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個最近愛去的館子,也是日本人開的,藏在城南一棟略顯蕭索的大樓裡。
荷蘭的餐廳常常在周一休業一天,讓人誤以為周一是一星期裡生意最清淡的一天。其實周三才是,周一周二的時候上班族還沒從周末的尋歡作樂裡緩過來,家中水池裡可能還堆著前天轟趴留下的杯子碟子。
怎麼辦,出去吃呀。
等到了周三,才算真正收拾好,平均每天只花四十分鐘呆在廚房裡烹飪的荷蘭人在這一天往往也會想煮上一點(可能並不能真的算食物的)食物,然後早早上床休息,迎接充滿希望的周四周五。
不過我很喜歡在星期三出去吃一頓熱量滿滿的簡餐。
不然,簡直不知道有什麼理由把這周熬過去。
這家館子其實就在上一篇裡寫的吃大阪燒的館子隔壁,也許因為藏在樓裡,也許因為沒有大阪燒這樣的看家菜,人氣好像始終要差一點。拜訪了三次之後,水準穩定,我會常常想在疲憊的工作日過去點一碗熱氣騰騰的Don(真的打不出那個字啊)來吃。
和孤獨的美食家裡那些家常館子一樣,除了手裡那本塑料餐單,更吸引人的是手寫在黑板上的臨時菜單。日文+英文,不怕看不懂。
最後一次去時留心拍了照,口味說不上驚豔,但是從來不會吃剩,特別落胃。
看到有炸章魚和炸雞,存心想和隔壁那家比較一下,都點了。
炸章魚上來小小的一盤,用的是大章魚腳切片後裹上混著醃漬仔薑絲的面衣後油炸,口感上略有點橡皮感,不如隔壁家的小章魚食材來的好嚼。面衣薄脆不油膩,是過關的。
炸雞依然是南蠻風味的,(關於南蠻炸雞和唐揚炸雞的區別可以參考上一篇)下面墊著高麗菜,上面堆滿美乃滋。不過我從來不蘸美乃滋,太膩,擠一點點檸檬汁倒是開胃。
用的雞腿肉,同樣有薑汁入醃料,很解膩提鮮,美中不足是面衣略厚,油瀝得不夠清爽,綜合下來不如隔壁那家。
工作日用餐一般想在一個小時裡結束,因此在所有的選擇裡,Don無疑是最有效率的那一款。連菜帶飯一勺一勺哪怕細嚼慢咽差不多十五分鐘也就解決了。
嘗試過幾款Don,覺得豬排飯和鰻魚飯最得我心。
沒有細細考據過,算上各種美食劇和綜藝節目裡道聽途說的,常見的日式豬排飯大致有乾濕兩種。
幹指的是幹炸,裹上麵包糠炸好瀝乾切開裝盤,配上白米飯,自己蘸上醬料佐著小菜食用。
溼指的是炸好的豬排切成塊,浸在事先調好的醬汁裡,通常在日本會有那種專門烹製這個的小鋁鍋,下面墊洋蔥,略煮之後淋上蛋液,然後整個澆在米飯上。
這家店的豬排飯是第二種做法。好處是汁水充分浸潤了豬排和米飯,吃起來帶感,但也有人嫌這種類似親子Don的做法影響了豬排酥脆的口感。
去吃了三次,每次都點了豬排飯,最後一次好像油有些老了,豬排炸得略有點黑黑的,不過這種蓋澆飯食法比較糙,吃起來倒也沒覺得什麼。豬排的肉質無功無過,在荷蘭不用指望吃到什麼散養土豬黑毛豬什麼的,和一般超市賣得豬排肉品質相差無幾,能吃而已。但是配著洋蔥,半熟的蛋液,甜甜的醬汁,煮得恰到好處的米飯,還是工作日晚間難得的享受。
鰻魚飯是最後一次去吃時嘗試的。
我覺得挺好吃。
主要因為醬汁。鰻魚本身,恐怕不是新鮮烤制的,大概和亞洲超市冷凍櫃裡出售的真空包裝蒲燒鰻魚類似的供應商。(那種7歐一包的速凍鰻魚其實蠻推薦有點追求的懶人吃貨的)但是肉質軟嫩,並不扣分。
稍微了解一點日本飲食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醬汁對於鰻魚(穴子)的重要性,當然有好的食材的話,白燒同樣美味。記得有一部挺狗血的TVB美食劇,簡直是一罐祖傳秘制醬汁引發的連續劇。料理東西軍裡也有介紹,主廚都有自己獨家調配的鰻魚醬汁,所以不同壽司店出品的那些看起來差不了太多的鰻魚壽司,風味都不盡相同。
鰻魚過關,醬汁加分,米飯加分,這碗Unagi Don可以有。
除了附贈的味增湯,還單點了昆布湯。
味增湯是現煮得,味道不會發苦。
昆布Kombu,在大部分時候指的就是用作食用的那一類海帶。
日本人有多愛昆布呢?基本上熬湯是一定要用到的,各種名拉麵店的湯底都少不了用昆布打底,浸出的風味大概類似天然味精吧。還見過用昆布來醃漬鮪魚赤身的,恩,用海帶來醃魚,日本小夥伴們就是那麼神奇。
這個湯很神奇的出現在飲品餐單裡,所以一開始,是當茶來點的,名字也是kombu tea,上來一看,昆布加玄米,喝一口,鹹的!
當然啦,也不奇怪,陸羽寫下茶經之前,唐人皆是煮湯一樣往茶裡丟各種香料食材亂燉一鍋。
喝多了,覺得蠻好,昆布的鮮味很溫和,後來就索性當湯來點。
最後必須來一份甜點做ending才對得起周中的一身疲憊!
沒什麼新意的抹茶雪糕。
不過同是抹茶雪糕,好的日料店提供的抹茶味濃厚,帶一點點苦味和紅豆味,也有瞎糊弄的店,完全吃不出茶味道。
這家用的很好,抹茶味醇厚,還額外配了紅豆醬,以及.兩粒罐頭楊梅。
恩,我知道我發晚了,要不改星期四去吃唄?
店名:NAGOMI
地點:Amstelveen
以上為個人體驗,口味或不合眾,且與本文描述的個體無利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