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背後你不知道的神話傳說

2021-03-02 Mtime時光網


在8月12日登陸內地銀幕的手繪動畫《海洋之歌》中,導演兼編劇湯姆·摩爾借用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的角色和主題,講述了一個現代童話。神話和民間傳說口口相傳,每個講述者對這些古老故事都有他自己的詮釋。以之前故事中的主題和事件為基礎,講故事的人經常即興發揮,虛構出新的故事。故事要想保持鮮活,就得不斷演變,以適合不同時空的聽眾。正是秉持著這種精神,摩爾和聯合編劇威廉·柯林斯共同譜寫了動人心弦的「海洋之歌」。

寫劇本時,他們曾一度搭建了這個童話故事的總體結構,介紹了所有角色的來龍去脈,但在寫各版劇本草稿的過程中,他們覺得沒必要解釋這個童話世界中的一切,應該給觀眾留下大量想像和沉思的空間,讓他們也成為這個故事的講述者。


海豹女雪兒唱海洋之歌

儘管他們參考了大量神話和民間傳說,但只從中挑選了與家庭、親情有關的故事,使不了解這些神話和民間傳說的普通觀眾,也能對劇情和角色產生共鳴。本文將逐一解讀片中涉及到的神話和民間傳說,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部動畫佳作。

海豹精靈(Selkie)

片中共有兩個海豹精靈:媽媽布朗娜(Bronach)、有一半人類血統的女兒雪兒(Saoirse),她們是整個故事的主線,因此我們就先從海豹精靈說起。


媽媽布朗娜與女兒雪兒

海豹精靈是愛爾蘭、蘇格蘭和法羅群島民間傳說中的神話生物。據說,海豹精靈以海豹形態在海裡生活,脫去海豹皮後,可以變成人形,在陸地上生活。變成人形的海豹女通常都是黑髮美女,有著美人魚一般美妙的歌聲,因此男人常常被她們吸引。

海豹精靈的故事通常都是浪漫悲劇。根據傳說,變成人形的海豹精靈只有穿回海豹皮,才能重回大海,變回海豹。而且人形的海豹精靈只能和一個人相處很短的時間,然後就必須返回大海,並且七年不能和那個人再聯繫,除非那人偷走她的海豹皮,把它藏起來或燒掉。


雪兒找到被鎖起來的海豹衣

因此有時一個男人如果喜歡一個海豹女,卻苦於沒有時間相處,就會偷走她的海豹皮,讓她無法返回大海,讓她被迫成為自己的妻子。然後在未來的夫妻生活中把海豹皮藏起來,好讓妻子一直留在身邊。

海豹女據傳是賢妻良母,但因為她們真正的家是大海,所以經常有人看見她們忘情地凝視著大海。如果海豹女或她的孩子幫她找到了海豹皮(孩子通常不知道海豹皮的作用),她會立即拋棄丈夫和孩子,返回真正的家,有時回到她海裡的丈夫身邊。返回大海的海豹女通常避免再次見到她們的人類丈夫,但有時她們會探望孩子們,和孩子們在海浪裡玩耍。


傳說中的海豹精靈一家三口

在其他悲劇中,有時一個人不知道其伴侶是海豹精靈,一覺醒來驚覺其伴侶變回了海豹形態。

片中雖然只出現了海豹女,但在傳說中還有海豹男(如上文提到的海豹女丈夫)。和海豹女一樣,人形海豹男英俊帥氣,對女人有極大誘惑力。他們通常會誘惑那些對生活不滿意的女人,比如等待出海的漁民丈夫回家的已婚婦女。如果一個女人想要聯繫一個海豹男,她必須往海裡灑七滴淚水。

導演摩爾覺得海豹精靈的這些故事在某種意義上是對死亡的隱喻,可以幫助經常出海的家庭勇敢面對家人葬身大海的不幸遭遇。

巨人麥克·利爾(Giant Mac Lir)

片中哥哥小本(Ben)給妹妹雪兒讀的故事裡提到了巨人麥克·利爾,其原型是愛爾蘭神話中的海神瑪納諾·麥克·利爾(Manannán Mac Lir),「麥克·利爾」為「海之子」之意。他在民間傳說中以多種形象出現過,其中以父親形象為人所知,是愛爾蘭神話中許多角色的生父或養父。


海神瑪納諾·麥克·利爾駕馬車破浪

瑪納諾·麥克·利爾被視作是彼世(Otherworld)的守護者,護送死人的靈魂去往來世。在凱爾特神話中,彼世遠隔重洋,是死者的領域、諸神和精靈的家園。在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中,彼世又稱「年輕之地(Tír Na Nóg)」或「青春之地(Tír Na Hóige)」。

麥克·利爾在片中哭得傷心欲絕,可影片並未解釋為何哭泣。據導演摩爾說,在民間故事中,曾經有一個凱爾特女神,極為嫉妒麥克·利爾及其妻兒的幸福生活。於是在一個決定性的夜晚,她把麥克·利爾的家人都變成了天鵝,並把他們放逐到靈界。麥克·利爾並不知道這些內情,還絕望地以為他的家人被殺了,所以哭得傷心欲絕。


巨人麥克·利爾哭天搶地

這個故事背景被刪掉了,因為導演覺得這部影片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承載太多的故事。重要的是讓觀眾意識到,麥克·利爾像海豹女布朗娜的丈夫康納(Connor)一樣,為失去愛人而傷心不已。

貓頭鷹女巫瑪查(Owl Witch Macha)

在片中,巨人麥克·利爾的母親是貓頭鷹女巫瑪查,她身上融合了許多神話中的不同角色,女巫這部分取材於凱爾特神話中的一些女巫(Cailleach)。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古老傳說中,這些女巫掌管天氣,常被稱為「暴風女巫」,這也是為什麼片中瑪查的房子上空有一團暴風雲。


女巫(Cailleach)

貓頭鷹這部分則受蓋爾語啟發。在蓋爾語中,貓頭鷹有「夜晚的女巫(Cailleach Oíche)」之意。


古愛爾蘭女神瑪查

瑪查這部分取材於愛爾蘭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中一些叫做瑪查的角色,這些瑪查被認為源於同一個角色:掌管戰爭、馬和主權的古愛爾蘭女神瑪查。她的名字象徵著「戰鬥」與「憤怒」。並有著「紅髮的瑪查」的別名。

在片中,瑪查能把精靈和她自己變成石頭。據古代傳說,女巫能在五朔節(5月1日)變成石頭,在薩溫節(11月1日)變回原形。五朔節和薩溫節都是古代凱爾特人的節日,分別標誌夏天和冬天的來臨。在薩溫節變回原形是為了要掌管冬季。


典型的湖上住宅

在片中,瑪查的房子叫做湖上住宅(Crannog)。湖上住宅通常是半人工或全人工小島,通常建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湖泊、河流和港灣裡。有時外人得踩著墊腳石才能達到湖上住宅,而且墊腳石通常以不為外人所知的方式鋪設。所以在片中導演用了一個相似的設定:哥哥小本得踩著石化的精靈才能進入瑪查的房子。

仙犬(Cú Sídhe)

因為瑪查掌管天氣和情緒,導演摩爾決定讓她用仙風(Séideán Sí)送小本和雪兒回家,又因為那場戲是狗狗「咕嚕」(Cú)的閃光時刻,所以導演決定讓仙風變成蘇格蘭和愛爾蘭民間傳說中兩隻仙犬(Cú Sídhe)的樣子。


兩隻仙犬助孩子們返家

傳說中,這些像狼一樣的巨型仙犬經常和死亡聯繫在一起,是死亡的通報者。它們能載著人的靈魂去往來世。仙犬能悄無聲息地捕獵,但偶爾會發出三聲且只有三聲犬吠,那些留神聽的人幾英裡外都能聽到,甚至在遠處的大海上都能聽到。聽到的人必須在第三聲前抵達安全處,否則會被嚇死。


傳說中的仙犬形象之一

還有一種說法是,犬吠聲是一種警告,提醒人們要把餵奶的婦女關起來,以防怪獸綁架她們,把她們帶到仙丘(Fairy Mound),給仙丘精靈們餵奶(下文有關於仙丘精靈的詳細介紹)。

偉大的講述者(The Great Seanachai)

在片中,哥哥小本遇到的那個頭髮又長又多的老頭叫做偉大的講述者,他把所有的故事保存在頭髮中,以防健忘的自己忘掉它們。講述者(Seanachai)是愛爾蘭傳說中的故事講述者、歷史學家、古老傳說的繼承人。在古凱爾特文化中,人們的歷史和法律沒有被寫下來,而是存在於由詩人吟誦的長篇抒情詩中。


偉大的講述者(右)

有些故事講述者是部落酋長的僕人,為部落記錄重要信息,在部落中受人尊敬。他們運用一系列愛爾蘭獨有的講故事方法、演講風格和手勢,並認為自己是這門技藝的踐行者。就如開篇所說,故事常講常新,這門技藝的特點之一就是一大堆故事由不同講述者口口相傳,故事內容不斷變化翻新,並且從未被寫在紙上。

但有些講述者不是部落的人。他們從一個地區流浪到另一個地區,靠講故事換取食物和臨時住所;還有些講述者是定居社群的一員,他們可以被稱作是「村落講述者」,在節日慶祝和社區活動這些場合上講故事。


當代故事講述者愛爾蘭人埃迪·勒尼漢

講述者的技藝留傳到了現代。19世紀和20世紀,凱爾特文化復興運動的一些成員,比如詩人、劇作家帕德裡克·科拉姆(Padraic Colum),對講故事這門古老藝術產生了很大興趣。通過他們,這些之前僅限口述的故事被記錄下來,出版發行,傳遍全球。

當今比較出名的故事講述者包括愛爾蘭人埃迪·勒尼漢(Eddie Lenihan)和愛爾蘭演員伊蒙·凱利(Eamon Kelly)。凱利以扮演故事講述者聞名,並且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阿比劇院演過一系列獨角戲。《海洋之歌》中的偉大講述者這個角色就參照了這兩個人。

仙丘精靈(Daoine Sídhe)

在《海洋之歌》中出現了一些精靈。據說他們住在前文提到的仙丘中,或是住在和人類世界共存的一個隱形世界裡。在愛爾蘭文學中,「山丘族」叫做「Daoine Sídhe」,可以譯為「仙丘精靈」。


畫作中的達努神族人形象

在凱爾特神話的許多故事中,仙丘精靈是達努神族(Tuatha Dé Danann)的後代。達努神族是母親女神達努(Danu)的子孫。在愛爾蘭神話中,他們是一個超自然的種族,是統治愛爾蘭的最後一個神族,居住在前文所提到的彼世。在被入侵者梅利西安人(Milesian)擊敗後,達努神族的倖存者在海神瑪納諾·麥克·利爾的帶領下,躲進了地下的山丘中,久而久之變成了後來民間傳說中的仙丘精靈。


未被石化的三個仙丘精靈

在片中只有三個仙丘精靈沒有被瑪查石化:盧格(Lug)、斯伯特(Spud)和莫西(Mossy)。在凱爾特神話中,盧格是達努神族的太陽神。但在片中這個名字更像是一種善意的玩笑,因為他和另外兩個仙丘精靈都是有點瘋癲的小老頭,外形上更接近愛爾蘭民間傳說中的矮精靈(Leprechaun),而不像達努神族人那麼高貴、美麗。


被石化的精靈們變身成祖先達努族人的模樣,回到真正的家彼世

當妹妹雪兒在片尾唱歌,解放所有被石化的精靈時,這些精靈變成了祖先達努神族人的形象,回到他們真正的家——彼世。在金色的北極光中,我們可以看見達努神族最初來到愛爾蘭時乘坐的飛船,以及各種民間傳說中的角色。

薩溫節/萬聖節(Samhain/Halloween)

《海洋之歌》的故事發生在萬聖節。萬聖節起源於上文提到的薩溫節。最早的一些愛爾蘭文學中提到了薩溫節,這個節日可追溯到基督誕生前,是古凱爾特異教徒的慶祝節日。愛爾蘭神話中許多重大事件都是在薩溫節發生或開始的。


孩子們在萬聖節偽裝成各種妖魔鬼怪的模樣

就像前文提到的五朔節一樣,在薩溫節,此世和彼世的界限可以更容易被打破。這意味著仙丘精靈們在這一天可以更容易來到人類的世界。在薩溫節,人們需要供奉祭品給仙丘精靈,並小心翼翼地避免激怒或冒犯他們,以求人畜都可以安全過冬。

因為現在人們普遍認為精靈們會在萬聖節前夜出現,所以孩子們會穿上萬聖節服裝偽裝自己,以免被精靈認出來。篝火等慶祝活動也都是前基督時代的古老傳統。

仙堡(Fairy Fort)

在片中,城市的環路中央有一個被灌木覆蓋的小島,裡面住著上文中那三個沒有被石化的仙丘精靈。這個小島的設定受仙堡啟發。


環路中央的仙堡

仙堡是愛爾蘭境內環堡(Ringfort)、山堡(Hillfort)或其他圓形居所的遺蹟。傳說中稱環堡是被施了魔法的「仙堡」,相信精靈存在的人不會去亂動環堡。仙堡被視為是通往精靈世界的入口。如果有人敢砍掉仙堡中的灌木叢,尤其是山楂樹,那個人就會被認為離死不遠了。

聖井(Holy Well)

在片中,哥哥小本和妹妹雪兒在聖井避雨,他們後來發現聖井原來是進入精靈世界的入口。

在愛爾蘭,古老信仰與現代天主教獨特地結合在一起。就像仙堡一樣,聖井遍布愛爾蘭的田間和林間。它曾經是古代異教的聖地,後來早期凱爾特教堂建在這些古代異教遺址之上。所以這些聖井獨特地結合了異教和基督教的信條和儀式。

在聖井經常可以看到古代的生育女神鵰刻(Sheela na Gig),以及現代的聖母瑪利亞雕像。導演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一種象徵,暗示愛爾蘭人的瑪利亞崇拜是異教時代女神崇拜的延續。


聖井中有很多古老信仰和現代宗教的元素

當你去參觀一處現代聖井時,經常能看見點燃的許願蠟燭,以及數不清的個人祭品。這些東西可以起到代人祈禱的作用。在導演看來,這也是異教時代供奉祭品給精靈這一習俗的延續。

聖井內通常有一棵樹,人們撕一小塊病人的衣服掛到樹枝上,並相信當樹枝爛掉後,病人就會得到治癒。聖井中的水也經常被認為有神奇的治癒能力。


偉大的講述者所在的神秘洞穴

在《海洋之歌》中,聖井為兩個孩子在回家途中提供了一個寧靜的、如母親子宮般的休憩地。聖母瑪利亞雕像和生育女神鵰刻的象徵很恰到好處,微妙地暗示了孩子們正在尋找一些東西,和他們失蹤的母親布朗娜有關的東西。

為了強調古代異教和現代宗教的結合,當小本被狗狗咕嚕拉下聖井時,我們可以看到井壁上的各種雕刻圖案。而在偉大的講述者所在的那個神秘洞穴裡,則出現了凱爾特諸神鵰刻、古愛爾蘭人用的歐甘文,以及刻在石頭上的皮克特族符號。

時光網出品

↑↑↑長按二維碼,或掃描指紋即可關注時光網



求評論!求吐槽!求嘚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推薦文章

《速8》曬劇組主演大合影

演員不合風波告一段落 預告將於12月發布

相關焦點

  • 從《海洋之歌》到凱爾特傳說:跟著神話雲旅遊,探索古文明遺蹟
    (一)《海洋之歌》到《天鵝湖》:凱爾特神話知多少?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海洋之歌》,取材於愛爾蘭的民間傳說,樸素精緻的手繪仿佛藝術品,脫離了工業流水線的生硬,講述了一個關於「尋找」和「鄉愁」的故事: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海中小島,小男孩本的妹妹西爾莎出生,母親卻撒手人寰。
  • 《海洋之歌》 海豹女的愛爾蘭神話
    看到《海洋之歌》的時候,在驚嘆畫面精美之外,還感覺似乎看到過類似的畫風《凱爾經的秘密》,暈暈呼呼的小編到最後才知道,原來《海洋之歌》和《凱爾經的秘密》都是由愛爾蘭人湯姆·摩爾導演。也推薦聽一下The Song《凱爾經的秘密》也是一個非常非常美的故事,它取材於愛爾蘭基督教插圖手抄本《凱爾經》,是一個懷揣理想的少年克服重重困難繪製經書的故事。
  • 《海洋之歌》:一曲愛爾蘭神話的動人歌謠
    專注動畫電影二十年的心貝網小編已經秉承著為大家探路的冒險精神觀看了《大魚海棠》和《愛寵大機密》,但這個夏天,要說一定值得帶孩子去看的,必須是這部——《海洋之歌》。上面所列舉的諸多動畫電影都是現代工業3D流水線的產物,但《海洋之歌》卻拋棄了三維CG,用逐幀手繪的方式,帶觀眾重新領會了神話的美,與親情人性的溫暖光亮。
  • 動畫電影《海洋之歌》 :站在世界的肩膀上講好一個民族神話
    《海洋之歌》劇情來自愛爾蘭神話。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用懸疑式敘述其實,動畫電影講好一個大家都可能會猜中開頭、結尾的神話故事,確實比較難,需要做一些突破。《海洋之歌》用懸疑式敘述,講述海豹女的神話故事,不僅會讓愛爾蘭觀眾能夠在這個古老的故事中看到想像力,也能激發異域文化下的觀眾探索愛爾蘭文化。這是《海洋之歌》敘述方式帶來的成功。
  • 《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海洋之歌》上映於2014年,是由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一部動畫電影。該片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第28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8。在三維動畫大肆流行的今天,《海洋之歌》的出現無異於一股清流。
  • 愛爾蘭電影《海洋之歌》評析
    摘 要:愛爾蘭著名導演湯姆·摩爾的新作《海洋之歌》改編自古老的凱爾特神話故事,這部純手繪作品歷時七年製作,以清新又懷舊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略帶悲傷的現代故事。本文以《海洋之歌》為例,探究其如何從凱爾特神話中攫取創意,以動畫為載體,進行當代故事講述,尋求動畫創作的規律。 關鍵詞:凱爾特神話;創意動畫;傳統文化 神話一直是動畫創意的主要來源之一,《大鬧天宮》《埃及王子》和《阿拉丁》等作品都改編自神話傳說。狹義的神話指原始公社時期的先民進行的語言藝術創作,是一種無法重複創造的原始文化。
  • 《海洋之歌》源於「海豹女」傳說 批判城市文明
    故事源於「海豹女」傳說《海洋之歌》的故事底本源自愛爾蘭的傳說,主要是「海豹女」(Selkie)的民間傳奇:據說海豹女與人類並無二致,但體外包裹著一層光滑的海豹皮,當她們上岸的時候,會把海豹皮褪下來,如果你把褪掉的海豹皮藏起來,那個找不到皮的海豹美少女就會嫁給你,但你得把海豹皮收好咯,一旦被她找到,又會立即重歸大海……其實這類傳說在各族民間傳說中都很常見,民俗學
  • 北歐海洋神話傳說:北歐版的《創世篇》
    北歐海洋神話傳說:北歐版的《創世篇》北歐版的《創世篇》這是挪威神話中的創世傳說。北歐神話中的始祖巨人伊米爾,類似於希臘神話中的混沌。他是北歐神話中所有巨人的祖先,同時也是最初一代的神。後來歐德姆布拉在舔食鹽霜的時候誕育了第二代神布裡,布裡也被稱為眾神之始,布裡的兒子鮑爾就是奧丁三兄弟的父親。在遠古時代,世界初始之時,沒有海,沒有河,沒有帶鹹味的波濤,也沒有清甜的泉水。上無天, 下無地。漸漸地,在北方冰雪的荒野,上,黑暗、混沌的深淵向著南方火的土地,伸出了寒冷的長臂。火的土地與冰雪深淵相遇,就出現了海、土地和水。
  • 一曲愛爾蘭神話之歌
    終於去電影院看了《海洋之歌》,覺得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整部電影,從畫面到音樂到故事都是美的。
  • 《海洋之歌》|線性動畫的視覺美背後,是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海洋之歌》取材於古老的愛爾蘭神話,雖然故事發展比較曲折,結局也盡不如人意,但影片通過美輪美奐的畫面、獨特的音樂,在創作中融入工筆、水墨、線條等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的同時,以人和精靈兩條線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如何面對曾經的傷害,獲取真正的自我救贖」的真理。也許有時註定不完美、有些結局註定悲傷,但我們仍然可以在這之間找到幸福的平衡點。
  • 《海洋之歌》:傳統的自覺與文化的自信
    來吧人間的孩子到溪水邊和荒野中去吧和精靈手拉著手這世上的哭聲太多你還不懂……從畫風到敘事,《海洋之歌》進行了一場 「傳統」之於「現代」的失落\喚回的視覺敘述,故事看似輕盈溫潤,表達卻豐富雋永。離開固如堡壘的凱爾斯修道院和包圍它的萬花筒般的迷幻森林,這一次,《海洋之歌》把我們帶到了愛爾蘭海島神話的瑰麗世界。
  • 《海洋之歌》:一曲清歌與你聽
    《凱爾經的秘密》,《先知》,和最近口碑不菲的《海洋之歌》(倒黴催的這作品是兩年以前的,現在才拿出來啪啪的抽國產動畫片大嘴巴子!)未成曲調先有情 《海洋之歌》給恩的感覺是一出清新脫俗的小悲劇。燈塔守護者一家人在小島上孤零零的生存,本在母親懷孕之時感受到的點滴溫暖轉眼就成了一出妻離子散的悲劇。
  • 奧斯卡提名動畫《海洋之歌》:童話故事背後,提醒所有人這兩點
    「去吧人間的孩子走向荒野和河流與一個精靈手拉著手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你不懂」《海洋之歌》是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動畫,與《超能陸戰隊》、《馴龍高手》、《盒子怪》、《輝夜姬物語》共同入圍,動畫以手繪的形式,每個鏡頭都是一副唯美的畫,美到極致,想像力也無與倫比,再加上愛爾蘭民謠,看完整部電影,就像做了一個美麗的夢。
  • 希臘海洋神話傳說:雅典娜與帕拉斯的故事和美杜莎的一個傳說
    希臘海洋神話傳說:雅典娜與帕拉斯的故事和美杜莎的一個傳說美杜莎的一個傳說關於美杜莎如何變成女妖的版本有很多,本篇講述的是美麗的美杜莎因為和波塞冬在雅典娜的神殿偷情,被憤怒的雅典娜變成了女妖的故事。在此前,波塞冬曾對美杜莎說雅典娜用不正當手段奪取雅典,美杜莎把此事到處宣揚,雅典娜無法忍受美杜莎對她的蔑視。這次正好可以名正言順地懲治美杜莎。雅典娜將美杜莎三姊妹都變為妖怪。她的兩位姊妹全身長滿金色的鱗片,背上長著鷹的翅膀,美杜莎的背上則長著天鵝的翅膀。她的頭髮開始變長,長出利齒,形成了蛇頭。
  • 《海洋之歌》適合大人小孩一同看,既賞心悅目,又充滿哲理與思考
    於是,他將愛爾蘭的一個關於塞爾奇小精靈的民間傳說改編成電影,《海洋之歌》就此誕生。《海洋之歌》是由湯姆·摩爾在2014年執導的動畫電影,因其美輪美奐的手繪影像,純淨舒心的配樂,層次豐富的色彩構造,上映後一舉奪得三大獎項。分別是,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第28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
  • 你不知道的遊戲神話傳說——火焰之神迦具土
    有關這款遊戲的讚美之詞,我們顯然不必贅述,今天我們聊的是這款遊戲中可能被大家忽略的一個細節——梅勒福的「異刃」迦具土,她的原型其實要追溯到日本的創世神話。這其中,伊邪那美是日本神話傳說中的至高母神,有著如同女媧一樣的神話地位,由她生下的日本本土和諸神組成了大八島國,而後她又生下六座島嶼,組成了人類居住的葦原中國。有了土地之後,他們緊接著又開始孕育這片荒蕪世界所需要的諸神,這其中就包含了我們今天的主角,《異度神劍2》中迦具土的原型——火之神迦具土。
  • 破解《海洋之歌》絕美之謎——幾何之美&符號之美
    本回答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  《海洋之歌》的幾何構圖——黃金分割、對稱、線條、圓、直角三角形第二部分 《海洋之歌》的符號象徵——單漩渦、雙漩渦、十字架、三光輝、靈光第三部分 《海洋之歌》神話人物的資料補充
  • 麗彩萬達劇場|電影推薦:《海洋之歌》
    大海,神秘而美麗,人類自古就對海洋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從而誕生了許多充滿詩意的故事和傳說:善良的美人魚會唱歌幫助迷航的人找到回家的方向
  • 福利 電影《海洋之歌》「零差評」 周邊福利轉不停!
    下面我們梳理出《海洋之歌》的六大看點,為您揭開「神作」面紗。 看點1:七年手繪幀幀如畫 視覺效果精美絕倫《海洋之歌》全片採取了逐幀手繪的製作方式,歷時七年製作完成,視覺效果精美絕倫,被國外媒體稱為「真正的動畫瑰寶」。
  • 希臘著名的海洋神話傳說:楞諾斯島的女人國
    希臘著名的海洋神話傳說:楞諾斯島的女人國楞諾斯島的女人國豔麗的美女、可口的美食和華麗的宮殿,讓「阿爾戈」號船上的英雄們流連忘返基至連他們出航的探險目的都不再記起,幸虧英雄赫拉克勒斯及時地點醒了他們。楞諾斯島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島嶼,並且周圍沒有其他小島,孤零零屹立在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