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疼痛,含胸圓肩。有可能肱骨前移了,四個姿勢穩定肩關節

2020-12-24 大漠身心療愈瑜伽

如果你做瑜伽體式桌式或前伸展式,身體抬不起來,肩關節受到限制。

經常含胸駝背,肩關節活動受到限制,上舉手臂時肩關節有酸痛感。很有可能是「肱骨前移」了。

肱骨前移的特點:

1、自然站立,手臂在體側放鬆下垂,肱骨頭斜向前下方。

2、手肘角度變小。

3、隨著肱骨前移,肩關節後方出現凹窩。

4、做一個動作測試,雙手握拳,手肘之間屈曲90度角。從肩關節處手臂外展肩外旋。如果肱骨頭抬高,超過肩關節水平位置,是出現了肱骨前移。

肩袖肌群維持肩關節的穩定性,肱骨前移的出現,主要是肩關節前下方的肌肉不穩定,前下方靠肩胛下肌來維持。這樣很容易造成肩胛下肌受損,並限制肩關節的活動。

肱骨前移會引發圓肩駝背,並導致上肩部肌肉過緊,進一步引發頸椎前伸。

另外還會造成肩胛骨的位置發生變化,出現翼狀肩胛,或肩胛骨內側緣遠離脊柱中線。

那麼出現肱骨前移該如何調整呢:

1、肱骨回位練習

坐立,立直脊柱,彎曲手肘,大臂貼緊身體,肘關節90度。從肩關節處把手臂外旋到極限位置時,把練習者的手抵在指導者的腰部,產生穩定的效果。

用一隻手託住練習者的手肘向前拉,另一隻手把練習者的肱骨頭向後推。吸氣保持,呼氣拉伸,保持10組深呼吸。

2、手臂支撐,穩定肩關節

四腳爬行式準備,雙手手指張開下壓地面,穩住肩關節,在右手下墊上一本書。

隨呼氣,左肩肩胛骨向後推,內側緣向脊柱中線靠近。左手掌心抬離地面,和右手同高位置,略保持。吸氣,左手放鬆。反覆做15組練習,再做另一側練習。

3、彈力帶對抗練習

站立姿勢準備,把一條彈力帶跨在左側肩關節上,向右下方拉。同時脊柱向上直立,背部靠牆,肩外展,肩胛骨向後靠。左側腋窩下放一個小墊子,手臂和身體側面夾緊。並用手從內側抓緊彈力帶,大拇指側朝向上方。

隨呼氣,從肩關節處外旋手臂,到極限位置稍保持。吸氣,手臂收回。

注意練習時,肱骨頭處為軸心點,手臂像一個圓軸做動作,脊柱不要傾斜。動作勻速,呼吸緩慢,反覆做15組後,放鬆手臂。

然後做內旋練習,用手從外側抓緊彈力帶。隨呼氣,從肩關節處內旋,吸氣收回,反覆做15組練習。

4、放鬆上肩部肌肉

仰臥,在肩膀處放一個滾軸。雙臂向後伸,抓住一個重物,伸展肩關節。

雙腳踩地,臀部離地。滾軸反覆滾動上肩部位置,多組練習後放下來。

除了上述練習方法,平時生活中注意坐姿站姿,並要進行脊柱的練習,改善圓肩駝背。

相關焦點

  • 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總結
    對於胸大肌造成的肩痛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前方疼痛,摸背後拉試驗陽性。臨床表現為胸大肌的上束可以導致前三角肌區域疼痛。在後摸背部的時候胸大肌上束被牽拉產生類似前三角區疼痛。胸大肌中束導致胸前區疼痛 - 肱骨內上髁疼痛 - 手臂尺側疼痛麻木。
  • 肩關節彈響該怎麼辦?
    一 什麼是肩關節彈響肩關節彈響主要是因胸廓與肩胛骨連接處在肩胛活動或運動時出現異常的摩擦而產生可以聽到的聲音或觸摸到的震動。肩胛骨在胸廓上滑行,形成肩胸關節。肩胛骨和胸廓間有兩塊肌肉:肩胛下肌和前鋸肌,數個滑囊,正常時,肩胛骨滑動自如、無感覺;當該滑動引起不適、疼痛感覺,伴響聲、摩擦感時,即為痛性肩胛骨彈響症。
  • 練寬肩時,需注意肩關節的穩定性!
    肩袖四肌,屬於上背肌群,是連結肩胛骨和肱骨的一組肌肉,是與肩關節健康息息相關的肌肉,它分別有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四塊肌肉組成,統稱為肩袖四肌。    其中岡上肌止於肱骨的上方,它負責肩關節的外展;岡下肌和小圓肌都止於肱骨的後方,它主要負責肩關節的外旋;而肩胛下肌止於肱骨前方,它負責肩關節內旋。
  • 3步循序漸進糾正訓練,快速修復肩關節損傷,消除健身肩關節疼痛
    肩關節損傷是運動健身中最容易發生的運動損傷,損傷後不但會出現肩膀疼痛,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運動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據調查數據顯示,健身的人群中,發生過肩關節損傷的多達45%,而損傷的人群中又有40%的人肩部疼痛持續至少一年[1]。
  • 「肩關節-5」解析肩峰下夾擠症候群 ①
    大量的肩推、抓舉、挺舉、伏地挺身、kipping pull ups、暴力上槓、倒立伏地挺身等,這些動作對上肢肩關節來說,負擔非常大。大多時候,只要肩膀有不正常的聲音、有疼痛感,就被誤解成「肩峰下夾擠症候群」實際上,肩夾擠分為幾種類型,每一種類型都有其特徵。
  • 肩關節的解剖結構
    2.肩關節的骨性結構: 肩關節由胸骨、鎖骨、肱骨、肩胛骨和胸壁構成,由6個關節組成。
  • 肩關節肌骨解剖學——盂肱關節與上肢訓練思路
    盂肱關節盂肱關節是由肱骨與肩胛骨組成的關節,也是我們肩關節複合體最後一個要介紹的關節把它放在最後一個,是因為它的特殊性,在大多數人眼裡盂肱關節就等於肩關節,但實際上,通過前九講文章的講解,你現在已經對於肩關節複合體有了全面的認識,相信你也已經知道盂肱關節嚴格上講只是屬於肩關節的一部分
  • 如何改善肩關節靈活性?做好4個動作,讓你上肢鍛鍊無憂!
    3、如何改善肩關節靈活性?一、肩關節的組成結構特點在我們想要提高肩關節靈活度之前,首先我們先來了解肩關節的結構,這樣更好地幫助大家理解與分析動作,讓上肢訓練不再痛苦!1、肩關節是由肱骨和肩胛窩組成的,肩胛窩和肱骨沒有結構上的支撐。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ONEDislocation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為什麼生活中大多是肩關節脫位?而不是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肩關節指上肢和軀幹連接的部位,由肱骨(大臂的骨頭)和肩胛骨(摸背能摸到的骨頭)組成。
  • 肩關節疼痛怎麼辦?了解肩部組織,教你用運動緩解疼痛
    為了減緩身體老化速度,很多人選擇健身來維持身體狀態,每天做大量運動,讓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這樣就對身體有好處了嗎?其實,很多人因為不正確的訓練方法,極其容易導致關節受損,其中肩關節就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之一。經常性的肩膀感到疲勞,肩關節疼痛怎麼辦?你需要知道以下幾點,再加上適當的動作鍛鍊,有助於解決你的煩惱。
  • 肩關節長期疼痛別總在肩上耗精力了,你需要在臀部上找找原因
    經常肩關節酸痛,上舉或向後伸困難。你天天找人按摩疼痛的肩膀,卻一直是暫時的緩解,兩三天後肩關節又開始作妖似的疼痛?你相不相信,你頑固性的肩關節的疼痛,或許來自你視而不見的臀部肌肉失衡哦?要不要不這麼扯?
  • 試試肩胛骨穩定訓練吧
    解剖  那肩峰下間隙有什麼呢?肩峰下間隙大約有1-1.5裡面的寬度。頂部由肩峰,喙肩韌帶(Coracoacromial Ligament),喙突及肩鎖關節共同構成喙肩弓;底部是肱骨大結節;間隙內存在岡上肌肌腱,二頭肌長頭腱,肩峰下滑囊以及關節囊。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是怎麼一回事?專家的建議仔細聽聽
    有一些患者有這樣的問題,在出現過一次肩關節脫位之後,之後很容易便會再次出現脫位。有一些在劇烈的運動中出現再次脫位,有一些甚至是在睡夢中就會出現脫位。為此,如何防止肩關節再次脫位成為了很多患者的一個想要了解的事情。
  • 肩胛骨的控制與穩定:訓練效果加分,擺脫肩頸疼痛
    肩胛骨的運動解析及其意義肩胛骨的主要功能是讓肩關節進行運動,同時,在需要時使肩關節穩定,從而讓張力安全地在上肢傳導,降低肩、肘、腕關節的受傷風險;所以,在我們所有上肢訓練中,肩胛骨的狀態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 肩關節疼痛一定是肩周炎嗎?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看你佔了哪些
    有些人肩膀會突然出現疼痛感,且持續的時間較長,容易誤認為是肩周炎引起的,自己亂用藥物,導致治療效果不明顯,還會使疼痛感加重。肩關節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引起的,導致肩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日常肩部活動過度,也會引起肩關節疼痛,患者需要了解清楚。
  • 康復指導:5個步驟自測是否「圓肩」,4個鍛鍊手把手教你如何糾正
    4、從正面觀察,如果肩前內側有明顯的凹陷,你也存在圓肩了。5、如果您存在圓肩,你很可能合併存在:駝背、頭前伸、蝴蝶肩(翼狀肩:正常情況下只有手指遠端指節可以伸進肩胛骨下部,但是由於肩胛骨薄弱及不穩定,手指可以插入的更深)的問題。三、那麼圓肩有那些危害呢?
  • 別等做手術的時候才注意你的肩傷!如何通過訓練來增加肩關節健康
    Chris對這種說法不敢苟同,正確的訓練方法,完整的身體活動度以及不裝X的話,是不會受傷的,至於為什麼好多大神都有肩傷,因為首先大神也是從小白過來的,第二大神的訓練強度不是你我能比擬的,所以受傷機率也就增大了。而我們通常說的肩傷大部分就是岡上肌肌腱炎或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 偏癱患者肩痛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關節囊外有喙肱韌帶、喙肩韌帶及肌腱加強其穩固性,唯有囊下部無韌帶和肌加強,最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從下部脫出,脫向前下方。肩肱節律肩關節外展時伴有肩胛骨旋轉的節律性變化。在檢查肩關節外展時,檢查者通常需要從後面觀察肩胛骨與肱骨的外展比例,即肩肱節律。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一、肩關節脫位的原因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定是正常的肩關節遭受外力損傷後變得不穩定,約佔95%。非創傷性盂肱關節不穩定非創傷性肩關節不穩定約佔4%,患者常表現為雙肩不穩定或肩關節多方向的不穩,有的患者甚至可以隨意控制肩關節的脫位和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