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背後,是一座守衛了英國1500年的古堡

2021-02-23 窮遊錦囊

圖:窮遊er@Karenssv


這座城堡要從一部大火的電影說起——前不久的那部《敦刻爾克》大家還記得吧?


二戰初期,40 萬英法聯軍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一面是茫茫大海,另一面,距離他們最近的德軍坦克已在十英裡外。船主道森與兒子彼得、17 歲的喬治響應政府的號召離開英國,前往敦刻爾克拯救士兵……


圖:當年的敦刻爾克海灘,Photo from Imperial War Museums


這次代號「Operation Dynamo」(意為:發電機行動)的救援行動最終從海上撤回了 33 萬人,史稱「敦刻爾克大撤退」。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計劃與實施這次行動的總指揮部就位於英格蘭海岸邊的一座中世紀城堡中,其代號「Dynamo」據說就是來源於這座城堡地下隧道中的發電機。


它叫多佛城堡(Dover Castle)


圖:Photo by chensiyuan CC BY SA 4.0


今天的多佛是一座休閒氛圍濃厚的小城。綠樹叢中的外圍城牆連接著若干碉堡和古炮臺,盎格魯-撒克遜教堂和羅馬帝國入侵時期建造的燈塔仍然佇立在院內的矮丘上。高聳的內牆環繞著氣勢磅礴的主樓,腥鹹的海風穿過海峽,仿佛帶來對岸的氣息……


似乎有一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覺呢~


可一打開地圖,你就會發現——多佛城堡其實位於刀尖之上


圖:Map by 窮遊錦囊編輯部


城堡面對的蔚藍大海其實是英吉利海峽的咽喉要道,身處的靜謐樹叢是戰爭中英格蘭海岸線防禦的最前沿。


假設你是一位中世紀的貴族,從歐洲大陸前往英格蘭,第一眼所看到的文明跡象就是這座矗立在高大白色山崖上的威嚴恐怖的要塞——沒錯,這就是 12 世紀末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建造它時想讓你看到的景象。


但這座城堡的歷史遠比 12 世紀更為悠久。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鐵器時代,多佛就有一座土木結構的山丘堡壘。公元 5 世紀,羅馬人已經在這裡建造了燈塔,以便引導港口的船隻。如今,這座屹立不倒的燈塔已經成為英格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圖:羅馬燈塔和盎格魯-撒克遜教堂,Photo by Nessy-Pic CC BY SA 4.0


11 世紀後半期,徵服了英格蘭的威廉一世對這裡進行了新一輪的加固和擴建。之後才輪到亨利二世,這位創立了金雀花王朝的國王重新規劃了這座城堡的結構,並開始著手建造主樓,將宏偉的皇家宮殿和堅實的軍事要塞融為一體。


從那時起,多佛城堡就一直默默站在海峽的這一側,等待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守衛風雨飄搖中的祖國。


它並沒有等太久。


圖:多佛城堡的地下隧道 Photo by Nilfanion CC BY SA 4.0


亨利二世去世二十多年後(1215 年),著名的草包國王約翰撕毀了剛剛籤署的《大憲章》。受英國貴族邀請的法國路易王子率軍從肯特大舉入侵英格蘭。由於受到反叛貴族們的支持,路易一路上都沒有遭遇什麼抵抗,很快就在全倫敦的見證下公告自己為國王並控制了英格蘭一半以上的領土。


然而,也許是戰爭過於順利了吧,他很快就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攻打多佛城堡。


圖:圍攻多佛城堡 by HistoricEngland


1216 - 1217 年,路易對多佛城堡進行了一次長達 10 個月的大規模圍攻。在 10 個月的時間裡,路易損失慘重但收效甚微,不僅城堡久攻不下,最終還被英軍向外圍逆襲成功。


隨著英國貴族開始支持 9 歲的亨利三世和在戰場上的失敗,這位未來法國國王的英國之旅也就此止步。


圖:Photo by english-heritage


而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還不僅僅停留在中世紀。 伴隨著武器的不斷升級,與它同時期的城堡或被改造成藝術氣息濃重的花園城堡,或被荒廢成一堆殘破的廢墟……


而多佛城堡卻在不斷的改造中一直作為「英格蘭之鑰」守衛著通向歐洲大陸的大門,直到上世紀 50 年代最後一批駐軍才從這裡撤離。 


如今這座城堡歸英格蘭遺產委員會(English Heritage)所有,他們花費了大量資金重新修繕了城堡內部,試圖恢復它歷史上各個重要時期的面貌。


圖:Photo by english-heritage

圖:Photo by english-heritage


探索古老的羅馬燈塔和盎格魯-撒克遜教堂;在影院中聽演員們講述城堡的往事;登上恢弘的主樓遠眺多佛港口、英吉利海峽甚至另一頭的法國陸地;或是深入地下,親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策劃地點,去地下醫院看負傷的飛行員怎樣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手術;甚至夜宿城堡,當一夜的國王……


這座城堡能一路帶你領略從鐵器時代到上世紀的英國歷史,在英國的城堡當中可謂是難能可貴了。差點忘了說,這裡的白崖也很美哦~


多佛城堡 Dover Castle


地址:Castle Hill, Dover, Kent, England, CT16 1HU


到達方式:從倫敦有火車直達Dover Priory Station,全程約2小時,出站後步行約 20 分鐘可到達城堡


開放時間:通常為夏季周一至周日10:00-18:00,冬季僅周六、周日10:00-16:00開放;具體時間建議行前查詢官網


門票:成人19.4英鎊,兒童(5至15歲)11.6英鎊


電話:+44-13-0421-1067

看過《敦刻爾克》電影後,不妨去看看這個英國東南角的小鎮吧,與多佛城堡一起重溫舊日時光。要是對英國古堡感興趣,那就點擊【閱讀原文】,看看《英國古堡與莊園》錦囊吧~




最有貴族氣息的聖誕節,就在英格蘭的古堡莊園裡



 往期推薦 

1月活動預告 | 免籤&落地籤名單 | 負責任的旅行盤點 | 年度事件盤點 | 2018郵輪盤點 | 機場免稅店盤點 | 年度色彩 | 聖誕樹去哪了 | 至愛梵谷 | 法國電影巡遊 | 波赫免籤 | 哈利波特聖地巡遊 | 國家寶藏 | 泡溫泉刷日本三年籤 | 美食博物館 | 紐約集市 | 日本火車遊 | 穆夏畫展 | 澳洲粉紅湖 | 冬季最佳旅行地 | 坐火車看雪 | 塞爾維亞修道院 | 阿拉斯加 | 加拿大看極光 | 觀極光地評測 | 便宜看極光 | 北海道溫泉排行榜 | 美國滑雪 | 混凝土佛像 | 水下奇景 | 旅行書單 | 列寧像 | 墓地 | 紀念碑谷

相關焦點

  • 【9.1】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克
    ,有一座海港城市。到了1067年,這塊地方正式被命名為「敦刻爾克」(Dunkirk)——意為「沙灘上的教堂」。1662年,敦刻爾克正式歸屬法國。這個地方因為臨海的特殊位置,所以一直是中世紀歐洲各類戰爭爭奪的一個焦點,但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役,都沒有1940年夏季的那場大戰來得有名。說是一場大戰,但其實是一場大撤退。
  • 如何看待敦刻爾克撤退?
    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滔天的口水,在這裡我們不管3年之後在緬甸印度英國人的所作所為。就事論事,郵局港劇,英國人在這一場撤退中,確實是無愧於盟友稱號。首先看數據:敦刻爾克撤退,一共撤出了338226人,其中英軍只有21.5萬人,其餘的十多萬人中,有9萬法軍部隊。3萬出頭的比利時軍隊。從這點角度來說,英國人盡到了盟友的責任。
  • 二戰中最大的撤退奇蹟,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發動對西歐的入侵。德軍裝甲部隊一馬當先,率先穿越阿登山區,出其不意地割裂了法國的防線,從北方形成了對法國的包圍。這讓英、法聯軍和比利時等國的軍隊潰不成軍,將近四十多萬大軍被壓縮到法國北部港口敦刻爾克附近的狹窄地帶,三面被圍,一面環海,處境十分危險。可就在此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時間:2015.12.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二戰大逃亡」敦刻爾克大撤退裡有12萬法國人,你知道嗎?
    圖1-1.敦刻爾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0年5月到6月期間,因在與德國的作戰中法國軍隊一觸即潰而導致盟軍不得不由敦刻爾克港口撤退的故事。敦刻爾克地理位置上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灰線是比利時和法國的國境線。而多佛爾海峽往上便是與之相連的北海。對歐洲比較了解的朋友應該也同時會知道,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
  • 電影《敦刻爾克》背後的歷史細節
    三天的時間,落荒而逃的英法聯軍大口喘氣。回望歷史,大家都會把英國成功撤出33萬遠徵軍和10餘萬法國、波蘭和比利時軍人,都歸功於希特勒的「昏招」。但是請別忘了,進攻的停止時間只有3天,而德軍對敦刻爾克前線的英法盟軍始終保持了高壓,從5月20日到6月4日的十餘天裡,德國空軍和海軍一直在使用多種手段殺傷在海灘上等待登船的英法聯軍。
  • 二刷過「敦刻爾克」,才知道他為什麼神
    ,發生在1940年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爭奇蹟當年,在短短九天之內,有338226人被從海灘救出對於一名導演來說,紅綠色盲無疑是致命傷但諾蘭卻把他的缺陷,發展成了獨一無二的特色三、諾蘭管電影,諾嫂管諾蘭諾蘭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爛熟於胸
  • 普世價值假假真真:《敦刻爾克》和敦刻爾克大撤退
    可惜的是,「回家」這個主題在《敦刻爾克》裡太過虛偽,歷史上敦刻爾克大撤退決不是為了回家,也不是突圍,而是一場醜陋的潰逃。兵敗如山倒1940年5月,處於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四十多萬英法軍隊在德軍咄咄逼人攻勢面前,企圖向南方轉移,伺機反擊或走海路撤退。
  • 新片 | 敦刻爾克 Dunkirk O.S.T
    本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40萬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本片由許多優秀明星參與演出,包括:以《亨利五世》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兩大獎的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獲選銀幕日報的「英國明日之星」名單的傑克‧洛登(Jack Lowden)+新世代最受歡迎英國男孩團體
  • 【送福利】諾蘭新作《敦刻爾克》9.1公映,讓觀眾跟著一起撤退
    吳京微博截圖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廣為英國人所知的一個軍事行動,它發生在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的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 這部愛情片的史詩感,不輸「敦刻爾克」
    影片中有一段近五分鐘的長鏡頭,全方位展現了在戰略轉移前,英國軍隊被困敦刻爾克港口的全貌。▲這個聖經般的場面,被導演用一個寫意的長鏡頭表現得淋漓盡致。就像《敦刻爾克》預告中的一句臺詞:「從這裡可以看到海峽對岸的家。」
  • 信不信,從一頂鋼盔上就能看清敦刻爾克撤退背後的真相
    看到標題時,大夥們千萬不要慌哈,難道從一頂軍用鋼盔,就能看清敦刻爾克撤退背後的真相嗎?空口無憑,具體分析大火往下看:《敦刻爾克》電影想必很多軍迷朋友都看過了,這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就是反映二戰初期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 看了《敦刻爾克》,你應該去看看電影中的那片海
    電影《敦刻爾克》,描述的是二戰時期那場著名的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是一個關於40萬人逃命的故事,生還33萬人,還有7萬人永遠沉睡在了那片海。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德國納粹軍隊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共有40萬大軍退到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前是來勢洶洶的德軍,從西、南、東三個方向步步緊逼,而背後是巨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峽。英國政府下達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孩子們接回來。這40萬人是歐洲盟軍的主力部隊,一旦全軍覆沒,納粹可能就此贏下二戰,人類歷史也將改寫。敦刻爾克大撤退,歸根結底是英法聯軍輸了。
  • 十大未解之謎之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經常在世界未解之謎資料中看到,在我們歷史課本中只有不足100字的介紹,人們習慣於記住勝利者,記住諾曼第登陸史詩般的輝煌,卻忘卻了輝煌背後的星星之火——敦刻爾克大撤退。
  • 電影《敦刻爾克》:那一條,永無盡頭的撤退的路
    戰爭不是靠撤退而贏得的。但是,撤退中卻孕育了勝利。Tommy和其他許多英國士兵一樣,從各地撤往敦刻爾克的沙灘,等待救援的海軍將他們接回家。在撤軍的路上,他們神情麻木,彼此之間幾乎不交談。德軍撒下的摧毀他們意志的宣傳單,被Tommy拿來當手紙用。
  • 英國電影《敦刻爾克 Dunkirk (2017)》高清中字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官方網站: www.dunkirkmovie.com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美國 / 荷蘭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片長: 107分鐘又名: 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
  • 從敦刻爾克的狼狽,到諾曼第的激昂,在法國海岸看英國不屈的精神
    1940年5月27日,被困在敦刻爾克沙灘上的英國士兵驚喜地看見幾十條小船來到岸邊,它們有的掛著英國國旗,有的掛著法國國旗,還有比利時和荷蘭國旗。這些船五花八門,有的是駁船,有的是貨船,甚至還有幾條私人遊艇。每條船都裝滿了人才駛離,帶著他們向海峽另一端駛去。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是否被過譽?
    敦刻爾克在法國境內,守衛敦刻爾克首先是法軍的責任,而英軍其實更像是來幫忙的。在強敵面前,主人先開溜,把客人留下斷後,這才是不地道的。但以法軍的行為來看,至少在敦刻爾克,法國人還是相當夠義氣的!按照中國初中歷史書上對長徵意義的總結,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意義基本上可以總結為(當段子看就好):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它充分表現了英法聯軍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是同盟國軍隊和她所領導的反抗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以巨大的影響。
  • 袁騰飛精彩解讀神作《敦刻爾克》!
    尤其是「敦刻爾克大撤退」有歷史真實案例,四十萬人龜縮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場面不可謂不宏大。後有德國裝甲師的追兵,上有戰鬥機的轟炸,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矛盾衝突又不可謂不激烈。這個題材,閉著眼睛想,好像也很好看。然而,我要先對《敦刻爾克》的場面西噴一盆冷水。想要看到吳京《戰狼2》那種爆破快感的影迷,對《敦刻爾克》可以慎行。
  • 關於《敦刻爾克》,全部的花絮都在這裡了!
    在談到敦刻爾克戰役重要性的方面時,克里斯多福·諾蘭說道:「敦刻爾克大撤退在二戰史上是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如果大撤退失敗了,英國就不得不臣服於德國,整個世界也將淪陷,或者說世界將會走向不同的命運:毫無疑問,德國將會佔領歐洲,美國也不願意去參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僅是二戰的轉折點,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這是具有決定性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