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中誰的詞最雅?這個人一定是周邦彥

2021-02-08 螺螄語文

說起宋代那些詞人,我們會想到「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三變,會想到「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蘇東坡,會想到「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他們的詞,或風流或清新,或慷慨或悲涼,不過要是說到誰的詞風雅,大家可能會聽到一個不那麼熟悉的名字,邦彥


如果說蘇詞一派追求創新自由,在意真情流露,那麼周邦彥的詞恰恰是與他們相反的。周邦彥的詞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

周邦彥(1057年-1121年)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邦彥追求「下字運意,皆有法度」,非常在意用字與音律、詞調是否和諧統一,放現在來說就像是個古板又克制的老學究。


不過,現在我們心中「端」和「雅」的周邦彥,也年少輕狂過。宋史記載,周邦彥年少時雖然博宇群書,卻「疏雋少檢」,按現在來說就是這個人行為不檢點。怎麼不檢點我們無從得知,但當時口碑是很重要的,他的作風被大家非議,「不為州裡推薦」,就不能參加當地鄉試。


不過元豐年間,發生了一件大事。慶曆年間,雖然範仲淹等人的改革失敗了,但是這群先行者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火種。在元豐年間,我們的老熟人王安石來了,他批判了當時僵化的科舉制度,「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此乃科法敗壞人材,致不如古」,進行了一系列科舉和教學上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太學的改革擴招。 

周邦彥在這段時間告別了家裡,去開封遊歷,並順利地考進了太學。此時的太學考試制度用的是王安石創立的「三舍法」,學習的是偏實用性的《三經新義》,重律令和策論,而且每月每季都有品德和學業的考試。


而周邦彥本身就有天賦。元豐六年,他向神宗獻上長達七千字的《汴都賦》。這是一篇摹仿漢代《兩都賦》《二京賦》的大賦,辭藻華麗,氣勢宏大。


關於這篇賦還有個小故事,周邦彥寫這篇文用了很多瑰麗詞藻,直白點說,滿目生僻字。所以宋神宗就讓翰林學士李清臣在邇英閣朗誦,巧了麼,李清臣很多字也不識得,就靠著讀其偏旁大法把全文讀了下來。

賦中大規模的讚揚了汴都多麼厲害華美,對著當今天子大吹彩虹屁,更重要的是,對王安石的新政點了個大大的贊。因此,周邦彥一躍成為了太學正。在這段期間,周邦彥盡力於辭章。

然鵝好景不長,第二年宋神宗駕崩,宋哲宗登位了,這位小皇帝年僅十歲,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他們啟用司馬光等人,恢復了舊法。這下可好,先前站隊王安石新法的周邦彥直接被掃地出京,遠赴廬州上任,又先後輾轉荊州、溧水等地,開啟了十年的仕途飄零。


周邦彥前期的詞,敏感細膩是一大特色,但也有種少年天真。「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這一句被王國維評為「得荷之神理者」,角度獨特,寫出了荷葉的玲瓏可愛。初陽曬乾了荷葉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微風吹過,好像舉著荷葉跳舞。


不過經過這番打擊磨礪後,他的詞風逐漸抑鬱深沉,充滿滄桑,用字上也愈發追求精進。在溧水上任期間,自號清真居士,更是寄託於道教尋求精神上的自由解脫。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在宦海中飄流已感疲倦而至憔悴的江南客,雖想撇開身外種種煩惱事,向酒宴中暫尋歡樂,但是酒宴上的絲竹之樂更容易勾起傷心往事啊,還是先安置好枕席,一會醉了可以直接安眠。

這十年對於他來說,是失意是打擊。但也是這十年,完成了周邦彥的藝術沉澱。在這期間,周邦彥創作了大量傳誦千古的羈旅思鄉名篇,基本奠定了他「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高太后病故,宋哲宗親政後,周邦彥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京城,在宋哲宗準備重啟新法之後,又寫了一篇《重進汴都賦表》來幫新法造勢。之後深受宋哲宗賞識,一直擔任京官。


但是當時的北宋政壇並不太平,周邦彥那時也一直在頻繁地升官遷官,他對官場並不是激動興奮,相反是一種厭倦和麻木。於是更把全身心投入到辭章創作上去,到徽宗趙佶時代,更是一度成為大晟樂府(相當於當時國家最高音樂學院)提舉官。而這段時間,周邦彥也不再寫那些歌功頌德的文章,而是專心搞創作,與万俟詠、田為等屬官「討論古音、審定詞樂」,精雕細琢,研音鍊字,搜集和審定了前代與當時流行的八十多種詞調,確定了各詞調中每個字的四聲,更是自己度曲,創造了《六醜》等新詞牌,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樂的增廣與規範作出了很大貢獻。

後世的詩評詞話中,周邦彥都是「集詞學之大成者」、「精妍和雅,最為詞家之正宗」,不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稱:「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說他作詞確實一流,但是不能和歐陽修、秦觀等人一同並論,是因為他不能像前者一樣站在一定的人生高度上去看待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寫女性角度情感的時候,有「淑女和倡伎」的區別,說白了,就是後者比起前者來,少點哲思內涵。


但是在後來出書的《清真先生遺事》中,王國維又對周邦彥詞的美學作了極大的肯定,「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讀先生之詞,於文字之外,須更味其音律。今其聲雖亡,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繁會相宣,清濁抑揚,轆轤交往,兩宋之間,一人而已。」但是在格律和鍊字上,周邦彥又可稱作「詞中老杜」,極其講究章法,注重每個字的讀音和曲調的配合。現在我們已經聽不到宋樂,但是周邦彥的詞獨有的韻調,本身就可以看成一首歌。


因此,在音樂性和詞的美學上來講,周邦彥開創了一個時代。

文案:李  瓊 | 編輯:陳  婧  

原創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繫:

螺老師 18969909657(同微信)

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啦~

感謝耐心閱讀,喜歡一定要「在看」

每天5分鐘,語文百科小達人

「星標」置頂不僅準時還不迷路哦!

相關焦點

  • 詞家之冠——周邦彥
    可以看出他其實並不是善於阿諛奉承,專營官場之人。不過因一篇賦而得官,確實是一件令他年少得意的事情。周邦彥作為以歌頌新法起家的官員,自然被當作新黨外放了。從元佑三年(1088年),詞人32歲時起,開始了近十年的貶官生涯,一直在下面的州縣任職,漂流於道路,這個時期的作品,多哀怨感傷居多。
  • 精雕細琢的周邦彥:一個在北宋詞壇被推為巨擘的詞家正宗
    如果說唐詩是立意高遠,那麼宋詞便是浪漫而多情,尤其是婉約詞,宋朝的文人用纖麗而綿細的文字,為我們編織了一幅閒雅而不輕薄,辭語工麗而不淫豔的畫卷。這一幅幅畫卷裡,宋朝的書生也都是青衫揮毫,唇紅齒白,風流飄逸,溫潤如玉,其中讓人不能忽視的當有周邦彥的姓名,畢竟連色藝雙絕的李師師也對其青睞有加,可見其魅力之大了。
  • 古文賞析|衛東誦讀 周邦彥《蘭陵王》宋詞19(原文+賞析)
    [宋]周邦彥誦讀:衛東朋友你好,我是衛東。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賞析的,是北宋詞人周邦彥的《蘭陵王》。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 周邦彥很香豔的一首詞,細膩的筆觸寫得纏綿悱惻,充滿了無限深情
    提起宋詞可能大部分的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王安石等等,這些大文豪,畢竟他們無論是詩詞,代表了當時文學創作的最高水平;其實除了這些人之外,最能夠代表宋詞的還要數秦觀、柳永、周邦彥、姜夔等人,而婉約詞也是宋詞的正統,特別是其中的周邦彥特立獨行,不僅新創了很多的詞牌,另外藝術水平也是極高
  • 宋徽宗與李師師約會,周邦彥躲床下,事後寫出曖昧到了極致的詞
    這是我回應最近人問我有什麼曖昧到極致的詩詞,我想到了一首宋詞,各位品下,是不是曖昧到了極致: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說到宋朝那肯定是繞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宋徽宗,而聊到宋徽宋一定又會牽涉到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就是李師師,對,就是《水滸傳》中那個最後跟浪子燕青走了的女子。當時李師師在汴梁那是紅館名人,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還很有才情,那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 讀「詞中老杜」周邦彥4首詞中的傷感春景
    周邦彥,宋代著名詞人,不光文採出眾,而且又精通音律,至徽宗朝提舉大晟府,在那裡專門譜制此曲,因此他的作品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詩文無所不工」,「以樂府為第一」,若是拿宋詞來跟唐詩比照的話,蘇軾像李太白;柳永就像白居易;而要找出一位詞中杜甫的話,非周邦彥莫屬。
  • 周邦彥一首很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寫盡了相思之苦
    現在提起宋詞可能更多人會想到蘇軾、歐陽修、辛棄疾、秦觀、柳永、李清照等人,其實還一位大名鼎鼎的周邦彥也是不容忽略,他的詞清新脫俗,風格多樣,而且他也是婉約派是具有代表性的詞人。真正能夠代表宋詞的還是婉約派,並不是以蘇軾為首的豪放派,李清照在她的《詞論》中,對於蘇軾的詞是持批評的態度,認為他的詞不像詩,也不像詞,反而是更推崇周邦彥和柳永,認為他們兩位的詞才最正統。
  • 周邦彥相會李師師,突遇宋徽宗,慌忙藏床下,寫下一首經典宋詞
    宋朝是一個十分開放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不管是在文化、還是經濟方面,都達到了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宋朝幾百年來,湧現出了無數的詞人,但是在北宋初期,周邦彥的名聲可以說是冠絕一時。周邦彥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詩句,但是若是輪到詞句背後的故事,當屬這首《少年遊》。張端義在《貴耳集》 中曾經記載了這首詞的背景:"道君(徽宗)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
  • 周邦彥一首很孤獨的詞,開篇的第一句就很傷感,最後一句直擊人心
    現在人們只要提起北宋的詞人,相信大部分的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歐陽修、範仲淹、蘇軾、黃庭堅、王安石、秦觀、柳永等人,反而會忽略掉周邦彥,其實他的詞才最正統,並且還獨創了很多的詞牌,為此影響了後世很多的詞人,尤其是像李清照、辛棄疾、陸遊、楊萬裡等人,那都是極為欣賞周邦彥,所以說人們想要學習填詞的話
  • 周邦彥詞中的「香」
    例如在《風流子·新綠小池塘》中,「偷換韓香」有一個典故,晉帶的賈充之女賈無與韓壽私通,並將皇帝賜予其父的異域香料贈與韓壽,後「韓香」就是指情人之間的信物。從中可以發現,香料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禮品。除了作為名詞作香料解釋外,香更多代表著焚香,品香和焚香的香味。這在詞中大量出現。例如《荔枝香近·照水殘紅零亂》中「簾底吹香霧」 中的香霧就是指焚香的香菸。
  •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宋詞語言所具有的書卷氣使之走向了有麗字妍句而不語涉塵下,情致婉孌而能典重高華的雅化之途。所以宋詞寫與歌妓有關的小令,除柳永外大都能以書卷氣洗去綺紅膩綠的脂粉氣。因此寫男女之情而不溺於情慾,北宋雅詞的臻極形態周邦彥詞更是如此。周邦彥詞中的歌妓詞數量豐富,影響深遠。
  • 李師師是周邦彥的紅顏知己?真實的周邦彥敢與皇帝爭風吃醋嗎?
    一個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被《四庫全書》評為「詞家之冠」的天才文人。一個是北宋的青樓名妓,能歌善舞,深諳詩詞。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個人物卻在民間傳說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更是被多部野史、小說所記載。他們兩個的愛情故事是真實的嗎?
  • 這是周邦彥有名的一首詠古詞,將兩首唐詩融入其中,渾然天成
    上完高中,不一定讀過周邦彥的詞,但是讀《宋詞三百首》自然越不過周邦彥這個人。他在詩詞歌賦上皆極為擅長,行文頗喜歡用典,詞風婉約,被後人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在宋元明清的各家詞論中,則是多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杜甫)」。周邦彥一生所填詞作頗多,著有《清真居士集》,只可以未能流傳到近代。
  • 周邦彥與李師師
    徽宗見詞中說的是上次幽會這個極端私密之事,便問誰作,李師師說出作者。徽宗十分惱怒,他當然不能讓臣下知道隱私,更不能容忍臣下分嘗禁臠,但也不能以此來處罰周邦彥,那樣就等於將皇帝嫖娼這件天下醜聞公諸於世。於是坐朝時就對宰相蔡京下旨,開封府有個監稅叫周邦彥的,聽說他為完成交稅任務,京兆尹為何不報告?
  • 宋詞中的「雅詞」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本文帶你了解一下「雅詞」
    宋代詞人們聯袂上演,合力將詞推向了高峰,宋詞也以自身的魅力和藝術特點,終成為「一代文學」。「一代文學」是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序》中對宋詞的評價,這是對宋詞的文學和藝術特點精準的評價。那麼,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理解周邦彥《少年遊·並刀如水》關鍵在「向誰行宿」
    / 少年遊·並刀如水 @[宋]周邦彥[詞] /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 周邦彥很著名的一首詞,層次分明,意致綿密,一生總要讀一次
    宋詞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一顆瑰玉,
  • 一代宋詞大家,和宋徽宗爭李師師,並寫詩嘲諷情敵,最終結局如何
    李師師是汴京名伎,不僅天生麗質,而且多才多藝,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等人互相爭奪的對象,李師師聲名遠播,甚至傳到了皇宮中,傳入了宋徽宗之耳,宋徽宗一睹李師師之容後,便對其一見鍾情,讓許多仕子官宦懊惱不已,著名詞人周邦彥更是如鯁在喉。
  • 《玉樓春》:周邦彥寫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說到宋詞和宋代詞人,周邦彥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詞人。在北宋「婉約派」詞人中,周邦彥是最後一位大家,他在繼承前輩詞人的詞風基礎上,開拓創新,在詞作中融入了多種創作手法,尤其是在慢詞的創作中融入了鋪敘的方式,極大的拓展了詞的敘事功能。
  •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他精通音律,曾創作出不少新詞調。 周邦彥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