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媛媛,你給我評評理,她剛才罵我,欺負我!」孫奶奶一邊說著一邊卸下假肢。
「好的好的,您消消氣,我等下就批評她。」
「你一定要批評她哦,這次我聽你的話,忍住了,我沒打她。」
「嗯嗯,孫奶奶,您很棒哦!」曹媛向孫奶奶豎起大拇指。
「那沒事了,我餓了,我要吃飯了。」
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9號樓,85歲孫奶奶因為和同房老人起爭執,委屈地向曹媛投訴。
曹媛是一名養老護理員,90後,杭州人。
被嫌「太年輕」
她曾關上房門委屈大哭
2013年,即將從浙江農林大學畢業的曹媛,遇上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招募行政人員,她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
在行政崗位上待滿兩年後,曹媛來到基層,幹起了一線護理員的工作:「沒有一線崗位的護理知識和突發事件的鍛鍊,所有理論都只是空談。必須和實踐相結合。」
曹媛至今記得第一天去護理區的忐忑心情。她跟在師傅後面,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陌生老人殘缺的肢體,看到失智老人一路跟著衝她嘿嘿笑的樣子,她緊張得不知道該怎麼和他們打招呼。
「不用懷疑自己,這是正常反應,久了就習慣了。」 師傅給她打氣。
慢慢地,她一一記住了老人的名字,看到失智老人她也能「沒話找話」了。
2015年,曹媛被分配到自理區,那裡住的都是可以照顧自己的老人。但老人和家屬對她說得最多的話是:小姑娘,我有很多問題想求助你,但是我知道,你是幫不了我的,你太年輕了……
81歲的陳奶奶和另一位老人同住一個房間已經五年了,陳奶奶喜歡戲曲,隔三差五會在大廳裡給大家唱上一段,贏得陣陣掌聲。每年晚會上也少不了她的表演,很多老人都成了她的粉絲。
一次,曹媛發現奶奶走路有點歪斜,到了夏天,皮膚上經常能看到淤青,再三詢問,才知道奶奶視力在逐漸衰退,越來越看不清,同時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不停責怪同屋老人老是關燈,害她眼睛看不見。
怕奶奶出意外,曹媛建議奶奶換到護理區,那邊有護理員照顧,但遭到奶奶和家屬拒絕。後來奶奶徹底失明,再也不給大家唱戲了。曹媛一次次和家屬溝通。最後一次,她約了家屬4點半見面,對方遲到了一個多小時,到了之後仍然堅持不換房間,走之前丟下一句話:「老人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空間和生活習慣,你一個小姑娘懂什麼?不要瞎指揮好不好,浪費大家時間,難道你比我還懂我家老人啊……」
晚上曹媛回到家後,關上房門嚎啕大哭。她不理解自己的好心為什麼得不到理解,只換來質疑。
沒想到一個禮拜後,奶奶摔倒了,在床上躺了好幾天。家屬指名要找曹媛,賠著笑臉,要求換到護理區。
如今,陳奶奶已在護理區住了快四年,雖然眼睛不好,但耳朵很尖,遠遠聽到她的聲音會大喊:「媛媛,媛媛,是不是你來看我啦?」
失智老人終於接受她
只是再也不記得她了
相比自理區,失能失智區的工作更為繁瑣。那裡的老人不是腿腳不便、下不了床,就是患有智力障礙,無法正常交流。
曹媛印象最深的王奶奶,在老年痴呆初期時,總懷疑別人偷她衣服,非要打包堆放在自己床前才放心;晚上也不肯睡覺,不停砸門呼救,吵得整層樓老人無法休息;或者哭鬧著要回家,偷偷溜出房間又找不到回來的路。
要哄這樣的老人吃飯和睡覺是需要「鬥智鬥勇」的。曹媛先嘗試著靠近她,但還沒等湊近,王奶奶一把打掉飯盒,撲頭蓋臉,湯汁飯粒撒得曹媛滿身都是,她愣住,紅了眼。平復心情後,她一次又一次嘗試,直到成功躲避王奶奶砸過來的東西,直到王奶奶終於接受了她。
為了能讓王奶奶感受到家的溫暖,曹媛每天都要陪她說會兒話,做她最忠實的聽眾,或陪她散步、康復。漸漸地,王奶奶再也不吵不鬧,平靜了下來,作息也規律了。
有一次,意識清醒的王奶奶有了回憶,跟曹媛說女兒去世了,再也見不到了。還有一次,去查房時,王奶奶從口袋裡掏出一個蘋果塞到她手裡,嘴裡念叨著:「囡囡,吃蘋果。」
在這個行業,從不被理解到取得豐盛收穫,曹媛用了6年。今年10月,曹媛代表浙江代表團選手參加第九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在全國31支參賽隊共12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現在的曹媛,作為介護區的責任護士長,經常需要手把手教一線護理員一些專業知識,並提醒他們注意多觀察老人。
「失能失智的老人不會語言表達。那我們就要多看,比如老人的尿,如果尿液偏黃,就要提醒老人喝水太少,排除這個原因外,要注意觀察是不是老人膀胱發炎或者尿路感染……」曹媛說。
總得有人為我們的老人做點什麼
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思佳是繼曹媛之後最年輕的養老護理員。
思佳出生於1999年,義烏人,浙江旅遊學院大三學生,學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這個專業2015年開設,每年招收一個班,不到40人的名額,2019屆新生擴招到兩個班。
思佳選擇這個專業,多少受了家裡老人的影響。因為父母工作較忙,思佳是外婆一手帶大的,對老人感情很深。她一直想著大學畢業後就能好好孝順外婆了,沒想到前年外婆因病去世。「從小聽著外婆的故事長大,任何好吃的東西都給我留著……現在還記得小時候我趴在她腿上聽故事的場景。」一說到外婆,思佳眼睛就紅了。
去年她到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入職實習。去之前也徵求了家裡意見,爸爸的建議給了她很大信心:「你年紀輕,不要在乎錢多錢少,而是看能學到多少,從事這個行業,你自己開不開心。」
有了家裡的支持後,思佳向學長學姐們打聽了養老行業的現狀。學校一直和養老機構有合作,會給應屆生對接對口的實習和工作單位,然而前兩屆畢業的學生從事這一行的不到一半人,不喜歡這個行業、工資不高是直接原因。有位學姐給她的建議是,雖然養老機構的工資有高有低,但市社會福利中心更重視養老人才的培養。思佳很珍惜這次實習機會。但是一起實習的10位同學中,最終只有她和另外一位杭州女生留了下來。
剛來的時候需要輪崗,思佳被分配到了失智老人護理區。每天早上6點,她一上班就能看到一位爺爺來到三樓找老伴。「奶奶患了阿爾茨海默症,已經不記得爺爺了。爺爺餵她吃飯,有時候奶奶不吃還要耍脾氣,爺爺也是一直笑著哄她,吃完了,爺爺就牽著奶奶的手從走廊這頭走到那頭,走得很慢很慢,一直到晚飯後爺爺再回去,天天如此……看到這一幕我很有感觸,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慶幸他們身體還健康。雖然我不可能改變什麼,但是我想,總得有人為我們的社會,為我們的老人做點什麼。」思佳說。
專業養老人才缺口還很大
去年以來,市民政局出臺了《關於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及一系列激勵優待政策。迄今,享受持證獎勵、入職獎補的養老護理員累積有1000餘名,符合條件的養老護理員家庭同期同批優先搖號公租房或廉租房。
市民政局還組建了全市養老服務專家庫,開設市級管理人才培訓研修班,在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均開設了人才研修班、護理員崗前及繼續教育培訓等,全市年均培訓人數達6500多人次。
同時,在市屬4所院校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6家養老機構設立實踐基地,先後舉辦了十屆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冠軍獲「五一勞動獎章」榮譽。並開展了三屆杭州市「最美養老護理員」推選,選出養老護理人才先進典型等措施,來提升養老人才的職業形象。
「杭州市目前共有養老護理員大概有11700人。護理員、醫生、康復師等一線人才的缺口還很大,院長等管理人才也很難招到,養老服務人員專業缺位和人才斷層問題突出,呈現了社會地位低、流動性高,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高,學歷水平低、平均年齡高的『三低三高』特徵。」杭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表示。
真心希望,有更多像曹媛和思佳這樣的優秀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