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希望時光就此停留。」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電影通緝令(ID: bbmovie)
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7月末正式登陸北美院線。
目前IMDb上,有15萬多人刷出了8.5的高分。
▲相較於最初逼近滿分的炸裂口碑,影迷們已經冷靜下來。
足見影片獲得的關注與期待。
若非諾蘭,「敦刻爾克」只是停留在我們初高中歷史課本上無足輕重的幾個字,儘管這一事件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
不經歷現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無法想像,英法聯軍被困在狹長一隅的海灘時的恐懼與艱難。
諾蘭的這部電影,力圖還原當時慘烈與悲壯的現實,豐富「敦刻爾克」這幾個扁平字眼的意義。
可惜這樣一部史詩戰爭片,被擋在了內地暑期檔的門外,人們只能等到9月1日才能目睹真容。
好在我們還能通過其他關於「敦刻爾克」的電影,稍微緩解一下等待之急,這其中在近幾年知名度和成就最高的,當屬喬·懷特導演的——《贖罪》。
主演是「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和凱拉·奈特莉,之前在夏日必看電影盤點中,我們也簡單地介紹了它。
影片中有一段近五分鐘的長鏡頭,全方位展現了在戰略轉移前,英國軍隊被困敦刻爾克港口的全貌。
▲這個聖經般的場面,被導演用一個寫意的長鏡頭表現得淋漓盡致。
就像《敦刻爾克》預告中的一句臺詞:「從這裡可以看到海峽對岸的家。」
《贖罪》中的士兵登上擱淺在沙灘上破敗的木船,大喊著「我們要回來了」。
或者整齊地站在一排,望著祖國的方向熱淚盈眶地唱著思鄉的歌謠,又或者站在酒吧外,通過買醉忘卻被圍困的深深絕望。
這一幕的長鏡頭開始於導演喬·懷特的一個玩笑。
當時拍攝因為經費不足,導演和攝影師合計,索性拍個長鏡頭,能節省更多時間和人力物力。
然而真到拍攝的時候,操作並沒有那麼簡單。
劇組只有一天的拍攝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五次才完成。現場調度了2000名群演,攝像機移動了長達數千米的距離。
五分鐘的鏡頭,花費了100萬英鎊。
配以背景中悲涼的音樂,這段情節最終成就了影史上最震撼的二戰場面之一,儘管它並沒有槍炮與流血。
不過《贖罪》中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長鏡頭只是一段華彩,愛情才是本片的重頭戲。
相信很多人看完,都曾為其中感人至深的愛情唏噓不已。
影片是導演喬·懷特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拍攝《贖罪》時,他只有35歲。
▲導演像不像是裘德·洛和阿米爾·汗的混合體?
男主角一美當年正值盛世美顏,他憑藉本片一炮而紅。
而女主角凱拉,之前已經和導演合作過《傲慢與偏見》的電影。
2008年的奧斯卡名單中,《贖罪》獲得7項大獎提名,並斬獲當年金球獎的最佳影片。
故事以三段式的手法,記錄了一個女人在童年犯下的錯誤,之後用一生去懺悔與贖罪。
一切開始於二戰前夕的1935年,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布裡奧妮還是個愛幻想的早熟少女。
她將自己充沛的想像力付諸於寫作當中,而有時她的想像力也會將她帶入歧途。
某天,她注意到管家的兒子羅比·特納,和她的姐姐塞西莉亞有著曖昧關係。
而且她偶然間看到了羅比寫給塞西莉亞充滿情色意味的情書,便認定姐姐被這個窮小子騷擾了。
當天晚上,布裡奧妮的表姐羅拉在家宅附近慘遭強姦,她不假思索地向警察指認,兇手就是羅比。
這次指認,讓羅比含冤入獄,斷送了想要念書成為醫生的前程。
布裡奧妮不知道的是,羅比本想寫信給塞西莉亞道歉,卻誤拿了情色版本讓布裡奧妮轉交。
而他和塞西莉亞雖然表面上保持著距離,但確實真心相愛。
他們曾在書房中揮灑欲望的乾柴烈火,卻被布裡奧妮當做是犯罪現場。
這個精明的小女孩之所以拒絕承認姐姐和羅比之間是兩情相悅,一方面是因為她自以為是的想像,另一方面不得不說是來自青春期的嫉妒。
成年後的布裡奧妮被問到是否曾經愛過一個人,她談起了童年時的一段暗戀。
某個夏天不會遊泳的她跳到池塘裡,只為了測試羅比會不會一同跳下去救她。
所以當她看到羅比和塞西莉亞的曖昧時,你很難理解她臉上的表情,究竟是震驚、厭惡、悲傷,還是憤怒?
這裡不得不表揚一下西爾莎·羅南的演技,小小年紀就能Hold住情緒如此複雜的角色,這也為她贏得了2008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當布裡奧妮最終指認羅比是強姦犯,也許這只是她出於嫉妒的一種報復。
布裡奧妮的一句話改變了三個人的人生,而伴隨二戰的白熱化,他們的命運變得更加顛沛波折。
入獄的羅比被迫充軍,隨部隊到達法國前線。
塞西莉亞和家人斷了聯繫,隻身一人來到倫敦,在醫院做護士照顧傷員。
而成年後的布裡奧妮為了彌補童年時撒下的彌天大謊,也來到倫敦成為護士,不斷寫信請求姐姐的原諒。
羅比和塞西莉亞這對戀人因為二戰再度勞燕分飛,但是他們心中始終懷有一個夢想:
那就是羅比有一天能從法國前線回來,和塞西莉亞一起到海邊一座有著藍色牆壁的大房子裡,過上幸福的生活。
也正因為有這麼一個前提,上文提到關於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一幕才會更加震撼。
由於是囚犯出身,羅比註定是軍隊中默默無名的小兵,只能排隊等著救援船隻的來到。
營地裡播放著的《霧碼頭》電影,男女主角接吻的畫面,正映襯著羅比心中所想,卻又加重了他內心的陰鬱。
▲《霧碼頭》的悲劇似乎也預示著羅比與塞西莉亞的悲劇。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沒有正面展現戰爭,卻從幾個側面筆觸描述出撤退的慘烈。
布裡奧妮所在的倫敦醫院突然接收到大量從敦刻爾克運回的戰士,有的身體被炸出大洞,有的失去了胳膊,有的全身被燒傷,有的頭骨炸裂腦子露在外邊……
和她一起的小護士忍受不了,躲在房間偷偷哭泣。
這一幕的衝擊,堪比戰爭場面所帶來的直觀體驗。
在布裡奧妮看來,每一個傷員,都有可能是羅比。
而只要羅比能安然回來,她就有機會贖回童年時犯下的罪。
看過影片的都知道,故事給出了兩個結局,一個是布裡奧妮小說中的圓滿,一個是戰爭現實下的悲劇。
影片結尾,年老的布裡奧妮在鏡頭前懺悔地說:
「時至今日,我依然覺得是我拆散了他們。於是我在小說中把他們應得的幸福還給他們。這不是軟弱,也不是逃避,而是一份遲來的仁慈。」
布裡奧妮始終留著同樣的髮型,右邊別著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卡子,和她13歲的時候一模一樣。
她始終停在了13歲,那個走不出的謊言裡。
可是永遠拆散這對戀人的,究竟是曾經的謊言,還是那個時代?就算沒有布裡奧妮的謊言,他們當真能熬過炮火的摧殘嗎?
電影裡倫敦醫院大銀幕上放著新聞錄像,解說員播報著敦刻爾克的偉大勝利,海軍的不朽勳章以及英國軍隊的戰無不勝。
銀幕前的傷者和護士們,則面無表情。
還有太多的人,被留在英吉利海峽對岸那個被廢墟覆蓋的沙灘上,沒再能回到祖國。
歷史上,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轉移了超過33萬的士兵,但也有將近7萬的士兵被留下了。
這些犧牲品,成了偉大勝利中不起眼的註腳。
雖說《贖罪》本身是一部愛情片,導演主要勾勒出欲望給人性帶來的弱點,而無意於用大段的戰爭場面表現反戰。
可角色的命運,也暗藏著他一切的態度。畢竟,個人的命運,哪一個不是裹挾在時代與家國大事之中的?
《冷山》中的英曼與艾達如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馬蓮娜也如是。
這遲來的仁慈,絕不應該僅是通過文學的壁壘,搭建出來虛妄的幸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