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世紀末的追問:楊元慶會不會掉隊?

2021-01-11 TechWeb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編者按:本文為知名IT記者劉韌於上世紀末為楊元慶撰寫的採訪稿件。

文/劉韌

1996年,楊元慶踏進美國矽谷一間Internet公司機房,他的第一個感覺是應接不暇,看到很多大的機櫃,但具體搞不清楚它們都派什麼用場,也沒太想搞清楚,1996年的楊元慶滿腦子都是怎樣在中國打敗IBM、Compaq,成為中國PC第一,Internet無法進入「內存」。

工作人員一面領著楊元慶參觀機房,一面向楊元慶介紹自己也是剛剛搞懂的「伺服器、TCP/IP協議、解析、網站、主頁、IP位址」等概念,楊元慶不光看不明白,也聽不明白。楊元慶當時的關注點在怎樣降低PC的管理成本,縮短時間成本,再一次掀起降價的狂飆。整個1996年,楊元慶領著國外品牌連續四次大幅度降價,楊元慶當時的興奮點在「萬元奔騰」上。  

所以,儘管美國朋友很熱情,講了很多,但楊元慶沒記住多少,給楊元慶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工作人員通過Internet將一張《人民日報》從計算機中調了出來。

楊元慶此番去美國做商務考察,原本和Internet無關,但他去的時候碰巧趕上Netscape上市,整個美國業界為之沸騰了,同行見面就大談Internet,談Netscape股票漲了多少,這惹得楊元慶不得不去矽谷專門看了幾間Internet公司。但是,就像在上述那家Internet公司一樣,楊元慶雖然感到了Internet的新鮮,但沒感覺到Internet跟聯想有什麼關係。一是,因為「當時中國Internet發展得不是很好」;二是,「我當時的站位還沒有站得那麼高,感覺自己只要賣好PC就行了。」

 楊元慶前來報到

正式同Internet「第一次親密接觸」,楊元慶一上去就暈了,「都是英文站點,我眼花繚亂,而且,速度特別慢,一個操作很長時間沒有反應。」坐在機器旁,全神貫注又一臉無助的楊元慶總是不能確定到底是自己操作不對,還是自己已經「掉了線」。

勉強看過幾個最著名的網站,看不出個所以然,楊元慶就開始給自己在美國的同學寫E-Mail。促使楊元慶1996年從美國回來就上網的原因是,他在美國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向他講通過E-Mail聯繫有多方便,而且,同學中,還有人專門負責做了所有上網同學的Mail List,楊元慶的第一封E-Mail就是通知那位做「在線同學錄」的校友,「楊元慶也上來了,別忘了我」。

這封信寫得很短,因為,楊元慶不知道上Internet要花多少錢。當時整個聯想電腦公司一共就在BTA申請了兩個帳號,一個放在研發部門,一個歸楊元慶用,原因一是「不知這裡面的深淺,不知道要花多少錢;二是,「如果大家上班時間到處瀏覽,正事就被耽擱了。」

第二天,楊元慶再次連上Internet,一大堆「數字Hello」湧了過來,雖然沒有聲音,也讓楊元慶倍感親切。同學敘舊是人生一大快事。楊元慶的同學中有人將1981年到1985年寫就的班級日誌全都掃描放在了Internet上。楊元慶當初在班上有個外號叫「快馬」,他自己都忘記了,此時再從Internet上提起,勾起了他對於往事的許多回憶。「每一次同學聚會,Internet上都有了解;每到一個地方出差,網上一說,朋友就能幫你安排行程。」「繁忙的工作之餘,聽到遠方朋友的消息,讓人快慰。」這個階段,吸引楊元慶不斷上網的最重要原因是收發電子郵件。  

現在楊元慶辦公室裡放了兩臺機器,一臺收發公務的Mail,一臺收發私人的Mail。

張樹新請我到他們那裡看看。  

1997年暑假,楊元慶被張樹新請到瀛海威談合作。談之前,總要先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和未來。

張樹新一面指著嬴海威新裝備的SUN伺服器,一面向楊元慶宣講瀛海威的Internet未來。楊元慶看著瀛海威機房裡那些連來連去的機器,感覺瀛海威有點像個通訊公司,「和我們做PC的不是一個行當。」「那個時候,通訊和計算機隔得還比較遠,我還沒有仔細想過兩者是不是有融合的機會。」

對於張樹新的Internet熱情,楊元慶一方面肯定Internet是大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感覺Internet不會像張樹新說得那麼快,「我當時沒法想到,兩年後聯想整個公司都應該以Internet作為戰略方向。」

張樹新找楊元慶看中的是聯想PC的客戶資源,楊元慶願意去,是因為張樹新能為聯想PC用戶免費提供上網時間。因為聯想PC是第一,瀛海威不是ISP的第一,所以,瀛海威之外,楊元慶另外又選擇了兩家ISP為《聯想幸福之家》提供上網服務。三個ISP都為聯想PC提供了8到10個小時的上網時間,但是,這些ISP當時的能力都很小,聯想PC一個暑假就賣出了幾萬臺PC,幾萬個用戶一上來,這些ISP很快就癱瘓了,最後能運行的只有一家。  

此次和ISP合作,是聯想PC第一次和Internet「親密接觸」。但是,直到今天,楊元慶依然認為,那次和三家ISP合作對聯想PC促銷有一點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多」,因為當時「Internet上沒什麼中文內容。」

 網上聊天自己當真就行  

1999年5月11日晚七時,www.legend.com.cn網上直播室,剛剛榮獲「五四青年獎章」的楊元慶在線回答來自網友的提問。

………  

網友一:您是否有步入政界的想法?

楊元慶:從來沒有步入政界的想法,即使想,別人也未必歡迎。  

網友二:你認為什麼是男人的成熟?

楊元慶:男人的成熟就是不輕易做出決定,一旦做出決定,就堅決做到。  

網友三:你想當總裁嗎?

楊元慶:不想當總裁的副總裁不是一個好副總裁,但是我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  

網友四:你長得很帥,又有成就,是否有好多女孩追求你?  

楊元慶:恰恰不知道是「帥」,還是「成就」出了問題,所以沒有得到什么女孩子的垂青。

網友五:楊總,聽說你對下屬非常苛刻,經常罵人,是這樣嗎?  

楊元慶:我對下屬員工,嚴格得近乎苛刻,但我是個講理的人。

………  

楊元慶對這次網上交流感覺很好,認為很有必要。對於特別不友好的問題,楊元慶說,他有不回答的權力,「屏幕滾動得很快,沒看見那一條就完了。」  

但是從楊元慶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還是在竭力讓網友滿意,「網上對話既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也力求不失幽默。我知道在這裡要有寬鬆的氣氛,不能講官話。」「這裡當然也要有一些玩笑的成份,真正的聊天室可能玩笑的成份更重一些。」

楊元慶去過真正的聊天室,但「只是去過、看過、沒有做過」,那次是在中國隊又輸了之後,在家裡看完球的楊元慶想聽聽眾球迷都怎麼說,就進入新浪體育沙龍聊天室。「挺好玩的,怎麼罵的都有,我當然沒有參與。」「工業化社會,人的圈子越來越少,聊天室增加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了解別人的方式,讓孤單的人感覺到了和大家在一起。」楊元慶進聊天室的時候,當然沒用真名,他的解釋是楊元慶三個字輸入起來太麻煩,所以,隨手敲了三個字母。  

但五四網上交流那次,楊元慶還是希望大家儘量用真名。那次,他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已經看到劉韌的名字了,如果大家用真名提問,我將優先回答。」可惜的是,那次,使用「劉韌」這個ID的並不是我。這次採訪,當我告訴楊元慶這件事的時候,楊元慶哈哈一笑,「我自己當真就行了,沒什麼關係,我和劉韌想說的悄悄話,咱們見面再聊,在Internet上,連男的女的都分不清,沒辦法都當真。當然,那天,對於嚴肅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嚴肅的。」

「Internet就是一個自由的論壇,它從來都不是一個安全的設施,要安全,自己的Intranet安全,要開放,要和更多的人互聯,則只能是不太安全的Internet。Intel的CPU可以有序列號,微軟的作業系統也能弄一個序列號,其它東西不能弄嗎?網卡、硬碟都可以做記號的。」

 我沒辦法保證領先

楊元慶沒有網友,他做事情目的性都比較強,不會漫無目的在網上覓友。大家眾口一詞說好的新網站,楊元慶都會去看一看,但如果這個網站不是他需要的,就不會去看第二次。「我時間非常少,今天沒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機會非常少。」

楊元慶是個急性子,對網頁一會才蹦出來一頁很惱火,但是在1998年底,1999初,楊元慶每天上網瀏覽的時間大為增加。此時,楊元慶感到的不再是Internet的新鮮和刺激,楊元慶感到了壓力。Internet不再只意味著遠方的朋友,不再只意味讀讀新聞,不再只意味一種新生事物。Internet不再含情脈脈,它成為一種顛覆的力量,而且,力大無比。

無論是在辦公室裡,還是在自己的家裡,楊元慶握著滑鼠的手都顯得很沉重,他沒了衝浪的喜悅,他陷入了沉思。好不容易將PC做到了中國第一,可大家都說PC已經不重要了,賣再多也沒用,現在已經是「後PC時代」了。

楊元慶看得很清楚,隨著Internet逐漸融入社會,未來信息產業將會分為「信息技術業」和「信息服務業」,而今後真正接觸最終客戶的是「信息服務業」,不再是「信息技術業」,聯想過去是做「信息技術業」的,聯想原來的優勢是對最終客戶的了解,聯想PC能夠打敗IBM、Compaq秘密全在於此,所以,「當然不能放棄和最終用戶接觸的機會,所以,信息服務聯想一定要做。一則,我們已經有了相當的客戶基礎,一則,只有去做了信息服務,才能始終保持對客戶的了解,知道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1999年以來,擺弄「注意力經濟」的新浪、網易、搜狐的確吸引到了眾人的注意力。儘管聯想PC連創新高,做到了亞太第一,儘管聯想PC利潤很好,今年做到120萬臺沒有問題,儘管第一個聯想百萬用了8年時間,第二個聯想百萬隻用了一年零一個月,但這樣的新聞居然沒有什麼人關心了。難道我們真的已經進入了「後PC時代」?

1999年,被王志東、張朝陽、丁磊等人搶去很多風頭的楊元慶承認,目前,在中國,如果還有Internet企業的話,它們是做得不錯的,但楊元慶又不得不說,它們的特點不太明確,「大家都集中在做媒體上,現在大家又都轉向電子商務,但是,做電子商務光會連結恐怕就不行了,它還要求很多物理的東西,搞物理的這些東西,是不是這些公司的特長,就是一個問題了。比如,有效地組織物流,不能你有的東西人家都不買,大家都要的東西又沒有存貨。Interne是一種偉大的工具,但它不意味著一切,Internet要實現,最終還要通過物理世界,物理實體的建立決不像建一個網站那樣容易。」

當很多新英雄急不可耐地想翻過楊元慶這一頁,想重新洗牌的時候,楊元慶也坐不住了,他也想重新洗牌,想將剛剛在網站上取得一點優勢的公司壓下去。「現在在中國做Internet不算晚,正是時候,早的話,要花很多鋪路的錢。」

但楊元慶「沒辦法保證對Internet的認識比別人高明,也不可能保證不掉隊,但是我知道做Internet服務一定要體貼入微,一定要對客戶有充分的了解,否則動動滑鼠就算了,絕不是買了聯想PC就要用聯想PC的概念;後端則要看抓在手裡的資源有多少,資源多少,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合作,決不是什麼事情全都是自己做,大家比的是整合資源的能力。」

聯想家用電腦現在在市場上處於絕對領先的位置,這和從1995年起,聯想1+1就擔負起中國家用電腦的普及推廣工作有著必然的聯繫。1999年,聯想龍騰計劃在西安啟動,這項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在全國1000個城市掀起網際網路新生活,楊元慶親自去全國很多城市演講,不知這次楊元慶是不是能像上次PC的較量一樣再收穫一個第一,那一次楊元慶也走遍了整個中國。

問答

E-Mail和電話有什麼不同?  

楊元慶:想給你打電話,但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E-Mail不打擾別人,不看,扔了也沒關係。另外,E-Mail非常正式,都有記錄,打電話不夠正式。  

收發E-Mail的數量?  

楊元慶:每天發十多個,收二三十個。  

有沒有些特殊的E-Mail?  

楊元慶:一個月有一兩封署名或者不署名的舉報,發自代理商的居多。我不太鼓勵不署名的,因為有人因為工作上面的怨恨,告惡狀,但無論是署名還是不署名,我總要警惕,總要對一些事實有認定,有查處。也有一些Mail是員工好的建議或者他們的一些思想,我很鼓勵員工通過E-Mail直接和我交流,這表明大家信任我,我直接回復。  

發過E-Mail是否還有必要打電話確認?  

楊元慶:不能文件來,文件去,不能不打電話,不見面,很多事情,先說過了,再發Mail,大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否則,變成了官僚。另外,寫的東西容易有二意性。  

WWW看新聞和報紙有什麼區別?  

楊元慶:我現在看報紙的時間多,是因為習慣看報紙,但是,當我想看什麼的時候,比如體育比賽的結果,股市信息等,我會到Internet上找。報紙新聞是「推過來」的,Internet新聞我可以自己「去拉」。兩者誰也取代不了誰,但恐怕未來Internet會佔上風。  

Internet精神是什麼?  

楊元慶:自由、平等、溝通。  

中文Internet上還缺什麼內容?  

楊元慶:缺每天少了它不行的功能,缺願意在上面花很多時間的內容。現在大多數網站都在做新聞,新聞現在恐怕不缺了。我覺得還缺教育、股市、購物。這些都是聯想馬上要做的。  

常去哪些網站?  

楊元慶:去新浪看體育新聞,去香港網站看股市,去各大IT公司的網站了解動向,去Yahoo!搜索。  

如果讓你一個月不上網會怎樣?  

楊元慶:對聯想應該是很大的損失,有很多客戶要丟掉了。

採訪手記

從南京大學演講出來,轎車急駛在南京寬敞的馬路上,在車上,我向楊元慶約《中國。com》的採訪,我說,「時機已經成熟了,該是談Internet的時候了。」楊元慶卻出乎意料地說:「Internet市場依然沒有成熟。」儘管數分鐘之前,楊元慶還在向南大學子慷慨陳詞聯想的Internet戰略,儘管聯想為迎接Internet做了諸多的準備,儘管聯想連續發布了Internet產品,但這些都不妨礙楊元慶對中國Internet現狀的現實理解。

1999年早些時候,楊元慶好象特別不喜歡「後PC時代」這個詞,他將聯想的頂置盒產品叫作「起居室電腦」,不直接稱呼它「信息家電」,儘管「信息家電」這個詞更時髦,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和理解。這大約和楊元慶是做PC的,希望PC能涵蓋整個世界有關係。

現在,楊元慶基本上已經能夠承認,Internet在日益樹立著信息服務業的主角地位,未來整個信息產業會轉到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方向上去,但楊元慶相信,即便到了那時,「依然少不了信息技術的產業,聯想將繼續做好信息技術產業。」楊元慶相信「永遠都有人做PC,永遠都有人做PC賺錢,永遠都有人做PC不賺錢。」  

1999年4月,楊元慶邀請「數字論壇」在北京翠宮飯店座談Internet,那次座談的談話方式基本上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話根本說不到一塊去。楊元慶所要強調的是「網際網路電腦」,數字論壇覺得話語權力應該轉移至「電腦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主語」,電腦是「修飾詞」。

1999年6月,聯想龍騰世紀在西安啟動,這個活動的核心內容是走遍全國普及網際網路知識,但是,楊元慶在啟動儀式上所做的主題報告內容卻是聯想的管理。  

1999年10月,楊元慶向南大學子描述聯想的Internet未來,這個描述所用的幻燈片和6月在西安用的是同一張,這張幻燈片幾乎將現在能夠想到的所有Internet業務全概括了。

聯想的做事風格,楊元慶的做事風格都是沒想好,不說、不做。但是,Internet太重要了,有太多的人來問聯想的Internet戰略,所以,楊元慶不得不給大家一個說法,但聯想具體的Internet戰略是什麼,還需拭目以待,11月24日,發布的網際網路電腦應該只是冰山的一角。

1999年11月9日中午,採訪完楊元慶,走出聯想,又被楊元慶叫了回來,他想要我看看聯想電腦公司在網上的半年總結會。今年聯想PC物理的半年總結會不開了,改在網上進行。楊元慶除了要有視頻的講話以外,還要擔當企業文化版版主。

據聯想副總裁杜建華說,柳傳志當年選楊元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元慶喜歡新的東西,喜歡按國外最新的方式做。一個願意做BBS版主的領軍人物難道會拒絕Internet?難道會甘心在Internet上落後?

新浪們已經走出了多遠與聯想的後發優勢

楊元慶說,他們最多也就領先個一兩年。

楊元慶所說的「一兩年」,應該是指新浪們目前所擁有的每天過百萬的訪問人數;應該是指新浪們已經整合到的國內國外資源;應該是指這一兩年所積累下的寶貴的網際網路企業運營經驗。  

領先的這「一兩年」,應該不是技術領先,新浪們現在賴以支撐門面的網上新聞,說白了就是「連結新聞」,做連結不需要太多技術;領先的這「一兩年」應該也不是指產品,用搜狐檢索「張朝陽」,檢索結果是「0個結果」。

提高網站訪問量最主要的辦法是吸引「注意力」,做廣告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聯想每年的廣告預算高達數億人民幣,報紙、電視、廣播、雜誌、中央、地方、戶內、戶外,全方位立體轟炸,就是將中國現在所有的Internet企業廣告加在一起,算一算,還抵不上聯想的一個零頭。聯想的廣告還做到了新浪、搜狐、網易上。  

吸引「注意力」第二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製造新聞」,為了形成焦點,有人甚至不惜要充當「中國首富」,還要和人比富,牟其中當過中國首富,結果……真正說起做市場,做活動,做新聞,聯想應該是中國所有IT企業的老師,其它企業所差不只一點。  

新浪們真正讓聯想無法比擬的優勢應該在於這一兩年運作Internet企業所積累下的寶貴經驗,但是,Internet企業也是企業,也要對人進行管理,一段時期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新浪人事變動、網易人事變動、搜狐人事變動都對這些公司的管理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面對Internet,聯想存在怎樣調整自身結構適應網際網路快速運營模式的問題,存在領導人增強Internet感覺的問題;但是面對成規模的企業,新浪們同樣要學習怎樣「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1999年的11個多月來,聯想股票從2元多漲到14元多,前些時候,聯想在香港股市上一個運作,就拿到了10個多億港幣,資金對聯想一點都不是問題,相形之下,新浪們尚還處在驚險的階梯融資階段,公司的價值還是虛擬的價值。去年大家還在說上市,說到美國「搶錢去」,今年,大家都不再給自己定上市的最後期限了,因為,美國的錢不是那麼「好騙的」。  

在自身沒有採訪能力的情況下,要將Internet做成媒體,最主要靠整合傳統媒體上的新聞資源,但是,當傳統媒體已經注意到網站正在成為自己未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的時候,當傳統媒體已經注意到網站在靠著自己版面上的新聞和自己爭奪廣告客戶的時候,傳統媒體怎麼會不對網站說不。經過短暫的網上新聞「廣播」的新奇,傳統媒體開始了自己的Internet行動,CNN、《華爾街日報》都是現成的榜樣。傳統媒體上的資源對於新浪們來說很快就會成為「不可再生」資源。

聯想做內容的網站,做電子商務的網站現在已經進入了倒記時,追趕的發令槍馬上就要打響。如果聯想的人對你說將會在一兩年內超過新浪,你感到奇怪嗎?

作者簡介:

1998年,劉韌出版中國 IT 史上最著名的作品《知識英雄》,同年共同發起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啟蒙組織數字論壇,1999年成立被譽為中國網際網路風向標的 DoNews社區,為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普及和商業化做出過令人難以忘懷的貢獻。2005年,DoNews 出售給千橡後,劉韌先後投資或合夥了人人、凡客、傳課、青萍、WeGene等20多家高科技公司,並在2012年發起成立了 K2創業互助網絡。2018年發起成立新加坡區塊鏈技術基金會和日本區塊鏈技術基金會。

相關焦點

  • 楊元慶:「太上皇」的長子不好當
    這位合肥醫生家庭的老實孩子大概沒有想到,到聯想得先幹銷售,更沒有想到,12年後,他會成為這家中關村明星公司的CEO。 他不喜歡幹銷售,但骨子裡不願服輸,最後還是老老實實騎上自行車去走街串巷。 他引起了柳傳志的注意——柳傳志惜才,很關注首次招進來的這些大學生。
  • 楊元慶年薪達9000萬 打工皇帝也曾默默無聞
    楊元慶與柳傳志(資料圖)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根據聯想集團最新公布的2011年財報,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楊元慶,去年的薪酬達到了創紀錄的1421.8萬美元,約合9050萬人民幣,比上一財年上漲了近20%。如此高薪,讓楊元慶當之無愧的成為內地「打工皇帝」。
  • 《世紀末之詩》愛在世紀末的寓言
    今天鼓起勇氣寫出來,希望為數不多的讀者不會嫌我囉嗦。當然,最希望的還是大家看劇,我的介紹只是冒昧呈上的開胃菜,即便覺得不合胃口也不影響主菜的風味。這部1998年的日劇,先看一下硬體配置:山崎努、竹野內豐、木村佳乃主演,廣末涼子、王祖賢出鏡。
  • 《戀愛的犀牛》:譜寫了一首在時代岔路口上的世紀末之詩
    在話劇中,馬路上的戀愛訓練班甚至推崇一種標準化、專業化、規範化的愛情,以獲取自身最大的快樂與舒適。甚至「拋棄一個愛人」,也成為課上的一部分,從頭到尾,各種形式流程都要嚴格執行到位,簡直一絲不苟到有點滑稽。人們要輕鬆,要舒服,不要深沉,不要嚴肅。但人並非可掌控的機械,不能預設程序。縱觀整個故事,除了愛情以外,我們其實也得以一窺時代的癥結所在。
  • 上世紀末香港女星們
    我記得有人問過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網絡上對上世紀末香港女星的評價這麼高?美人遲暮,曾經的風華絕代卻不會消亡。是現在從臉,到皮膚,到身材,到品味,到人設日益流水線面具化的網紅審美無法並論的,能欣賞領略到上世紀女港星風韻萬千的美是一件幸事。
  • 《世紀末之詩》世紀末的煙花
    這部位於世紀末的劇,以其探討的主題,融合了作者對於生命的哲學思考,註定了它的價值——不朽。  吐槽翻譯爛的同時也震驚現在有這麼多的字幕組,可竟然沒有一個來重新翻譯這部劇的,不免有些失望。  世紀末的歌裡,野島讓很多出演過他本子的演員來擔任配角:遠山景織子、持田真樹、池脅千鶴(《唇膏》裡的演員基本上都齊全了)、櫻井幸子。
  • 朱天文的世紀末
    彩娣阿姨的女兒也過世了,剩下的,便是永遠不會更改的上海情懷了。這間小小的店堂,已然變成了文人和上海遺老懷舊的殿堂。朱天文依舊純良,素年錦時的樣子。席間,有關文學和上海意向的主題無章法地任意穿越。朱天文說起青澀年紀去日本東京,胡蘭成家度假,那時,被朱家姐妹稱作師母的是佘愛珍,曾經上海灘著名的「白相人嫂嫂」,據說會雙槍,地道的上海人,每天清晨,一個竹籃子出去,回來後,廚房裡一個上午,清清淡淡的小菜擺了一桌子。她特別記得在紅燒鯽魚的肚子裡發現肉圓時的驚喜和美味。天文還學會了一句上海話:碧綠生青。別人請吃飯,天文和天心一人一雙塑料鞋就要出門。
  • 聯想「回A」融資或達百億元,楊元慶:能便利A股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楊元慶表示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可以「提升內地投資人投資聯想的便利性」。但科創板有50萬元的投資門檻,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只能購買基金間接投資科創板;而A股投資者開通港股通也是50萬元門檻,不達門檻的同樣可以買基金間接投資港股通標的。即,聯想集團在科創板上市其實並不會增加中小投資者的便利性。
  • 柯南 劇場版推薦 | 《世紀末的魔術師》(上)
    今天帶大家看的是名柯裡推理算得上比較燒腦,而且還是你們的基德大大第一次在名柯劇場版裡出現的一部劇場版之——《世紀末的魔術師》!回憶之卵,沙皇尼古拉二世家的寶物,因回憶之卵裡邊收藏著一張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照片而顯得彌足珍貴。如今這個珍世之寶收藏者為原子家鈴木財團。此次,鈴木財團準備在大阪鈴木集團美術館內展出這個皇家秘寶。然而,令眾人始料未及的是怪盜基德竟於此時寄來一封通知函。
  • 《世紀末之詩》九十年代末神作
    在九十年代末,各行各業做什麼都很用心,那時的影視劇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沉澱了流傳至今的所有的經典,日劇的黃金時期便是在那個時候,而《世紀末之詩》是其中最具內涵、最有詩意的一部。最初看這部劇也很機緣巧合,面臨檔期劇荒的尷尬境地,無意中翻到了這部收藏很久但一直沒看的劇,索性就拿出來看看,沒想到第一集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從來都沒想過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電視劇居然可以拍的這麼好!!
  • 楊元慶:5G就是智能化時代產業架構和技術架構的前導性技術
    楊元慶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演講。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 第二十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於11月18日-20日舉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論壇上演講時表示,任何新的架構的出現都與某個前導性技術或者前導性產品的出現是分不開的,5G就是這樣一個前導性的技術。
  • 《世紀末之詩》世紀末神作
    如果說教授和野亞亙是世紀末的詩人,那也只可能是哲理詩人。而哲理又是最難以理解的。或者說只能有共鳴,而無法完全真正的理解。  此劇的演出也是相當出色的,教授與野亞亙的對話精彩之極,而其演出也是完美的。如果說此劇還有不足,就也只能歸於哲理性,所以基調相對昏暗。正如傳統的悲劇遠遠比喜劇、正劇有感染力,但悲劇從內心喜愛的人不多。  總之這應該是前無來者之作。
  • 聯想首次「雲誓師」 楊元慶:將以服務和解決方案推動轉型深入
    4月14日,聯想首次舉行線上全球誓師大會,各地員工通過在線直播方式,共同回顧2019/20財年的收穫,並展望2020/21財年的發展方向。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大會上表示,將以服務和解決方案為導向推動轉型的深入,並提出更加進取的目標——在未來十年裡,把服務和解決方案打造成聯想新的核心競爭力。
  • 楊元慶建議將個人電腦作為戰略必需品,出臺相應促消費政策
    集微網消息(文/葉子),今年全國兩會,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發表了《關於促進個人電腦消費升級,充分發揮生產力和創新工具作用的建議》,提出建議將個人電腦作為戰略必需品,國家應該出臺促消費扶持和保護政策,縮減數字鴻溝,採取個人電腦補貼政策,並將補貼政策向欠發達地區和城市低收入群體傾斜
  • 《世紀末之詩》愛的真理
    愛的真理和投影也許《世紀末之詩》採納的也是這樣的觀點,來探討一些即使是在感官世界中,我們都難以認清形態的東西,其中一個,就是「愛」。每集的故事,並不是關於主角的個人情感,而是借用主角的言行,來探討「愛」的真理更接近什麼。但是,劇中沒有一個角色或者故事代表了愛。相反的,它們表達的正是什麼不是愛。同情?排遣寂寞?同病相憐?美好的回憶?迷戀?堅持?衝動?溫柔?冒險?
  • 《縱橫四海》上世紀末的浪漫 沒有張國榮周潤發鍾楚紅你會評幾分
    《縱橫四海》上世紀末的浪漫 沒有張國榮周潤發鍾楚紅你會評幾分!關於感情的理解,有句話說愛並不是得到。最初了解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從一部電影中,裡面有一句極為經典的浪漫臺詞。「其實愛一個人並不是要跟她一輩子。我喜歡花,難道一定要摘下來聞;我喜歡風,難道讓風停下來。
  • 象徵主義,世紀末的頹廢情調
    象徵主義(Symbolism)是19世紀末在法國興起的頹廢主義文藝思潮中的一個主要流派,其涉及的領域包括文學、喜劇和繪畫。1870年後,伴隨普法戰爭對法國造成的羞辱,巴黎公社後大批工人和牧師遭受的迫害和屠殺以及民眾對消費資本主義的不滿,再加上天主教的復興,世紀末的歐洲特別是法國重新掀起了新的崇拜潮流,天主教重回人心,並迅速擴展到文化與藝術領域,由此催生出「象徵主義」這一藝術流派。
  • 《世紀末之詩》世紀末之詩-----沒有預謀的邂逅
    90年代末的竹野內運氣實在不太好,《WITH LOVE》《冰之世界》連續兩部劇都收視慘敗,即使如此美的冒泡的長髮飄逸的形象也沒能將收視率力挽狂瀾。這部徹底顛覆形象的《世紀末之詩》仍未登上收視率的高峰,但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樸實卻簡單動人的故事。
  • 13世紀末,一位西西里島上的少女,為何促使了黑手黨的興起
    義大利黑手黨是聞名於世界的黑幫組織,電影《教父》曾經風靡全球,黑幫之間的暴力和拼殺讓人心驚肉跳,然而,扒一扒黑手黨的發源史,卻發現黑手黨的興起,竟然跟13世紀末一位西西里島上的少女有關,著實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 《世紀末之詩》stand by me
    寶貝,我一直都想不透耶,人都想要看得見的東西,卻不知有一天,自己會消失不見。」這是兩年前的深夜,看完《世紀末之詩》第二集最後的話。我躺著卻有想哭的感覺,想像天空中充滿煙花,卻沒有人能看到。這才是生活,看似奇幻,卻那麼真實,那麼殘酷。你喜歡野島伸司嗎?我喜歡,從101次求婚到93高校教師到人間失格,再到這部最不為人知的作品,卻是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