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電影《海洋之歌》評析

2021-01-07 人民網

摘 要:愛爾蘭著名導演湯姆·摩爾的新作《海洋之歌》改編自古老的凱爾特神話故事,這部純手繪作品歷時七年製作,以清新又懷舊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略帶悲傷的現代故事。在藝術方面,該片入圍第42屆美國動畫安妮獎七項提名及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在商業方面,該片於美國、中國、英國、韓國、法國等十餘個國家上映;在文化方面,該片濃鬱的異域風情贏得了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喜愛,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本文以《海洋之歌》為例,探究其如何從凱爾特神話中攫取創意,以動畫為載體,進行當代故事講述,尋求動畫創作的規律。

關鍵詞:凱爾特神話;創意動畫;傳統文化

神話一直是動畫創意的主要來源之一,《大鬧天宮》《埃及王子》和《阿拉丁》等作品都改編自神話傳說。狹義的神話指原始公社時期的先民進行的語言藝術創作,是一種無法重複創造的原始文化。袁珂先生提出的廣義神話則認為,神話與傳說雖可在理論上區分,實際中卻無法截然劃分,在各個歷史階段及各種社會形態中,不斷有新的神話和神話因素的傳說產生[1]。在動畫研究中多使用的是廣義神話的概念。原始神話、宗教神話、文學神話(如哪吒鬧海出自《封神演義》)、民間神話(如牛郎織女、日月潭)等都被稱作神話。

如何從神話中提取創意、以動畫為載體講述符合當前社會發展與觀眾審美需求的故事是本文試圖探究的問題。以愛爾蘭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為對象進行研究後發現,在重寫當代故事時,創作者遵從媒介和藝術規律,選擇了普適性價值的主題,在保留神話精神內核的前提下對神話資源自由取用,將凱爾特文化用現代語言重新表達。既提升了影片的文化價值,又通過文化再書寫,實現了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一、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的借用方式

根據對原始文本使用的角度、程度不同,神話改編為影視作品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其一,完全忠實於原作,或在不影響故事主題與走向的前提下進行細節的增刪;其二,保留故事框架,虛構背景和人物,表現另一個時代的生活;其三,從神話中取用各類元素(人物、故事、節日傳說等),重編故事。《海洋之歌》中使用的是第三種方法,導演湯姆·摩爾稱之為「將真實化解到虛構中的電影手法」[2],具體表現為故事中的人物、情節發展、時間等設定背後都有一定歷史、文化淵源,但根據需要進行了更改。通過這種手法給故事賦予文化內涵,向觀眾傳遞了民族文化符號,又超越神話原本的故事背景和框架,簡化信息,降低了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接受難度。

(一)自由取用神話元素

影片中,歌唱的塞爾奇(selkie)指居住在蘇格蘭奧克尼郡和舍爾特蘭島上的海豹人。在凱爾特神話中,他們一直生活在大海,褪掉海豹皮變成人類來到陸地。人類藏起他們的海豹皮,海豹人就會成為人類的伴侶,甚至與人類育有孩子。如果他們找到自己的海豹皮,就會重返大海。影片中父親康納出於對母親的信任,沒有藏起她的衣服,最終她回到海裡;父親為了不重蹈覆轍,把女兒西爾莎的海豹衣鎖進箱子。影片中反覆強調「必須找到海豹女的衣服」,這個創意就源自神話傳說。傳說中海豹人不會受塵世束縛,無論有多少羈絆都必須回到海中,片中西爾莎走入大海、跳入泉井以及用花灑弄溼了奶奶的大衣這些情節,都出自海豹女天性中嚮往大海的本能。

為了與現實世界中的父親和奶奶對應,影片虛構了《巨人和貓頭鷹女巫》的故事:巨人麥克·裡爾因為一個悲劇整日哭泣,他的母親女巫瑪查為了化解他的痛苦,派貓頭鷹拿走了他所有知覺,把他變成了石頭。巨人的原型是海神瑪南那·麥克·裡爾(Manannan Mac Lir),他曾有兩個妻子,與第一位妻子育有四個孩子,他對孩子的疼愛引發第二任妻子的嫉妒,她用巫術把四個孩子變成了白天鵝,並對他們施以詛咒,他們至死也沒有回到父親身邊[3]。巨人深陷痛苦的原因無益於故事講述,影片對此進行了省略。

貓頭鷹女巫瑪查(Macha)的神話原型是戰爭女神「紅髮瑪查」。而貓頭鷹在早期凱爾特文化中是一種神聖的動物,常與女神的形態方面相關,在高盧-羅馬時代貓頭鷹喪失崇拜的意義,與一位代表生育的凱爾特女神相關聯(是否是瑪查不可考)。在受凱爾特文化影響的威爾斯傳說中,女神阿麗安羅德(Arianrhod)化身成巨大的貓頭鷹,她能看透人潛意識與靈魂深處的黑暗,扇動著翅膀給追尋者送去精神撫慰。這些神話因素共同雜糅成影片中「瑪查」這個角色:與貓頭鷹類似的外形,身著深紅色外袍,操縱貓頭鷹拿走人的知覺。

又如片中儲存記憶的精靈肖納吉(Seanchai)是傳說中的故事講述者或歷史學家,麥克·裡爾的狗源自瑪南那的馬Enbarr,它可以在山川、海面、沼澤、天空中遊走,如履平地。影片對這些神話元素進行自由取用,為故事服務,建構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奇幻世界。

(二)保留神話精神內核

神話不是一個簡單虛構的故事,它包含了古代族群的世界觀、歷史、宗教等內容。隨著時代發展,舊神話不斷被重寫,同一個故事範本以不同時代的人物被講述。在神話重寫的過程中,外在表現為人物、故事等元素的取用,內在表現為神話精神內核的保留與延續。《海洋之歌》在神話的借用方面,既不是脫離現實的神話視覺化,也不是借神話原型講現代故事,而是置於現代背景,保留了凱爾特傳說中萬物有靈、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交流連通的精神內核。

凱爾特人是自然界的崇拜者,在他們的信仰體系中,神秘力量無處不在,神靈充斥於世間各處,住在森林、山川、湖海之中,凱爾特神話因而呈現出一種根植於自然的想像力。神話傳說中,人界與神靈世界彼此關聯,常有仙人來到人間或人誤闖仙界的故事。拉塞爾認為,凱爾特精神是與超自然相溝通的獨特方法[4],這在影片多個方面都有體現。

影片將故事設定在萬聖節,這是此世與彼世相通的日子。古凱爾特人稱其為「亡人節三夜晚」(他們以夜晚計算時間),在10月31日太陽下山後舉行祭拜儀式,感謝掌管冬夏輪迴的太陽神和召聚亡靈的死神。當晚陰陽兩界的大門將敞開,亡魂將歸來與親朋重聚。在凱爾特神話中,當晚塵世和神界之間的障礙將消除,神祗和精靈們將來到塵世[5]。在這個特殊日子裡,主人公本(Ben)通過樹洞、泉井、陵墓通道(神話中的入口)不斷在神靈世界與現實世界間穿梭,與精靈一起歌唱,精靈為主人公提供幫助或設置阻礙。另外,在場景設計上,精靈的仙堡隱藏於城市車水馬龍間,入口的泉井位於人造教堂裡,遠離城市的自然中也有人造物(冰箱、電視)的痕跡。影片營造了一個人類與精靈、神祗相互交流的世界,保留了傳說中人們對自然的美好想像,以及人與自然密不可分、和諧一體的關係。這是凱爾特神話的精神內核,根植於凱爾特人的信仰中,在影片中極好地傳達了出來。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海洋之歌》 海豹女的愛爾蘭神話
    看到《海洋之歌》的時候,在驚嘆畫面精美之外,還感覺似乎看到過類似的畫風《凱爾經的秘密》,暈暈呼呼的小編到最後才知道,原來《海洋之歌》和《凱爾經的秘密》都是由愛爾蘭人湯姆·摩爾導演。也推薦聽一下The Song《凱爾經的秘密》也是一個非常非常美的故事,它取材於愛爾蘭基督教插圖手抄本《凱爾經》,是一個懷揣理想的少年克服重重困難繪製經書的故事。
  • 《海洋之歌》:一曲愛爾蘭神話的動人歌謠
    專注動畫電影二十年的心貝網小編已經秉承著為大家探路的冒險精神觀看了《大魚海棠》和《愛寵大機密》,但這個夏天,要說一定值得帶孩子去看的,必須是這部——《海洋之歌》。上面所列舉的諸多動畫電影都是現代工業3D流水線的產物,但《海洋之歌》卻拋棄了三維CG,用逐幀手繪的方式,帶觀眾重新領會了神話的美,與親情人性的溫暖光亮。
  • 《海洋之歌》:用愛爾蘭味道講述治癒式成長的溫情故事
    很多朋友說,看慣了千篇一律的美國好萊塢動畫片,《海洋之歌》以其獨特愛爾蘭風格,讓人眼前一亮。該片由愛爾蘭卡通沙龍公司製作,由湯姆·摩爾執導,2014年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8分。
  • 《海洋之歌》:用愛爾蘭味道講述治癒式成長的溫情故事
    很多朋友說,看慣了千篇一律的美國好萊塢動畫片,《海洋之歌》以其獨特愛爾蘭風格,讓人眼前一亮。該片由愛爾蘭卡通沙龍公司製作,由湯姆·摩爾執導,2014年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8分。
  • 傳統手繪愛爾蘭民風動畫《海洋之歌》,美到窒息
    白犬、酸模葉子、蕁麻刺、海螺、聖井,《海洋之歌》裡幾乎是童年一切美好幻想的縮影,音樂觸動最深切的童心。倒不是那麼喜歡導演的前作《凱爾經的秘密》,故事依舊短板,但是有足夠打動的細節。想起拉脫維亞那部《口袋裡的小石頭》,家族故事呈現得如此空靈美妙,又不甜膩。傳統手繪愛爾蘭民風,情感至上。
  • 手繪動畫電影《海洋之歌》國際動漫節獲「金猴獎」
    千龍網北京4月27日訊 4月27日,千龍網記者獲悉,在四月的春光中,被稱為「史上最美動畫」的愛爾蘭動畫電影《海洋之歌》,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 「金猴獎」角逐中得到評委會的高度認可,一舉奪得「最佳動畫電影獎」,並象所有經典作品那樣,再次將人們帶入散發著濃鬱歐洲神話風情的奇幻世界。
  • 專訪室|動畫電影《海洋之歌》製片保羅·揚專訪
    這本電影由愛爾蘭Cartoon Saloon公司製作,講述了小男孩本和他的妹妹西爾莎在經歷各種冒險後,最終回家的故事。該片曾於2016年8月12日在中國上映。海洋之歌最大的特色是獨特的手繪畫面,構圖講究對稱,色調宛若壁畫,畫面中充滿大量幾何圖形或傳統符號,視覺風格上還融入了浮世繪、工筆、水墨等多種繪畫技法,非常賞心悅目,如夢如幻。
  • 一曲愛爾蘭神話之歌
    終於去電影院看了《海洋之歌》,覺得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整部電影,從畫面到音樂到故事都是美的。
  • 麗彩萬達劇場|電影推薦:《海洋之歌》
    ,媽祖會保佑每一艘出海的漁船平安歸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部關於海洋的電影——《海洋之歌》。轉眼過了六年,兩個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父親康納卻始終未從喪妻之痛中走出來。海豹女的宿命就是歌唱,只有聽到海豹女的歌聲,所有走失的海洋精靈才能找到家的方向。
  • 一部美到落淚的電影《海洋之歌》
    說起國外的動畫作品,也許大家接觸到最多的是來自日本和美國的作品,那麼,你看過愛爾蘭的動畫電影嗎?今天我們要推薦的是一部來自愛爾蘭的動畫電影——《海洋之歌》。(點擊文末的「閱讀全文」即可觀賞影片啦!都說到這兒了,還不快吃下這顆安利~這部動畫電影由愛爾蘭卡通沙龍公司製作,比利時、丹麥、法國、盧森堡等多家工作室聯合投拍,愛爾蘭導演 Tomm Moore,前後花費了近7年的時間製作完成了這部電影,每一幀都稱得上是藝術。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海島上,四歲的小男孩本和懷有身孕的母親渡過了最後一個難忘的夜晚。
  • 福利 電影《海洋之歌》「零差評」 周邊福利轉不停!
    下面我們梳理出《海洋之歌》的六大看點,為您揭開「神作」面紗。 看點1:七年手繪幀幀如畫 視覺效果精美絕倫《海洋之歌》全片採取了逐幀手繪的製作方式,歷時七年製作完成,視覺效果精美絕倫,被國外媒體稱為「真正的動畫瑰寶」。
  • 《海洋之歌》深海裡的奇幻
    《海洋之歌》整體都帶有著溫柔的愛爾蘭氣息,舒緩的音樂、和諧的畫面、柔美的法國人聲調子,都使得這部電影能夠擁有向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資格,更是足夠優秀的獲得了第18屆上海電影節最佳動畫獎。《海洋之歌》來源於一個古老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海豹精靈布朗娜從海底深處來往到了人間,機緣巧合下,海豹精靈布朗娜與人類結合,生下了一男一女,但在危險下,海豹精靈布朗娜不得不放棄這個人間的家庭
  • 動畫電影《海洋之歌》 :站在世界的肩膀上講好一個民族神話
    《海洋之歌》劇情來自愛爾蘭神話。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用懸疑式敘述其實,動畫電影講好一個大家都可能會猜中開頭、結尾的神話故事,確實比較難,需要做一些突破。《海洋之歌》用懸疑式敘述,講述海豹女的神話故事,不僅會讓愛爾蘭觀眾能夠在這個古老的故事中看到想像力,也能激發異域文化下的觀眾探索愛爾蘭文化。這是《海洋之歌》敘述方式帶來的成功。
  • 影視鑑賞;《海洋之歌》手繪精緻的動畫電影!
    《海洋之歌》是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第二部具有標誌性風格的動畫電影,上映於2014年。該片延續了導演本人在首部影片《凱爾經的秘密》中的獨特風格,仍採用手繪形式,畫風精緻,色彩素淨,以沉鬱頓挫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尋找母親、治癒心靈創傷的故事。
  • 【良心推薦】史上最美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簡直美哭了,必須刷一票!
    秋高氣爽的好日子,怎能少了美美的大電影作陪?小編很認真地跟你說,這部畫風清奇的愛爾蘭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絕對值得你看,千萬不要錯過!▼《海洋之歌》--史上最美手繪動畫 上映日期:2016-08-12導演:湯姆.摩爾主演:大衛.羅爾 /布萊丹.格裡森 /麗莎.漢尼根 /菲奧紐拉
  • 瘋狂動物城, 之後又一零差評電影!《海洋之歌》美哭了
    點擊上面藍色小字【微昆明】快速關注來源:華爾街英語(WSE_China)這是一部有著靈性和溫暖的愛爾蘭動畫電影,叫做《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原以為愛爾蘭只有風笛、葉芝和寒冷的冬天。現在我知道,那裡還有最動聽的歌謠,和最寧靜的海。這是一部講給小孩子,和沒有長大的大孩子看的電影。
  • 《瘋狂動物城》之後,又一零差評電影,《海洋之歌》簡直美哭了...
    這是一部有著靈性和溫暖的愛爾蘭動畫電影,叫做《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
  • 《海洋之歌》:傳統的自覺與文化的自信
    從《凱爾經的秘密》到《海洋之歌》,湯姆·摩爾的歐洲團隊創製的迷幻絢爛的二維動畫,撐起了世界美術電影的又一個支點。
  • 《海洋之歌》斬獲第13屆動漫節金猴獎動畫電影銀獎
    被稱為「史上最美動畫」的《海洋之歌》,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頒獎盛典中一舉獲得金猴獎——綜合獎動畫電影銀獎,得到了評委會的高度認可。該片是由美國環球影片公司發行,湯姆.摩爾執導的愛爾蘭動畫電影,大業漫奇妙動漫公司為中國區獨家商務版權運營方。該片以親情為主線,故事背景設置在了現代社會,是有關於一個塞爾奇小精靈的民間傳說,她是最後一個擁有著海豹外貌卻能化為人形的生物,想要重新回到大海的溫暖故事。影片運用逐幀手繪的表現方式,畫面精美,是製作團隊耗時七年的誠意之作。
  • 奧斯卡提名動畫《海洋之歌》 獲姚晨力贊
    4月23日晚,「微博女王」姚晨發布了一條怒贊電影節期間大熱的動畫片《海洋之歌》的微博,再次燃爆了影迷的熱情,短時間內評論、轉發、點讚數急劇攀升,72小時內即獲兩萬餘點讚,評論更是清一色的贊同和支持。   姚晨贊《海洋之歌》「靈魂高貴」 網友表示嚴重贊同   姚晨在微博裡寫到:「好久都沒有被一部動畫電影如此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