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周邦彥有名的一首詠古詞,將兩首唐詩融入其中,渾然天成

2020-12-22 小佛說史

上完高中,不一定讀過周邦彥的詞,但是讀《宋詞三百首》自然越不過周邦彥這個人。周邦彥是北宋中晚期著名文人,年少時才學出眾,宋神宗元豐年間以太學生(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最高學府的學生)身份作一首描述汴京盛況、歌頌新法的《汴都賦》得到神宗青睞,被破格提拔為太學正(輔佐博士施行教典、學規、管理學生的九品官)。他在詩詞歌賦上皆極為擅長,行文頗喜歡用典,詞風婉約,被後人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在宋元明清的各家詞論中,則是多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杜甫)」。

周邦彥一生所填詞作頗多,著有《清真居士集》,只可以未能流傳到近代。在周邦彥眾多作品中,有一首詠古詞在歷代詞評家口中被譽為精品,完美的將白居易的兩首詞融入其中,「採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事其所長(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張炎的評論)」。今天咱們就來讀一讀周邦彥的這首名篇《西河·金陵》: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裡,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金陵,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南京,是我國古代很有名的一座城市,唐詩宋詞中有很多與金陵城有關的詩句,譬如:王貞白的「石城幾換主,天塹謾連空」;李白的「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辛棄疾的「把江山好處付公來,金陵帝王州」。周邦彥的這首詞則是巧妙地將劉禹錫的《石頭城》與《烏衣巷》融入其中,通過不著痕跡地化用前人詩句表達自己的情感。

上片,寫金陵城的地理形勢,開篇就對金陵城極度讚美——「佳麗地」。金陵城是南北朝時期多個政權的都城,然而,昔日的繁盛早就隨著流水遠去,被人們遺忘。但是,不變的依舊是金陵城的山川,「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金陵城又稱石頭城,當年初建金陵,以石頭砌城牆,以山圍城,地勢險峻,金陵在群山與江水的環繞之中,秀美如女子一般。以前政權更迭,戰爭頻發,而今卻早已悄無聲息,成了一座孤城,讓人感到落寞與孤寂,金陵城被冷落可見一斑,周邦彥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身處人生晚年,而北宋王朝一點也不安穩,方臘起義,周邦彥遷往南方,見金陵正在被遺忘,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中片,寫金陵城的遺蹟,眼前之景依舊如數百年之前,一切猶在:斷崖樹還倒倚,似乎還是那棵系過莫愁艇子的樹。夜半時分,周邦彥還站在賞心亭上,看秦淮河的夜景,奈何物是人非,傷心不已。

下片,雖有一些景物描寫,著重的卻是抒情。金陵有景更有人,周邦彥在賞心亭上可見近處的酒樓戲館依舊繁盛,不由得想起東晉大族王謝兩家的家宅就在這酒樓戲館的地方,原來,烏衣巷已經換了主人。周邦彥不由得感慨——物是人非,「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在周邦彥的眼中,燕子們想必是知道房子換了主人,在斜陽中聊著政權興王的大事。這哪裡是燕子在談興亡大事,分明是周邦彥自己在感嘆。

有人說周邦彥的這首詞是在諷刺當時舊黨一派遭貶謫的諷刺,他們就像那昔日的金陵城,物是人非。不管寓意如何,周邦彥這首詞將沉鬱心情與抑揚頓挫的詞句相結合,境界倒是極佳。

參考資料:《全宋詞》

相關焦點

  • 周邦彥一首懷古詞,化用前人三首詩,卻渾然天成,無絲毫斧鑿之跡
    周邦彥被貶謫外地,他倉猝間從杭州歷經揚州、天長,一路顛簸來到南京任江寧溧水令,看著這六朝古都,他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西河·金陵懷古宋代:周邦彥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 宋徽宗約會李師師,周邦彥恰巧遇見,寫下一千古流傳的《少年遊》
    這自然不是空穴來風。施耐庵與宋徽宗之間隔了兩百多年,想必在收集水滸傳素材的時候留意到民間關於宋徽宗與李師師之間的風流韻事。其實,在眾多宋代詩詞中,便有幾首與李師師有關的作品:劉學箕的《賀新郎》、周邦彥的《少年遊》、晁衝之的《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在前面列舉的幾首作品中,最有名的當屬周邦彥的《少年遊》。
  • 詞家之冠——周邦彥
    點評:此詞是一首送別詞,名為詠柳,實寫別情,其中還寄託了作者官場失意與身世飄零的喟嘆。第一片是詠柳。「拂柳飄綿送行色」,是全詞的關鍵句。它從詠柳轉向別情,既交待了詠柳的原因,又交待了這首詞的主旨是「送行」。第二片寫餞行。這一片可分兩層:前四句是「送」,寫的是餞別的場面;後四句是「行」,寫的是特別的情景。第三片寫別恨。先總提一筆:「悽惻,恨堆積」。
  •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01 周邦彥歌妓詞的雅化:天時地利人和所謂歌妓詞,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態以及詞人同歌妓的關係為抒寫內容的詞,大致分為贈妓、思妓和詠妓三大類。唐朝的歌妓詞雍容華貴、唐詩的恢弘大氣、琦豔絕美和豪邁氣概。因此寫男女之情而不溺於情慾,北宋雅詞的臻極形態周邦彥詞更是如此。周邦彥詞中的歌妓詞數量豐富,影響深遠。因此,周邦彥的歌妓詞的雅化內涵具有很高的文學研究價值。周邦彥的歌妓詞中深藏了道家思想,並且巧妙地運用了隱括手法,融入了自己的生平經歷,使其歌妓詞中的書卷氣達到了宋代頂峰。
  • 讀「詞中老杜」周邦彥4首詞中的傷感春景
    周邦彥,宋代著名詞人,不光文採出眾,而且又精通音律,至徽宗朝提舉大晟府,在那裡專門譜制此曲,因此他的作品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詩文無所不工」,「以樂府為第一」,若是拿宋詞來跟唐詩比照的話,蘇軾像李太白;柳永就像白居易;而要找出一位詞中杜甫的話,非周邦彥莫屬。
  • 李師師是周邦彥的紅顏知己?真實的周邦彥敢與皇帝爭風吃醋嗎?
    但如果當做正史給後人普及,就未免有些不妥了,因為歷史上是否發生過這件事情還未曾可知呢!一、傳聞中周邦彥與李師師的愛情故事傳聞中周邦彥才華橫溢,在東京很快與青樓名妓李師師成為了紅顏知己。有天周邦彥正與李師師幽會,結果宋徽宗突然來訪。情急之下,周邦彥躲在床底,一直到宋徽宗離去才敢出來。
  • 周邦彥相會李師師,突遇宋徽宗,慌忙藏床下,寫下一首經典宋詞
    宋朝幾百年來,湧現出了無數的詞人,但是在北宋初期,周邦彥的名聲可以說是冠絕一時。周邦彥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詩句,但是若是輪到詞句背後的故事,當屬這首《少年遊》。張端義在《貴耳集》 中曾經記載了這首詞的背景:"道君(徽宗)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隱括成《少年遊》雲。"
  • 周邦彥的這首詞 居然敢「吃」皇帝的「瓜」
    耳聽得宋徽宗與李師師你儂我儂,又是用刀切橙子,又是對坐聊音樂,周邦彥在床底下那可真是難受得有苦說不出。直到城上響起了三更的鼓點,李師師還在殷勤地挽留皇帝:「外頭路那麼難走,不如今晚就別走了。」好不容易等皇帝走了,周邦彥這才顫顫巍巍地從床下爬了出來。
  • 周邦彥與李師師
    但令爾等百人改豔妝,服玄素,令此娃雜處其中,迥然自別,其一種幽姿逸韻,要在色容之外耳。」這大概就是所謂「家花不如野花香」。將李師師、周邦彥和徽宗的三角恩怨和周邦彥的詞作聯繫起來,變成個香豔故事的,最早見於南宋張端義的筆記《貴耳集》卷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編造的:有一次,周邦彥估計皇上不在師師那裡,就偷偷地來找師師。
  • 周邦彥藏在床底,偷聽宋徽宗和李師師的對話,第二天將之填成詞作
    周邦彥是有宋一代最著名的詞人之一,其地位至少是和蘇辛等人比肩的,甚至還要超出許多。生活在這樣一個「風流」的時代裡,周邦彥也具有所謂的「才子風流」,並且深受當時的花魁李師師青睞。而因為這件事情,有兩首詞作卻將宋徽宗、李師師和周邦彥扯上了關係。
  • 周邦彥的這首詞,寫得豔而不俗,是不可多得的經典豔詞
    宋代最有名的歌伎,就屬北宋名妓李師師了,她的故事,屢見於野史筆記之中,跟北宋的許多文人都有來往,張先,晏幾道,秦觀,周邦彥這些名留青史的大詞人,都曾寫過詞給李師師,甚至與宋徽宗也有緋聞。南宋張端義《貴耳集》中記載,有一次,宋徽宗趙佶,帶著從雲南進貢來的新鮮橙子來密會李師師,恰巧詞人周邦彥也在李師師這裡,周邦彥得知皇帝來了,驚恐不已,只得躲在床下。
  • 周邦彥偷聽宋徽宗與李師師幽會,才有了這首千古名篇
    當時有一個大詞人名字叫周邦彥,也深得李師師喜愛,相傳有一次李師師正在和周邦彥吟風弄月,突然宋徽宗就來了。逃走已經來不及了,周邦彥只好躲在了床底下,因此宋徽宗和李師師幽會的細節,周邦彥就知道了。周邦彥雖然沒有被宋徽宗發現,不過呢,周邦彥不是一個把事情埋在心裡的人,他就寫了一首詞描寫這件事,結果整個汴梁傳得沸沸揚揚。周邦彥寫的全詞如下: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 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太少了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
    說到《唐詩三百首》,幾乎無人不知,連三歲小孩子都能背誦。 上學的時候,誰沒有為那些背不完的唐詩而頭疼呢? 年歲漸長,才漸漸讀完唐詩,才知道這本書的難得。
  • 周邦彥的西河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
    西河·大石金陵【作者】周邦彥 【朝代】宋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青山環繞,綠水蜿蜒,這昔日的故都儘是一片生機,環形的山峰相對而出。洶湧的波濤寂寞地拍擊著這孤獨地城池,小船揚起風帆,靜靜地駛向遠方。那絕壁上的老樹,仍然倒掛在山崖之上,莫愁湖裡的小船,是誰把它系在岸邊的?如今,這裡只剩下往日的遺蹟,只剩下鬱鬱蒼蒼的樹木,濃重的霧氣遮住了半個城牆。深夜,月亮越過城頭上的矮牆,照到金陵城裡,詞人傷心地看著東面的秦淮河。
  • 劉禹錫這首唐詩膾炙人口意義深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真是可惜
    他的詩歌,自有一股豪氣充盈其中,比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又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充滿豪情,而他自己也被譽為「詩豪」。不過劉禹錫的作品在唐詩三百首當中,並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查閱一下,只有4首古詩入選唐詩三百首,分別是《烏衣巷》、《蜀先主廟》、《西塞山懷古》和《和樂天春詞》。
  • 兩首描寫菊花的絕句,充滿自然恬趣,更是渾然天成
    下面分享兩首描寫菊花的絕句,充滿自然恬趣,更是渾然天成。菊花唐代: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曾被人們稱為傲霜花,雖然它沒有牡丹的鮮豔、蘭花的芳香,卻為不少人所愛戴和賞識。這首詩採用描寫和議論相結合的手法,恰到好處地寫出了人們喜愛菊花的原因。前兩句寫眼前實景,「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 唐詩|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唐詩三百首」第六首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這首詩寫久別的老友重逢話舊,家常情境,家常話語,娓娓寫來,表現了亂離時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滄海桑田」和「別易會難」之感,同時又寫得非常生動自然,所以向來為人們所愛讀。   開頭四句說:人生動輒如參、商二星,此出彼沒,不得相見;今夕又是何夕,咱們一同在這燈燭光下敘談。
  • 精雕細琢的周邦彥:一個在北宋詞壇被推為巨擘的詞家正宗
    如果說唐詩是立意高遠,那麼宋詞便是浪漫而多情,尤其是婉約詞,宋朝的文人用纖麗而綿細的文字,為我們編織了一幅閒雅而不輕薄,辭語工麗而不淫豔的畫卷。這一幅幅畫卷裡,宋朝的書生也都是青衫揮毫,唇紅齒白,風流飄逸,溫潤如玉,其中讓人不能忽視的當有周邦彥的姓名,畢竟連色藝雙絕的李師師也對其青睞有加,可見其魅力之大了。
  • 這個人一定是周邦彥
    慶曆年間,雖然範仲淹等人的改革失敗了,但是這群先行者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火種。在元豐年間,我們的老熟人王安石來了,他批判了當時僵化的科舉制度,「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此乃科法敗壞人材,致不如古」,進行了一系列科舉和教學上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太學的改革擴招。 周邦彥在這段時間告別了家裡,去開封遊歷,並順利地考進了太學。
  • 《玉樓春》:周邦彥寫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說到宋詞和宋代詞人,周邦彥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詞人。在北宋「婉約派」詞人中,周邦彥是最後一位大家,他在繼承前輩詞人的詞風基礎上,開拓創新,在詞作中融入了多種創作手法,尤其是在慢詞的創作中融入了鋪敘的方式,極大的拓展了詞的敘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