜,因其口味大眾做法簡單,這些年在許多城市都已普及。 然而家鄉的味道卻是其他地方模仿不來的,那是濃濃的川味濃濃的情調。從小就愛吃這道菜,記得第一次吃還較真的在裡面找魚,殊不知這道菜雖沒有魚,魚香其實自在其中。
「18」
▲食客/湖南 餵馬劈柴 用戶 夢醒時分
● 食客說 我的家在湖南,長期在外工作,最愛家鄉的風味小炒肉,湖南風味的小炒肉香辣爽口,肉質鮮嫩,肉香濃鬱。是較為家常的湘菜, 上了年紀的阿姨系好了圍裙,麻利的翻翻炒炒,很快便能出鍋。
「19」
▲食客/雲南 餵馬劈柴 用戶 夢~
● 食客說 我家在雲南,現在天津 ,麗江粑粑是雲南有名的餅點。麗江粑粑做工精細、選料考究,粑粑大媽們喜歡在光面的大理石上做麵筋,下面還放一盆慄樹炭火。進行破酥、夾餡,用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內泡、色香味俱佳的餅點。 它是鄉親們充飢的口糧,也是孩提時難忘的美味。我們將粑粑捏碎了藏於口袋中,就成了自製的零食。
「20」
▲食客/西安 餵馬劈柴 用戶 小二
● 食客說 我家在西安,現在唐山。 說起大陝西的家鄉菜,首屈一指的便是羊肉泡饃。 這道菜暖胃耐飢,營養豐富,廣受大西北人民的喜愛。而我,便是吃羊肉泡饃長大的,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家鄉的味道。
「21」
▲食客/上海 餵馬劈柴 用戶 SJ
● 食客說 上海的經典宵夜耳光餛飩,皮薄餡足,一大口塞進嘴巴裡,再配上酥脆的炸豬排,真是滿口的幸福感!有時候無論下班有多晚,有多累,都要跑去吃上一碗耳光餛飩,吃完之後,一切的累,或者不開心,都會消失!~上海的經典宵夜小吃耳光餛飩,再配上酥脆的炸豬排,真是滿口的幸福感啊~~
「22」
▲食客/雲南 餵馬劈柴 用戶 雲想衣裳花想容
● 食客說 我現在在上海,很想雲南,也很想雲南菜。俗話說:不吃牛肝菌等於沒吃雲南菜。野生牛肝菌只能在沒有汙染的高海拔地帶存活,在原始森林中走上3公裡,才能找到一顆,顆顆珍貴!鮮美的菌子不用過度調味,只需鹽就能襯託它的美。世間美食如煙火百媚千紅,我卻獨愛它那一種,牛肝菌君,最愛的雲南菜 強烈的思鄉。 現在在上海,很想雲南,也很想雲南菜。俗話說:不吃牛肝菌等於沒吃雲南菜。野生牛肝菌只能在沒有汙染的高海拔地帶存活,在原始森林中走上3公裡,才能找到一顆,顆顆珍貴!鮮美的菌子不用過度調味,只需鹽就能襯託它的美。世間美食如煙火百媚千紅,我卻獨愛它那一種,牛肝菌君,最愛的雲南菜 強烈的思鄉。
「23」
▲食客/蕪湖 餵馬劈柴 用戶 大胖
● 食客說 我媽有一個絕技,那就是做梅菜扣肉特特好吃,我家在安徽的,我現在在山東上班,特懷念我媽做的菜,啊,想家了!!!
「24」
▲食客/上海 餵馬劈柴 用戶 惠惠
● 食客說 家鄉在廣西,現在上海,在老家農曆七月十四那一天(俗稱鬼節),大街小巷到處飄蕩著餈粑、燒鴨的香味,節日的隆重僅次於春節,為了這節日,很多鄉下地方的人早早的就養起了鴨子,這一天是一定要吃鴨肉的,有啤酒鴨、檸檬鴨、但我最愛的還是這道血鴨醬,在外多年,一直沒吃過,這次過年回家一定要好好吃一頓。
現在長居北京 三秦大地關中漢 人在他鄉味不變
「25」
▲食客/雪梨 餵馬劈柴 用戶 ethan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德化 小時候總有個阿姨 挑著擔著來賣肉餅 在街上 味道非常香 記得那時候是五毛錢一個 每天都會找爸媽要一元買兩個 兒時記憶 後來那個老啊姨去世了 她的子孫傳承了 生意也越來越好 每次回老家都是一群人排隊去買。
廣西外面的餐館有,其他地方都沒有!我這個菜圖是網上找的,特別喜歡吃,外面沒有,我上一次吃是十年前了!
「26」
▲食客/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小屁屁貓
● 食客說 我就是北京人,也在北京,不曾遠離故土,但是滷煮火燒焦溜肥腸是我難忘的味道,從小吃到大,姥姥姥爺是老北京,他們健在的時候也十分喜歡吃,總是想起從小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的情景。雖然很多地方的人吃不慣它,也說它不健康,但是總是故鄉的味道,將來走到哪都會很想念!
「27」
▲食客/內江 餵馬劈柴 用戶 刺蝟
● 食客說 老家是四川內江,現居成都。最想念的是媽媽做的酥肉湯。小時候只有春節才能吃的上,是那種用自家養的年豬肉,自家榨的菜籽油,炸一鍋香酥的酥肉,再把酥肉煮軟加入一把豌豆苗,少許鹽起鍋,撒上少許的蔥花就可以了。時常想念這種味道的時候就自己動手做,始終做不出想念的那種味道,只有在每次歸家時才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一碗酥肉湯。
「28」
▲食客/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anko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新疆阿勒泰,是一個比烏魯木齊還要遠的地方。我最愛吃的就是大盤雞,土豆燉的軟綿綿,吃到最後只剩下湯汁,在下上手擀麵,新疆叫拉條子。那感覺太帶勁了!可惜在北京,再也沒吃到那麼地道的大盤雞了。上了大學工作,回到新疆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只要路過新疆飯館,就會被那種味道帶回去,很多人對新疆人有偏見,但我為自己是新疆人自豪!
「29」
▲食客/深圳 餵馬劈柴 用戶 段先森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雲南保山,最難忘的食物挑選了兩道,現在在深圳生活。要說「難忘」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並不是你換一個城市還能繼續吃到的味道。「火燒肉豆粉」和「趙大媽雞肉米線」,兩道並不有名,卻在家鄉人口味繼承中經歷了最長時間的代表食品之一。時間空間的更迭往往並不能將人們固有的飲食習慣改變,口味的刁蠻與固執似性格中執拗難移的堅持。「人」與「料理」之間形成複雜百味的情感羈絆,我們亦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品味中得以感知自己苦辣鹹淡的人生。
我的家鄉在德化 小時候總有個阿姨 挑著擔著來賣肉餅 在街上 味道非常香 記得那時候是五毛錢一個 每天都會找爸媽要一元買兩個 兒時記憶 後來那個老啊姨去世了 她的子孫傳承了 生意也越來越好 每次回老家都是一群人排隊去買
本期內容特別鳴謝公眾號: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wochan321】給予的素材支持
原創文章 禁止轉載
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全文】
查看第五期【大生活家】
買了這麼多東西,還是沒辦法過好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