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文:一米陽光 / 圖:璇子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流金歲月》對理想與現實的詮釋:想實現理想,還得先靠現實去積攢力量。因為理想往往和賺錢搭不上一點關係。葉瑾言依仗唐欣給他賺足了錢,才敢把埋藏在骨子裡的理想主義人文情懷肆意張揚。就這,還在流金歲月裡被無情扼殺。普通人,您還敢談什麼人文情懷?先保好全家老小豐衣足食再說吧。不過,千萬不要放棄心底的那點情懷。放棄了,你就不再是你了。不放棄,你就還有機會。
曾經,當我還是校園裡的青澀模樣,是父母起早貪黑供養了我的任性。在那個年代,「燕舞888」雙卡收錄機,以及小巧別致的原木色吉他,曾是多少孩子心中夢寐以求的東西,都從父母肩頭扛給了我。當時的我,是無比自豪、喜悅的,更是揮灑著滿腔的熱血投入到夢想的懷抱。畢業了,迎接我的才是現實。傻不拉嘰的我,還在理想的夢裡打著轉轉。結果,想去的地方沒去成,想過的生活成泡影。若干年後才明白:當所有的苦難都想擊垮一個不現實的弱女子,卻總會留一道能讓理想的陽光穿過的指縫。如果我們被現實的生活拍碎了,就一定會開出另一片更加奪目的理想之花!
🍀回歸·讀書
《流金歲月》中另一個讓人深思的話題,就是全民讀書計劃的美好願景。在電子產品日益活躍的今天,能靜下心來讀紙質圖書的人越來越少。有聲讀物和視頻幾乎代替了圖書。這就是為什麼葉瑾言,一個房地產大佬,想要在他的某一個樓盤植入一個圖書館卻那麼難的根本原因。然而,一個城市,少了圖書館;一個民族,少了讀書人,似乎缺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靈魂。筆墨書香是一個民族幾千年文明的核心所在,丟了,無異於丟了靈魂。
近視眼的來歷:進師範體檢時還在嘲笑同學看不清視力表的我,於進校一年後,成功加入看不清視力表的隊伍。學校圖書館是「罪魁禍首」。那時候,逛的最多的就是圖書館了,看的最多的,就是書了。走進圖書館的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無比新奇的世界。書架上的一本本書讓我歡喜得移不動步。我看著它們,眼睛放著貪婪的光。我捧起它們,如饑似渴地讀著,像個餓了許多年的孩子。寒來暑往,我最享受的事,便是在閱覽室找個有陽光的角落,獨自捧一本書靜靜翻閱著。
女兒在這點上和我的性子賊同。學生時代,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到書店去看書。每逢假日,她能在學校門前的書店泡一整天。她最愛買的東西是書。當她終於擁有了一個書櫃時,瞬間就把它填得滿滿當當。每次假期搬東西回家,總少不了幾大摞沉沉的書。她最愛惜的也是書。手機、電腦被她糟踐了好幾個,但她看過的每一本書都是嶄新的,沒有一個摺痕,沒有一個印記。如今,她一腳踏入社會,躋身在茫茫人海中,站立未穩。有一次,我問她: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她答:說不好,我只是覺得工資還不錯,同事還不錯。我知道,獨自一人在熙熙攘攘的大都市討生活,能有幾個不錯就已經很不錯了。她整天忙忙叨叨,應該鮮少有時間看書了。我希望她忙忙叨叨有一日,每周能餘下些時間看書。一來靜修其心,二來勿忘初心,也不枉流年盛世走一遭。
🍀人格魅力
葉瑾言
他處變不驚,能接納所有撲過來的負面情緒,無聲無息地消化著,如行雲流水般自然而然。他隱忍而堅定,但內心深處卻有一片最柔軟的地方——一個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愧疚。朱鎖鎖觸碰了這個地方,於是他揮手之間便放下半生心血,讓掩埋已久的愧疚之心泛濫成海!真可謂提得起,放得下。提起時,遊刃有餘;放下時,利落灑脫。
也許,每個人都有一個這樣的地方,當有一天不小心被觸及,定會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讓你對自己刮目相看。
🍀語錄:
📖 我一定會陪著你的,直到你找到你的船長。
📖 你什麼時候喜歡鑽石了?寶石買不起了。
📖 寄人籬下:她抬頭望著飄著藍色窗簾的小屋,沒有一絲留念。小時候,舅舅一家去參加酒宴,卻把幼小的她鎖在那個房子裡。不怪人家,誰也不是聖人,畢竟那是人家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