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 大生活家

2021-02-16 餵馬劈柴

 


快過年了,小編先提前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猴年大吉! 

本期的主題活動,透露著濃濃的鄉愁,尤其是在異鄉的打拼著們,即使在最遠的地方,也不會忘記家的味道,這就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對故土眷戀對味覺的執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道家鄉特色菜,往往能勾起對家鄉的思念。只有提箸,熟悉的味道湧入口腔,你才知道——你回家了。

特別感謝29位讀者的熱情投稿!小編希望能將這份濃情透過屏幕傳遞給你,我,他!

本期內容特別鳴謝公眾號: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wochan321】給予的素材創意支持

以下圖片由餵馬劈柴讀者提供

 

「01」

 


▲食客/溫哥華 餵馬劈柴 用戶 csh

‍·

● 食客說 家在四川。這應該不單單是我們成都人自己的家鄉菜了,每個留學在外的異鄉人,都愛火鍋。冬天吃火鍋,再喝著豆奶,那種感覺,真是太巴適!每次回國,一下飛機,一定要去吃,聞到那火鍋辣。我就知道我回家了!

 

 

「02」

 

▲食客/大連 餵馬劈柴 用戶 ‍‍高夭夭

● 食客說 ‍‍我家鄉大連,現在河北讀書,雖說現在的鐵板魷魚已經很普遍,但是我們大連的味道從來只是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大連鐵板魷魚是用鐵板把魷魚煎熟後,再用鐵鏟將魷魚切段,然後撒上特製醬做成。

 

 

「03」

 

▲食客/安徽 餵馬劈柴 用戶 ‍‍珍惜

● 食客說 ‍‍家鄉安徽,現在東北。無為送灶粑粑為安徽合肥傳統小吃,節日食俗。每當臘月23號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煎烤好的第一鍋粑粑則首先用來祭灶。

 

 

「04」

 


▲食客/山東 餵馬劈柴 用戶 ‍‍偷了小豬的心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山東,現在因為工作的原因來到了南方,在這裡我最懷念的就是奶奶做的五花肉燉酸菜,記得以前小時候爸爸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只能由奶奶照顧我,那時候每個星期我都會讓奶奶給我燉我最愛吃的酸菜在放點五花肉,那味道讓我至今難忘。

 

 

「05」

 


▲食客/東京 餵馬劈柴 用戶 女巫美美

● 食客說 ‍‍我的老家是高郵的。來日本三年,最愛的味道還是鹹鴨蛋。高郵的鹹鴨蛋應該是中國最出名的,記得小時候,奶奶會讓我們去蘆葦邊撿野鴨蛋,然後回來,奶奶洗乾淨,放在鹽壇裡,過段時間,拿出來,就是留著油的鹹鴨蛋了,前年奶奶去世,家裡再沒人醃鹹鴨蛋了,記得過去那個出國時候,奶奶每次都會給我帶好多,想念奶奶,想念家鄉。

 

 

「06」

 


▲食客/陝西 餵馬劈柴 用戶 ‍‍雪~

● 食客說 ‍‍在學校門口吃涼皮,總是感覺沒有我家那的好吃,不管放多少辣的,多少醋,都不夠味!想念我家鄉的正中陝西涼皮啊!

 

 

「07」

 


▲食客/石家莊 餵馬劈柴 用戶 ‍‍明天

● 食客說 ‍‍我在廣東上班有2年多了,都沒回過家,而且我特懶,所以每天吃飯就是糊弄,有時候就特別想家,想我媽,想我媽給我做的蔥油餅,雖然我媽做的沒有人家做的正宗,但是就是有媽媽的味道。

 

 

「08」

 


▲食客/四川 餵馬劈柴 用戶 ‍‍樂樂

● 食客說 ‍‍我家是四川的,在我家那兒,這個叫龍抄手,現在我在東北,知道還有一個名,叫混沌,離開家已經一年多了,想家的時候就吃一碗這個,特讓人懷念。

 

 

「09」

 


▲食客/江蘇 餵馬劈柴 用戶 ‍‍困死了

● 食客說 ‍‍離家許多年了,一直記著湯包的味道,雖然現在各個城市都有可能出現家鄉的特色菜,可是一直覺得沒有小時候的味道~記憶裡的是滿滿思念的味道!

 

 

「10」

 


▲食客/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佳慧

● 食客說 ‍‍我家是北京的,要去天津去上大學,臨走之前,我爸媽特意帶我去吃了一頓北京烤鴨,因為要走了,所以那頓飯吃的特別有紀念意義,上學的時候,我就常常懷念烤鴨的味道,想念著我的父母,思念著我的家鄉。

 

 

「11」

 


▲食客/阜新 餵馬劈柴 用戶 ‍‍琉璃

● 食客說 ‍‍我家是阜新的,在我們家,都是我爸長廚,我爸做菜比我媽的好吃,尤其是我爸做的糖醋排骨,特香,特夠味,現在我在遵義,這面的口味偏淡,我總是吃不慣,有時候自己做著吃,但是沒有我爸做的好吃,嗚……想家了T.T

 

 

「12」

 


▲食客/錦州 餵馬劈柴 用戶 ‍‍火花

● 食客說 ‍‍大家都說錦州燒烤好吃,我身為錦州人是相當自豪,在外地上大學的時候,和同學出去吃燒烤,店鋪打著錦州燒烤的名字,但是沒有錦州燒烤的味道,懷念啊,家鄉的味道。

 

 

「13」

 


▲食客/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

● 食客說 ‍‍我是幹工程的,常年在外地上班,一年回不了幾次家,老婆總是跟我報怨,其實我也想家,想老婆做的飯菜,尤其老婆做的青椒肉絲,放的佐料特別多,一到飯店吃飯,我就必點這道菜,但是怎麼也吃不出老婆做的味道。

 

 

「14」

 


▲食客/英國倫敦 餵馬劈柴 用戶 glen

● 食客說 ‍‍老家是長沙的。長沙人愛吃小龍蝦,也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夏天長沙大大小小的餐廳都會推出特色小龍蝦,喜歡吃小龍蝦那勁道的肉質,沾滿湯汁,再來一碗龍蝦拌飯,在長沙夜市,大家揮汗,喝啤,這才是生活的樂趣。到了倫敦,就只有魚薯條,誰來拯救我!

 

 

「15」

 


▲食客/吉林 餵馬劈柴 用戶 ‍‍簡單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吉林,現在和老公都在北京工作。小時候姥姥家年前就會殺豬,灌血腸做油滋了。我們一群孩子圍著一個大盆吃油滋了,特別懷念那個味道,和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

 

 

「16」



▲食客/陝西 餵馬劈柴 用戶 契丹

● 食客說 我現在長居北京。三秦大地關中漢,人在他鄉味不變。

「17」

 


▲食客/成都 餵馬劈柴 用戶 ‍‍開心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四川成都,現在在大連 ,魚香肉絲是有名的川菜,因其口味大眾做法簡單,這些年在許多城市都已普及。 然而家鄉的味道卻是其他地方模仿不來的,那是濃濃的川味濃濃的情調。從小就愛吃這道菜,記得第一次吃還較真的在裡面找魚,殊不知這道菜雖沒有魚,魚香其實自在其中。

 

 

「18」

 


▲食客/湖南 餵馬劈柴 用戶 ‍‍夢醒時分

● 食客說 ‍‍我的家在湖南,長期在外工作,最愛家鄉的風味小炒肉,湖南風味的小炒肉香辣爽口,肉質鮮嫩,肉香濃鬱。是較為家常的湘菜, 上了年紀的阿姨系好了圍裙,麻利的翻翻炒炒,很快便能出鍋。

 

 

「19」

 


▲食客/雲南 餵馬劈柴 用戶 ‍‍夢~

● 食客說 ‍‍我家在雲南,現在天津 ,麗江粑粑是雲南有名的餅點。麗江粑粑做工精細、選料考究,粑粑大媽們喜歡在光面的大理石上做麵筋,下面還放一盆慄樹炭火。進行破酥、夾餡,用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內泡、色香味俱佳的餅點。 它是鄉親們充飢的口糧,也是孩提時難忘的美味。我們將粑粑捏碎了藏於口袋中,就成了自製的零食。

 

 

「20」

 


▲食客/西安 餵馬劈柴 用戶 ‍‍小二

● 食客說 ‍‍我家在西安,現在唐山。 說起大陝西的家鄉菜,首屈一指的便是羊肉泡饃。 這道菜暖胃耐飢,營養豐富,廣受大西北人民的喜愛。而我,便是吃羊肉泡饃長大的,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家鄉的味道。

 

 

「21」

 


▲食客/上海 餵馬劈柴 用戶 ‍‍SJ

● 食客說 上海的經典宵夜耳光餛飩,皮薄餡足,一大口塞進嘴巴裡,再配上酥脆的炸豬排,真是滿口的幸福感!有時候無論下班有多晚,有多累,都要跑去吃上一碗耳光餛飩,吃完之後,一切的累,或者不開心,都會消失!~‍‍上海的經典宵夜小吃耳光餛飩,再配上酥脆的炸豬排,真是滿口的幸福感啊~~

 

 

「22」

 


▲食客/雲南 餵馬劈柴 用戶 雲想衣裳花想容

● 食客說 我現在在上海,很想雲南,也很想雲南菜。俗話說:不吃牛肝菌等於沒吃雲南菜。野生牛肝菌只能在沒有汙染的高海拔地帶存活,在原始森林中走上3公裡,才能找到一顆,顆顆珍貴!鮮美的菌子不用過度調味,只需鹽就能襯託它的美。世間美食如煙火百媚千紅,我卻獨愛它那一種,牛肝菌君,最愛的雲南菜 強烈的思鄉。 ‍‍現在在上海,很想雲南,也很想雲南菜。俗話說:不吃牛肝菌等於沒吃雲南菜。野生牛肝菌只能在沒有汙染的高海拔地帶存活,在原始森林中走上3公裡,才能找到一顆,顆顆珍貴!鮮美的菌子不用過度調味,只需鹽就能襯託它的美。世間美食如煙火百媚千紅,我卻獨愛它那一種,牛肝菌君,最愛的雲南菜 強烈的思鄉。

 

「23」

 


▲食客/蕪湖 餵馬劈柴 用戶 大胖

● 食客說 我媽有一個絕技,那就是做梅菜扣肉特特好吃,我家在安徽的,我現在在山東上班,特懷念我媽做的菜,啊,想家了!!!

 

「24」

 


▲食客/上海 餵馬劈柴 用戶 惠惠

● 食客說 家鄉在廣西,現在上海,在老家農曆七月十四那一天(俗稱鬼節),大街小巷到處飄蕩著餈粑、燒鴨的香味,節日的隆重僅次於春節,為了這節日,很多鄉下地方的人早早的就養起了鴨子,這一天是一定要吃鴨肉的,有啤酒鴨、檸檬鴨、但我最愛的還是這道血鴨醬,在外多年,一直沒吃過,這次過年回家一定要好好吃一頓。

‍‍現在長居北京 三秦大地關中漢  人在他鄉味不變

 

「25」

 


▲食客/雪梨 餵馬劈柴 用戶 ethan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德化 小時候總有個阿姨 挑著擔著來賣肉餅 在街上 味道非常香 記得那時候是五毛錢一個 每天都會找爸媽要一元買兩個 兒時記憶 後來那個老啊姨去世了 她的子孫傳承了 生意也越來越好 每次回老家都是一群人排隊去買。

‍‍廣西外面的餐館有,其他地方都沒有!我這個菜圖是網上找的,特別喜歡吃,外面沒有,我上一次吃是十年前了!

 

「26」

 


▲食客/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小屁屁貓

● 食客說 我就是北京人,也在北京,不曾遠離故土,但是滷煮火燒焦溜肥腸是我難忘的味道,從小吃到大,姥姥姥爺是老北京,他們健在的時候也十分喜歡吃,總是想起從小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的情景。雖然很多地方的人吃不慣它,也說它不健康,但是總是故鄉的味道,將來走到哪都會很想念!

  

「27」


▲食客/內江 餵馬劈柴 用戶 刺蝟

● 食客說 老家是四川內江,現居成都。最想念的是媽媽做的酥肉湯。小時候只有春節才能吃的上,是那種用自家養的年豬肉,自家榨的菜籽油,炸一鍋香酥的酥肉,再把酥肉煮軟加入一把豌豆苗,少許鹽起鍋,撒上少許的蔥花就可以了。時常想念這種味道的時候就自己動手做,始終做不出想念的那種味道,只有在每次歸家時才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一碗酥肉湯。

「28」


▲食客/北京 餵馬劈柴 用戶 anko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新疆阿勒泰,是一個比烏魯木齊還要遠的地方。我最愛吃的就是大盤雞,土豆燉的軟綿綿,吃到最後只剩下湯汁,在下上手擀麵,新疆叫拉條子。那感覺太帶勁了!可惜在北京,再也沒吃到那麼地道的大盤雞了。上了大學工作,回到新疆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只要路過新疆飯館,就會被那種味道帶回去,很多人對新疆人有偏見,但我為自己是新疆人自豪!

「29」

 



▲食客/深圳 餵馬劈柴 用戶 段先森

● 食客說 我的家鄉在雲南保山,最難忘的食物挑選了兩道,現在在深圳生活。要說「難忘」的原因,是因為它們並不是你換一個城市還能繼續吃到的味道。「火燒肉豆粉」和「趙大媽雞肉米線」,兩道並不有名,卻在家鄉人口味繼承中經歷了最長時間的代表食品之一。時間空間的更迭往往並不能將人們固有的飲食習慣改變,口味的刁蠻與固執似性格中執拗難移的堅持。「人」與「料理」之間形成複雜百味的情感羈絆,我們亦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品味中得以感知自己苦辣鹹淡的人生。

‍‍我的家鄉在德化 小時候總有個阿姨 挑著擔著來賣肉餅 在街上 味道非常香 記得那時候是五毛錢一個 每天都會找爸媽要一元買兩個 兒時記憶 後來那個老啊姨去世了 她的子孫傳承了 生意也越來越好 每次回老家都是一群人排隊去買

 

本期內容特別鳴謝公眾號: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wochan321】給予的素材支持


原創文章 禁止轉載




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全文】

查看第五期【大生活家】

買了這麼多東西,還是沒辦法過好自己的一生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新年》:鄉愁是因為饞
    再過不到一個月,所有中國人都要奔赴一個名叫除夕的夜晚。有人說「所有鄉愁都是因為饞」,從臘月開始到元宵,除了經典的餃子和湯圓,浙江溫嶺的烏狼鯗、安徽黟縣的臘八豆腐、潮汕的醃鹹、臺南的紅蟳米糕、甘肅環縣的羊肉臘八粥……這些,你都吃過嗎?《舌尖上的新年》電影總監製陳曉卿說:「春節是中國人心裡的一個結。而食物是他們表達的通道。」
  • 【封面】《舌尖上的新年》:鄉愁是因為饞
    再過不到一個月,所有中國人都要奔赴一個名叫除夕的夜晚。有人說「所有鄉愁都是因為饞」,從臘月開始到元宵,除了經典的餃子和湯圓,浙江溫嶺的烏狼鯗、安徽黟縣的臘八豆腐、潮汕的醃鹹、臺南的紅蟳米糕、甘肅環縣的羊肉臘八粥……這些,你都吃過嗎?       《舌尖上的新年》電影總監製陳曉卿說:「春節是中國人心裡的一個結。而食物是他們表達的通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稻作人家」的宣傳頁上如此介紹。 走進「稻作人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這裡的標誌性建築——2019年建成的榮興博物館。博物館外有一隻巨大的草帽,當地人說,這象徵著遼河口文化正在回歸自然、回歸傳統、回歸文化的路上,它找到了來時的路。館內不僅能看到眾多農作工具、捕魚工具,甚至還能看到漁船實物。「這些都是盤錦人曾經的生產與生活寫照,更是盤錦遼河口文化的生動再現。」
  • 什麼叫「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饞」?看完這部年夜飯紀錄片你就懂了
    在宰殺年豬後,將花椒、八角、桂皮、香葉各種香料混合煸炒,碾成粉末、加入細鹽,開始醃製。臘肉晶瑩透亮,辣椒和蒜苗色澤通透,隔著屏幕都可以聞到香味了。這樣的滋味要一家人團團圓圓吃起來才算完美,他們坐在庭院前椅子上眺望,等待著遠方兒女的歸期。
  • 魚悅|一人食•一狗饞
    時隔近一年,所有的注意力和關注點終於全部回到了自身,關注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願望,並努力的滿足和實現,遠離一切帶給我負面情緒和妨礙我進步的東西,耐心地讀書、寫東西、做運動,開放式地與人結交和溝通,讓自己更開心。      其中,天馬行空般地滿足自己的味蕾和身體需求成為最簡單的開心方式。
  • 浙海大來華留學生:這裡是我們永遠的「鄉愁」
    鄉愁是一碗水,它清冽甘甜;鄉愁是一杯酒,它濃烈醇厚;鄉愁是一朵雲,它猶如仙女的霓裳;鄉愁是一張機票,萬語千言不忍談。浙江海洋大學(以下簡稱「浙海大」)的來華留學生,早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漸漸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舟山民俗風情,浙海大成了他們遠方的家。他們對浙海大的依戀如此之深,以至於離開後,這裡成了他們永遠的鄉愁。
  • 鄉愁風景線 | 蔡麗娜 —— 每個人的鄉愁,都是一道風景
    「鄉愁風景線」每天一位主持人,用朗誦的方式為《記住鄉愁》第四季節目的順利播出加油打氣!
  • 鄉愁記憶 | 許少康:白水寨往事
    一首《月光光》總是能讓人想起那青山下,或圓或方的土樓圍籠著的家,甜甜的釀酒和清香的茶。聽村裡的老人說,我們村的山有個最高峰,冬天山頂會下雪,雪蓋在山頂處,像極了老人頭頂新長的白髮,因此這座山叫白毛山,雪水融化流經的山中人家,就叫白水寨。
  • 《小林家的龍女僕》鄉愁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真鄉愁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真鄉愁)。如果經歷太多親人的離去,誰都會寂寞而死吧。……孤獨,基本上是因為在與人相處上花時間太少……,所以相伴才倍加可貴正因為孤獨是常態,所以相伴才倍加可貴。
  • 《鄉愁》:上帝先創造了旅行,然後是鄉愁
    《鄉愁》是由俄羅斯傳奇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執導的,他是俄羅斯著名詩人詩人阿爾謝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他的第一部作品就一舉拿下了威尼斯金獅獎的多個獎項。塔可夫斯基對電影語言的貢獻是公認的的,他開創了自己全新的藝術風格,使博大深邃的精神主題在莊重沉鬱的詩性敘事中展開,獲得完美的表達。
  • 人文沂水:鄉鎮集市上的饞癆鍋子
    有人愛下棋打牌、有人愛運動健身,而繽紛世俗生活中我獨以趕集為樂。趕集除了能協調五官之運作,頂重要的是能給嘴過生日,要喝「老乾烘」、茉莉花茶非得「茶爐」不行,要吃雜碎不到「饞癆鍋子」上嚼不出滋味來!沂水的集市都有自己固定的逢集日子,一般隔著5天。多年前松峰集上有位王老太太,她除了做茶爐,給擺「常攤」的松茶水,還煎做「鍋子」,就是代為顧客加工菜蔬,只收取柴薪油鹽錢,外加個手工費。集市上正宗的茶爐要壘「七星灶」,用石頭、磚頭壘起一字排開、由低到高的七個灶頭,外面用和上麥糠的黃泥抹一抹,能放七把燎壺。
  • 《遙遠的鄉愁》: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我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當你,能夠忘記你的過去,看重你的現在,樂觀你的未來時,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處;當你,明白成功不會顯赫你;失敗不會擊垮你,平淡不會淹沒你時,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處。當你,修煉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專注於自身的責任而不是利益時,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處;當你:以寬恕之心向後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時,你就站在了靈魂的最高處。因此,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年老時看淡。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我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散文 | 張玖玲:鄉愁
    爹娘是年前臘月二十三搬進新家的,我和弟阻擋不住他倆要回家過年的執念。「終於有家了,先輩神仙爺爺奶奶們也盼著回家過年呢!」娘邊嘟囔邊收拾著行囊,爹提著他的日常生活工具袋立在門口,「你們不送我,搭車今天也得回去。」
  • 劉奇:「鄉愁」九脈
    原標題:「鄉愁」九脈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是什麼,鄉愁是遊子對故鄉記憶的眷戀和思念,愁之所生者多元,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遊子之愁;有「偶閒也作登樓望,萬戶千燈不是家」的民工之愁;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文人之愁,有「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的士大夫之愁,不論哪種愁,其源益出於異鄉的孤獨,思鄉的愁苦和歸鄉的尷尬。
  • 《風味原產地·甘肅》饞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想家~
    看得我,饞的喲,作為甘肅定西人,每一集美食都打到我的饞點上了,想家了~現在才更新到「第八集 漿水」,未來一定要把莜麥甜胚子、粉條、洋芋攪團、各類面做的涼粉安排上,真的好吃,比心✧ෆ◞◟˃̶̤⌄˂̶̤⋆biubiu甜胚子這種食物和醪糟有點相似,我從小吃的就是用莜麥做的,但是莜麥本就種植比較稀少
  • CCTV-4《遠方的家》和《記住鄉愁》走進大運河(杭州段)
    9月,CCTV4大型人文紀錄片《遠方的家》欄目組和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七季攝製組走進大運河(杭州段)。
  • 朗誦丨甜蜜的鄉愁
    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成功時想到它,失敗時想到它,逢年過節時,情不自禁的想到它!故鄉有一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如同一個巨大的磁鐵,牢牢地,吸住了很多的人和事,愈久愈遠,魔力似乎更大!鄉愁是一種記憶。
  • 【最美家力量】梅應愷家庭:建記憶館,凝結鄉愁傳承家風
    【最美家力量】梅應愷家庭:建記憶館,凝結鄉愁傳承家風 2020-11-20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因為這部劇,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因為這部劇,隔壁小孩都饞哭了!生活虐我千遍萬遍,我待它如同初戀——《裝臺》點擊播放 GIF 0.6M本次直播30分鐘在線人數超50萬人次網友的紛紛讚嘆「看餓乾飯人」、「饞哭隔壁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