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宣布關閉2月5日凌晨零時起,全澳41間娛樂場,以及電影院、劇院、酒吧、網吧、的士高及舞廳等暫停營業15天。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經與博彩企業商討,六大博企承諾不會要求員工放無薪假,以體現他們對社會的責任,齊心對抗疫情。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較早前表示,澳門一名新增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在酒店工作,當地可能已發生人傳人感染,為防止疫情擴散,澳門賭場將停業半個月。
武漢疫情自1月中大規模爆發,已令港澳兩地居民緊張。1月22日港澳分別確診首宗新型肺炎個案。澳門新任特首賀一誠於當日隨即宣布成立應變協調中心,並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會面,加強與廣東省協作嚴防超級傳播者,顯然準備充足。其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仍身處於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雖謂外訪能跟政商巨賈建立關係,但達沃斯論壇向來以離地精英圍爐取暖見稱,而且特首提早回港能展示其對疫情之重視,至1月25日才抵港「主持大局」,已予人錯失時機、「慢半拍」之感。
面對疫症威脅,澳門政府於1月23日宣布,當地居民以成本價澳幣八元購買口罩,每人每10天可到指定商店購買10個,購買時需要登記身份證,確保每名市民每天可以使用一個口罩。當時署理特首張建宗僅取消大型賀年活動,對於停課、邊境、口罩供應等問題完全不提。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更於該周末巡視各區時,稱市面外科口罩供應正常、價格尚可,聲稱嚴陣以待,已做出最嚴謹和充足之準備,結果不及一周,全城出現口罩搶購潮,大批市民大排長龍皆無所得,當時港府才稱正與供應商聯絡確保口罩供應。林鄭認為目前市場緊缺,政府採購是與其競爭,無法向社會提供政府口罩,今周二表示政府採購口罩困難,提議官員如非特殊情況不準戴口罩,更見政府當初之準備不足,後知後覺。
兩個特區均與內地關係密切,人口往來頻繁,在邊境防疫上有一定困難。但澳門即使沒有「全面封關」,賀一誠仍懂得利用與內地政府之「內交」,宣布已經與珠海市商討,將各自嚴防疫情在兩市之間傳播,授權邊檢人員拒絕發熱的旅客進出境,又派員到武漢抵達之航機內為乘客量體溫,要求所有入境人士填寫健康申報表,並暫停來往澳門和武漢的旅行團。
相反,港府初期推出的健康申報表措施,只要求乘坐飛機抵港之武漢乘客填寫而高鐵乘客則豁免。張建宗更辯稱不希望大批人聚集大堂填表,造成空氣不流通而增加感染風險。如此荒唐理由,只顯示其不知變通。至劣評如潮,張建宗方謂可於高鐵引入健康申報表,要求乘客預早填寫。甚至措施擴大至全部口岸,也要等到兩天後林鄭瑞士回港召開記者會時才公布。
在隔離和追蹤潛在個案方面,澳門政府在1月26日已下兩道防疫之猛劑,稱會追蹤在澳之有2,132名湖北居民以及其中之1,390名武漢人,強制無病徵但堅持留澳鄂人入住隔離營,或讓他們自行返回內地,而任何來自湖北或14天內曾到湖北的非澳門居民,要出示醫生證明確定其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方可入境。
翌日,港府亦採取同樣措施,禁止鄂人或過去14日到過湖北之人士入境,但卻未有追縱於1月27日前已來港之湖北人。當記者問及在港鄂人之數量時,政府竟然稱其不掌握具體數據,因此難以追縱已在港的武漢人,反映港府的防疫措施半桶水。直至1月29日一對武漢夫婦確診,才發現其於22日乘坐飛機到港後曾居住多間酒店,亦到過香港多處地區,已引起公眾憂慮。
隨著疫情逐漸擴散,香港社會愈來愈多人要求「全面封關」,不許內地居民或曾到內地人士入境,醫護界甚至以罷工為施壓手段。「全面封關」固然流於口號,缺乏科學討論,醫護界罷工更是無益於事,但值得反問的是,為何澳門政府也沒有「全面封關」,仍獲得香港不少人的好評?
其一在於賀一誠政府懂得權衡輕重,包括於周二宣布暫停博彩業及相關娛樂事業半個月。須知賭場為澳門經濟命脈,但澳門深明防止疫症社區爆發更重要,因此承受代價也在所不惜。而統領17萬公務員的林鄭,雖然應以保障港人之生命及健康作為大前提,卻事事予人猶疑不決之感。其周一宣布關閉多個口岸,但保留機場、深圳灣和港珠澳大橋,而未有合理解釋為何只封某幾個口岸。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亦指出,圍堵措施必須果斷,不應分階段進行。
其二,在於賀一誠推出指施的手腕成熟,能向社會說明措施的目的及利弊。例如澳門縮減巴士及輕軌班次,賀一誠明言措施並非「便民」,而是要「麻煩」市民,目的在於減少市民外出。相反港府屢次未能解釋其政策準則,對於禁止內地旅客入境,認為是為「歧視」;對於戴口罩防止病毒傳播。由健康申報表到戴口罩等措施,政府朝令夕改,特首解說不善,何以令社會安心,相信其有能力解決當下困境?
病毒無情,防疫棘手,但特區政府在其範圍之內可做的事絕不少,視乎其有否能力與魄力。香港曾獲喻為東方之珠,如今從檢疫到停課,從隔離到口罩,香港政府均給澳門比下去。面對社會不安,疫症爆發逼在眉睫,港府這次必須痛定思痛,做好前面的工作,讓社會上下能度過此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